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子,你在哪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39
颗粒名称: 北海子,你在哪里?
分类号: I218.42
页数: 4
页码: 209-2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美丽的北海子》成书出版了。这是由县政协副主席赵兴祥先生主持编写的。这是一部记录,记录了北海子之所以成为今天这幅美景的过程;这是一声从武当山上发出的呼唤,呼吁每个永昌人,每个在永昌这块热土上生活着的外籍人,必须明白,我们亲切的称呼为美丽的北海子这块风水宝地,之所以如花似锦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实在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珍惜它,热爱它,保护它。
关键词: 北海子 风景 武当山

内容

《美丽的北海子》成书出版了。这是由县政协副主席赵兴祥先生主持编写的。这是一部记录,记录了北海子之所以成为今天这幅美景的过程;这是一声从武当山上发出的呼唤,呼吁每个永昌人,每个在永昌这块热土上生活着的外籍人,必须明白,我们亲切的称呼为美丽的北海子这块风水宝地,之所以如花似锦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实在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珍惜它,热爱它,保护它;同时,这又是从历史的高度传递给我们的警示:只要永昌在,永昌就必须有北海子,如果没有北海子,永昌大地情何以堪;如果没有北海子,永昌山河情何以堪;如果没有北海子,永昌人民情何以堪?
  虽然我年逾古稀,但在这两三年还是有幸参与了北海子的文化建设工作,在北海子魅力无限的形态上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因而每次足踏上这块宝地的时候,总不免带有几分自豪。在不久前的一天,我怀着同样的自豪登上了武当山最高处,举目四望,啊!万树摇绿,大地似锦,满眼青翠,风景无限。可是我突然从心头涌起一种兴尽悲来的感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若干年后,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当有人再次来站立到武当最高处,举目四望,两眼看到的究竟是什么?是大地似锦、满眼青翠吗?不,而是一排一排的高楼大厦排列延伸到武当山脚,一堆一堆的钢筋水泥代替了万株绿树,昼夜不息的机械撞击声、汽车马达声代替了鸟的嘤嘤和水的潺潺,城市排放出来的污浊的气流代替了花草的清香。此时,站在武当山之巅的人怎能不发出悲怆的惊叹:“啊!北海子,你在哪里?北海子,你在哪里?”旁边也许有人会回答说:“先生,北海子就在你脚下,你瞧,那是柳池,那是马踏泉!”不,我寻找的是北海子,而不是池子;是万泉齐泻,而不是一泉独鸣。
  什么是海,什么是池?界定非常分明。一说到海,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涌出“浩渺”“广大”“无垠”这些字眼。自从永昌城建成之日起,我们的先民们就开始把永昌古城北门外的大片区域称呼为北海子,之所以叫北海子,那是因为城北具有海的景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作为一个武威一中初中学生,在一个暑假为回宁远堡曾路过永昌城。这必然要穿过北海子。那时我和我的另一个同学年纪都尚小,从武威坐汽车到永昌城,在一个小旅馆里住了一夜。次日晨,我们出北门(北门就在今永昌县医院大门附近),一出北门,北门外的景象就给我们以深深的震撼,至今难忘。一眼望去,直见一条条银蛇四舞,哦,不是银蛇,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溪;直见一颗颗玉珠闪耀,哦,不是玉珠,是一泓泓碧水涌动的泉眼;直见一块块绿巾飘动,哦,不是绿巾,而是一望无边的绿色草地,溪流把它分割成片块,一尺高的青草随风摆动,形成接天而去的绿浪。方圆数十里,渺渺茫茫,浩浩荡荡,苍苍郁郁,是一片绿海。两座明塔高耸入云,狮伏山、武当山横亘在北,宛如竖立在绿海上的山岛。那时是如此,如果时间再往上溯,以前的以前,北海子领域之广阔、气象之雄伟、风景之奇美,不是可想而知吗?
