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旅游业协作发展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44
颗粒名称: 金昌市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旅游业协作发展研究
分类号: F592.742
页数: 8
页码: 131-138
摘要: 本文就金昌市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旅游业协作发展研究做了疏理和分析。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研究 金昌市

内容

一、区域旅游协作的必要性
  (一)旅游资源的分布需要区域旅游协作
  旅游业作为关联程度、开放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越来越多的地区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利用区域地缘优势,打破行政区划,推进区域旅游的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章程、协议和合同,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现代旅游市场竞争,已不完全是无理性的竞争,而主要是在竞争中求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对于金昌市来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与其他旅游地在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区域协作发展。加强区域的协作和联合,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区域旅游发展优势,还可借助周围旅游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客源市场,促进产品的销售,降低促销成本,增强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金昌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友邻地区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该市与阿拉善右旗同处一个经济区域,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对于通过河西走廊地区的旅游业优势,带动金昌市和阿拉善右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金昌市区域旅游协作相对滞后,同时它与阿拉善右旗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可以通过区域旅游协作实现市场和资源的共享。
  金昌市的很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地域特色,有些跨省际的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同是一座山却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这其中有各经济主体力量悬殊的原因,有认识不同的原因,也有协调不好的原因,造成资源浪费,地区经济活力不足。这些优势旅游资源的浪费让人惋惜,在现有经济、政治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拥有同一旅游资源的行政主体之间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有完整的旅游规划和优质的旅游产品来保证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通过旅游协作,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有利于各协作地区短期旅游的长足发展。
  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南临金昌等诸市县,地形地貌以沙漠戈壁为主。阿拉善右旗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民俗风情为主,尤其以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最具特色。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中国第三大沙漠,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中有3.5万平方公里在阿拉善右旗境内,沙漠湖群、沙漠珠峰、世界鸣沙王国、漠中神泉、大漠寺庙等景观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的幽秘、粗犷、惊险、刺激。其他旅游资源主要有曼德拉山岩画、礁石神泉、额日布盖大峡谷、海森楚鲁怪石林、沙漠景观、库热图庙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地方风韵浓厚。经常是和阿拉善右旗两地旅游资源分布的互补性,决定两地需要区域旅游协作。
  (二)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需要区域旅游协作
  金昌市目前的远程旅游线路产品类似于甘肃省其他地区,通常包括好几个省份,这些不同地区的旅游产品被纳入同一路线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区域旅游合作,这是现阶段金昌市旅游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并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由于旅游产品具有互补性,线路产品的开发要求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进行协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出现“换地就换车”或“设关卡”等旅游障碍,应让旅游者的感受“一气呵成”,否则就会出现“害群之马”,毁坏整条线路的声誉,那些构成的景点也会连带受挫。因此现在旅游业界提倡“无障碍旅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线路的优质,保障旅游者的最大利益。而目前由于存在狭隘落后的地方保护观念,景区基础设施的不连续性、行政区划间利益分配不均等各种屏障一直制约着跨区旅游产品的开发,造成各地区的景区景点割据为战,旅行社之间的跨区联合体不能形成,有的甚至对外省游客人为设置障碍,极大地阻碍了远程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区域旅游协
