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骊靬文学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56
颗粒名称: 第四部分 骊靬文学研究
分类号: K203-53
页数: 12
页码: 225-236
摘要: 本部分内容包括骊靬文化研究对地区经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骊靬怀古、骊靬人兒仓、用爱心搭建新的亚欧大陆桥— — 个华裔商人的宏愿。
关键词: 文化研究 骊靬文化

内容

骊靬文化研究对地区经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贾笑天
  骊靬文化研究在国外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国内也不少于20年。对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永远不能用尘埃落定、铁板钉钉这类语言来表述。多年来,我也积极介入该领域的研究,阅读了大量文献,特别是研究否定派的意见。最有力的否定证据是汉简记载“公元前56年,骊靬苑就已存在”。但在比这晚几十年的汉简中,骊靬苑的表述就变成了骊靬县,这只能说明,古罗马和汉的交往历史悠久,以至于汉王朝用国名作为皇家马苑的称谓。有人说,现在好像否定的呼声很高,我可以告诉大家,致力于骊靬文化探索的人员有三类,老一辈的大都故去;健在的探索领域在向纵深发展,公布成果的时机尚不成熟;从行政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进行研究的人员(比如我),他们不会去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由此可见,探索者的呼声低一点很正常。
  民俗说“看景致越近越好,看历史越远越清楚”,这只是对当代和近期的历史而言,对无明确记载的遥远历史,即使有大量的证明材料,也无法做出铁板钉钉的结论。
  在当代和近期,人们对历史的研究,除寻求历史的真相外,更多的是挖掘它对地区经济、文化、旅游的推动作用。甘肃的羲皇故里、貂蝉故里、老子仙游遗址,都是按此轨迹运行。
  现在我们综合一下骊靬文化研究对地区经济、文化、旅游的推动作用。
  该工程的实现,将对永昌、金昌、甘肃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1.该文化的研究,可以创建金昌历史名城的地位。甘肃河西五市,除金昌外都是历史名城,没有文化历史的城市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金昌因企兴市,要全力填补这个空白,非此文化莫属;2.重新整合甘肃旅游结构。甘肃旅游布点间距太长,两个中心点敦煌和天水相距1500公里。中间没有文化因素较高的景区。永昌居中,如果这个景点打造成功,将对甘肃旅游产生巨大推力;3.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意大利方一直在关注此事,意中友协副主席、秘书长前不久来访,表示了对此事的高度评价,并已规划了在影视城近边建设意大利工业园;4.在国际、国内提高甘肃、金昌、永昌的形象。八月国家旅游局在甘肃举办国际敦煌旅游节,兰州大学、中意文化交流中心也期盼此事尘埃落定,能对推动中、意全方位交流发挥作用。5.整体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几年,金昌地区大力发展了以旅游、餐饮、住宿为代表的第三产业,2010年全市共完成增加值32.43亿,其中旅游收入只有2.25亿,只占三产的7%。发展预留空间很大。全市现有农家乐近千户,投入大多是农家自筹和银行借贷。如果经营顺利,户年营业额应达百万,全市会有近10亿的收入,现在恐怕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样的经营状况还贷都会有困难。没有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投入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金昌机场马上开通,没有旅游事业的发展,机场是不可能靠本地公务往来支持的。
  要实现对地区经济的推动,当务之急是电视剧《消失的罗马军团》在永昌的拍摄。这件事我们在15年前就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开始剧本的创作。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现西藏自治区书记张庆黎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并作了批示。因外事方面的原因未能成行。现在这方面的障碍早已没有了,剧本创作也获得了巨大进展,30余集60万言,十易其稿,获得了以著名导演张纪中为代表的专家的首肯。他提出由他负责2/3的资金,共同拍摄此剧。若甘肃方面有困难,他就和新疆合拍此剧。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科教文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共同上书并得到冯主席的批示,之后刘伟平省长、咸辉副省长都对此表示支持。兰洽会期间,张纪中已出票来兰签约,但因甘肃方面工作未就绪而取消行程。新疆方面对此已明确表示了欢迎和支持,并表示愿意赔偿甘肃方面前期工作的损失。我们力争电视剧必须在甘肃拍摄。天目山公司已投资进行了罗马古城的建设,如果再加上罗马影视城和意大利工业园,永昌的旅游形象基本可以确立,骊靬文化对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的推动作用将得到全面展现。反之,当地再搞电影城的前景是空城,当地将失去所有的机会!
