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骡队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46
颗粒名称: 骡骡队记
分类号: I218.42
页数: 1
页码: 2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骡骡队记是陈明天2012年9月28日写的一篇文章。
关键词: 三宝塔 陈明天 永昌

内容

骡子属哺乳动物,是驴、马交配而生的杂种,体形较大,耳朵较小,鬃短,尾巴略扁,寿命长,体力大,我国北方多用作力畜。它们不仅能用于农田耕作,还能拉车驮运,甚至在边防和战场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千百年来,骡子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好伙伴。永昌县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恢复工程建设中就有十八匹骡骡队立下的汗马功劳!
  武当山陡峭崎岖,山上只有弯曲的行人徒步踏出的羊肠险道。要在山上原有留下的已毁痕迹上搞恢复工程,其建筑材料的运输即成难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借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武当山部分建筑时采用骆驼和毛驴驮运的办法,雇用天水市农民的18匹骡子组成骡骡队,承担了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恢复工程所用大部分建筑材料的驮运任务。这批骡骡队每日清晨,天麻麻亮,由骡队领班人给每匹骡子装载300多公斤重负,牵赶它们从山脚向300米高的各个山头驮运材料,每天至少来往10趟,每天驮运材料3000多公斤,顶烈日,抗风沙,风雨无阻,不企优待,它们艰苦的劳作,感动着山上山下的人们!从公元2011年6月工程开工至2012年9月工程竣工,二年内这群骡子共驮运砂石、水泥、砖料等一万一千多吨,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赞美骡子,也赞美驮工和全体参与工程的建设者们,他们从初春到深秋,冒着寒风,顶着烈日,起早贪黑,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勇往直前,不仅造就了武当山旅游胜景,而且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但得众生皆快乐,“丹青难写是精神”。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祝巍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