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21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页码: 274-275

内容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行将付梓,我充作主编,藉此想多说几句。永昌文史资料地征集、选编和印行是县政协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每届政协印行出版是多年来的惯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服务于现实,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想了解一城一地的文化与历史的读者,连续印行的文史资料也常常是最佳选择。自1991年第一辑《永昌文史资料选辑》编印至今,这项极富价值的工作为想了解永昌的读者打开一扇重要窗口的同时,也接续着古城永昌的历史文脉。
  两年来,根据陆续征集到的文史资料,依照永昌文史的特点,紧紧围绕“文史”二字,我将内容总结提炼为五个篇章:历史文化篇、考古文物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各篇章依照年代早晚、区域大小、文物重要程度、人物先后安排,这与此前十二辑有些不同,我以为基本概括体现了当前永昌文史的面貌,上述方案也得到了编委会的认可。
  历史文化是首要征集的资料,本辑一仍其旧。如其中新增了纪念祝巍山、王萌鲜的文章。祝、王二位先生是永昌文史名家,近两年内先后辞世,这也是对二位先生的尊重与怀念。考古文物是记录文史最好的物质资料,相较前十二辑,本辑将考古文物单列,不仅因稿源充足,又是我熟悉的领域。文学文艺选辑了对永昌历史、山川、风物、美景、人物的叙述与歌咏,还有《浅谈永昌曲子》等专题论文。“非遗”总是一处地方最鲜活的历史记忆,永昌有国家级“非遗”卍字灯,还有节子舞、宝卷、美食等。有的“非遗”,在亲眼看到甚至参与的那一刻,如同重返历史现场,可知古今并无不同。最喜各类永昌美食,在管礼先生的妙笔下,儿时记忆全部涌现,油锅里刺啦作响的洋芋丸子、中秋夜磨盘大的千层月饼、年三十烫断喉咙的牛肉粉汤、村里婚宴时大厨手中上下翻飞的铁锅,味蕾与视觉同时炸裂,仿佛就在近前。最后是党史与西路军专题,西路军在永昌的悲壮历史我们从未忘记,先辈们为着理想和初心英勇奋斗的故事,同样激励和鼓舞着年轻一代人。
  还要谈及充任主编之缘起。去岁疫情之际,永昌县政协主席杜锦先生曾问我受聘主编一事,初始时我即婉拒此任,理由很充分:一则学力不济,除我稍熟悉的永昌历史、文物外,文学文艺等非我之擅长;二是忙碌的本职工作外,又在京访学,无力同时完成;三是我不在永昌任职,且年资不足,所处位置不宜担此重任,但他考虑再三,仍希望我能为老家做一些工作。他很理解我的顾虑,故将各项条件放宽,其他编辑先期做准备工作,待我稍空即全力推进,如此一来,势不能再推辞。我刚毕业时即与杜锦先生相识,他长我廿岁,持重谦和,研读文史多有独立的省思见解,为永昌文史繁荣发展用力甚深。2016年他时任县委统战部长,我们合办国际学术会议,后出版了《丝绸之路与永昌圣容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他时任宣传部长,县博物馆编《河西宝藏——永昌馆藏文物菁华》出版之际,又得鼎力支持。现又合作编辑《永昌文史资料》,样稿已在面前。三度合作,三本著作,往还相益,皆得硕果,一段佳谊也!我是个乡土情结稍重的人,大概因为少年时代在河西堡的村里过于自在,父母长辈又骄纵太甚使然。在传统中国的农业社会中,安土重迁与离乡背井往往预示着两种不同的命运,但我对市井与乡土自如切换的生活却乐在其中。在外读书工作时即与永昌发生了很多事务上的联结,获益良多,今又以本业为家乡做些许工作,这种工作与家乡间双向的良性互动,实在幸运!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得到永昌县委宣传部、县委党史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博物馆、县文化馆等单位领导及机关工作人员的关心与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对社会各界人士的真诚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忱!特别感谢编委会各位副主任、委员、全体编辑人员的鼎力支持!与南章林、陈雪梅、吴玉录、李燕、李永成等同志一起做编辑工作的两年中,相互交流和学习未曾间断,近乎于同事。由于部分资料年代渐远且囿于所学,难免缺漏,敬祈大家批评指正!
  丁得天
  2021年9月29日于敦煌莫高窟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共分历史文化篇、考古文化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五个部分,内容总体布局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辑录了永昌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文艺作品乃至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力求真实而生动地再现永昌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得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