  既然是骊靬文化研讨会,我从历史的角度对剧本提了一些意见,特发给大家,广泛征求意见。对剧本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和县委宣传部联系发给你们,大家共同修改。
  按照史诗的原则创作,我们不走传奇的路子。周勃可改为富平侯张勃。凡涉及史料的情节,均应以画外音或字幕的形式注明。第三集康居对乌孙之战。《汉书·陈汤传》载:“康居甚尊敬郅支,欲倚其威以胁诸国。郅支数借兵击乌孙,深入至赤谷城,杀掠民人,驱畜产,乌孙不敢追,西边空虚,不居者且千里。”
   剧中出现解忧公主。班固的《汉书》记载:解忧公主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奉命出嫁给乌孙王。她一生经历了三个丈夫,直到七十岁时,汉天子怜其思乡之苦,在甘露三年迎其回长安。由于她的居中斡旋,西域保持了多年的稳定,且在巴里坤之战,俘虏了数万匈奴将士,灭了匈奴元气。
  第六集剧中出现冯夫人。冯夫人名嫽,原是解忧的侍女,到乌孙后嫁与乌孙右大将为妻。知书达理,善外交。诸国都惊为天人。后随解优归国。解优死后,听说乌孙国嗣主星靡懦弱无能,恐生变故,上书请再出西域,镇辅嗣主。汉元帝准奏,派冯嫽往乌孙帮助星靡治理国家。后嗣主终得保全。
  第十七集第166页写到汉使谷吉之死。《汉书·陈汤传》载:“初元四年,郅支遣使奉献,因求侍子,愿为内附。汉遣卫司马谷吉送之。既至,郅支单于怒,竞杀谷吉等。”这是匈奴和汉朝百年战争与和平中第一次杀害汉使。
  第十九集第210页。匈奴西迁的惨状。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康居王因数为乌孙所困,欲联合北匈奴击乌孙。郅支单于遂引北匈奴到康居东部筑城而居,路上死者甚众,仅余3000余人。
  第二十集康居与匈奴互婚。《汉书·陈汤传》载:“(郅支)自知负汉,又问呼韩邪益强,遂西奔康居。康居王以女妻郅支,郅支亦以女妻康居王。”
  第二十三集写陈汤妙算解都护府之围。《汉书·陈汤传》载:后数岁,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僚议数日不决。……(陈汤曰)“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上曰:“何以言之?”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今围会宗者人众不足以胜会宗,唯陛下勿忧!且兵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今会宗欲发城郭敦煌,历时乃至,所谓报仇之兵,非救急之用也! ”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时解?”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 ”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第三十集写破郅支城之战。《汉书·陈汤传》载:“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 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 ”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盾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
  此剧似应有尾声。主写普利斯与陈汤的结局。罗马军团融入中华民族,马超是其代表人物。陈寿《三国志》载“超军多高鼻深目者”。《晋书》曰:“永和十年(凉王长祚)……遣其将和昊率众伐骊靬戎于南山,大败而还。”陈汤(因谗言)与万年俱徙敦煌。久之,敦煌太守奏:“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 诏徙安定(甘肃定西)。(后众臣为汤鸣冤并上)书奏,天子还汤,卒于长安。
  死后数年,(朝廷)以汤、延寿前功大赏薄,及侯丞杜勋不赏,乃益封延寿孙迁千六百户, 追谥汤曰破胡壮侯, 封汤子冯为破胡侯, 勋为讨狄侯。唐颜师古在《汉书·张骞传注》中曰:“骊靬, 即大秦国也。张掖郡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清惠栋在《后汉书补注》中说“骊靬县, 本以骊靬降人置”。
  关于故事发生的具体地址:
  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汉西域都护府——今新疆昭苏市。
  骊靬县——今甘肃永昌县。
  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
  乌孙国——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大宛国——今新疆于田地区, 在乌孙国西南千余里。
  大月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 后被匈奴人赶到了今阿姆河, 留在原地的叫小月氏。
  骊靬怀古
  刘绍荣
  与甘肃省公安厅友人漫步骊靬村, 共话西域副都护陈汤西征, 诛杀匈奴郅支单于, 收俘降人, 西汉政府在此设骊靬县, 感慨系之。2004 年5月3 日。
  远望祁连玉嵯峨,
  半是白云半绿罗。
  残壁欲诉当年事,
  不见湍水者来河
  空旷乃寻金戈声,
  高远犹听大秦歌。
  焉支胡女多丽颜,
  千古陈汤有几何?
