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05
颗粒名称: 规划篇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2
页码: 51-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昌市永昌县关于北海子规划篇的情况。其中包括金昌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金昌市环保局关于《甘肃省永昌县北海子湿地生态公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永昌县城乡规划管理办公室关于《永昌县西湖水岸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关键词: 北海子 规划 文件

内容

金昌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
  金规委纪〔2012〕3号
  2012年3月6日,在市文化中心召开会议,对永昌县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了讨论审查。市委书记张令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市规委主任张应华等领导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规委副主任荣志远主持会议。现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永昌县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全面,定位准确,交通组织基本合理,功能分区划分明确,基本实现尊重自然,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目标,原则通过规划评审。同时,提出了修改完善规划的意见建议。
  一、合理确定项目名称和性质,建议结合“草甸湿地”这一本地特有的风景资源,将该项目名称确定为“永昌县北海子湿地风景区”
  二、提升项目定位,要求将北海子湿地风景区规划建设列为金昌市的水源生态保护项目,强化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进一步优化总平面布置和交通组织
  (一)根据景区保护和开发的容量,合理确定核心保护范围,既要利于保护,又要能够科学开发。
  (二)栈道的修建要形成环状系统,与外围道路相连接,尽量不要大开大挖,要谨慎保护原有的生态。
  (三)公园路至文化仿古街之间的距离要满足人流需要。
  (四)建议在砚洼沟以东沿山坡布置北海子新村,与湿地保持一定距离。
  (五)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内布置内容过多,建议民俗博物馆与县城文化中心结合布置。
  (六)西湖湿地与沙枣林湿地进一步完善游览步道。
  (七)规划东湖风景区区域基本为农耕地和已建村庄,占用农耕地和拆迁村庄挖湖造景,不利于整个景区的保护,不切合实际,建议取消东湖风景区。
  四、进一步明确景区内所有建筑物的风格定位、开发强度和控制经济指标,建议建筑风格体现永昌鼓楼明清风格的特点,园林建筑应突出古典园林和自然山水两个主题。
  五、补充北海子湿地风景区防灾减灾规划,考虑自然河道的功能及保护,并在图文中补充河流、山洪、防火等防灾规划保护的内容。
  六、进一步优化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功能分区,建议优化湿地风景区景观设计,强化湿地风景区景观轴线。
  七、充分考虑湿地的补充水源,建议分析论证从二坝河引水进入北湖湿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北湖区域的高差较大,要根据高差的大小和处理高差的方式及水深,合理确定水面面积。
  八、西湖路北测景观带需体现文化特色。儿童公园功能过多,应建成儿童主题公园,建议儿童活动场以外的功能可考虑在沙枣林布置。
  九、优化景区基础设施规划。
  (一)需考虑布置湿地风景区广播音响,灯饰系统等设施,对拱桥、仿古建筑等重点建筑考虑夜景照明效果。
  (二)西湖路北侧考虑布置排水管,与城市主管相接,以解决湿地风景区部分区域的排水问题。
  (三)湿地风景区内采暖建议用电暖、空调或天然气,取消锅炉供热,避免污染景区。
  十、合理确定景区人口容量,服务设施容量,停车场容量。补充现有生物、动植物内容,对引进物种需做明确论证。
  十一、在不影响景观和环境的前提下建设北海子新村、西湖新村、水云山新村;进一步论证景区北侧规划高层的可行性,要充分考虑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泉源的影响。
  十二、在现状分析中要明确说明狮伏山位置。
  十三、设计方案需按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进一步完善,补充完善总平面图、竖向图、道路交通图、综合管线图、重要建筑的单体设计图等内容。
  参加会议的有: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谢仲仁,市规划局局长张国俊、副局长贾祥和,市水务局局长曹绪生,市环保局局长石春山,市旅游局局长蒋国文,永昌县县长马国兴,县政协主席邓仕章,县委副书记周益民,县政法委书记魏生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忠诚,县政协副主席赵兴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徐伟年,县环保局局长张忠德,县水务局局长李俊武,县规划办主任杨成泰,县景区办主任刘鹏等。
  金昌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代)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金昌市环保局关于《甘肃省永昌县北海子湿地生态公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永昌县人民政府:
  你单位委托甘肃经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甘肃省永昌县北海子湿地生态公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依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我局于2012年3月4日在永昌县组织永昌县政府、永昌县环保局,永昌县发改局,永昌县规划办,永昌县林业局、永昌县水务局、永昌县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永昌县城关镇,规划编制单位—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环评单位—甘肃经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及特邀专家,并组成7人专家审查小组(名单见附件)对《报告书》进行了技术审查,环评单位根据专家组技术审查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补充、完善。现对《报告书》提出如下审查意见:
  1、同意专家组对该《报告书》的技术审查意见。永昌县北海子生态公园总体规划符合区域环境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可实现水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在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同时,规划可行。
  2、因规划涉及金昌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规划的实施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优先、修复湿地、合理开发的原则。依照相关法规,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对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有污染、有损害的项目。
