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殿宇更名解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30
颗粒名称: 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殿宇更名解读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2
页码: 183-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殿宇更名解读的情况。其中包括玉皇殿、南天门、三宝塔、东岳殿、真武殿、王灵宫、三清宫、三茅真君殿、天师阁、医保殿、五斗星君殿、二天门石洞、吕祖殿、娘娘殿、万神泉;新建了武当山牌楼、栖霞门、武当亭等景观设施18处。
关键词: 武当山 宗教文化 殿宇

内容

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是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五大功能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工程自2011年6月开工建设到2012年11月,如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并竣工开放。共恢复古建筑15处,分别是:玉皇殿、南天门、三宝塔、东岳殿、真武殿、王灵宫、三清宫、三茅真君殿、天师阁、医保殿、五斗星君殿、二天门石洞、吕祖殿、娘娘殿、万神泉;新建了武当山牌楼、栖霞门、武当亭等景观设施18处;新(改)建人行步道2.8公里;启动实施了亮化、音响、监控设施和文化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800多万元。
  一期工程完工的同时,启动了实施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重点建设内容有3项。一是供奉塑像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在已恢复的15处古建筑中,涉及10座殿宇内供奉塑像80尊。二是大觉寺改造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新建大雄宝殿主殿,配套建设相关配殿及其附属设施。工程占地面积为4073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三是旧建筑改造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彩绘和加固修缮孔庙、长廊、八仙阁等7座旧建筑。
  为了使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定位更加明确、管理更加规范、资金筹措更加有效,经综合多方意见,对部分新建殿宇进行更名,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旅游景区定位的需要。把武当山景区定为“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突出宗教文化特色,形成较大规模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和地方名片,满足香客、信徒及游人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长期、稳定、繁荣发展。因此,建议将“三清宫”以外的以道教命名的殿宇更名为以佛教命名的殿宇。
  二是景区管理的需要。本县佛教教职人员和信众居多,能确保各殿堂及景点的正常管理。而道教没有全真派教职人员,且信众极少,无能力开展管理工作和教务活动。为尽快形成佛教文化旅游特色,统战部多方筹资,并聘请圣容寺两位法师管理武当山大觉寺,为“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把以道教命名的部分殿堂更名为以佛教为主命名非常必要。
  三是筹资建设的需要。根据概算,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建设需投资约4338万元,其中大觉寺改造需要资金4000万元;10座殿宇内供奉塑像80尊、500m2壁画需要资金108万元;旧建筑彩绘和加固修缮需要资金23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县内、县外的佛教信众和社会募集等方式筹措,而本县佛教信众多达5000余人。因而,比较有利于资金的筹措。
  二期工程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5月3日,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孙长明主持召开“武当山各庙宇殿堂佛教命名、塑像研讨会”,会议研讨拟更名情况为:
  玉皇殿更名为金轮佛顶殿、真武殿更名为大宝楼阁殿、东岳殿更名为菩提场庄严殿、三清宫更名为五方佛殿、三茅真君殿更名为密迹金刚殿、五斗星君殿更名为八大菩萨殿、王灵宫更名为护法诸天殿、医保殿更名为八大明王殿、娘娘殿更名为三清宫、祖师殿更名为罗汉殿。
  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的建成,为打造4A级旅游景区和推动永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有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