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西路军征战永昌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213
颗粒名称: 红西路军征战永昌大事记
分类号: D235.57
页数: 8
页码: 229-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红西路军征战永昌的大事记。
关键词: 红西路军 征战永昌 大事记

内容

红西路军征战河西,在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和友军,对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主席曾说:“西路军是英勇的、顽强的”。
  永昌县是红西路军在河西最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区(县)。自1936年11月18日占领永昌县城,至12月28日全线撤离永昌,在40多个日日夜夜,历经大小战斗30余次,击毙伤敌军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红西路军自身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红九军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师政治部主任姜启化、敌工部部长姜焕徇、八一团团长肖永继等同志以及2000余名指战员牺牲在了永昌的土地上。为了缅怀红西路军的丰功伟绩,更好地保护和挖掘革命历史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兹将红西路军在永昌40余天的战斗历程纪略如下:
  1936年11月18日:
  下午5时,红西路军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二六九团偕总直骑兵师前锋一部占领了永昌县城,立即在县城中心的钟鼓楼和四街八巷、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了以徐向前、陈昌浩署名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布告》,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晚上,红西路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吴永康、总部青年科长姜启华、三十军地方工作部部长汪乃荣、供给部长明华杨、总务处长孙光寿、八十九师政治部主任裴寿月在师部驻地关帝庙开会,研究部署红军入城后的政治工作和地方工作。
  11月19日: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张国焘致电徐、陈:
  “你们任务应在永昌、凉州、甘州、民勤地区创造巩固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向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古浪来敌,大部对付凉州、永昌前进之敌。同时以一部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并可以一部在民勤活动,迷惑敌人,使敌疑我西路军有由民勤经定远营配合陕甘企图,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于甘州以西”
  清晨,程世才军长率八十九师二六七、二六九团和总直骑兵师向山丹挺进,李先念政委率二六四团驻守永昌。九军在凉州大河驿休整,五军和总部妇女团正在向永昌前进。吴永康部长召集联络的张仲科、狄万川等工农兄弟们在县城东会馆召开座谈会,宣传革命形势。下午吴永康部长和姜启华科长来到云川书院动员学校的老师、学生书写布告和标语。
  11月20日:
  毛泽东、张闻天在徐、陈的电报中得知红西路军已经占领永昌,主力拟在凉州、甘州之间发展的报告后,发电报进一步强调:
  “徐、陈二同志:(甲)捷电甚慰。(乙)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以小部进占安西(注:今酒泉地区安西县)敦煌。邓发从迪化来电,安西、敦煌两县仅有民团且无枪无军队。(丙)袁立夫可随进占安西的部队同去安西,再向哈密接济军用品、弹药及派人接洽帮助等,正同彼方接洽中,后告。(丁)极大提高整理部队,建立正规制度,提高政治水平,发展正确的自我批评,这方面的工作指导,请昌浩同志多注意及之。洛夫、泽东”
  由古浪突围的九军,在凉州大河驿休整一天后分两路进入永昌,一路由王树声副总指挥率军部和二十七师,绕道凉州,经陈春堡进入永昌县的杜家寨;另一路由陈海松率领二十五师和骑兵团,经凉州西四十里铺、丰乐堡进入永昌县境,21日在永昌八坝汇合。等到总部进入永昌县城后,九军在永昌六坝、东寨一线布防,二十七师布防于东寨的郭家磨庄、苟家西庄、王家前后庄和东十里铺的沈家庄,二十五师布防于东十里铺的新坝庙、杨家桥庄、晚阳墩、东水泉、北海子、县城东关邬家油坊一带,担负掩护和保卫总部的任务。孙玉清同志暂随总部行动。五军和总部妇女团进入永昌。
