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43
颗粒名称: 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记
分类号: I218.42
页数: 2
页码: 225-2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记,锦绣永昌,明珠北海。河西湿地,走廊清泉。风光优美,珠玉璀璨。面永昌县城,依武当峻岭,承龙首紫气,阻北漠朔风,汇泉域清流,成天然氧库。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人文景观为一体。括武当、狮伏、水云诸山,与溢香园、北海公园、西湖湿地连成一片。山为屏,河为带;气势壮观,景色宜人,为永昌旅游新亮点。
关键词: 北海子 风景区 建设

内容

锦绣永昌,明珠北海。河西湿地,走廊清泉。风光优美,珠玉璀璨。面永昌县城,依武当峻岭,承龙首紫气,阻北漠朔风,汇泉域清流,成天然氧库。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人文景观为一体。括武当、狮伏、水云诸山,与溢香园、北海公园、西湖湿地连成一片。山为屏,河为带;气势壮观,景色宜人,为永昌旅游新亮点。
  园区六千亩,水域三千顷。含千年古刹武当山,泉域湿地金川河,唐寺明塔一宇观,芳草古树烈士陵。虽历经风雨却魅力依日,几度兴衰而风韵犹存。
  历史多情,造化有功。时逢盛世,百业俱兴。改革伊始,县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重视景区建设,1993年至1994年投入资金700万元,对景区实施保护性开发,绿化水云山。1999年至2001年,绿化武当山3700亩。2009年,县委政府抓住文化建设和发展旅游业的机遇,推动景区建设,拉开景区第二轮绿化建设的帷幕。2010年始,把景区建设项目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强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点项目之一,以人为本,生态惠民。干部集资,企业捐助,多元投入;恢复仿古建筑,再现北海神韵。2009年至2013年,投入资金6600万元,使“三山”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古建筑群焕然一新,景区基础设施明显改观,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建设文明城市树碑,打造新型城市立传。游人驻足,无不颔首称颂;宾客云集,悉数击节赞叹。
  黎明漫步,晨曦洒满全身,聆听百鸟争鸣,呼吸氧气常新;日中观景,满园格外光明,亭榭更显古韵,树木高低有情;夕照妙景,林木身披霞光,花朵笑脸灿烂,群鸟叫声喜人。春之花鸟,夏之虫鱼,秋之硕果,冬之白雪。园区景色,详收眼底;湿地风光,尽现其中。
  湿地景观,金山如屏,丽水似带。狮伏山醒,水云山绿。朝霞映日,拱桥戴月。玉泉纷涌,蒹葭离离。绿荫蔽道,潭影清心。亭台凌空,宝塔飞云。湿地旖旎,古木森森。登武当,手可摘星辰,耳能闻仙语;观北海,泛舟荡碧波,疑似洞庭客;临湿地,芳草赛云毡,把酒且飞觞。玉河盘金龙,香园鸣白鹿。嘉木争葱茏,鸟鸣和清波。天鹅嬉鱼鸭,流泉奏清音。临风咏怀,诗乐同协曲。品茗赏景,欢歌伴林音。远眺祁连雪峰牛羊欢,近观青山绿水金鱼闹。小舟荡野趣,游兴酣畅。徒步亲自然,宠辱皆忘。有近城之利,无闹市之忧。四时异色,风情有别。万物生发,盛世和谐。
  湿地乃天地所赐,赖自然之力;景区系百姓所建,属大众之功。园地六千亩,投资六千万。生态得保护,湿地焕新颜。力简而民不困,事成而人不疲。开发合民意,保护得民心。湿地风景,与永昌齐繁荣,同古城共昌盛。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开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