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靬的历史流变与发展展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46
颗粒名称: 骊靬的历史流变与发展展望
分类号: K203-53
页数: 8
页码: 145-152
摘要: 本文阐述了骊靬的历史流变与发展展望。
关键词: 文化研究 骊靬文化 旅游研究

内容

随着旅游逐步进入体验时代,游客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更重视在产品消费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感觉”。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或体验,充分理解旅游地的内涵和特色。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
  对于文化旅游而言,更是需要通过广泛运用多种手段,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游客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体验模式;建立内容丰富、游览紧凑、结构合理的游憩结构;创意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光和文化休闲吸引力。这是现代文化旅游开发的关键所在。
  永昌县地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中端,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自古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上的咽喉要塞,具有“坐中四联”的独特区位优势。永昌从西汉建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目前,全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其中最负盛名的骊靬文化,是汉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结晶,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神秘的骊靬文化也给永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
  利用区域现状,整合旅游资源,打造集观光骊靬古城、丝绸之路情景再现、骊靬户外拓展训练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让更多的人走进骊靬,了解骊靬文化,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竞争力,已成为发展永昌旅游的当务之急。下面试就骊靬的历史源流和发展现状作一梳理,希望能够为骊靬的体验旅游提供一个较为明晰的轮廓。
  一、骊靬的历史背景:罗马崛起东征兵败
   (一)罗马人的世界帝国梦
  从公元前3世纪中期到前2世纪后期,罗马通过一系列战争由意大利本土扩张成东起小亚细亚,洗涤大西洋沿岸,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世界霸主。同一时期,东方的西汉王朝在秦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经历“文景之治”后国家逐渐强盛,到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影响力与罗马帝国齐肩,四方宗主国纷纷前来俯首称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主宰着东方文明。
  公元前247年,帕提亚王国建立。它当时是世界第三大强国,仅次于罗马和中国,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音译为“安息”。地处黑海东南(今天的伊朗东北部和土库曼斯坦南部一带),它像个大楔子一样塞在两个大国之间。帕提亚的崛起令其自身成为罗马继续东扩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罗马东扩的最终目的是要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足迹把罗马东界推至中亚、阿富汗以及印度河流域,和东方文明古国汉王朝直接交往并进行贸易。
  公元前60年,古罗马帝国的恺撒、庞培和克拉苏形成“三巨头执政”,就是罗马历史上的“前三雄时代”。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三巨头于公元前56年在路卡会晤达成新的协议:恺撒继续兼任高卢总督,庞培兼任西班牙总督,克拉苏兼任叙利亚总督。
  公元前54年,克拉苏为了争取更多的财富与土地,发动了对帕提亚的掠夺战争。公元前53年4月,克拉苏率领7个兵团、4万多人的军队横渡幼发拉底河,第二次进军帕提亚。