  骊靬人兒仓
  张得智
  【骊靬万岁里公乘兒仓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剑一巳入牛车一两】
   ——语出居延汉简
  汉初,武帝置河西四郡。元帝时,今永昌县西南10公里处的者来寨,曾设县骊靬,属张掖郡。唐人颜师古校注《汉书》载:“即大秦国也。张掖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 《后汉书补注》又载:“骊靬县为骊靬降人而置。”大秦国即古罗马国的汉称。
  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兒仓出生在骊靬县万岁里一个特殊家庭。他父亲是古罗马军败溃中国的一名战俘,曾参加公元前53年克拉苏(古罗马执政官)发动的帕提亚(今伊朗)战争。夏6月,克拉苏兵败被俘,被帕提亚人用黄金熔汁灌口惨死,以惩处他的贪婪和战争罪责。他父亲随败北的第一军团6000人仓皇出逃,流落西域。西罗马第一军团一路征战,死伤惨重,进入康居国界,已不足千人,被当时称霸一方的康居王收编过来。公元前40年,北匈奴郅支单于屡被汉军所败,亦败走康居,求助于康居王。康居王借罗马降军给郅支单于,唆使其攻打邻国乌孙。郅支单于数胜乌孙,战力日强,又成为汉王朝在西域的心腹大患。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被副校尉陈汤威逼矫旨发屯田吏士和于田、龟兹、乌孙等十五属国兵4万余众,合击那支单于。这次战斗,汉军以“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汉书·陈汤传》)而大获全胜。降虏里就有兒仓的父亲,那年他父亲已40岁。不久,他父亲随被俘罗马兵以及流落西域的外国人被汉王朝安置在今者来寨,立县骊靬。
  数年后,兒仓的父亲经本地汉人介绍,娶邻县番和县(即今永昌)寡妇人倪氏。十年前,倪氏的夫君新婚不久被强征入伍,驻守张掖肩水金关,金关位于今金塔县北、内蒙古额济纳河上游一带。第二年秋,夫君不幸阵亡,倪氏年仅19岁,生一女。倪氏初嫁罗马大兵,由于语言不熟,彼此隔膜。对这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丈夫又新鲜又陌生。他俩共同生活了年余,生一男孩,夫妻感情日甚。丈夫的外国名又长又不好记,丈夫提出让孩子从母姓。倪氏为照顾丈夫又取掉倪姓“人”旁,就姓兒了,取名兒仓。
  兒仓就这么叫开了。兒仓少长,即发现自己父亲身长目深,须发金黄,与母亲、婚舅大不相同。邻
  里间还有许多与父亲相像的人。父亲很爱他和姐姐。童年时候,兒仓和小伙伴在折兰河边玩耍。有时,孩子们央求兒仓的父亲那些在折兰河边表演骊靬眩人最拿手的吞刀吐火等魔术。那时,兒仓感到他父亲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
  兒仓懂事后,有些玩皮的大孩子动辄骂他是杂种,因为他的长相介于父母亲之间,虽然他的头发是黑的,眼睛是黑的,可是,他的眉骨、鼻梁很高,头发打着卷儿,更可怕的是他身后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头发竟是棕黄色的。这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秋,兒仓年满18岁,被征入伍,驻守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位于今内蒙古额济旗南,肩水之北,俗名破城子。
  塞上秋风硬直,景象萧瑟。匈奴骑常小股作乱,跃马汉地,袭攻亭障,抢收庄稼,劫掠牲畜。兒仓所在甲渠塞一大燧,燧城呈方形,边长20丈,墙宽6尺,有守卒56名,由一位侯长统领。兒仓初至塞上,很不适应远离人居的戍边生活,他常伫立城头,身披瑟瑟西风,眺望家乡那方明澈如水的天空,想念家乡清凌凌的折兰河,绿油油的牧草地,想念慈母和大姐、弟妹,也想念年事渐高寡言少语的父亲。
  兒仓一开始被侯长分派管护两只警犬。城障内北墙下东西两头各置狗笼,狗笼是由柳枝或芨芨编成的椭圆形的一大一小两个相连一起的栏圈,外部涂抹泥巴,用以冬季保暖。大栏为圈,小栏为窝,合称狗笼。警犬是侯长从胡地牧民手中从小买来的牧羊犬,俗称胡狗。经专业调教成为警犬,在夜间能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比人的警惕性还高。兒仓负责每日清早撒狗溜欢,清理的活什甚少,黄昏时重复早上的工作。按军制,警犬的管护十分严格,若有疾病、走失等情况,必须及时向侯长报告处理。若有闪失,管护人必按军法严惩。
