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却的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40
颗粒名称: 不该忘却的记忆
分类号: I218.42
页数: 6
页码: 213-2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湖这一自然山水孕育而成的湿地公园就全省来说也不多见。清乾嘉永昌县志记:盛唐时期,古人凭借这里优美的山水风光,奉旨敕建永邑第一禅林——金川寺(俗称大寺)及其附属建筑,成为斯地自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敕建御山谷瑞像寺以后,又一处佛教滋衍发展的圣地。开拓者慧妙遂开凿海子,植松柏诸树,培基扶后,逐步育成以金川寺和“柳池漾月”为中心的著名风景名胜。
关键词: 北海子 风景 武当山

内容

北海子公园,古谓北湖,永昌县景胜之最。
  北湖这一自然山水孕育而成的湿地公园就全省来说也不多见。清乾嘉永昌县志记:盛唐时期,古人凭借这里优美的山水风光,奉旨敕建永邑第一禅林——金川寺(俗称大寺)及其附属建筑,成为斯地自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敕建御山谷瑞像寺以后,又一处佛教滋衍发展的圣地。开拓者慧妙遂开凿海子,植松柏诸树,培基扶后,逐步育成以金川寺和“柳池漾月”为中心的著名风景名胜。
  金川寺自敕建以来曾多次维修和重修。民间有记载的仅有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大修一次,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维修,清朝嘉庆十五年至十八年(公元1810年至1813年)整体大修,光绪初和民国初均曾维修。至民国初,金川寺整个寺院宏伟壮观、松柏参天、碑石林立,金水环绕,成为河西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布局是:寺院坐北朝南,以佛塔为轴心,形成自南至北并列的三组建筑,也就是一个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组为中院,南自今公园门址,北连佛塔(今称明塔)。寺门向南,上悬“金川寺”匾额,寺门内为过亭,过亭里面塑佛像,过亭以北东西各建一碑亭,亭内置金川寺建修碑。院中自南至北依次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再北为佛塔。三个大殿东西两侧均建有配殿,大殿和配殿里面按佛道之规则,均塑佛仙金身,大雄宝殿东西侧为碑林,放置着自唐至明清刻制的石碑五十八块,其中唐碑两块(全佚),东侧建一座二层钟楼。中院左边傍东院,中院右边傍西院,均坐北朝南,东西两院虽独立亦与中院相通,东西两院南门比中院“金川寺”山门后缩约二丈。东院门眉上置“五方堂”匾额,院内自南至北依次建有地藏殿、达摩殿、五佛殿;西院门眉上置“吕祖宫”匾额,院内自南至北依次建牌坊,吕祖宫、东王宫。东院、西院内均建有配殿,殿内均塑有众俗神金身。东西两院北缘即佛塔东西两侧建有观河楼共十六间。
  金川寺共建有佛寺宫殿一百五十七间,共塑有佛教和道教方面佛仙塑像三百七十多尊,有明清名人楹联一百多幅,总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北海子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和水云山,从古至今,一直被凡俗界崇为净土圣地。《孙氏道教九世宗谱》记,明朝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永人邀集绅耆共谋,在武当山上修了五龙祠,成为武当山第一个道教修道之所。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永昌卫府、民众百姓和广大教徒发扬拾薪集腋之精神,经五年筹备,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至三十四年(1555年),在武当山大修道观,形成了宝塔殿宇逶迤相连的建筑群落。壮观灵秀,气势恢宏。这些建筑是:玉皇殿、三清宫、真武殿、东岳殿、天师殿、重阳殿、三宫殿、吕祖宫、三茅真君殿、五斗星君殿、医神保生殿、王灵宫、张仙洞(百子洞)、结义殿、娘娘殿、祖师殿、彭祖殿(即长寿神)、三神殿(福禄寿)、火祖殿、五路财神殿、喜神殿(喜神娘娘)、山神殿、虫王殿、马王殿、牛王殿、羊神殿、月老殿、桥神路神殿、眼光娘娘殿、后稷殿(谷神)、掃晴娘娘殿、仓神殿、青苗神殿、梨园神殿(戏剧)、厨业神殿、戏楼。
  水云山上修建了天师殿、一宇观、酒仙阁、三元宫、真武殿、油神宫、火神宫、魁星楼、悬空楼、牌楼、欢景廊、东山头普济寺。水云山下,海子以东修建了太清宫、老君洞、五圣宫、三星殿、重阳宫、龙王殿、三神殿、看河楼(八间),转轮寺、水云观、观音台、韦驮堂。
  从此,以金川大寺为核心的佛教寺院和以武当山为核心的道教宫观,成为永昌北湖景区两个淀积着佛道文化精粹,闻名遐迩的佛教和道教圣地。