  公元前53年5月,两军相遇于帕提亚境内纵深处卡里(今土耳其哈兰)。帕提亚军队采用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用骁勇善战的骑兵打乱了罗马军队的阵形,令罗马士兵惊慌失措,溃不成军,克拉苏被俘并被处死。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第一军团残部6000余人突围逃出。
  远征帕提亚的4万多罗马士兵2万人战死,1万多人被俘,6000余人逃跑。被俘的一万余人被发配到帕提亚东疆的马吉安娜(今阿富汗西北部)防役戍边,后来他们不堪忍受欺辱和折磨纷纷大批逃亡。
  (二)逃亡罗马兵的命运
  普布利乌斯率领的6000多士兵从东北方向逃出后,由于帕提亚西部和北部对罗马人的防备甚严,西归无望,只能向东逃亡,不敢走城镇大道,专拣小路,一路以打猎为生,直到他们确认彻底摆脱了帕提亚人的追击,才找了一处水草肥美、人烟稀少的地方停了下来。关于他们的命运,西方的军事史上丝毫没有提及,从此变成了历史悬案。
  公元前20年,也就是卡莱战役结束后的30年,罗马帝国同帕提亚言和。罗马帝国提出要求帕提亚遣返在卡莱之战中被俘的罗马军人,但是在遣返的战士当中却没有普布利乌斯以及他率领突出重围的战士。这支杀出重围的罗马军团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叙利亚草原。就连在帕提亚迁徙定居的那些罗马战俘也在帕提亚人的连年战争中不知去向,他们从此就消失在茫茫历史瀚海中。
  (三)郅支单于西走康居
  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70年间,在近60年间,西汉王朝数次进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帝国的威胁。公元前60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发匈奴内乱,五单于争位。
  公元前57年形成了郅支和呼韩邪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归降汉朝,北匈奴的郅支单于被迫西迁。公元前44年西迁康居,以避汉军。康居东临乌孙,西南是安息,因常遭汉朝盟友乌孙国侵扰而无安宁,自郅支单于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后,经常骚扰、大宛等国。乌孙自顾不暇,从此无力再扰康居。康居王在本国东部临近乌孙地区,划给郅支单于大片水草肥美之地,供其驻牧练兵。
  公元前44年,郅支单于到达康居之际见到了一群体貌特征异于当地人的流亡残兵,他们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近十年。拨开历史的迷雾,原来他们就是从安息西部草原上逃出来的克拉苏残部。普布利乌斯和第一军团残部逃出后,历尽千辛万苦,死里求生,最后逃亡到了中亚盆地的康居王国。他们按古罗马军团的形式组建军队,自称“骊靬”,因常在丝绸之路上受雇为商旅保镖而在当地获得很高的威望。康居王和郅支单于也请骊靬人训练自己的军队,帮助筑城和防御营地等。
  公元前42年,郅支单于率匈奴和康居联军击败乌孙。后匈奴与康居反目,郅支单于决定让骊靬人帮其按罗马方式筑城自保。耗时两年,建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郅支城紧扼丝绸之路,郅支单于以此为据点,经常袭扰商旅,中外商路受阻。
  二、骊靬的形成:俘获降虏建县安置
  (一)陈汤大破郅支城
  郅支威震西域,屡杀汉使,袭扰商旅,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严重威胁汉王朝在西域的利益。据班固所著《汉书·陈汤传》记载,汉元帝建昭三年(即公元前36年),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都尉陈汤,带领4万多名将士分6队讨伐匈奴郅支单于,战于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这场战斗的结果是汉军以“生擒百四五十降虏千余人”而大获全胜。
  交战过程中西汉将士见到一支奇特的军队,采用鱼鳞阵作战(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夹门鱼鳞阵是当年罗马军队一种独特的作战阵形。这种罗马军团以盾牌组成严密的阵列,防护滴水不漏,中国古书上称之为“鱼鳞阵”,西方称“龟甲阵”。土城外筑有“重木城”(二层原木所筑城防),古罗马军队所使用的是“重木城”。其主要结构是以圆木为主,相互交叉为十字,中间添有土积、石块等,十分坚固。一般分为二三城,土木城外有重木城。陈汤认为这正是古罗马军队惯用的阵法和城防结构。
  陈汤等人看到的这支奇特的军队,可能就是17年前失踪或被俘的古罗马士兵。
  (二)建县安置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之后,便将俘获的罗马战俘带回西汉,后来奏报朝廷,并按照朝廷的赦令,把这些人安置到了张掖郡的骊靬县。那么为什么在西汉出现了骊靬县呢?
