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武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41
颗粒名称: 梦圆武当
分类号: I218.42
页数: 4
页码: 219-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当山,位于永昌县城北1公里,伟岸、险峻,金川河绕其麓,汉长城依其北,与北湖天然湿地一衣带水,与美丽的北海子公园相毗邻。千百年来,受大自然的垂青,以优越的地理环境展示着特有的魅力和雄姿。但是,由于河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导致武当山植被严重退化,曾几何时,变成了荒山秃岭。永昌人民不甘心神圣的武当山面容憔悴、瘦骨嶙峋,所以美化武当山,使之变得寺庙参差、林木茂盛,便成了世代永昌人民的一个美好的梦。
关键词: 永昌 风景 武当山

内容

武当山,位于永昌县城北1公里,伟岸、险峻,金川河绕其麓,汉长城依其北,与北湖天然湿地一衣带水,与美丽的北海子公园相毗邻。千百年来,受大自然的垂青,以优越的地理环境展示着特有的魅力和雄姿。但是,由于河西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导致武当山植被严重退化,曾几何时,变成了荒山秃岭。永昌人民不甘心神圣的武当山面容憔悴、瘦骨嶙峋,所以美化武当山,使之变得寺庙参差、林木茂盛,便成了世代永昌人民的一个美好的梦。
  早在南北朝北周时,武当山北二公里的御山谷中建起了一座闻名遐迩的瑞象寺(即今圣容寺)。到唐代,又在武当山下的北海子,敕建了一座金川大寺。这两座著名的大寺院建成后,河西乃至中原、西域的名僧大侣和佛教信众纷纷前来拜佛敬香,从事佛事活动。这两寺之间往来通道有两条,其一是从武当山东侧的砚洼沟进入,穿越群山直达肖家湾,其二是从武当山西侧的沈家口大坂上去,经九井八涝池到瑞象寺。故此,两寺中间的武当山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圣地,依山建寺便从此开始。
  历史上,天灾、战乱是寺庙建筑屡遭毁坏的重要原因,封建皇帝们的好恶也往往决定宗教兴盛还是衰败。武当山的建筑也曾经历了毁了再建,建了又毁的历史演变。虽然为此,但永昌人民的武当梦却从未泯灭,总在锲而不舍的重复着。
  据《永昌县志》记载,明、清两朝,武当山寺庙已颇具规模,清朝乾隆前,已是“自下而上,刹宇崚嶒,渠水绕其东”、“危峦夹峙,碧浪中流,村树麦陇与之曲折”,成了一幅“颇足游览的佳美山水图”。就是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山寺建筑群,不幸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毁于战火。
  有梦想就有动力,永昌人民百折不挠,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焚毁的废墟上又开始重建。那时正处在抗战胜利前夕,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即使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有民众和宗教界自发募集资金和实物,从山麓到百子洞又回复重建了大觉寺、看河楼、地藏殿、娘娘殿等数座庙宇。构建这些殿宇实属不易,就建筑材料如砖瓦、土坯、木材等全凭城乡居民和佛教信众自发地往山上背运。不幸的是10年之后,刚刚复建的几座庙宇又悉毁于“破除迷信”的运动中,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和破砖烂瓦。即使这样,永昌人还是在闲暇时或传统节日里,沿盘山小道上山去,在拆除的废墟上作无奈的慨叹。
  1958年的“大跃进”中,永昌人民又把武当梦寄托在大无畏的跃进激情中,在绿化祖国、改造山河的全民绿化运动中,县上做出绿化武当山的决定。“人定胜天”是当时最响亮的一句口号,但由于没有严谨的科学论证和资金支持,尤其是受“大炼钢铁”等运动的冲击,连成熟的庄稼也无暇顾及,绿化武当山只能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的豪言壮语。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建设武当山、绿化武当山只能是一个留在潜意识中的濒临破灭的梦。
  上世纪八十年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实现了温饱后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愈来愈强烈。重建武当山寺院、绿化武当山的梦又从潜意识中浮现了出来,并且表现得空前强烈。
