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秀水悬画卷 明珠巧落碧玉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36
颗粒名称: 青山秀水悬画卷 明珠巧落碧玉盘
其他题名: 永昌县委县政府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纪实
分类号: I218.42
页数: 4
页码: 198-2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委县政府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纪实。
关键词: 永昌县 北海子 建设

内容

永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特别是包括武当山、狮伏山、水云山、北海子公园、溢香园和西湖湿地在内的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山形水势俊美怡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县人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周边都市人群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20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切实加大推进力度,景区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明确景区发展方向
  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内山峦河流纵横,泉眼小溪密布,草甸植被繁盛,文化遗存丰富,宁静而无喧嚣,景秀而不偏远,是历史和大自然赐予永昌人民的宝贵财富。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北海子景区的保护和开发,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维修、重建了武当山和北海子公园的部分古建筑,组织实施了武当山、水云山绿化工程,开通了玄武路、武当路,景区建设初具规模,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包装。2009年5月,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县直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及政协部分退休老干部对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o2009年7月,县委将《建议案》批转县政府党组。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决定举全县之力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扩大永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块“掌上明珠”,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是县委、县政府在决策中着重考虑的问题。为此,专门组织规划、建设、国土、林业、景区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外进行了考察学习,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于2011年11月编制完成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邀请专家学者评审后呈报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规划》运用现代旅游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对北海子湿地风景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论证,进一步明确了景区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将景区划分为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泉域湿地自然观光区、北海子公园休憩区、溢香园避暑游乐区和水云山森林风景区五大功能区,充分体现了“观山、览绿、亲水、知文”的理念,描绘了一幅更加科学、更加宏伟的景区发展蓝图。
  在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列为”十二五”期间加强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点项目之一。2011年10月,在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长马国兴代表县政府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举全县之力把北海子景区打造成景致独特、内涵丰富、省内一流的湿地公园、天然氧吧、文化长廊、避暑胜地”,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景区建设发展的目标更加明晰、定位更加准确。2012年3月,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意见的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县人大常委会在视察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2年4月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的报告,形成了决议,提出了具体要求。在2012年5月召开的县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县委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确定了加快推动转型跨越、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被列为利用3—5年时间坚持不懈组织实施的“十大项目”之一。2013年11月,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永昌县加快发展的意见》精神,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列为加快永昌发展的“十项重点工程”之一,景区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保障景区建设有序推进
  北海子景区建设面广量大,任务艰巨繁重。为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2010年9月,县委、县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级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和城关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北海子景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多次召开会议,对景区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包装等各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定期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景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各副组长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看进度、解难题、抓落实;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切实加强协调配合,注重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工作效能,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实现景区规划建设目标,北海子村一、二、三、五社城中村改造是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2011年12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专门成立了北海子村一、二、三、五社城中村改造指挥部,负责景区建设范围内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城关镇政府制定了《北海子景区建设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两年来,北海子村一、二、三、五社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强化协调调度,着力破解难题;拆迁安置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政策,广泛宣传动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2013年11月中旬,完成了1952亩的征地任务,修建安置楼9栋336套,安置农户140户,拆除农宅49户。
  为了切实加强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管理日常工作,2010年12月,县委、县政府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在北海子公园管理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调整配备了领导班子。景区建设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与县直各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密切协作,集中整治景区内放牧燃火、乱搭乱建、乱扔垃圾、冲洗车辆等不文明行为,强化资源和环境保护,有力地提升了景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拓宽渠道,多方筹资,强力推进景区建设
  北海子景区建设涉及范围广、建设内容多、投资额度大,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2011年5月,省市驻永企业、县内民营企业和县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永昌籍在外人士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倡议,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奉献真情,累计捐款12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景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2011年6月,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顺利开工,先后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恢复了武当山15处古建筑,新建了18项旅游景观设施,配套建设了人行步道、车行道、停车场、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并对整个山体和单体古建筑全部进行了亮化。2012年11月,武当山旅游区竣工开放。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以大觉寺改造为重点的武当山旅游区续建工程。如今的武当山,历经千年风霜岁月,更具人文气息,更加赏心悦目,催生了无数游客的生动笑脸和真情赞誉,成为了永昌大地上一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明珠。
  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景区建设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旅游资源开发。2012年8月,县政府与省公航旅集团共同组建的甘肃骊靬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公司成立后,聘请专业评估公司对北海子景区建设范围内已征用土地、宅基地、湿地、林地等进行了全面评估,委托编制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沙枣林景观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概算投资4000万元的沙枣林景观及生态餐厅即将动工。
  加快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是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富含深厚文化理念和精神内涵的强势之举,也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务实之举。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一定会成为景致独特、内涵丰富、省内一流的湿地公园、天然氧吧、文化长廊、避暑胜地,成为永昌的夺目标志和闪亮名片,成为强县富民、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有力支撑。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建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