  原来在卡莱之战中被俘的一万余人在帕提亚东疆戍边的过程中不堪忍受欺辱和折磨纷纷大批逃亡。靠帕提亚东界就是中亚盆地的康居、大月氏、大宛等国,而康居、大月氏当时臣服于西汉王朝,西汉王朝开辟的丝绸之路早已穿过这些西域国家,直抵安息首都,并与这些国家都有频繁的商贸往来。这批罗马流亡将士进入中国也就是举步可即之事了。他们成批逃到大月氏、大宛等国,开始了与西汉的接触,公元前48年,这部分罗马人流亡到了大宛,与汉朝使者取得了联系,他们要求归顺大汉帝国。
  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前后),皇帝准奏让安息边界戍边逃亡的罗马人进入中国境内,授意时任张掖太守的辛庆忌在西域都护管辖区于阗设“骊归城”,欢迎归顺的骊靬人,辛庆忌向朝廷建言,将归化的这些罗马人安置在他管辖的张掖郡番和县的骊靬苑。并将骊靬苑从番和县划出,设置了骊靬县,因而使郡内番和、骊靬、显美、鸾鸟四县并存。从此,祁连山下就出现了一个使后人迷惑不解的地名:骊靬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不断融合,据《晋书》记载,隋文帝开皇年间(前592年),骊靬县并入番和县。这个承载了历史的印记,融汇了东西方文明,存在了600多年的县域重新归并番和县,从此,骊靬载入了中国史册。
  (三)得名来由
  史书记载,(东汉)应劭曰“骊靬,大秦也,张掖骊靬县为西域蛮族而置”;(东汉)服虔曰“骊靬,张掖县名也”;(唐代)颜师古曰“骊靬,即大秦国也。张掖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清代)惠栋《后汉书补注》中说:“骊靬县,本以骊靬降人置。”
  史书中记载的“大秦”即指罗马帝国。有将“骊靬”写作“黎轩”、“犁靬”、“黎犍”、“力乾”等。叫法虽多,意指为一:“骊靬”。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若干现代学者在这块土地上起了拓荒者的作用,他们承继了应劭、颜师古之说,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研究有了开拓性的进展。前者如向达先生,在1920年出版的《中外交通小史》中指出:“张掖郡有骊靬县,此外有陇西郡的大夏县和上郡的龟兹县,都是为处置归义降胡而设。”后者如冯承钧先生,他在1944年所著的《西力东渐记》中指出: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诸国兵入康居,擒杀郅支单于,罗马士兵参加了此次战役,支持郅支单于,首次和汉兵发生接触。这是第一次将永昌骊靬人跟古罗马东征军联系起来。1989年年初,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关意权、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和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正义组成了“骊靬研究小组”,他们确定了骊靬古城所在地,即今之甘肃省永昌县者来寨。
  (四)学术界的三种说法
  东征的古罗马军团残部流落到中国的说法最早来自美国学者德效谦,1957年他在伦敦发表了论文《古代中国之罗马城》,他指出,他在文章中就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骊靬古城是为安置罗马流亡军而设,但这一论断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罗马军团东征兵败后,近万名为安息国戍边的古罗马战俘寄居丝绸之路上的康居、大月氏一带,离汉朝时期中国西部的边界不远,进入中国已经是举步可即之事了。后来他们果真进入中国,那么他们是如何进入的呢?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陈汤俘获说: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攻克郅支城。作战中摆鱼鳞阵、持剑盾者就是罗马人,即康居借给郅支的“异类”。汉代史学家班固对其排阵和作战方式给予特别的描述。虽然《陈汤传》说,这批俘降的匈奴人和罗马人,“赋予城郭诸国十五王”,但也不能断定他们以后就没有进入中国内地。
  西域内迁说:中国1979年版的《辞海》,在“骊靬”词条下面解释:古县,西汉置,西域骊靬人内居此,故名。从唐代的颜师古,到清代学者惠栋、徐松、王先谦、王筠等,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学者向达等,都坚持认为骊靬县是为骊靬降人而设。月氏归义说:公元前1世纪中叶,大月氏五翎侯之间开始了兼并战争,大批大月氏人在内乱中因向慕文明之邦大汉,便归降汉王朝,“又数百户在张掖”,这数百户至少也在3000人左右,他们就是骊靬人。
  (五)现存墓葬及遗址
  2003年夏,在永昌县西水泉堡附近的焉支山下发现了西汉墓群。甘肃省考古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99座西汉墓,出土文物302件,大多数是夫妻合葬墓,有百余具骸骨,男性骸骨中大都含有五铢钱。这次发现值得关注的点有:
  1.专家初步认定,这些骸骨具有西方人的特征:体格高大,骨架一般长度男性近1.80米,女性约1.60米,比汉民族骨架长10余厘米。在裹头颅的残留丝织物上还发现有棕红或黄褐色毛发;
