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之我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13
颗粒名称: 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之我见
分类号: F592.3
页数: 4
页码: 88-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当山古建筑恢复工程情况。其中包括玉皇殿、真武殿、三清宫、医保殿、吕祖殿、五斗新君殿、三茅真君殿、天师殿、娘娘殿、王灵宫、三宝塔、大觉寺等。
关键词: 武当山 古建筑 工程

内容

众所周知,建筑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建筑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是不朽的。中国五千年古代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中国木构架建筑远在原始社会未期已经开始萌芽,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汉唐已经有了完整的构架建筑体系,到明清从结构到造形,从个体到布局,从组群到规划,随时代的变迁,经历了简繁的变化,达到了高潮。其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则一直在延续中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首先是建筑个体。古代建筑多以台基、屋身、屋面三部分组成。中国传统建筑从封建社会初期就形成了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形成和制定了皇家、贵族、地方和民间建房(在平面尺度、屋面造形、斗拱出彩、屋脊和屋檐翼角瓦当、建筑彩绘装饰样式)的限制条件。宋朝、明朝和清朝则通过官方营造法式、做法则例等技术规范来引导规范建造活动。通过建规模和式样体现社会等级制度(建筑式样规格)、社会礼制(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宗教信仰(寺庙)和民风民俗。如建筑屋顶规格,重檐庑殿顶为最高规格,象征尊贵,只用在皇宫主殿、重要寺庙佛殿。重檐歇山屋顶常用于宫殿、园林、寺庙建筑。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只用于重要建筑。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则多用于民间建筑。盝顶、鑚尖顶等杂式屋顶多用于园林和民间建筑。又如建筑彩绘规格,也是清代建筑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和玺彩画只用于皇宫殿堂、皇家庙宇建筑。旋子彩画用于其它建筑等级相对低一级的建筑、苏式彩画用于园林建筑中等等。
  其次是建筑布局。中国古建筑群无论是宫殿、贵族还是民间建筑绝大部分为中轴对称,建筑座向、位置、方向均体现使用者和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尊卑和长幼。在建筑空间安排上形成了中为尊,两侧为卑。北为尊南为卑。左尊右为卑、前尊后卑的规矩。在皇宫建筑中,皇帝和皇后使用的建筑在中轴线上。其它皇妃则住在东西的宫院内。嫡庶尊卑关系一目了然。又如,在民间四合院中北屋中间是客厅或祖堂,东次间是长辈住房,西次间是主人卧房。东西相房由晚辈居住。长子居东,次子居西。南房靠门为倒座,用做书房和不次要客人的会客厅等等。
  我国古建筑的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权衡关系非常严谨,它独特的斗拱、飞檐是力学和美学协调统一的结晶。特殊的油漆彩绘、沥粉贴金等做法则使建筑更加秀丽。所以无论在建筑美学和建筑技术方面都有和其它建筑不可比拟的特点。
  永昌历史攸久,文化积淀深厚,到隋唐时期建筑活动随中国建筑技术的成熟而成熟,至明清时代建筑技术达到高潮,形成了县城建筑群、北海子武当山建筑群以及域内分布较多的寺庙、祠堂等。但是由于木构架砖土木建筑的致命弱点是延年性差,加以历史进程中自然和人为损坏,永昌明清前木构架建筑大多已荡然无存。明代前木构架建筑仅存县城钟鼓楼。钟鼓楼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其形制、木构架、屋檐斗拱均系典型明代木构架建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落架维修时有幸参预了原构架构件绘制、记载(县志)等主要技术工作。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谓凤毛麟角和建筑瑰宝。
  武当山古建筑群为庙宇建筑,始建于明代前。建筑选址依山旁水,自山脚至山顶建筑和山体景观相呼应,可为壮观,可惜后因自然灾害和战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一九九四年恢复建设了大成殿、百子洞、八仙阁、七真祠、鲁班阁、地藏殿、祖师殿、大悲殿、爬山游廊。全部以清代建筑风格、仿真木结构建筑,并以庙宇和园林风格加以彩绘装饰。