  有一条河叫卢水。由于它跟东汉末年在西凉地区叱咤风云的卢水胡连在一起,引起了后来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多多关注。卢水到底在何处?唐太宗的儿子李贤,坐在华丽的东宫读《后汉书》时,提笔在卢水的后面作了一个小小的解释,说卢水就是西宁之旁一条名叫卢溪的小溪,其实大谬。只要细读《后汉书》,我们就会发现,凡是记述卢水胡的篇章都把卢水胡生活的大本营指向一个地方:今天永昌县。三国时代黄初初年,卢水胡反叛,曹丕派十万大军平叛,主战场在今日清河地区;同时又派武威太守贯丘兴深入到卢水胡生活的地方骊靬、番禾二县做安抚工作。这说明卢水在骊靬、番禾县内。对于卢水,有的学者又从北魏时期高阳太守贾思勰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中发现了更为明确更为直接的记载:番禾产卢水麦驰名凉州。此记载进一步说明:当年的卢水就在今日的永昌境内,是流经焦家庄一带的一条大河。卢水胡就是骊靬戎。
  北海子是卢水的一部分。一些清代杂记记载,我们红山窑的水泉子一带,发配至新疆的清代官员路过此地时,往往半个车轮被没,甚至难以渡过,可见当年永昌水势之盛。由此可以推断,从红庙墩到金川峡,汉唐以来就是一片沼泽地,间或积水的地方形成泽,水泽中长满高高的芦苇。这些芦苇,或以碧绿,或以苍翠,或以金黄,或兜起一片一片的雪花,描绘出北海子四季美的图景,抒写下诗的韵律;同时,记录着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岁月,向人们诉说曾经发生过的充满悲或喜的故事。由于气候的变化再加上人为的破坏,我们再也看不到北海子作为“海”应该呈现给我们的雄浑、博大、辽阔、深奥的景象了。而可悲的是,它的面积仍然在进一步缩小。
  北海子是永昌的风水宝地,它以它的神圣不断地在永昌大地上抒写着吉祥;北海子是永昌人民的幸福之源,是永昌永远昌盛的象征,千百年来,以它的圣洁之水滋润着永昌的老百姓;北海子是永昌传统文化的载体,儒释道以及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流、结合、融会,形成充满生机的文化之河,从这里流向永昌的各个角落,保证了永昌的兴旺发达。北海子是永昌历史的见证者,从它被命名为海子的那天起,就以它由万眼清泉、无边草地、亭塔楼阁、自然山水绘成的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蜚声于陇原大地,成为永昌的一张堪称绝美的名片,永昌人民引以为豪。
  现在,到了我们齐声呼喊“保护北海子”的时候了。今天永昌年过七十的本地人都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北海子,其南部边界就是古城北城墙,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北环路。当年的古城北城墙外边就是草滩、沼泽。现在北环路以北的大片湿地已经被楼房覆盖,而掘土机仍在虎视眈眈地觊觎着那边的香草、泉水、枣林和绿地。北海子安全吗?不安全。人造的泥石流有可能随时漫淹过去。
  “先生,我们已有了亭塔庙宇鳞次栉比的武当山,已有了绿树连片的狮伏山、水云山,已足永人休闲娱乐;把海子湿地变成别墅区、变成公园、变成广场,不亦乐乎!”
  差矣!此言荒谬绝伦之至。自古以来,陇地贫瘠甲天下,到处多穷山荒滩而少湿地。许多地方靠手挖锄刨弄出个小池子,栽几棵树,以充风景区。而我永昌,苍天大地,情有独钟,赐我北海子风水宝地,千百年来,和永昌老百姓相依相伴,共生共存。传我人文,送我祥瑞,育我子民,供我留连,舒我情怀,成为永昌的命脉和象征。试问:命脉若断,永地何存?是的,我们有景象不凡的武当山、狮伏山和水云山,这三座山注入了永昌群众和干部太多的心血,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县委书记、县长马国兴的亲自策划下,武当山梵刹摩天,观阁凌云,景台横巅,圣山重展风采雄姿高耸于金水河畔;水云山中,水泥路穿绿荫盘山峦,链接东西高峰,提供行客游览之便。美不美呢?美!可称得上北海子风景区的点睛之笔。武当山、狮伏山、水云山成了嵌镶在北海子的三颗明珠,它们使北海子神采飞扬,但它们仍然是以北海子湿地为依托的。失去广阔、深奥的北海子湿地,它们将会变成三座死山,也正如失去皮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中共永昌县委、永昌县人民政府已经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今年的北海子划出了一道赖以生存的红线,这就是新建成的西湖路和由西湖路径直向东延伸至职中的一条直线。这条线以北的地域为保护区。希望这条线成为镌刻在每个永昌人心灵上的一道红线,让每个人明白,红线以北的地域,任何人不得轻举妄动。
  江山留胜迹,我辈须珍惜。每个为保护北海子湿地而做出贡献的人,永昌人民都会记得他。他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些当年永昌的领导人,是曾继伟和曹长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拒绝了要把北海子卖给某家大企业的要求和呼声,保住了这块湿地;是贾笑天在1993年主持在水云山上筑起了护林墙,在沙枣林周围扎起了铁质防护栏;是魏秀鸿和方银天领导在北海子泉眼地带围起了铁丝网。这些举措都对北海子湿地的保护起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将北海子湿地毁掉的人,不管是谁,也将会钉在永昌历史的耻辱柱上。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萌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