  清雍正九年(1731年)金川大寺主持慧通大师,在武当山下建起了一座佛教居士林,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武当寺,塑造了民俗方面诸多神像。乾隆二年(1737年)武当山上修建了三宝塔。至此,武当山和金川大寺以及水云山、普济寺寺院庙宇连成一片,成为永昌儒释道三教并立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成为明清儒释道最兴盛的时期。永昌县城乡民众和外县信徒纷至沓来,敬神者,拜佛者,许愿诵经者络绎不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武当山和水云山所有庙宇同金川大寺以及北海子周围所有寺院建筑全部在马步芳与红西路军作战中烧毁,金川寺内80多株古柏(仅挂牌明示的唐柏20多株)和10多株古松及明嘉靖年间栽植的一株400多年的紫荆神树全部化为灰烬。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地方乡绅耆老倡议与农商百姓共同募捐,在武当山原址上重建了部分殿宇有:观音殿、娘娘殿、百子洞、结义殿、财神殿、祖师宫、三清宫、邱祖殿、后稷殿、火祖殿、看河楼、戏楼、僧舍等。水云山上重建了天师殿、火神宫、油神宫。水云山下重建了观音台、韦驮堂。水云观旧址上建起了五佛殿,老君洞旧址上建起了药王殿以及看河楼(观河楼)五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度曾大张旗鼓地宣传破除封建迷信,教育民众不信鬼神。于是寺庙里的和尚道士一律还俗,务工务农,自食其力,所有寺庙闭门闲置,或改为粮库、学校等公共场所。1966年5月,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六七月间,永昌县北海子大队(今称北海子村)同县财政局动员社员群众,将武当山、水云山和北海子公园所有寺观庙宇(包括东山头普济寺)全部拆除,(大型木料县财政局收存,椽子、门窗等分配各生产队)。整个公园里,只剩下当时用作生产大队开会场所的五佛殿和海子水中的观音台和韦驮堂以及两座佛塔。(一座位于原金川大寺北缘,初建于盛唐,重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今存。另一座位于水云山西头今“一宇观”内,此塔于抗日战争期间改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1966年9月,被造反派用炸药炸毁)。从此,永昌北湖这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十分优美的旅游胜地,在屡屡遭到人为破坏后,大显逊色。然而这里天造地成的自然山水仍然美丽动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扭转了历史航向,国运重兴,科技、历史、教育和文化艺术如久旱逢甘露,出现了欣欣向荣景象,永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地被挖掘、保护、复修,利用,北海子这个天然氧吧,迎来了重振英姿的机会。
  1991年以后,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十分重视北海子公园建设,特别是永昌县委书记贾笑天顺应民意,抢抓国家改革开放机遇,于1992年至1993年在大规模完成县城改造、农村千公里渠道建设、就业三大工程的同时,对北海子公园在1980年绿化水云山、新建革命烈士陵园、马踏泉亭、绿漪亭、骊靬亭、观海亭(三联产)、显美亭,电视转播台的基础上统一指挥、统一规划,成立了“北海子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由时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杨法夫先生负责,按照公园建筑群与山水景点形成自然和谐的布局要求,进行了恢复重建。
  1993年至1994年,在1991年整修公园路铺设柏油、1992年新建公园牌坊和溢香园野生动物驯化场的前提下,投资700多万元,对北海子景区进行了保护性开发。首先对水云山西侧山体进行了彻底改造砌护,维修了唐代古建筑“混元洞”(1942年曾改建为药王殿),依山新建了上山曲径长廊;复修了山上“一宇观(包括大殿、配殿、山门)”;新建了登山台步和白大理石护栏,气势雄伟壮观。海子以北,开挖了727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中筑小岛,上建“永昌亭”,有水泥曲拱桥与湖岸相通。湖西南新建了标准成人游泳池和儿童游泳池。公园中心,建起了一座通高13.9米的“腾飞塔”,三足鼎立,塔顶置一大鹏雕塑。在金川大寺旧址上,新建了旱冰场、游乐场、仿古戏台等。之前,1991年加固了金川大寺塔(亦称明塔或北海子塔)增加了保护设施。海子以南,原为农田一块,公园建设中,将其建设为花木繁育观赏区,定植了云杉、果树,引种了各种花卉,与县城以北沙枣林连成一片,起名“溢香园”。沙枣林里,引进养殖了祁连山白唇鹿二三十只,给公园增添了情趣。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复修工程,首先从山脚到山顶分段修筑了混凝土砖石台级近两千级。在原有古建筑废墟地复修或新建了部分殿宇,有孔庙、三清宫、观音堂、百子洞、地藏殿、鲁班阁、七真祠、大悲殿、长廊等,武当山脚修建了大觉寺、观音殿、看河楼等。这些古建筑的复修,使冷落了近三十年的武当胜景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与此同时,动员县城机关事业单位在武当山和水云山上植树、绿化山体。在公园四周建筑了总长800多米的砖混围墙和数千米的金属围栏。初步解决了部分通讯、用电设施。这时的北海子公园连同武当山,形成了一个较大范围的雏形,为后来更具规模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天地大德,生生不息,社会前进的步伐永无停息。在国家深入开展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人民过上了更富裕更幸福的好日子,几千年淀积下来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也得到了深入挖掘和进一步发展。公元2009年,中共永昌县委采纳了县政协“关于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建设的建议案”,批转县政府实施。2010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开发北海子湿地风景区的决定,制定了“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北海子风景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县人大依法对此作出决议。