  作高质量的旅游产品、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和广阔的旅游市场,在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已成为旅游业发展必然趋势的今天,三者缺一不可。而目前在金昌市旅游业发展中还广泛存在着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这种现状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诸如,1.旅游产品同构化严重。在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时,根本不考虑和近域地区的互补,而是“照葫芦画瓢”,致使同类产品和服务过多,浪费严重,难以取得经济效益。2.很难开拓和壮大旅游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收益,有收益才能有效益,对旅游产品来说也一样,要实现其价值就要开拓并壮大旅游市场,树立品牌和开展市场营销。如果在经营中为了争夺市场竞相压价而陷进恶性竞争的旋涡,产品质量必然缩水,首当其冲的是旅游服务必然被打折扣,在旅游服务质量本就不高的现状下,这种做法不啻为旅游业的发展撒了一把盐,旅游需求被人为抑制,也就没有经济效益可言。3.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地方保护主义和利益至上的经营原则,使不同利益主体在旅游管理上要么怪招齐出,要么监管不力,导致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游客利益很难保证。这显然是一个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旅游经济不可能可持续发展。有些景区多年的分散经营造成了景区价格混乱、旅游服务质量低下、基础设施不完备等诸多不和谐因素,使景区的旅游经济难见效益。由此可见,要解决上述制约旅游经济效益发挥的突出问题,区域旅游合作责无旁贷。旅游业是一个特殊行业,是一个没有行政区划界限的行业。通过相互协作,有利于把金昌和阿右旗的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串联起来,从而形成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跨地区精品旅游线路,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直接增加旅游效益。
  (四)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需要区域旅游协作
  区域旅游协作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是讲求广泛的合作以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发展到包括旅游资源的整合、资金的流动、技术的共享以及人才的流动等为内容的广泛合作阶段,这是趋势。这种区域旅游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市场联动、优势互补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各区旅游市场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旅游业的形象和竞争力,达到“多赢” 的目的。金昌市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与阿拉善右旗属同一旅游区域。金昌市旅游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就应该依靠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的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挖掘客源市场,来开发北丝绸之路旅游文化。
  区域旅游协作是金昌市旅游发展阶段的要求。从现实讲,金昌市旅游业已经开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阶段转变了。金昌市的很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空间尺度,断章取义只是粗放的开发,其全部风貌的展现既是产品质量的深度挖掘,又是广大游客的渴求,如果没有区域合作,这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还有不同风格旅游资源的组合也将是金昌市旅游线路产品开发的主要内容,质量的提高和旅途的畅通是广大游客的希望,也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区域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金昌市为了扩大自己的旅游市场,需要重视与阿拉善右旗的区域旅游协作。
  二、缺乏区域旅游协作背景下两地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缺陷
   (一)从区位条件来看,丝绸之路黄金地段、品牌利用不足
  金昌市位于阿拉善右旗的南部,是连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它们都位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荟萃之地,再加上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发展旅游业的绝佳之地。地位位置的优势适合大力发展区域性的旅游(在该市的周围分布着西部地区大部分的地貌:高山、草原、绿洲、戈壁、沙漠、雪山,这些可以串接成一条自然生态景观旅游带)。但是由于金昌市没有很好地利用与阿拉善右旗地缘因素方面的旅游协作,虽然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但是有关丝绸之路的品牌优势并没有彰显出来。金昌市应该利用历史的地位提升城市的旅游品牌。
  (二)从资源开发来看,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不合理
  金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它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被誉为丝绸古道上的夜明珠——“中国镍都”。
  金昌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文物古迹繁多,已发现的有200余处。有新石器时代的鸳鸯池、二坝遗址;有西汉时期的骊靬遗址,汉、明长城及为数众多的汉墓群;有唐代圣容寺塔;有被誉为“河西中天一柱”的明代永昌钟鼓楼;有以北海子塔为主的古建筑群等风景区,有雪山、草原、松涛、水波相映成趣的西大河风景区等。按不同的资源及功能划分为八大景区:骊靬遗址旅游文化区、永昌古城休闲度假旅游区、御山峡圣容寺文物古迹旅游区、红西路军主题旅游区、祁连积雪风景旅游区、云庄寺宗教民俗旅游区。另外合作开发的旅游景区是:皇城草原民族风情旅游区、西大河风景旅游区。从大漠特色旅游资源来看,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漠旅游资源。从红色旅游资源来看,瓜州红西路军纪念碑等众多红军西路军革命遗址。今天,这些革命圣迹基本保存完好,已成为革命教育,追思先烈、缅怀英灵的圣地和开展“红色旅游”的理想之地。
  金昌又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它的发展是先有矿藏后有经济、先有厂房后有城市,因此,在经济发展上,过分依赖矿产资源,把矿产资源优势等同于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由矿产资源开采主导经济增长,而忽视人文环境等非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忽视发展新兴接续产业,以采掘、出售初级产品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这样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不但导致产业结构单一、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包袱沉重等问题。经过多年开发,资源已经呈下降趋势。因此,资源型城市不论矿产资源是否已经枯竭,都应实施科学合理适宜的经济转型战略和策略,由单一资源型经济转向多元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是金昌市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阿拉善右旗旅游协作的必由之路。金昌市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立足本地,因地制宜,把旅游业定为优势产业,发展该市经济。
