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滩剿匪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19
颗粒名称: 皇城滩剿匪记
分类号: D235.57
页数: 6
页码: 256-2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皇城滩剿匪记,其中包括了成立剿匪机构、配备剿匪力量、匪情、匪患等。
关键词: 皇城滩剿匪记 党史

内容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长期盘踞在甘肃、青海的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以及国民党各级地方政府土崩瓦解。9月甘肃全境相继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三军第八师奉命进驻河西走廊武威地区。
  马家军主力被歼后,其残部溃逃河西走廊甘、青交界祁连山一带,与当地散兵游勇、地痞流氓相勾结,拼凑反革命武装组织,造谣惑众,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扰乱社会治安。更有甚者,偷袭沿山区、乡基层政府,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反革命复辟。为了有效地镇压反革命武装,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安定社会经济秩序,恢复发展社会生产,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师司令部根据中央和甘肃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成立武威军分区剿匪指挥部,迅速开展剿匪工作。
  一 成立剿匪机构
  1949年11月1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师司令部,中共武威地委和武威军分区主要领导组成了武威军分区剿匪指挥部。
  司令员:杨嘉瑞(八师师长)
  副司令员:刘凤鸿(八师副师长)
  陈仕南(军分区司令员)
  政治委员:王俊(武威地委书记)
  副政委:姜胜(军分区政委)
  参谋长:卫先鉴(军分区参谋长)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参谋长卫先鉴兼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八师侦查科长刘瑞华担任。
  武威军分区剿匪指挥部成立后,指示各县建立剿匪指挥部。1949年11月下旬,永昌县剿匪指挥部成立,支队长惠彦祥(县长)、政委王振汉(县委书记)、委员由贾步奎(县大队大队长)、乔占福(城防部队连长)、徐达义(县公安局长)担任。各区在县剿匪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实际情况和需要,组织区、乡剿匪机构,同时建立地方民兵自卫武装,配合部队剿匪。
  二 配备剿匪力量
  为完成剿匪任务,彻底根除匪患,司令部对剿匪军事力量作了安排部署。根据“剿、抚兼施与发动群众三者结合”的方针,军事清剿以三军八师部队为主,地方政府组织民兵及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做好后勤保障。
  指挥部决定,以八师二四团所属一营、二营、团炮连、通信连、警卫连、军直骑兵大队(由二二团副团长秦玉龙带领)、军分区独立营等部队为主力,县、区、乡以县大队、公安队和民兵武装力量全力配合,研究分析敌情,做好侦查工作。对成股武装土匪,由军分区剿匪指挥部组织部队围剿;对分散土匪,可组织地方武装民兵消灭之。对土匪形成一个高压态势。
  三 匪情、匪患
  祁连山皇城地区,地遥人稀,山高林密,层峦叠幛,沟壑纵横,常年积雪的山峰银装素裹,挺拔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每当盛夏来临,百花盛开,流水飞瀑,云雾缭绕,景色怡人。这样美丽的旅游避暑之地,却被国名党军残部及散兵游勇、地痞流氓结成匪伙作为藏身之地。他们利用天然屏障,聚散无定,流窜作案,祸害人民群众,抢劫财物,杀害区、乡干部,罪恶滔天。
  在皇城滩一带出没频繁的较大股匪有三支。