  1994年,永昌县委、县政府为扩大北海子风景旅游区的辐射面,拨款160万元决定修复武当山古建筑群。县建筑公司承建了这个项目并自行设计施工。山上搞建筑,运输是关键,建设者们创造性的把称之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当作高山牦牛一样发挥其具有耐力而善于跋涉的特性,克服了往山上运输建材的巨大困难,经过10个月的有效工期,从山麓到金顶共建成大觉寺及其山门、观音堂、看河楼、三清宫、四御殿、鲁班阁、七真祠、长廊、八仙阁、百子洞和孔庙等15座砖木结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达793平方米。同时整修了盘山道,共建成砖石踏步千余级。次年,所有殿宇内都彩绘了壁画,有些庙宇雕塑了佛像。
  新建成的武当山寺庙建筑群,集儒、释、道文化元素于一体,给县内外佛教信徒以及广大群众提供了宗教活动场所和登山游览的好去处,每当正月十六游百病、五月初五端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山下车水马龙,山上游人如织。钟罄长鸣、香烟缭绕,一派热烈欢快而又庄严肃穆的景象。当你登上金顶,放眼望去,祁连雪峰,田园农舍以及欣欣向荣的新貌尽收眼底。
  武当山寺庙部分修复后,县上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始绿化建筑区的山坡山坳。1998年,由金川公司动力厂援建了绿化区的提水喷灌工程,县城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居民、学生上山义务植树,挖石换土,栽植了松、榆、柳、槐、云杉、侧柏、红柳、红榉、玫瑰、榆叶梅、迎春花等观赏性乔灌木100余亩,由于科学种植、喷灌成功,苗木成活率达70%以上。绿化武当山一期工程的成功,为以后二、三期工程提供了经验。从此始,每年春秋两季,有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持续进行,绿化面积逐年向两翼和山顶扩展。
  2011年,中共永昌县委和永昌县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以武当山、北海子和湿地公园为中心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按照“科学管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决定在原来建设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打造既突出生态文明,又体现地方特色;既遵循历史传承,又具备现代气息的4A级旅游风景区。为了工程顺利进行,成立了武当山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武当山尚未恢复的一些建筑再次开始兴建。同时加大绿化工程进展力度,设计并实施配套服务设施和整个建筑群落的亮化工程。承建这项工程的是湖北中中柱古园林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在建筑过程中,建材和预制构件采取卷扬机运输和骡子队驮运相结合的办法。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施工,至2013年8月,恢复重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玉皇殿(包括正殿和东西配殿)、南天门、真武殿、东岳殿、三清宫、三茅真君殿、五斗星君殿、王灵宫、医保殿、娘娘殿、天师阁、三宝塔、二天门石洞等十数座殿宇,约1000多平方米。新建了县城通往山下的武当路及武当山牌楼一座,沿上山步道建起了状元桥、鸾鸟亭、信步亭、润泽亭、武当亭、观景台及栖霞门等9座仿古建筑;改造铺设原上山步道一条,新开辟上山步道一条,共2.8公里。在人行步道两侧陡峭处架设仿实木、仿竹、仿藤护栏。为了车辆上山安全方便起见,从砚洼沟修筑2.7公里的水泥车行道,可直达山顶的天圆停车场。
  当大部分建筑项目竣工后,在城乡电网改造的同时,实施了武当山亮化工程,道路两侧架设地插灯、草坪灯,重点建筑设置金卤灯、空中玫瑰、霓虹灯等。上山步道两旁设音响128个,并配套了防虫、防火设施,安装了摄像头13组,28个。上述工程竣工后,大觉寺及山门的改建工程又在进行。
  为了提高景区的文化氛围,展现武当山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大部分工程完成后,动员聘请县内外文化界人士对整个工程进行文化包装,题写牌匾、楹联,创作有关景点的诗词歌赋,绘制壁画,给不同层次的游客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文化氛围。
  永昌县人民心目中那伟岸、神竣的武当山已是寺庙殿宇鳞次栉比,花草树木葱茏繁茂。山体绿化面积已达1750亩。武当山的绿化工程还在持续进行,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野兔、山鸡成群出没,云雀、百灵尽情鸣唱,喜鹊、家鸽繁衍生息,他们与游客和谐共处。
  世代永昌人民的武当梦,在这国力日益强盛,民生逐步兴旺,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的今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克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