  阿拉善右旗境内的旅游资源,不论巴丹吉林沙漠还是阿拉善大峡谷、海森楚鲁怪石等都保存完好,尚属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处女地”,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美,而阿拉善右旗的旅游资源正适合人们未来旅游消费需求。
  但从目前来看,阿拉善右旗旅游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层次较低,规模较小,景区景点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还未形成产业体系。
  (三)从产品开发来看,产品结构单一、开发存在盲目性
  金昌市现已逐步形成了以骊靬故址为代表的骊靬文化、以红西路军战史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圣容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节子舞”、“永昌小曲”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四大特色文化。但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结构单一。
  巴丹吉林沙漠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首,拥有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怪石等独特景观,游客除了可观赏到自然风光和赛驼、赛马、博克等传统赛事外,还可参与沙漠探险旅游等活动。
  金昌市没有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导致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局部地区在盲目开发过程中也出现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缺乏资金也使得众多旅游资源尚处于“闺中”有待开发,原有的旅游产品则大多老化单一,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数量少、级别低、设备简陋、交通通信不畅、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再者,公厕、绿化、交通和景点的建设、宣传促销也都还需要大量资金,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与保护效果可想而知,使一些极有价值的人文资源长期沦为残垣断壁,一些自然旅游资源埋没于穷乡僻壤之中。另外,因资金匮乏也不能很好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成片开发,造成景区分布过于分散,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金昌市由于地理上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远,从而导致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尚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仅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均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未能充分发挥金昌市的资源优势。金昌市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是由于旅游产品开发的盲目性较为严重,未能从金昌市整体的高度上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
  根据地域特征和资源优势,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最大限度为游客提供参与型、体验型旅游产品。譬如驼背大漠游、少数民族歌舞体验游、田园种植品尝生态游等。
  根据两地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特征,在原有线路基础上,重点开发专项及特种旅游产品,并且通过跨区域旅游线路的设计,克服两地距主要客源市场较远的缺点。(1)传统旅游线路;(2)专项旅游线路:①野生动植物观赏;②自行车旅游;③ 沙漠探险旅行(巴丹吉林);④工业旅游等。
  (四)从客源开发来看,市场份额较小、旅游促销力度不够
  客源市场结构单一,主要以近程游客为主;游客消费水平偏低,主要是门票等支出,其他消费少。目前,金昌市整体旅游促销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鲜明、鲜活、生动,缺乏出游煽动性,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体现激发大众来金昌市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需要一个鲜明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介绍给大众。从总体来看,当前金昌市更为重视景点等硬件的建设,相对忽略了市场宣传促销的重要性,应实施“边建边销、以销促建,区内抓产品建设,区外抓市场促销”的现代旅游开发战略。
  金昌市旅游业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没有形成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降低了开发利用程度。特别是跨区旅游项目开发、促销与综合服务网络尚未形成。旅游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开发缺乏统一的促销氛围,难以形成整体的形象与持续的轰动效应。因此,加强金昌市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是当务之急。
  三、两地区域旅游协作方式分析
  地区旅游协作应遵循“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毗邻地区之间开展旅游协作,对金昌市和阿拉善右旗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金昌市在旅游协作中需要积极参与各项协作内容,为加快金昌市旅游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为推动区域旅游协作工作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将区域旅游协作会议制度化
  每两年两地应该举行一次旅游协作会议,而且要扩大会议范围,邀请协作地区旅游企业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各旅游部门还可共同举行旅游信息发布会。2011年,金昌市组织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负责人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进行旅游产品现场推介活动。两地旅游部门就联合开发旅游精品线路、区域旅游宣传与推介、互惠政策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深入协商,两地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旅游特色资源,着力开发金川一巴丹吉林沙漠探险旅游线路,共同打造“工业·生态·沙漠”特色旅游精品。