  (一)冶子明股匪。匪首冶子明,回族,青海民和县人,民国二十二年(1923年)迁居甘肃武威东关居住。他趋炎附势,投机钻营,依附马步青在武威欺行霸市,敲诈勒索,武装贩卖烟毒。解放前夕,受国民党骑五军马步青部特务马寿昌指示,组织回民自卫队,妄图阻止解放大军西进。解放后,冶子明死心塌地与人民违抗到底,暗中纠集中统特务李信悟、白玉宽等,与马步青旧部军官马应华、恶霸地主孔维周、惯匪马如林、马成良等,拼凑匪“中央人民救国军”反动组织,盘踞甘、青边界祁连山一带,造谣惑众,抢劫民财。1950年4月间,冶子明等袭击武威张义区政府,杀害农会主任1人,劫持干部2人。1950年6月,冶与匪首申麻子、马彦彪、马德山等组织“西北革命委员会反共救国军”,纠集匪徒500余人,分编通讯、特务及第一、第二等5个大队,在青海省互助、门源,甘肃省民乐、张掖、永昌、永登、景泰、民勤等县抢劫烧杀,特别是在皇城滩马场周围活动频繁,伺机抢劫马场的马匹及财物。1950年9月,冶子明又与匪首鲁国佐等勾结,组成匪“甘、青边区游击队司令部”,冶充当司令,下设湟北独立团及两个大队,在皇城滩、金羌滩等地骚扰。有时甚至率众去北沙窝及蒙古边境抢劫、气焰十分嚣张。
  (二)马彦彪股匪。马彦彪,又称“清水营长”,原系国民党骑五军马步青的警卫营长,解放前曾在永昌县驻军多年,解放后,流窜皇城一带为匪。曾参加特务陈显荣组织的“西北剿共军事委员会”,和冶子明股匪组织的“中国反共救国军第一纵队”,并担任副司令兼第一大队大队长。马彦彪手下有300余名顽匪,再纠集被解放军击溃的残匪孙炎山、马如林等小股土匪,号称千人,沿祝公寺、哈溪滩、金羌滩、天堂寺等地烧杀抢掠,进行武装侵扰。据有关情报反映,马彦彪在1949年临夏解放前夕,将马步青遗留的长短枪3箱千余支,子弹2万发,经大河坝运至韩家庄皇城草滩藏匿,企图拼凑力量,负隅顽抗。
  1950年6月22日,马彦彪伙同冶子明等匪率700余众,袭击了驻铧尖的皇城区公所,杀害副区长翟立才(山西人),干部王文唐、王文才,炊事员侯四,邮递员蒋彦才等,抢去长短枪4支及“门源县第四区人民区公所”图章一枚。
  (三)马扬彪股匪。马扬彪也是马步青旧部,解放后,率残部80余人逃进祁连山为匪。他占据凤凰山,活动在皇城一带,先后多次抢劫皇城马场,抢去马200多匹(大部分自行逃回)。
  这些大小股匪和零星散匪,居无定所,有时啸聚一起,有时分散活动,利用深山老林作掩护,活动在皇城滩为中心的周边山区,伺机抢劫作案,危害甘、青两省10余县,所以根除匪患刻不容缓。
  四 进剿各路股匪
  (一)进剿冶子明
  1950年6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师司令部及师党委决定,以二四团一、二营及团炮连、通信连、警卫连、师直骑兵大队及武威军分区独立营组成剿匪部队,由二四团团长张守鹏、政委贾一民统一指挥,对冶子明股匪进行军事清剿。部队从驻地出发,向天桥沟、马场进发,经几天搜索,未见大股土匪踪迹,只俘获散匪8人,击毙1人,缴获步枪4支,子弹160发,马20匹。
  6月24日,部队接到皇城区公所(驻铧尖)遭土匪袭击的情报后,立即轻骑奔袭,当部队到达时,土匪已闻风逃窜。当天晚上天降大雨,队伍只能露宿皇城滩附近的一片废墟上。第二天,部队向帐房沟一带搜索前进,仍未发现土匪行踪。当部队就地休息吃饭时,侦查警戒战士与土匪遭遇,发生战斗,伤亡2人。大股土匪听到枪声后,抢先占领附近潘家山制高点,剿匪部队立即调整部署,投入战斗。一、二营从南、北两侧迂回包抄,在炮连掩护下向山上匪徒发起进攻。经过数小时战斗,由于地形生疏、敌情不明,土匪占据地理优势,凭借林木遮掩,居高临下防守,剿匪部队强攻受挫,伤亡很大,被迫撤出战斗。
  这次帐房沟遭遇战,由于诸多不利因素打得十分被动,四连指导员杨玉山、五连指导员金铭等18名指战员牺牲,四连连长王小山等多人负伤。战斗结束后,土匪逃之夭夭。牺牲的18名指战员遗体由负责后勤补给的永昌县民兵运回永昌,安葬在烈士陵园。
  进剿冶子明初战失利,对部队的战斗情绪有一定影响,指挥部令部队在大坝堡休整,并派八师副参谋长董铁夫前去查找原因、总结教训,要求作战部队坚持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和发动群众的原则,克服轻敌麻痹思想,树立长期清剿策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结合地方反霸肃特,瓦解匪徒,孤立匪首,实施各个击破。
  经过休整,于1950年8月进行第二次清剿。武威军分区独立营和永昌武威民兵配合部队行动。同时,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命令一军派部队从青海门源北上,策应皇城剿匪。这次进剿汲取上次教训,先后在三阳岔一带与匪徒进行了几次小型战斗,均取得胜利,共剿灭匪徒80余人。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河西境内的申麻子、马二不都等股匪受台湾国民党特务电台蛊惑,聚集在冶子明旗下,以皇城、大梁为中心,活动在甘、青边界祁连山地区。1950年12月,冶子明、马二不都股匪百余人,窜往民勤腾格里沙漠地带,剿匪部队日夜兼程追击。冶、马二匪分散为小股,绕道逃至天祝县境,企图向青海互助逃窜,天祝民兵奉命阻击,冶、马侥幸逃脱,又辗转回到皇城一带。