  11月21日:
  陈昌浩、徐向前率总部离开凉州四十里铺进入永昌县城,总部设在县城东南隅仓门什字附近的天主教堂,徐向前和陈昌浩住在上巷子张家油坊的几间厢房里。进入县城的总部直属各部队,驻扎在县城内外的庙宇、厅堂、公廨、油坊里,部分伤员借住在群众空闲的民房里,县文庙、玉皇庙、县衙门、城隍庙暂由过路部队驻扎。晚在天主教堂由陈昌浩主持召开了军政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
  11月22日:
  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发布了《告全体指战员书》,九军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认真总结九军在古浪作战中应该吸取的几条血的教训,撤消了孙玉清九军军长的职务。
  11月23日:
  在天主教堂召开了永昌县各界人士及部分群众代表会议,并经民主协商,正式成立了永昌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推选狄万川担任临时苏维埃政府主席,晚上在东会馆举行了军民联欢晚会。五军政委黄超率十三师三十七、三十九两团离开永昌接防山丹县城,程世才军长率三十军八十九师和骑兵师由民乐返回永昌。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
  五军和妇女抗日先锋团一部驻守山丹县,创建苏维埃政权;三十军八十九师和总部教导团驻防永昌县城西水磨关、梅家寺、赵定庄、水泉子一带,防止敌人切断永昌、山丹之间的联系,八十八师驻防永昌县城东八坝至六坝一带,阻击马元海率军进攻永昌;九军二十七师驻防六坝至东寨一带,二十五师驻防东十里堡、北海子、县城周围,掩护和保卫永昌县城的安全;三十军军部及二六四团、总部骑兵师驻守永昌县城,担负保卫总部的任务。
  11月24日:
  吴永康部长和九军政委陈海松,原川陕省委秘书长、省委宣传部长黄绍余在六坝乐善堡七师八十团三营驻地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军委指示和军政委员会决定。下午,他们带领三营在五坝同丰庄歼灭了县民团团长张彦豪及其狐朋狗党勾结皇城滩吉米葛尔丹为首的一伙匪徒。
  11月25日:
  前进剧团赴九军驻地六坝演出至东寨时与敌遭遇,血染郭家下磨庄,剧团政委易维精、团长周汝功、导演任弼煌等5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11月26日:
  永昌八坝阻击战,红三十军二六三、二六五团在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的指挥下,经过艰苦鏖战,取得了八坝阻击战的胜利。共毙敌800多名,缴获马枪600多支、短枪300多支、弹药若干箱。
  11月27日:
  红西路军总部在县城东会馆召开公审大会,镇压了张天佑、杜富堂、李斋庭、王澍民、徐寿山等一伙匪徒。
  11月28日:
  永昌县四个乡苏维埃政府全部正式成立,支持寡妇改嫁。永昌县抗日青年大队组建。
  11月29日:
  红西路军总部在天主教堂召开了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组全体成员和县城四个乡苏维埃政府全体委员联席会议,研究筹集补充红军给养。
  11月30日:
  水磨关、梅家寺基层政权成立。
  12月1日:
  永昌县抗日青年大队在县城小校场正式成立。
  驻守八坝一带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移防县城以西的水磨关、南泉田家庄、陈家南庄一带,把守卫永昌以东、以北的重任交给八十九师和总部教导团,二六三、二六五团驻守北海子等一线高地,军部移驻永昌县城。
  12月2日:
  永昌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妇救会)、永昌县少年儿童团成立。
  12月3日:
  山丹红五军告急,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八十九师二六九团偕骑师经水磨关、红山窑、水泉子进入山丹新河、峡口一线截击敌军,增援红五军作战,数日后辗转返回永昌境内。
  12月4日:
  水磨关之战。师长熊厚发亲率有名的“夜老虎团”二六五团夜袭红庙墩,消灭敌人600余名,在梅家寺打阻击的二六五团,在团长郑维山的指挥下,乘机进攻,前后夹击,取得了辉煌战果,二六八团政委徐金树在激烈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
  12月5日:
  “永昌县苏维埃政府代表大会”在县衙门召开,58名苏维埃代表、10名军代表参加,李卓然主持。选举产生了由工人、农民、红军和社会各界代表13人组成的苏维埃政府委员会。经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木工出身的张仲科当选为主席,农民狄万川当选为副主席。
  12月6日:
  县城东关及校场山高地战斗,红西路军因弹药不继,据点失守。校场山高地失控后,马元海立即配备山炮、迫击炮并有三架敌机配合,数日间向县城进行猖狂的炮击轰炸,致使总部驻地(天主堂)、县苏维埃政府(旧政府衙门)以及县城内东街及多处遭到轰炸和炮击,但守城的红军部队据城抗击,使敌未能达到攻占县城的目的。