  (二)建立区域旅游协作发展机制
  统一制定包括所有协作地区的旅游宣传口号和黄金线路,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从而达到利益共享的目的,把两地旅游业做成一个大产业。
  为了保证区域旅游协作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应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社会参与,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1.建立政府主导的战略性联盟机构与协调机制。虽然部分学者认为“政府主导” 导致了旅游区域合作中的“条块分割”和开发进步不一以及随意弃之旅游项目的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认“政府主导”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发挥宏观管理作用。我们所提倡的“战略性联盟机构”是由各级行政区域的分管领导以及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
  2.深化和完善旅游领域的企业体制改革和人员建设,建立战略协作网络逐步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旅游服务市场的公平有效竞争。鼓励和推广各种形式的“客源共享、利益共享”,逐步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旅游业定价体系。尊重旅游业人才成长规律,以旅游规划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吸引海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参与建设。
  在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密切关注区域旅游发展动向,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交流合作机制,建立战略协作网络,参与多边组织,促进双边合作,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旅游市场的持续扩展、环境的优化完善,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影响力。
  3.建立联合促销机制,实现品牌共享
  战略金昌市应与阿拉善右旗联立知名精品旅游线路,突显区域特色,展示价格优势,以各级特定目标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品组合项目。组织各省区旅游从业人员、研究人员、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分析旅游业发展态势,制定联合促销战略,以新信息的导入避免资源的浪费与促销的成功。建立多级促销渠道,推进渐进促销方式。从周边省区入手,逐级划定促销范围,按期实现促销目标。
  (三)建立协作地区信息互通机制
  金昌市和阿拉善右旗旅游发展的互补性与互动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把各自辖区内的旅游企业纳入机制的运作范围之中,使各旅游企业科学地安排旅游线路。两区可开展异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开拓周边客源市场。双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信息化工程,谋求共建旅游信息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共享。
  (四)建立多元化全方位区域协作模式
  区域旅游协作模式大概有四种模式:1.内容单一化合作模式——以旅游业某个领域为内容、特定目的驱动下的单一化旅游业区域合作;2.行业综合型合作模式——以旅游行业为主要内容、企业为主体、市场推动下的全行业合作;3.多元化全方位合作模式——众多产业参与、主体多元化、综合机制协调下的全方位旅游业区域合作;4.关联性区域合作模式——非以旅游业发展为目的但对旅游业有促进作用的区域合作。
  从以上四个模式来看,目前金昌市和阿拉善右旗旅游业的区域协作力求建立一个多元化全方位区域旅游协作模式。区域协作的主体多元化,包括企业、民间组织、政府等,两地的旅游业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民间互动等多种机制下形成共生共荣、水乳交融、高度融合的全方位协作关系。这种“多元化全方位合作模式”以基本层次的旅游行业的全面合作为目标和内容,因此必然要进行区域间基础设施、环境、政策、制度、管理、社会文化等深层次领域的交流、沟通与整合,这是区域旅游业协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表现形式。这种模式下的区域旅游业协作成为区域间经济一体化、社会互动化、文化整合化的重大力量和重要内容,是区域旅游业走向成熟化、高级化的标志。两地旅游协作发展到一定时期就可以演变为第四种模式,即关联性区域合作模式。这种并非以旅游业发展为目的但对旅游业有促进作用的区域合作,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关联性旅游业区域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种类型的区域合作中,并且贯穿于区域合作的初创、发展、成熟、重新循环等全过程。

附注

[1]田世政.旅游资源区域联合开发研究——以重庆为例[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36. [2]郭康,郭建.我国最大的区域旅游协作系统——北方旅游协作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8. [3]简王华,徐伟玲.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协作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4]宋金平,杜红亮.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10. [5]普拉提·莫合塔尔,海米提·依米提.我国西部边境的跨国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旅游合作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1. [6]高超.西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及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罗文斌.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8]赵振斌,马丽霞,马耀峰.三国文化旅游跨区域联合开发与产品设计研究[J].开发研究,2006,3.

知识出处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骊靬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

出版者:中国旅游出版社

本书分骊靬文化与历史研究、骊靬文化旅游研究、丝绸之路旅游研究、骊靬文学研究等四部分,收录了《古代中国有座罗马人的城市》、《金昌市区域旅游协作区的运行特征与战略定位》、《骊靬的历史流变与发展展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玉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