  1951年1月,八师二四团再次组织清剿冶子明等股匪。为探明敌情,掌握地形地貌,武威军分区独立营护送两个测绘队进祁连山测绘地形。八师两个侦察连由侦查科长刘瑞华率领搜索皇城滩、一棵树,进行侦查。集结于武威的二四团一营和永昌的二二团三营九连也奉命届时赴皇城滩围歼。
  侦察连于18日到铧尖,侦悉匪一部逃窜帐房凹,一部在一棵树。20日在一棵树俘匪2名,供称一棵树之匪已窜至老虎沟石峡。同时从青羊岭方向有申麻子匪40余人北窜和冶子明、马二不都汇合,纠集130余人,22日窜宁蟾沟。侦察连尾追至草大坂,合击帐房凹扑空,23日向宁蟾沟进发。一连追至石口遭敌伏击,炮排就地射击并由二连支援,使一连撤出战斗,部队阵亡2人、伤8人,损失马50匹。毙匪首申麻子以及手下13人,伤8人。
  指挥部获悉侦察连在宁蟾沟失利,立即命骑兵部队控制有利地形,一面命二四团一营由副团长李江海率领兼程达帐房凹。据悉,匪在宁蟾沟战斗后,经草大坂、天太垣、西水滩回窜皇城一棵树,遂决定由二四团一营、师侦两个连、二二团九连共6个连分四路合击一棵树。部队于3月1日晨到达指定地点。由于一营长急于用炮火轰击,致使敌警觉逃窜。部队追击至雪山,毙匪30余名,缴获马108匹。冶、马二匪西窜青海,盘踞俄博地区。后经驻青海三师部队进剿,该匪带残兵80余人复窜回皇城一棵树。八师部队立即合围一棵树,歼匪300余名,俘获匪首冶子明。此后,又经过几次战斗,终将漏网残匪剿灭。罪大恶极的匪首冶子明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于1953年5月在武威枪决。
  (二)捕获马彦彪
  清剿冶子明的几次战斗中,均未发现马彦彪的行踪。剿匪指挥部通过青海毛藏寺一位管家得悉,马彦彪与皇城铧尖乡水磨沟牧主苏虎牛义交往甚密,想必从苏虎牛义处可侦知马的行踪。原来马彦彪慑于剿匪部队之锋芒,收敛行迹,到处躲避,静观其变,所以一时销声匿迹。
  指挥部派人与苏虎牛义接触,宣传人民政府政策,让苏虎找马彦彪劝其投降,争取宽大处理。苏虎口头应付,实际并没有行动。
  1950年9月下旬的一天,有牧民发现一伙衣衫褴褛,形迹可疑的人由皇城滩向铧尖流窜,原来这正是马彦彪及其随从,这个称霸皇城,臭名昭著的顽匪,经剿匪部队多次打击,已是穷途末路,一蹶不振。这次他到苏虎牛义家来,想探探口风,蓄谋东山再起,不料当他到苏虎牛义家时被其羊倌发现。当铧尖乡长朵轮豆嘎接到牧民和羊倌先后报告后,立即与剿匪部队联系。八师侦查科李参谋率一个排和50多名民兵,包围了苏虎牛义家庄院。未等战士冲进庄院,苏虎牛义慌忙出迎,不承认有土匪来他家。原来苏虎怕受牵累,连夜把马彦彪一伙转移到后山一个山洞中。李参谋率部队撤出后,指挥部即在水磨沟布置一个骑兵连,以防马再次逃窜。苏虎牛义把前情告知马彦彪,马惴度难以逃出人民法网,遂决定先投降以保性命,待后寻机再反叛为匪。二四团首长派参谋薛清池带一个警卫班前往水磨沟苏虎家与马彦彪谈判缴械事宜。当谈判未能达成一致后,遂将马抓捕,经沙沟寺到永昌,再转押武威监狱。
  马被关押后,政府再次宣传政策,晓以利害,最后他答应交出掩藏于皇城滩的枪支弹药,分两次取出尚未启封的驳壳枪300支及一批猎枪和子弹。剿匪指挥部为试其诚意,将其释放。不久,马又暗中联络部下散匪,蠢蠢欲动,遂将其再次逮捕,1951年冬,在“镇反”运动中,这个罪不容赦的顽匪被镇压。苏虎牛义也因通匪罪伏法。
  (三)马扬彪缴械投降
  马扬彪股匪,势力较小,在剿匪部队的多次打击下,已是穷途末路,迫于形势,为争取宽大处理,于1950年,在青海先宜寺向门源驻军投降。
  皇城一带的匪患,经过两年时间的清剿,最终将大小股匪和散匪全部歼灭,为甘肃、青海沿祁连山的10个县在解放初期的建政、镇反、土改等工作创造了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
  (作者系原永昌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共分历史文化篇、考古文化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五个部分,内容总体布局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辑录了永昌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文艺作品乃至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力求真实而生动地再现永昌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克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