  兒仓初理狗事,内心极不情愿,常偷着往狗身上撒气。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却与狗结下了友情。他给西笼黑狗取名黑豹,是一条健壮威武的公狗,性最凶蛮,也最灵敏,东笼狗毛色黑里夹白,是条俊俏的小母狗,取名花虎,警惕性高,深得主人喜爱。
  塞上一到秋季,警事频繁。前几日,匈奴数骑曾白日远窥燧城。根据居延都尉府颁布的《塞上蓬火品约》,把敌情分为五品:
  第一品,敌十人以下在塞外者;第二品,敌十人以上在塞外,或一人以上、五百人以下入塞者;第三品,敌千人以上入塞,或五百人以上、千人以下攻亭障者;第四品,敌千人以上攻亭障者;第五品,敌已据守亭下障城者。
  与敌情的品级相适应,蓬火信号与上述敌情分品相应,分为五级:
  第一级:昼举一蓬,夜举一苣火,毋燔薪;第二级,昼举二蓬,夜举二苣火,燔一积新;第三级,昼学三蓬,夜举三苣火,燔二积薪;第四级,昼举三蓬,夜举三苣火,燔三积薪;第五级,昼举亭上蓬,夜举离合苣火。
  鉴于敌情形势,侯长加强警备和日常训练。恰好又至每年八月秋射,附近各亭燧派出弓弩手前来参加评比,选出高手参加都尉府侯官组织的会试。当日夜半,先
  是黑豹一阵紧吠,接着,花虎也跟着狂叫起来。兒仓闻声即起,第一个爬上障坞深目(垛眼)前,当时,负责瞭望的小卒怀抱弓矢慌张四顾,显然刚惊醒。
  兒仓借月光发现一队匈奴骑向燧障围拢过来。侯长随后赶来。匈奴骑人衔枚,马裹蹄,黑压压一片,少说也在百人以上,燧长匆忙按第三品敌情举苣三次。夜幕下,苣火耀眼。转瞬间,东西十里外亭障也燃起同样苣火。匈奴骑见偷袭失败,呐喊着飞驰而来,转为强攻。城上守御器械齐备,守卒个个训练有素,面对来犯之敌沉着应战。根据战时分工,转射手依托深目发八石具弩,抛石手向敌阵准确地抛出一块块羊头石(羊头大小的石块),炒沙卒赶忙点灶支锅炒沙,沙炒得红烫后盛在瓦箕里抛扬下去,烫得敌人哭爹叫娘。兒仓膂力过人,专拣大石抛向敌骑密集处,抛得又远又准。
  匈奴骑眼看一时不能得手,下令后撤。城上亦暂停抛射,清点伤亡,死四人,伤八人,其中二人重伤,皆箭伤。定睛数看,敌骑竟有三百人之多,城下敌人死伤也有数十人。战斗间隙,侯长令二十卒速往城头搬运羊头石、擂木、沙薪。少顷,敌人负坚又至,且从四面城下一齐猛攻。侯长把士卒分为四队,每队十人,分别把守一面之敌,留剩余八人机动应险,兒仓指定为机动队长,往来奔跑于各处险段迎敌。第二次接战不久,西城头告急,敌人在强弩掩护下,已有好几个缀绳攀上城头,与守卒展开肉搏,情况万分危急!兒仓率领三卒奔过去,凭一股勇气,一身神力,使一柄长斧,左剁右砍,将立足未稳的敌人扫下城头。兒仓右臂被剑锋所伤,但他顾不上包扎,又冲向北城头,那里是敌人重点攻击的地方。正在城破之际,附近亭障和都尉府的援兵掩杀过来,杀声震天。匈奴骑如旋风般退去,燧城解围。援军追杀匈奴三十余里大胜而还。战后,兒仓因警惕心高,作战勇敢,被提升为燧长,驻防居延西第十八燧。
  第十八燧员额编制四人,越长一人,戍卒三人。坞院呈长方形,规模不及侯长级键一半,坞墙却又高又厚,墙宽合今1.8米左右,坞高4米,增高6米以上。坞上按例配置一定数量的攻防斗具,常备不懈。守御器包括:长斧四件,长五石弩四件(即力重五百石),陷坚羊头(能贯穿羊头骨)铜镞三十八枚,矢一百五十枚,长锥四件(汉长兵器,类似矛),连梃四件(类似农具连枷,用来击打爬上城头之敌),棓四件(类似棒、杖),枪二百件(即檑木、木标,一端或两头削尖的木棒)。此外,羊头石五百块,礌石三百块,狗笼一,沙灰各二石,表、蓬、苣等。
  燧坞建在匈奴入塞必经通道边,两旁利用塞墙、陡峭山势阻隔敌骑,通道处开挖宽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扫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或利用河岸天然沙地、侦察过往踪迹,这种侦察方式统称天田。
  兒仓自幼从未识字,入伍以来,曾请教军中记录戍守档案的吏员,以当时常见小学宇书《苍顿篇》、《急就篇》为教材,勤学苦练,识文书字。后来,他当了燧长,
  已能独立书写当日戍守瞭望记录。
  一次,都尉府给各亭隧颁发简文(写在木片上的公文),称“居延骑士广都里李宗坐杀客子杨充,亡走”,命各亭烧查捕之。文书上还详细描绘此人相貌打扮,“年二十八岁,中壮,发长五六寸,青黑色,无须,衣皂袍,白布纨,履白革(鞋),持剑亡”。
