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62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页码: 237-240

内容

“骊靬文化”的概念虽为近年正式提出,但早已存在,并因罗马军团来华问题而备受各方的关注。骊靬文化位于丝绸之路与民族融合之路交会处的金昌市(辖有永昌县),是一种“包容性”与“中和性”极强的地方文化。骊靬文化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能够包容来自西方(中亚、西亚乃至欧美)的异域文明,也能够包容来自北方的蒙古高原、南方的青藏高原和东方的黄河流域的国内各民族的文明。骊靬文化通过“包容”,允许国内外各种文明的传入,并通过“中和”,使之在本地落地生根,来使自己获取滋养、得以发展壮大,“包容中和”是其最为重要的文化性格。从这方面来说,骊靬文化展现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一个重要典型。在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背景下,骊靬文化理应受到各方的关注,因为在河西走廊五市中,金昌带给人们的印象是工业发达而文化薄弱,文化底蕴远不及拥有诸多名胜古迹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势必造成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的“中间塌陷”,从而影响到整个甘肃文化发展战略的全局。“骊靬文化”不仅属于金昌,属于甘肃,还属于丝绸之路。它位于丝绸之路的蜂腰之处,是整个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中央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开展骊靬文化研究,开发骊靬文化资源,推动骊靬文化产业发展,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金昌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更上一层楼。
  以上就是我们编辑出版著作《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的背景。《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是骊靬文化·丝绸之路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一本著作。该著作是一部论文集,书中论文主要选自2011年8月19日至8月22日在金昌市召开的丝绸之路·骊靬文化国际旅游研讨会的论文。受金昌市人民政府委托及其出版授权,我们承担了这部著作的编辑出版任务。
  在著作的编辑出版过程中,金昌市旅游局赵承德整理了论坛文稿,兰州大学刘
  继华承担出版策划、栏目分组等任务,永昌县旅游局丁永琴负责联络出版、论文编辑等事宜。永昌骊靬旅游公司毛尔泽、孙彦凤、鲁涛等人在论文编辑、核对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兰州大学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罗马军团来华问题研究”)提供了支持。
  本书得以出版离不开金昌市委、市政府,永昌县委、县政府,金昌市旅游局,永昌县文广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当然更离不开各位论文作者所贡献的聪明才智,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出版于2014年中国·金昌第三届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首届骊靬文化论坛召开之际,预祝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骊靬文化论坛圆满召开,祝愿骊靬文化事业兴旺发达。
  编者
  2014年5月5日

知识出处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出版者:中国旅游出版社

本书分骊靬文化与历史研究、骊靬文化旅游研究、丝绸之路旅游研究、骊靬文学研究等四部分,收录了《古代中国有座罗马人的城市》、《金昌市区域旅游协作区的运行特征与战略定位》、《骊靬的历史流变与发展展望》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