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我国历史上修志的优良传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308
颗粒名称:
五、我国历史上修志的优良传统
分类号:
K290
页数:
3
页码:
15-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编修地方志有悠久的历史。到现在仅保存下来的志书就达八千多种,十万余卷。可见我国历史上修志的盛况。
关键词:
永昌县
地方志
修志
内容
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编修地方志有悠久的历史。到现在仅保存下来的志书就达八千多种,十万余卷。可见我国历史上修志的盛况。 早在《周礼·诵训》上就有记载:“掌道之志,以诏观事”。当时“诵训”这一官员的职责就是为王述说方志所记的四方之事,以了解情况,便于治国。可见方志在很早就受到重视。
秦朝统一中国后,郡县志有了相应的发展。 两汉时期,朝廷命地方官府,把“郡国地志”送朝廷太史府。刘秀作皇帝后,诏令家乡南阳撰风俗志书。由于皇帝的倡导,“郡国之书,由是而作。”以后,编纂郡县志书的风气大盛。正是由于把郡县志书集中于朝廷,所以,作为兰台令史的班固才有条件利用这些资料编成了著名的《地理志》。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编史修志之风盛行,修成了大量的地方志,当时大多叫“地记”,著名的有《会稽记》、《冀州记》等。晋人常璩编纂的《华阳国志》是目前保存下来的较早的私修地方志。 到了隋朝,大业年间,朝廷诏令天下各郡修志,并上报朝廷。共修成了《诸郡物产土俗记》150卷,《区域图记》129卷,《诸州图经记》100卷。其他记注很多。可见修成了相当数量的地方志。
到唐朝,朝廷规定:各州、郡的图经,每三年编修一次,并报尚书省,后改为五年一次。唐朝先后编了《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全国性志书,都是以郡县志作基础的。 宋朝,更是重视图经编修,规定每三年编修一次。朝廷的三令五申,大大促进了地方图经的发展。当时名郡大县都编了图经,中央于大中祥符年间,由李宗谔撰编了《祥符州县图经》计1556卷,可算是北宋州、县图经的总汇。宋朝廷还设立了专门修志机构,叫“九域志局”。图经的编写大大促进了地方志的发展。据记载,当时各州县均修了志书,到现在流传下来的府、州、县志也超过了前代。其中:著名的有高似孙的《剡录》,梁克家的《三山志》,罗愿的《新安志》等。
元朝,除编纂全国性的《大元一统志》外,也诏令天下各地编修地方志书。 明、清时期,是我国地方志发展的兴旺时期。明朝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就命儒士编修一统志,永乐十六年朝廷令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书。明中期以后,各地编志风更盛,郡县莫不有志。明代编修的志书,保存下来的至少约在千种以上。 清朝是方志鼎盛时期。顺治时期,河南巡抚发动修志,当时的十二州九十五个县,基本上都修了志。康熙十一年,全国修一统志,令各省、州、府、县都修志书;雍正、嘉庆年间,又下令编修一统志和省通志,促进了州、县志的发展;光绪年间,学部令编修乡土志,有的地方还编了乡镇志。 清代方志之盛的主要原因。一是清朝最高统治者重视,二是有一批著名学者如戴震、钱大昕、章学诚、李慈铭等的积极参加分不开,据统计,现存清代志书约五千八百多种,占现存旧志书的80%左右。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也比较重视地方志的编修。1929年,内政部颁布了《修志事例概要》22条;1944年内务部又颁布了《地方志纂修办法》9条,规定修省、市、县志。1946年又重颁了前“办法”。当时不少省、县设了通志馆或文献委员会,时断时续进行了修志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就倡导编纂新地方志。1958年前后,许多省、市、县曾开展了修志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没能进行到底。粉碎“四人帮”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提供了条件。1980年4月,在中国史学代表会上,胡乔木提出“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1981年成立中国地方志协会;1983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经中央批准恢复工作;1984年胡耀帮同志对开展地方志工作作了重要批示;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社科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的报告》,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市人民政府又指示各地(市)县,全面开展编修社会主义新地方志工作。经过五、六年的工作,全国各地普遍成立了修志专门机构,省、市、县修志工作进展很快,修出了一批县志、市志和部份省志的专业志。按国家规划,将在2000年以前,编修完成第一次地方志书。这次盛世修志,不仅能够解决历史上很多方志理论上的争论问题,而且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修志的典范。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