  14时军政委员会五人发给中央一封电报:
  “洛、毛、朱、张、周:(甲)三日马元海受创后,马步青令严防,急调已至(山丹)甘泉之韩旅回永昌及宁远堡(作者注:即今金昌市宁远堡镇)线防。命令已决定攻山丹之马彪停攻。敌连日无动作,不敢如四十里铺以前之硬拼,只以飞机炸扰,小部在外活动,企图多占堡寨以倦我活动,困我粮源。凉城甚空,丰乐堡只一部驻守,我八坝前无敌。马元海主力仍在永昌二十里铺北地区未动。朱绍良有来凉消息。(乙)此地气候更冷,早晨零下十六七度,午间零上二度,粮食各堡寨有,只将敌骑打击,地区稍宽,粮不成问题,惟筹棉衣甚难。此地到北(?)三天中间一天无人房。(注:原文如此。)甘州地大,粮、人均多。我们拟主力回山丹,永昌及二十里铺据点以四个或六个团,骑师直出凉州西十里铺,骑师迫近凉州毁其飞机场,迫马元海主力后退,夹击之,至尚能开展地区,迫敌改变进攻计划,在此争取时间过冬与适时策应主力。如主力不来,我们再移主力向甘州逼进,总要在甘、永、凉线过冬。如何亲示。主力方面活动若需要电告此方各战斗条件时,请即复。陈、李、李、王、曾”
  12月7日:
  真景堡之战。红九军二十七师驻地遭敌15000人围攻,在师长刘理运的指挥下,消灭敌人3000余人,击中敌机一架,击毙敌营、连长7人。
  12月8日:
  妇女会长赵秀兰陪同妇女先锋团团长王泉媛骑马到永昌西十里堡、水磨关、赵定庄、通信堡、郭家南庄一带,检查指导基层政权的支前工作和妇女工作。
  12月9日:王泉媛团长在赵定庄参加了当地村民郭克俊、柴秋玲在支前热潮中举行的婚礼,并讲话号召广大父老乡亲积极行动起来,踊跃参加支前活动,为建立“永山”革命根据地做出贡献。
  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西安事变。
  12月13日:
  红西路军总部电台收到中央社关于“西安事变”的电讯。陈昌浩紧急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研究形势,向党中央致电提出了八点建议,决定在永昌、山丹县城召开军民庆祝大会。12月14日:
  东十里堡之战。红九军同敌马元海部队激战一天一夜,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八十一团团长肖永继血洒苟家西庄,500余战士壮烈牺牲。
  12月15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央政治局连夜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形势,于12月15日发出《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政府电》,军委主席团电示红西路军:
  “徐、陈:关于情况和我们方针以详另电。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加紧休整,进行政治动员,一面争取凉州之补充旅和二马到抗日方面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和准备一部适时占领安西地区。总之,西路军是负责奠定抗日后方和接通远方之重大使命。军委主席团。”
  12月18日:
  军委主席团又电示徐、陈:
  “甲、你们的任务应基本地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张掖)、肃(酒泉)二州。乙、试与诸马谈判下列问题,永昌以西之马军准其安全东退,永昌以东之马军不向永昌以西进攻。红军不向永昌以东进攻。丙、除开远方,暂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直接援助你们。军委主席团”
  吴永康和张仲科到北海子检查工作,研究加工面粉事宜。
  12月19日:
  组织批准赵秀兰和张仲科结婚。
  12月20日:
  马元海调集炮兵、步兵、骑兵约一万人,分三路向永昌东十里堡及县城周围的村庄发起猛攻。
  守卫新坝庙、杨家桥庄、东水泉的是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团长潘友庆组织全体指战员奋力拼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守卫沈家庄、桥头堡的是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两个营,兵力不足400人,团长杨业华指挥若定,沉着应战;守卫黄家学、东关邬家油坊、财神楼的十七师一四团第三营的200余人,在营长罗文的率领下,英勇作战,与10多名战士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壮烈牺牲;防守北海子的是九军二十五师七五团,兵力不足500人,团长陈立义和9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在校场山上。
  12月21日:
