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县的重要举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23
颗粒名称: 文化强县的重要举措
其他题名: 北海子景区文化建设综述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海子景区文化建设综述情况。北海子景区是我县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包括武当山、西湖湿地、北海子公园、溢香园、狮伏山、水云山。
关键词: 北海子 景区 文化建设

内容

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要塞,是华夏文明创新区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古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最具发展潜力”县。北海子景区是我县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包括武当山、西湖湿地、北海子公园、溢香园、狮伏山、水云山。历经千年淀积下来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蕴藏其中。景区内湿地古树自然淳朴、泉眼小溪纵横交错、山峦河流交相辉映、唐寺明塔相得益彰、陵园古松庄严肃穆。这是历史和大自然赐予永昌人民的一份宝贵财富,是丝绸之路甘肃河西走廊所有景区中集山水湿地、古树宝刹、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水宝地。
  永昌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具体要求,发出“关于推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文化兴县”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着力建设以骊靬文化产业园为龙头的精品旅游景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进入提速发展、提档升级的新阶段。以自然风景、古迹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切入点,积极谋划,对接项目,全面推进文化大县建设的步伐,使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北海子景区是我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区之一,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景区的建成对于展现永昌秀美风光、带动永昌旅游发展、提升永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景区的建成,将充分发挥进一步弘扬永昌悠久的历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带动永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作用。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对北海子景区开发建设高度重视。遵循“朴实而不失华贵,平淡中富有震撼,同类中更显特色”的资源特点,坚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于史有据与“借题发挥”相结合,着眼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对景区文脉和地脉进行深度挖掘,注重文化传承、丰富文化内涵、加深文化底蕴,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提升了景区品位。
  清代李登瀛赋诗“北湖十景”、南济汉赋诗“北湖八景”,此外,谢弼翰、方毓伦、赵振甲以及民国王裕基等诸先贤都留下过吟咏北海子的精妙诗句。这些作品蕴含着历史上北海子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之文化风韵。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3、1994两年共投资近700万元,对景区实行保护性开发,共建成北海子公园建筑物2235平方米,武当山古建筑793平方米,修建武当山盘旋人行砖石台阶1994级。1999—2001年在金川公司动力厂等单位的援助下,实施武当山绿化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武当山绿化面积达1200亩,水云山绿化面积达2500亩。刻碑、题匾、撰联达30多处。
  县委县政府在历届领导班子不懈努力的基础上,将北海子景区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于2011年11月发出“关于举全县之力推进北海子景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投资6000多万元,把北海子景区建设成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北海公园休憩区、溢香园避暑游乐区、水云山森林风景区等五大功能区。自2009年7月县委县政府批转《政协永昌县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起,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规划策划及前期工作相继启动。按照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到2013年10月,已完成武当山、狮伏山、水云山绿化面积近5000亩;恢复建成武当山15处古建筑,新建18个旅游景观设施,配套建成2条2.8公里人行步道、2.6公里车行道,5000多平米停车场和3000多平米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对整个山体和单体古建筑以及武当路进行了亮化。武当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之所,几经兴废,现又重新恢复了武当山三教合一的恢宏场景,是永昌最具代表性的仿古建筑群。
  在开工建设的同时,北海子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印发《关于编纂永昌县北海子景区发展历程及经典轶闻工作安排》的通知,一方面由全国有名的湖北中柱古建园林公司传承古建筑文化,承接恢复性修建,凸显仿古建筑群文化艺术;另一方面则依据史实借题发挥,聘请中国书协会员张书范、米南阳、纪怀昌、泰国僧王释仁得先生等10余位名家为武当山部分单体建筑题写匾牌、楹联,同时吸纳本市本县王萌鲜、祝巍山、王福和等文化界老前辈和50多名文化爱好者搜集挖掘的永昌历史文化,包括撰写的碑记25篇、牌匾文50余篇(块)、楹联10余幅、故事近30篇。
  北海子风景区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的建筑风格与环境和永昌古城整体相互映衬,其形制规模恢宏气派,其文化底蕴融承厚实。景区的建成,顺应了“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把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与全县转型跨越发展相融合,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融合。并进一步加快永昌文化走出去,扩大永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文化强县战略,已让永昌市民首先享受到了景区建设所带来的惠民利益,成为永昌市民日常登山健身、假日举家休闲旅游、品赏古今文化丰餐、提炼时代精气神的好去处。紧随着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北海公园休憩区、溢香园避暑游乐区、水云山森林风景区等四大功能区的顺利建成,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将更加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有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