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有较好的篇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301
颗粒名称: 二、要有较好的篇目
分类号: K290
页数: 3
页码: 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指出“确定志书的框架和篇目,是关键性的一环。”新编地方志能否达到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除了完善的体例之外,关键是有没有较好的篇目。
关键词: 永昌县 地方志 编纂

内容

《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指出“确定志书的框架和篇目,是关键性的一环。”新编地方志能否达到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除了完善的体例之外,关键是有没有较好的篇目。篇目是志书的总体设计,是编稿与总纂的纲要,必须下功夫在进入编写之前解决好才是。但是,一个好的篇目,不能一次完成,要随着修志实践的不断深入,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地完善起来。
  这里就以我们“永昌县志篇目”为例:“永昌县志篇目”三易其稿。第一稿于1985年编成,共设25卷、84章、194节,这是县志起步阶段的基本篇目框架,也是收集资料的提纲。第二稿于1987年上半年修改,共设30卷、128章、336节。第三稿于1987年下半年修改,共设33卷、142章、346节。这两稿是县志进入编写期间,为县志编写与总纂准备的总体设计,是编志的蓝图。
  最后的篇目,首为概述,提纲挈领地鸟瞰全书,综述本县大势大要,为全志之纲;次为大事记,纵记本县各方面大事、要事,为全志之经;中间是主体工程,按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社会次序,设立专卷(即专志),横向展开,分门别类地记述历史和现实各项事业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为全志之纬;再后是人物卷,最后为附录,辑录和记述本县主要文告和修志始末。全志约120万字。
  中间29个主体专卷中,属于地理门类的3卷,即建置沿革卷、自然地理卷、人口卷,占15%;属于经济门类的14卷,即农业卷、林业卷、畜牧卷、水利电力卷、工业卷、交通运输卷、邮电卷、财政税务卷、金融卷、商业卷、粮油购销卷、物价卷、综合经济管理卷、城乡建设卷,占43%;属于文化门类的5卷,即教育卷、科技卷、文化体育卷、文物卷、医药卫生卷,占16%;属于政治门类的5卷,即党派群众团体卷、政务卷、民政·劳动·人事卷、司法卷、军事卷,占13%;属于社会门类的2卷,即民族·宗教卷、方言·风俗·人民生活卷、人物卷,占12%。
  “永昌县志篇目”稿,每次修改,都广泛地征求意见。尤其是第二稿,除县志编委会深入讨论,还分发县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各行业的内行请教,特别是请本省和外省一些专家、学者修改指导,广采众议,始成此稿。当然,在志书没有定稿之前,这个篇目仍需继续修改完善。根据我们的实践,在完善篇目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在考虑志书的总体结构时,应根据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把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社会诸大类的位置依次安置恰当。然后,再从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的实际出发,按照“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观点,将每一大类中应该设志的事业,打破部门界限,按事业分类设志。不要按单位和部门设志,防止把一种事业割裂在几个专志里。一部县志究竟设多少专志(卷)为好,这要视本县、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对于比较突出和薄弱的事业,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也可有分有合,但要注意分合适当和适度。比如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把它从某一专志中划分出来,独立成志,要视其在全省、全市的地位、作用和它的科学及经济价值而定,切不可盲目“升格”,以致混淆领属关系。县志层次的设置,我觉得设四层最好,即篇、章、节、目,我们设卷、章、节、目,也有在目下少设子目的。目前,我看到已出版的志书中,有在志(卷)上面,按大类冠以“编”的一层,看来实际意义不大,反觉累赘。总之,我认为,志书篇目设置要根据内容来决定形式。在继承旧志优点和长处的同时,要提倡“百花齐放”,标新立异,以其促进新方志体例与篇目的创新。
  2、纵横关系问题。地方志横分门类,纵述历史,先横后纵,纵横结合,以横为主的方法,已为方志界普遍采用。科学的横排纵述,可以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其规律。因此,拟定篇目,就是要科学地横分门类。横分门类时,要一项一项一层一层地进行,因事而异。有的可以横分到节,最下应以“目”为记述的基本单位,不可无止境地横分下去,造成支离破碎的现象。也不宜把历史分期断代,进而把各专卷的内容分成三大段和两大段,把反映一个事物的起始、发展和现状的材料分散在几处,比如清朝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民国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等。破坏“以类系事”这个基本的编纂形式。
  按事物的发展阶段做分期连贯记叙,这样,才能使新方志便于发挥长处和特点。当然,对于政治类志(卷),如“政治机构”、“党派群团”、“军事”、“司法”等,采取宜横则横,宜纵则纵的分期纵排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这样就不会把历史时期不同的、性质完全两样的、没有历史连续性的事物扯在一起,出现象“政协”与“参议会”、“共青团”与“三青团”等这些不伦不类的问题。
  3、交叉和重复问题。一部县志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但是,它是由若干人分卷编写,众力合成的。由于编稿人在思想认识、组稿能力、资料选用、文字水平诸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所写出来的志稿会深浅不一、简繁不一、详略不一、文字语言不一,更会造成志与志之间,章与章、节与节之间不少交叉的问题和重复的问题,因此,在拟定篇目时,就首先规定清楚这个卷写什么,那个卷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同时,也预先给编稿人交待明白,以便在编稿过程中注意处理。当然,还需在成稿的全过程中,一次次加以解决,特别是在总纂统改中,要做统一地、细致地彻底处理。在设置篇目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通过全面记与单项记、此记彼不记来解决交叉问题;二是通过详写与略写来解决重复问题。例如用第一种方法解决自然地理卷与其他各卷的交叉问题时,用了全记与单记。如水文,自然地理卷做详细、全面地记述,而农业卷则只详记农田灌溉;水利电力卷只详记水系经过人工改造和治理所发生的变化和水能的开发利用。城乡建设卷只详记居民用水和与城乡建设有关的事。又如教育,教育卷记了卫生学校、农机学校等职业教育,而医药卫生卷和农业卷就不再记了。第二种方法是详此略彼解决重复。例如,农业与水利的排灌水利设施,水利卷详写,农业卷略写;农业与林业的防护林网,林业卷详写,农业卷略写等等。
  4、整体性问题。一个比较科学的篇目,是一个地方多种事物之间和历史与现状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县志不论采取大分类法,还是小分类法,都要特别注意它的整体性。县志不能完全像省志那样“专志贵专”。省志是自成体系的,而县市志是集百科于一书,只能搞大而全,不能搞小而全。要知道,县志容纳大量的历史与现实的珍贵史料是它主要的职能之一,它不是部门志的简单汇集,而是全县部门志加其他大量外来资料的提炼、凝聚和融合。因此,县志从头到尾应成为一个既分工又统一的科学的整体。所以,它的整体设计要做到体例完善,结构科学,领属得当,归属合理,层次分明,篇幅相宜。
  5、区域性问题。地方志是以所辖区域为记述范围的。因此,要严格控制区域界线,努力突出区域特点。要详写自己区域范围内的事,对于区域以外而且又与本区域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简要说清楚就行了。比如写教育制度,应着重写国家教育制度在本县的实行情况和本县自己的一些具体作法,而不能把从古至今全国性的教育制度的演变情况都收进县志里。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