  为更好的恢复武当山历史遗迹,再现武当山“刹宇崚嶒”的情景,二〇一一年以政府倡导民间捐赠方式,按照清代建筑风格恢复再现了武当山玉皇殿、真武殿、三清宫、医保殿、吕祖殿、五斗新君殿、三茅真君殿、天师殿、娘娘殿、王灵宫、三宝塔、大觉寺,新建了观景亭台、武当山牌楼、栖霞门、鸾鸟亭、润泽亭、信步亭、武当亭、爬山步道、车行道、入口广场、景观桥、停车广场等景观和环卫设施。在这次古建筑恢复建设中用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混凝代替了传统的木构架和木构件。由于无从考证原始资料,加以大量现代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从材质到个别建筑构件的形制均无法原样复原,也无需按原样复原,而是使用了新材料(钢筋混凝土),改进了形制(增加了翼角斗拱的装饰构件,并将殿宇的“品”子形斗拱改为半“品”子形斗拱),简化了斗拱构件,保留了观赏性,增加了建筑结构的延年性。
  玉皇殿 玉皇殿座落在武当山山顶,为一组较完整的且相对独立的古建筑,整组建筑由正殿,配殿、垂花门、南天门牌楼组成,三合院中轴对称。正殿三间,一明两暗,为三面廊重檐庑殿顶建筑,正殿外檐饰龙和玺彩绘。配殿东西各三间,为单檐歇山屋顶,饰和玺彩绘。庙宇主入口为单檐歇山顶重花门。殿宇踏步及入口平台做草白玉勾栏。南天门牌枋,四柱三跨,为冲天柱三楼牌枋。平台做草白玉勾栏,起装饰和安全防护作用。
  真武殿 真武殿座落在玉皇殿下方、玉皇殿和娘娘殿中轴线西侧,殿宇面阔三间,明间面宽四米,次间面宽二点五米,正面单廊,单檐歇山屋顶,外檐出五彩,饰旋子彩绘,台基为草白玉勾栏。
  东岳殿 东岳殿在玉皇殿下方,玉皇殿和娘娘殿中轴线东侧。殿宇面阔三间,明间面阔四米,次间面阔二米,进深六米,斗拱出五彩,单檐歇山屋顶,单面廊,外檐饰旋子彩绘,台基之上饰草白玉勾栏。
  三清宫 三清宫座落在玉皇殿下方,在玉皇殿中轴线上一高台之上,系武当山中心庙宇之一,和玉皇殿前后呼应。三清宫面阔三间,明间面阔三米,次间面阔一点八米,进深四点五米,单檐歇山屋顶,三面廊建筑,外檐饰旋子彩绘。踏步及台基均饰以草白玉护栏。建筑规格仅次于玉皇殿。
  医保殿 建在三清宫东侧,面阔三间,明间面阔四米,次间面阔三米,进深六点五米,正面和两侧三面环廊,重檐歇山屋顶,庙宇外檐施旋子彩绘,建筑台基周边饰草白玉栏。建筑规格仅次于玉皇殿。
  吕祖殿 吕祖殿在百子洞档侧,殿宇前平台相对宽阔,殿宇面阔三间,一明间两次间,单面廊,屋檐斗栱出五彩,施旋子彩绘。
  三茅真君殿 三茅真君殿在三清宫南侧,面阔三间,明间面阔三米,次间面阔一点八米,进深四米,单面廊,卷棚脊硬山屋顶,屋檐斗拱出五彩,台基饰草白玉护栏。
  五斗星君殿 五斗星君殿按规划建在天师殿南侧,面阔三间,明间面阔三米,次间面阔二米,屋面形式为单檐歇山顶,出五彩,饰旋子彩绘,台基饰草白玉护栏。
  天师阁 天师阁座在三清宫南侧,面阔三间,一明间两次间,明间面阔三点二米,次间面阔一点四米,进深六米,单檐歇山屋顶,外檐出五彩,饰苏式彩绘,台基饰草白玉护栏。
  娘娘殿 娘娘殿在祖师殿西侧,面阔三间,明间二点四米,次间一点四米,进深五米,十字屋顶,外檐出五彩,饰旋子彩绘。
  王灵宫 王灵宫在医保殿东南侧,面阔三间,进四点五米,单檐歇山屋顶,外檐出五彩,饰旋子彩绘,台基饰草白玉护栏。
  三宝塔 三宝塔建在爬山游廊西侧山顶,原塔始建于乾隆年间,塔高七级,八角形砖塔。二〇一一年恢复建设的三宝塔七檐七层,八角形,边长九米,宝顶置铜制猞利塔,塔高三十五点五六米,外檐出五彩,饰旋子彩绘,内设单跑楼梯可通顶层,塔基周边饰草白玉护栏,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武当山牌楼 武当山牌楼位于武当路中段,是武当山景区主入口标志性装饰建筑,也是武当山景区的分界性建筑,进入牌楼即到武当山景区。武当山牌楼为四柱三跨七楼牌坊,主次檐楼及夹楼斗拱均出五彩,饰龙和玺彩绘,所有装饰构件均用钢筋混凝土制做,主体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武当山古建筑恢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建筑事业和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建筑文化的回归,恢复古建筑、建设仿古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找回一些古建筑文化元素,仍是将后建筑和园林建设的一个选项。永昌县城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将后仍有一些已经消失的有恢复价值的古代建筑需要恢复建设,如金川寺古建筑群(现仅存明塔)等。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仿古建筑中,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将明清建筑风格作为仿古建筑风格比较适合。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润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