  永昌城守卫战。凌晨敌刘呈德团和青海循化民团偷袭东门失败;拂晓,马敌集中强大兵力,利用飞机掩护,猛烈进攻县城。九军2000余人守卫东门,总部教导团、少年先锋团、妇女先锋团1600余人守卫南门,三十军八十八师守卫北门;九军在东城门用二挺轻机枪击伤敌机一架,在玉皇庙附近坠毁,三十军一部因弹药不继,北海子阵地失守。
  12月22日:
  徐向前、陈昌浩就红西路军逐渐西移向中央军委发电报告
  “军委:一、步芳西安事变影响急于速战,故企图攻取永昌,因我粮紧迫我西移,近便抽集兵力于凉州应付时局。敌约两团昨占永乐关附近堡子,另调马彪旅由山丹开永昌。二、西路军为按期完成任务,决逐渐西移。已令30军4个团位于永昌附近,2团位于水磨关一带侦查,与9军均在水磨镇西南三十里之新城堡(作者注:即今永昌县新城子镇)一带,再争取相当时间休整。拟于明年一月中计9军、30军抢临泽、高台,5军全部约明年二月中旬直到安西。远方货是否按时能到。请示。如不能按时到,则拟全部在甘西多休整几月,度过严寒之三个月。徐、陈”
  李先念、程世才登上钟鼓楼巡视县城防守情况。
  12月24日:
  中央军委主席团分析整个时局后,致电西路军。
  “徐、陈:一、时局在发展,有改组南京政府之可能;抗日联军已经组成。红军为第三集团军。西安有款一千八百万,能支持十个月,东北军、西北军均集中西安,准备消灭东进之敌,只要打得两三小胜仗,局面即可开展。我主力红军并准备出河南,但胡、毛、曾、关准备向固原、平凉进攻,我们以东北军五个师及红军一部固守与钳制其一个月。二、从整个战略方针上看来,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只要20到30天内到达静宁、隆德地区,便可与于学忠、王以哲(作者注:二人为东北军将领)之八个师配合作战,至少可以钳制胡、毛、曾、关,而利于我主力放手在东边打仗。三、你们在接电后两日内,准备一切意见电告。正式决定的命令,明天或后天电达。军委主席团”
  12月25日:
  总部根据中央电示精神,向永昌、山丹一线的西路军各部发出集结待命准备东返,部队集结后待命。在天黑时,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撤销命令,回原防地待命。
  12月27日:
  军委主席团根据新的形势,电令西路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开始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况决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接电后,改变军事行动部署,决定撤离永昌,继续西进。
  当敌马元海觉察到红西路军转移迹象后,匆忙调集军队,再次攻打永昌县城,妄图扰乱红军的西进行动。12月27日晨,敌马忠义团奉命由山丹向永昌县城运动,在途径水磨关、红庙墩时,遭到驻守在水磨关的红军部队迎头痛击。之后,敌骑又迂回到水磨关以西的南山坡沿沟滩的元山子一带,试图沿山坡再向县城进犯,结果又与前来阻击的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发生遭遇战。激烈的战斗持续四小时,战斗中,敌军发挥其骑兵优势,反复包抄冲击,红军战士则凭借山坡上的沟沟坎坎组织还击,用密集火力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后来,敌人的骑兵又一次发起冲锋,而红军由于弹药不济,更兼天寒地冻,朔风刺骨,衣衫褴褛的战士有些已被冻僵在沟坎里,几乎失去了抵抗力。当此危机关头,红军增援部队赶到,才彻底击退来犯之敌。这次战斗,红西路军虽然组织了敌军向县城运动,保护了总部机关,但伤亡达百余人,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12月28日凌晨,西路军及所属九军、三十军突破围堵,全线撤离永昌。
  12月28日:
  青年大队长王思福和中队长徐交在刘克庄、塔儿湾侦察敌情时遭敌杀害。
  红西路军总部在永昌西乡南泉的田家庄召开团以上干部紧急会议,执行中央主席团命令继续西进的任务。晚上,九军、三十军把大批伤员安置在当地老百姓家,在水磨关、南泉、赵定庄、新城子一带略作休整后,由九军掩护总部机关和直属各团在前,三十军殿后,全线撤离永昌地区,经毛家庄、八个墩滩西出永昌境,沿着祁连山北麓,取道大马营滩,昼夜疾驰,向西挺进。
  下午,敌军进入永昌县城。
  (作者系永昌县博物馆副馆长)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共分历史文化篇、考古文化篇、文学文艺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党史与西路军专题五个部分,内容总体布局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辑录了永昌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古文物、文艺作品乃至亲历者的口述史,图文并茂,力求真实而生动地再现永昌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也必将是一部爱国主义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尚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