  2.为头朝西、规模大、人员多的集体墓葬;3.在墓葬方圆50公里范围内有遗存的北古城、南古城、高古城等古城堡遗址,说明西汉时此地可能是西方人聚居区;
  4.位于河西走廊的战略要地,这些遗骸是军事人员的可能性较大。
  5.水泉堡距骊靬古城约20公里,至今两地间有汉代烽火台沟通,他们可能与骊靬人有关。
  三、骊靬的发展:挖掘独特文化形成旅游园区
   (一)独特的民风民俗
  今日者来寨(2000年更名骊靬村),住有108户人家,320口人。1949年后新迁进的居多,所以在者来寨很难找到类似骊靬人的居民。2000多年过去了,在永昌境内的杏树庄、河滩、北泉、梅家寺、水磨关等村子里,如今仍有400多名具有欧罗巴人种体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居民。
  他们身强力壮、鼻子高且直,脸形狭长、头发褐黄并自然卷曲,有的眼睛灰蓝,这部分“骊靬人” 在生产方式、文化传承、生活习俗等方面,早已被汉民族同化,但其细微之处仍有差异。“骊靬人”十分崇尚牛,他们所在的村庄,至今盛行“斗牛”的游戏。每到春节,用面粉蒸制一种形状像牛头叫“牛鼻子”的面食,以作祭祀之用。
  2000年中国科学院马润林教授对部分骊靬后裔的血样进行了化验,证明他们具有46%的欧洲血统。此结果于2001年7月15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中国》专题节目中向全世界公布。
  (二)中外媒体广泛关注骊靬,是历史留给永昌的一笔丰厚独特的文化遗产。2000多年后,历史进入20世纪,1989年9月30日新华社《参考消息》和12月15日《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的论文,虽然是重申了德效谦的说法,但这支罗马军团的最后归宿还是再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古骊靬县和古罗马降人的话题也引起了世界主流媒体和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学术界的研究和论述,地方上的挖掘,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十余年来,世界上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美国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公司Discovery、日本东京电视台等,以及众多媒体都来过永昌采访骊靬,报道和刊登过有关永昌骊靬古城和骊靬降人的报刊有百余种,在世界上兴起了骊靬热。美国的《时代》周刊、德国的《镜报》、日本的《朝日新闻》、波兰的《共和国报》、瑞士的《时代》等世界著名报刊都派特别记者来采访骊靬。2003年,法国《巴黎竞赛周刊·中国时代》主编阿兰·普洛先生专程来到永昌,采访了骊靬,以骊靬为专题在“中国文化年”上做了文化展示。2005年,美国Discovery频道拍摄的纪录片《骊靬》,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骊靬书》、《骊靬绝唱一最后的古罗马人之谜》、《古罗马军团失踪两千年后惊现中国始末记》等历史文学作品及《骊靬千古之谜解》、《骊靬探丛》等骊靬文学研究专著出版。2011年开始,连续几届丝绸之路国际骊靬旅游节又将骊靬文化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三)打造产业园区发展文化旅游
  永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也是甘肃省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重点片区。自20世纪90年代骊靬文化研究热潮在国内外兴起后,我县加大对骊靬文化的宣传力度。地方政府认识到骊靬文化的唯一性,将全力打造骊靬文化品牌。骊靬文化也给今天的永昌,甚至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为了深入挖掘骊靬文化,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永昌县委、县政府正在着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2011年4月,由杭州东天目山景区齐素萍居士投资,复建骊靬城,恢复金山寺。历史上这里有一座“黄毛寺”,原名叫金山寺。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河西地区居民普遍信仰佛教,骊靬人也开始信仰佛教。南北朝时期,骊靬人中出现了一个杰出的人物,他就是沮渠蒙逊,占据河西,建立北凉政权。沮渠蒙逊笃信佛教,在所辖地区大兴佛寺,他崇拜金山,所以就在这里修建了金山寺。