  兒仓读过简文,即埋伏在关隘田天附近,昼夜检视逃犯行踪。第三日入夜,有一戴毡帽、披毡衣人欲潜往塞外,被兒仓堵住,那人称说出塞找骆驼。欲急急脱身。兒仓凭直觉感到此人与简文描绘的李宗相像,带他上燧坞灯火处细察。那人一听,从毡衣下迅急拔剑向兒仓面门刺来,兒仓侧身闪避,让过剑锋,挥斧横扫他肋下,那人也是好身手,进退腾挪,轻捷自如。交手十余回合,在闻讯跑来的戍卒相助下,那人被擒,移到燧坞灯下一瞧,果然是杀人逃亡的李宗。兒仓又立大功。
  时光匆匆。转眼间,兒仓入伍已有十年,中间经历过大小百余次战斗,一人击杀生擒匈奴骑数十人,立战功十余次,由亭长升为侯长、侯官。以功授公乘爵位(汉制,共二十爵,最低爵位是公士,最高爵位是彻侯。公乘是第八爵位,获此爵位者出行可乘公车,社会地位较高)。
  哀帝元寿三年(公元2年),兒仓从居延都尉府转至张掖农都尉。张掖农都尉治所在番和县。兒仓被任命为护田校尉,即统领保护屯田之准军事长官。
  兒仓人还未到,调遣简牍已到农都尉府。兒仓初到番和,张掖农都尉府、番和县以及他家乡骊靬县官绅、乡民千余人出城迎接,场面极其隆重。兒仓在农都尉府护田校尉任上熟悉了几日,便告假回到骊靬县万岁里。同样,回家这天,骊靬县的县长(汉制,人口在一万户以上为县令,一万户以下为县长)、丞尉、长吏、斗食、佐史、少吏、万岁里所在的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游彻(循禁贼盗)和亭长、里长及家人、百姓数百人郊迎十里。
  兒仓乘公车,带护卒,威风八面,被县长一行簇拥而去,竟未来得及向骑驴来迎的老父搭上话。临上公车,兒仓越过人群头顶寻到了远远站在人圈外的老父。昔日魁梧身材、身强力壮的父亲,如今却佝偻着腰身,枯黄的须发在深秋的风中飘摇。父亲拄一柄鸠杖(即手杖),上端雕饰鸠鸟。鸠鸟为不噎之鸟,意为老人食之不噎。那是当今皇上为全国年满70岁以上老人所赐的权益象征,表示对老人尊崇、呵养。兒仓看到老父踮着脚尖向他招了招手,仿佛还看到老父嘴唇嗫嚅,似乎在呼唤着他的乳名。此情此景,兒仓联想起自己当初入伍出门时对父亲一言未发那样冷漠见外的态度,顿感愧悔,罪孽深重。
  兒仓突然跳下公车,分拨人群,疾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老父面前,唏嘘涕零,长跪不起。(1999年发表于《骊靬》第1期)
  用爱心搭建新的亚欧大陆桥 ——一个华裔商人的宏愿
  李文辉
  在下李文辉,是一位出生在香港的意大利籍华商。非常高兴我能被邀请再次来到美丽的镍都金昌,并荣幸地在“丝绸之路骊靬文化国际旅游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
  我自小在香港长大,长期的商旅生涯使我倍感作为一个华商的艰辛和荣耀。随着事业的发展和个人见识的增长,我对东西方的历史文化有了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比较的视野。随着对祖国历史了解的逐渐深入,我越来越爱上了祖国的一切,无论是她的山山水水还是她的历史文化,都能唤起我强烈的爱国情感。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自从我知道了永昌,了解了永昌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了解了关于骊靬文化的历史传说,了解到了金昌市的党政领导及永昌人民为弘扬骊靬文化所做的努力,我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我从小便对欧洲与罗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阅读了许多关于意大利文化的典籍文献。多年的商务活动使我对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和当代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代理了代表意大利最高科技和艺术的法拉利跑车。从法拉利跑车,我领略到了意大利人孜孜不倦追求顶尖技术和完美艺术、追求梦想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我希望能把这种精神带到中国,以激发国人更好地追求创新、参与竞争。带着这个信念,我在90年代初就说服了厂方,在1993年把法拉利首次引进了中国市场,开到了天安门广场。我希望自己引进的不仅是一个产品,更希望通过法拉利汽车和一系列高精尖产品,把意大利的精神价值、艺术和文化带到中国。在那个时候,中国人能买得起法拉利这样几百万的名车,是一个轰动世界的大新闻,国际媒体都争相报道,之后中国的消费市场就开始了高速的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国家也更需要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其实,正如我们大家所了解的那样,中国和意大利交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已经超过两千年。正是通过这条世界知名的丝绸之路,许多罗马、意大利的将士、使节、商人和传教士穿越广袤的中国西部而进入华夏腹地,通过在丝路的活动,两地的文化得以接触、交流和融合,两个伟大民族的血脉也得以联系在了一起。