县委县政府把开发北海子景区列为“十二五”三产重点项目,计划三至五年,把这个河西地区少有的自然山水条件优越的风景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实地体验、度假避暑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这个计划公布后,得到了全县各界、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大家踊跃集资,慷慨捐款,形成了新的共识,公园范围进一步扩大和明确·北至武当山、狮伏山,南至东湖路(党校以北),西湖路以北,东至二坝引洪区,西至武当路以西300米,总面积约6000亩。并根据历史形成的风景区域格局,提出了建设五大功能区:一是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二是北海子公园休憩区;三是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四是“溢香园”避暑游乐区;五是水云山森林风景区。根据财力和现有条件,县上决定首先开发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按照“科学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成立了以时任县长马国兴为组长,县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北海子景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决定这项工程由挂靠项目的县政协副主席赵兴祥先生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经过充分准备,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从公元2011年6月底正式动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至2013年底,复修了玉皇殿(包括正殿、配殿、正门)、南天门、三宝塔(七层,每层内壁分别绘有“九观永昌”壁画)、真武殿、娘娘殿、东岳殿、三清宫、三茅真君殿、天师阁、五斗星君殿、医保殿、二天门、王灵宫。新建了武当亭、万神泉、栖霞门、润泽亭、鸾鸟亭、信步亭、观景台、天园停车广场、鹿鸣武当、状元桥、四座高标准旅游厕所、森林防火水池,武当路进口处新建了武当山牌楼。这些复修和新建的仿古建筑于今年上半年(2013年5月19日)开工改造建设的大觉寺大雄宝殿以及即将计划复修的大成殿(孔庙)、百子洞等古建筑竣工后,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高下错落,互纤互达,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在恢复古建筑的同时,彻底改造或新建了步行上山的水泥或花岗岩台阶以及通达至每个景点和每座殿宇的踏步台阶,迂回舒畅,四通八达;开辟了从砚洼沟通往山顶的盘山公路,山顶上建造了宽阔的停车广场;架设了输水主管道和支管道以及森林防火输水管道,保证了景点用水和浇灌山林用水、防火用水。经几年精心培育,山体阳坡林木茂盛,郁郁葱葱;架设了武当山专用电缆,电线通往各个景点,特别是实施了山体亮化工程以后,每当夜幕降临时,武当山上灯光辉煌,十分壮观;上山路上和每个景点都安装了小巧玲珑的音响设备,游人进入游览区,到处都有悦耳的音乐伴随着,心境格外舒畅;当人们登上或走近每座建筑,详细领略这里的碑石、楹联和牌匾时,更能体味到一种强烈的文化精神力量的感染。那些明快含蓄的碑石文字和楹联,那些稳健潇洒的书法,那些丹青高手的佳作,那些能工巧匠的镌刻艺术等等,使人有一种能触摸到历史和体察到未来的感觉。
  世事沧桑,青山不老,登临武当山,纵观北湖这块风水宝地,就好像看见了过去千百年的神秘历史,散落着数不清的传说;再横看这里的一切,山上山下,山里山外,儒释道三种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相互融合渗透中,对永昌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做人、做事、修性的根本!
  今天,我们回忆过去,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五十年历史的御山圣容寺、约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金川大寺、已有五百八十多年历史的以道教为主,与儒释并存的武当山宗教文化区,它们在过去的年代里曾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所以在我们尝到了历史上浓郁的人文醇味的时候,看到了今天我们亲手打造起来的人文景观的时候,就意味着不该忘记过去,不该贬黩历史。要把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更加灿烂的新文化,这是我们的责任。然而,武当山刚刚复修的道教殿宇,于2013年5月,改为人们不够理解的名称,似乎抹去了五百八十多年的道教历史。
  为了让武当山、狮伏山、水云山更青绿,让金河水更香甜,让美丽的北湖更加美丽,愿后来者、主政者、有识之士和企业家、慈善家,加倍珍惜来自不易的安定社会环境,共同携起手来,一如既往,艰苦努力,去实现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善举!

附注

(注:武当山,金川寺庙宇历史上的修建拆毁与修复有关情况系张怀荣先生据《孙氏道教九世宗谱》记提供)。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祝巍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