  因骊靬人毛发带有黄褐色,老百姓一直俗称其为“黄毛寺”。为了历史的衔接,文化的传承,经省、市宗教部门批准在原金山寺旧址上恢复建设了现在的金山寺。骊靬城占地12万平方米,概算投资5亿元,这是齐素萍居士在全国投资建设的第四座集旅游观光、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门、角楼、大雄宝殿(骊靬文化展示中心)、休憩园、老人院、钟楼、鼓楼及骊靬公园、骊靬文化陈列馆、接待中心、罗马广场等分项工程。目前,骊靬城、骊靬公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骊靬文化陈列馆、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2014年8月全面完工。骊靬文化产业园区是省重点抓的15个文化产业园之一,也是我市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龙头工程。共总投资20亿元,目前已经完成5.8亿元,预计2018年全部建成。按照规划设计,该项目主要由骊靬万祥美食城、骊靬影视城、骊靬公园、骊靬古城等项目组成,打造全国唯一的以中西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古罗马文化中国化为主题的经典旅游品牌景区。一组具有古罗马风情的建筑群将屹立于祁连山脚下,以后,这里将成为金昌市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品牌旅游景区。
  骊靬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再次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丝绸之路·骊靬情景再现对于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使骊靬城、骊靬公园、骊靬村、骊靬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点、线、面全面发展。骊靬户外拓展项目——丝绸之路·骊靬情景再现建成以后将完成骊靬文化旅游从静到动、从古板到鲜活、从观光到参与体验的系列转变,可以全面提升骊靬旅游产品的品位与档次。为此,必须在开发中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要切实保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形式的旅游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沉睡了2000年的骊靬历史透过层层迷雾展现出了其耀眼的光彩,其神秘性、独特性更是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和不少游客踏足永昌探秘,此举不仅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使大家通过情景再现更深刻了解骊靬的历史背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以丝绸之路·骊靬情景再现为主题的项目是骊靬户外训练基地的项目的延伸,旨在努力满足公众对骊靬文化的需求,同时给骊靬旅游公司带来经济收益。所以把骊靬文化展现出来自然是第一要务。
  二要找出古罗马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结合点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永昌独具特色的骊靬文化逐渐崭露头角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追忆2000多年的历史,曾经自称为骊靬的古罗马兵团在包容四夷、民风开放的汉朝通过古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和汉民族融合,让骊靬历史情景再现,真切地反映历史场景,对处在丝绸之路上的永昌宣传骊靬文化,打造国际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三要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景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异域遗风异俗的骊靬村向世人展示骊靬文化的活化石,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这段传奇历史。骊靬古城北门元代兵营遗址附近12亩的空地,如果让周围形成骊文化产业园的一个链条区,从县城出发12公里的沿途中,骊靬万祥美食城、骊靬华夏影视城、罗马小镇、低空飞行基地、罗马演绎场、骊靬城、骊靬文化民俗村、骊靬户外拓展真人CS训练基地,都紧紧围绕在浓厚而神秘的骊靬文化氛围中,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实物和虚拟场景实现情景再现,游客置身于骊靬文化浓厚的氛围中,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文化会给他们更深刻的体验,沉睡了2000多年的骊靬文化也会透过历史层层迷雾,再次闪耀出奇光异彩,这对优化永昌旅游资源,完善骊靬景区结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知识出处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出版者:中国旅游出版社

本书分骊靬文化与历史研究、骊靬文化旅游研究、丝绸之路旅游研究、骊靬文学研究等四部分,收录了《古代中国有座罗马人的城市》、《金昌市区域旅游协作区的运行特征与战略定位》、《骊靬的历史流变与发展展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丁永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