  我一直希望能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把欧洲好的文化艺术带到中国,把中国的文化艺术传到欧洲,这是我人生中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而祖国西部是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的最古老的交通要冲,也一直是世界各种民族文化和各种思想借以传播、交会和融合之地。我要把法拉利带到丝绸之路,用法拉利将现代的科技和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开辟一条融合了古老文化、现代科技和两大民族精神价值的、新的丝绸之路。当我得知了骊靬,知道了关于罗马兵团曾经来到这里及定居于此的历史传说,我感到非常兴奋,认为这是跨越两千年历史时空的重要事件,是中意人民交往的新的里程碑。古代骊靬和罗马兵团的联系不但表达了善良的中国人民博大的胸怀和渴望交流的美好愿望,也为我们在新的时代开展中国和意大利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年多之前,我来到了位于甘肃省的兰州大学,支持兰州大学成立了“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大学里专门研究意大利文化的中心,更是邀请了意大利驻华大使亲临兰州大学主持了揭牌仪式。与此同时,我还赞助兰州大学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进行早期罗马军团来华问题项目和马可·波罗时代的中西文化交流项目的研究。关于罗马军团的研究项目已经启动并在进展当中,它或可发现中国秦汉时期与罗马的最早交流史,这对推动中意两国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中心及罗马兵团的研究工作已备受中国和意大利的关注,我也非常期望现在我们所做的能重新为兵团之谜找到重要的证据,对历史、对两国人民有一个好的交代。这不仅需要我和各位专家学者的继续努力,也需要金昌市政府和永昌县政府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我相信通过中国—意大利的文化研究,不仅可以推进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后的中西文化交流历程,而且可以通过中国—意大利的文化研究折射出中西相互交往的璀璨篇章。
  两千多年前,中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旷古盛况。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够沿着先辈的足迹,继续推动中意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间更多地了解和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华商的梦想。感谢金昌给我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契机,祝愿金昌的未来更美好!
  祝愿中意人民的文化交流能继往开来、共创和谐的明天! 也祝愿此次研讨会能够举办成功! 多谢各位!

知识出处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出版者:中国旅游出版社

本书分骊靬文化与历史研究、骊靬文化旅游研究、丝绸之路旅游研究、骊靬文学研究等四部分,收录了《古代中国有座罗马人的城市》、《金昌市区域旅游协作区的运行特征与战略定位》、《骊靬的历史流变与发展展望》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