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的美丽嬗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33
颗粒名称: 武当山的美丽嬗变
分类号: I218.42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城关镇城中村改造有序进行选自《金昌日报》2013年11月27日报。
关键词: 武当山 美丽嬗变

内容

《金昌日报》2013年9月6日社会纪实专版报道
  “巍巍武当展雄姿,千年古刹换新颜”。秋日,沿着武当山蜿蜒的青石台阶拾阶而上,慢慢地,整个永昌的全景尽收眼底,而山上气势磅礴的古建筑也渐渐显露出来,在斜阳映照下,显得金碧辉煌。“武当山真是越来越美了!”游人由衷地赞叹,让登山者感觉神清气爽,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许多。
  如果说北海子风景区是永昌“第一禅林”,那武当山则为禅林填上了最绚烂的一笔。作为曾经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千年古刹,武当山历史上建有各类古建筑20多座,是永昌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但后经历史沧桑而毁于战火。
  鉴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这块沉睡了几十年的宝地,开始在永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得到开发和建设。
  为把武当山打造成永昌具有一定规模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县上决定恢复山上已毁的15处古建筑,新建武当路仿古牌楼和1500米人行步道,维修原人行步道1200米,亮化武当路2公里、人行踏步2.8公里,硬化武当山车行道2.6公里,并配套建设旅游公厕、垃圾箱、休憩椅等服务网点。通过建设,把武当山打造成集登山娱乐、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文化和避暑纳凉为一体的休憩区。
  按照总体规划,建设任务分年度逐步完成。2011年,启动实施了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投资2600多万元,恢复了14处古建筑,新建了亭、台、门、楼等旅游景观及配套设施,人工绿化武当山1500多亩,并实施了亮化工程。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其进行了文化建设,使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初步形成。
  如今,登山观景,身临其中时,经常会被不知名的花草所吸引,是什么花?怎么开的如此美丽?游人也许不会想到这一片偌大的绿化带是人工种植。早在1998年,永昌县委、县政府多方争取,在武当山下新打机井1眼,架设供水管网1.5公里,完成武当山绿化面积300亩,实现了借用地下水绿化武当山的夙愿,解决了山上缺水难绿化的问题,开启了绿化武当山的先河。
  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发扬。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北海子景区“三山”(武当山、狮伏山、水云山)近5000亩的绿化用水,全部以提灌形式完成。其中:武当山通过二级提灌的形式将地下深井水引向垂直高度300多米的山体进行林木浇灌;狮伏山通过一级提灌的形式将金川河的水流引向垂直高度400米的山体,满足灌水需求;水云山经过多年的探索,实现了曾经通过自然落差利用县城污水浇灌到现在利用提灌工程将二坝引洪渠的水引向绿化区域的跨越,2500多亩的林木得到了涓涓清水的滋润。
  “在这里植树,最难的是挖坑换土,首先要用铁锤、钢锹、甚至用挖掘机在岩石层面打开长、宽、深分别为80厘米见方的树坑,挖去里面的石块,然后用人工背运山脚下的肥土填满树坑(每个树坑约需培土150公斤),再进行喷灌浇水,浇灌一周后方可植树”。多年在武当山负责植树的林业工人如是说。可想而知,在武当山上栽种一棵树,是多么的不易。
  2011年6月28日,是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武当山下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湖北中柱古建园林有限公司组建的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施工队整装待发。在一阵清脆而又厚重的礼炮声中,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五大功能区之一的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正式拉开了大幕。
  之所以动工如此迅速,是因为前几日,永昌县几十家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及市县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倡议下,怀着回报社会、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慷慨解囊、倾情奉献,为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一举募捐1200多万元,为建设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增添了新的动力。
  经过2年的建设,武当山15处古建筑得到了恢复,同时,还新建了亭、台、门、楼等18项旅游景观设施,配套建设了2条2.8公里人行步道、2.6公里车行道、5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和3000多平方米的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并对整个山体和单体古建筑全部进行了亮化,安装了音响、监控等服务设施,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的框架初步形成。如今,整个武当山郁郁葱葱、繁花如织,历史文化长廊龙盘山居、气势壮观,山涧环境清雅幽静、美丽喜人。
  回想,曾经的决策,开始了北海子景区新的生命——2009年5月,县委批转县政府落实了《政协永昌县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
  2010年9月,永昌县委决定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北海子景区建设领导小组。
  2010年12月,县委、县政府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在北海子公园管理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调整配备了新的领导班子。2011年5月,永昌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北海子景区保护的公告》。
  2011年12月成立了北海子村1、2、3、5社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专门负责景区内329户、831名农民、2600多亩土地的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2012年4月5日,县委常委会研究并原则同意县政府提交的《关于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2年4月11日,县人大做出了《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的决议》。
  2012年4月28日县政府印发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补偿方案》
  自2009年以来,先后召开6次县政府常务会,8次县长办公会,12次北海子景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做出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具有前瞻性的决策10项。并向全县人民承诺,利用3-5年时间,举全县之力,融全民之智,多渠道筹资3亿元左右,力争到“十二五”末,把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成精致独特,内涵丰富,省内一流的湿地公园、天然氧吧、避暑胜地和文化长廊。
  举目远眺,雄伟壮观的武当山牌楼、玉皇大殿等单体古建筑,伴随着三宝塔上56个清脆的风铃声和“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丽佳境,幽幽诉说着古老而又年轻的永昌神秘的故事……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建铭
责任者
闫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