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秃岭披绿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15
颗粒名称: 荒山秃岭披绿装
其他题名: 县城北部“三山”绿化建设纪实
分类号: F592.3
页数: 3
页码: 94-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海子永昌县城北部“三山”绿化建设纪实情况。其中包括注重生态特色、科学规划引领、坚持高位推动、社会广泛关注、彰显建设成效、多项措施并举等。
关键词: 永昌县 护林 景区建设

内容

武当山、水云山、狮伏山位于永昌县城北郊,是县城北部防护林和北海子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永昌古城重要休闲度假和宗教文化旅游区。1992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城周边荒山绿化工作,将其作为城市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工程来抓,采取义务植树的形式,先后启动实施了武当山、水云山一期绿化工程,取得了初步建设成效。特别是2009年以来,为加快县城绿化美化进程,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坚持以构建县城北部景观“背景墙”为目标,把县城“三山”绿化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环境、开发特色旅游的重要举措,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多部门联合推动,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行县级领导挂靠负责制、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制、技术承包责任制等办法,发扬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大力推进武当山、水云山二期绿化工程和狮伏山绿化工程,使城区绿化得到突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谱写了永昌城区绿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注重生态特色 科学规划引领
  “注重顶层设计,建成全县荒山绿化样板区、生态文化示范区。”这是县城北部“三山”的绿化建设宗旨。为此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加快我县“三山”绿化规划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和高起点规划的原则,聘请专门绿化设计公司,科学编制了《永昌县景区绿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完善。县林业部门根据风景区建设总体规划精神,结合“三山”绿化建设实际,委托林业勘察设计单位,认真编制了武当山、水云山、狮伏山等分项绿化工程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优化绿化规划及实施方案,更好地解决项目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县政协主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亲临实地、翻山越岭、现场办公、巡查督导,确保了县城“三山”绿化规划有效、易于操作。
  坚持高位推动 社会广泛关注
  2009年初,县政协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开展了专题调研,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又一次拉开了景区绿化的帷幕。2013年春天,省林业厅副厅长段昌盛莅临县城“三山”造林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对我县不等不靠,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发展荒山造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县委书记、县长马国兴高度重视县城“三山”绿化工程,多次强调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安排有关部门积极配套资金,加大对绿化工程的支持力度,县政府、县政协等分管领导深入造林一线,多次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保证“三山”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县上成立了绿化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组织指挥、前期准备及具体实施。县人大、县政协连续多年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工作汇报、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建议,唱响了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使造林绿化工作迈入了快车道。离退休老干部、社会志愿者及各界人士对“三山”绿化建设高度关注,并自发参加绿化和捐资活动。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为绿化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良好的社会基础。
  彰显建设成效 多项措施并举
  “三山”绿化工程有绿化委员会统一指挥,县林业局牵头,县监察局、住建局、水务局、电力局、城关镇及景区办、城郊林场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配合组织实施。在资金筹措上,坚持在依托重点项目投入的基础上,广辟资金筹集渠道,逐步建立了以“向上争取一点,县级财政配套一点、干部职工捐建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破解了资金筹措难题,特别是林业部门积极争取林业重点工程,整合项目资金,保障了绿化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截止目前,累计投资3038.3万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296万元,干部职工缴绿化费238.3万元,林业局项目资金及自筹1221万元,水务、建设等部门暨城关镇自筹283万元)。在组织实施上,努力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坚持与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多年来,县上把“三山”绿化工程列入全县林业重点项目,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办法。造林苗木统一招标采购,挖坑换土、管网架设、苗木栽植等工程均由山地造林经验丰富、组织能力较强、社会信誉度较高的施工队承建,按照秋季挖坑换土、春季植树造林的原则,强力推进绿化建设工程进程。特别是在换土工程中各施工队采取人背、牲畜驮等方式,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及质量。二是坚持与义务植树相结合。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三山”植树造林活动,每年植树节期间,及时组织召开义务植树动员会,并以“两办”名义联合发文。几年来,县城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武警官兵计15000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在工程管理上,县绿化办每年从县林业、住建等部门和城关镇分别抽调一名领导和5名工作人员,组建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划片承包等形式,严把规划设计,整地挖穴、苗木定植、培土浇水等主要关口,认真落实责任区域领导负责制、验收检查通报制和督促落实责任制,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林业、住建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了长效的绿地跟踪管护机制,做到绿地建到哪里,管护就跟到哪里,真正实现了建一片、成一片、巩固一片、收益一片的目标。
  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开挖大小植树坑91.4万个,换填客土9.4万方,共计栽植云杉、樟子松、祁连圆柏、玫瑰、榆叶梅、红柳、沙棘等各类高规格、高档次苗木近20种91.4万株,高质量的完成荒山造林6000多亩。同时,配套建设供水管网134.2公里,硬化道路3.2公里,铺设沙石道路
  14.6公里,修建管护站3处600平方米、封护围栏29.3公里。通过多年的精心保护和建设,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得郁郁葱葱,城区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县城品位不断提升,对外形象更加良好,加快发展的软实力明显增强,为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地美好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条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展示、农家体验、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示范区,必将联动城乡成为永昌“风景独好”新形象的一道靓丽风景。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得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