  3、规划的实施应依托永昌县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给排水管网、垃圾收集转运站、集中供热、供电等所必须的基础设施。4、依规划加快实施公园内农户搬迁、退耕还湖(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控制入园车辆等,切实保护北海子湿地及水源地生态环境。鉴于东湖景区引水建湖内容与金昌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及相关规定不符,建议取消。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
  永昌县城乡规划管理办公室关于《永昌县西湖水岸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永规办发〔2013〕04号
  张掖市金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报来《关于申请永昌县西湖水岸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的报告》(张金房发〔2013〕05号)收悉。2012年7月31日,对永昌县西湖·水岸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了技术评审,2012年9月12日,经永昌县城乡规划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西湖水岸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2年11月28日经县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讨论审查,同意批准实施。
  经批准的《永昌县西湖水岸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经济指标如下:
  1、1#地块:位于永昌县西湖路以南、武当路以东、环城西路以西、环城北路以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9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6425平方米(不含地下面积),容积率1.45,建筑密度30.2%,绿地率30%。
  1、2#地块:位于永昌西湖路以南、环城西路以东、公园路以西、环城北路以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7.5公顷(其中商品房开发用地4.9公顷,安置区用地2.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96747平方米(不含地下面积),容积率1.30,建筑密度30.8%,绿地率30%。
  3、3#地块:位于永昌西湖路以南、文景路以东、环城北路以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9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76282平方米(不含地下面积),容积率1.31,建筑密度30%,绿地率30%。
  在小区开发建设中,请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建设。
  此复
  永昌县城乡规划管理办公室
  2013年1月13日
  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县规划办 杨秀花
  编制依据
  规划依据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及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等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7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2004年6月)
  7、《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8、《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7)
  9、《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建城〔2005〕16号
  10、《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城〔2005〕97号
  11、国家公园设计规范与城市绿化条例
  1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3、《永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14、《永昌东湖景观带修建性详细规划》
  15、《永昌县域湿地公园总体概念性规划》
  16、现状地形图、道路规划图等资料
  编制内容
  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是永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2年重大建设项目。风景区位于县城北郊,东起二坝河,西至五里墩沙沟,南起规划景前路、东关路,北至武当山、水云11,总用地面积约540公顷(见附图1)o湿地风景区的核心部分是湿地,它以高原草甸、涌泉溪水、湖泊湿地为风景特征,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生态保育为主要功能,是可供游览观光、康体休闲的综合风景区。景观资源包括西湖湿地景区、东湖湿地景区、北湖景区、武当山景区、水云山景区五个景观分区。景区内规划了六条游览线路:湿地探索游线、文化活动游线、森林休闲游线、亲水休闲游线、康体活动游线、儿童乐园游线。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水是生命之源,湿地是地球之肾,北海子湿地是永昌非常重要的高原草甸河流湿地,也是非常重要的候鸟迁徙中转站;是永昌“永远昌盛”的源泉。永昌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永昌这块宝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把北海子景区打造成“精致独特、内涵丰富、省内一流的湿地、天然氧吧、避暑胜地、文化长廊”;营造一个生境多样、生态良好的高原草甸流水湿地生态系统,还动、植物一个“生态乐园”;营造一个以“绿色、亲水”活动为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还市民一个“绿色家园”;营造一个“民俗、宗教、红色”等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综合观光型“风景名胜公园”。
  景区规划结合景区的功能分区和现状湿地资源的属性特征以及游览观赏特性进行合理规划,将北海子湿地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湿地修复区、湿地体验区、湿地保育区、外围缓冲区等五个分区。
  核心保护区:包括西湖草甸、涌泉、溪流、湖泊和东湖沙枣林两部分,面积51.38公顷。它们是北海子现存生态最好也是最敏感的湿地资源,规划本区除少量必须的步道、休息平台、景观廊架外,禁止任何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商业性开发。湿地修复区:包括北湖、东湖两部分,面积21.94公顷,历史上是湖泊水草湿地,现状基本是农耕地,规划在福字山山麓北海子修建滚水坝,在东湖挖湖堆山,从东干渠引水至东湖,沿水云山南麓至沙枣林经北海子古典园林注入北湖,重新修复北湖与东湖湿地。湿地体验区:位于西湖原拱桥西南部,面积4.85公顷。有涌泉、湖泊、溪流、草甸等多种湿地资源,规划为游客近距离体验观赏湿地的场所,将原有土路改造为木栈道,修建亲水、休息平台和观鸟屋,使其成为观赏北海子湿地的特色景点。湿地保育区:规划将西湖、北湖、东湖湿地核心保护区或湿地修复区外延30-50米范围为湿地保育区,以湿地保育为主要功能,可以进行适当的游步道、绿道、平台、公共厕所、茶室等游憩设施建设;同时规划西大河从焦家庄上游湿地到金川峡两侧各100米范围亦作为湿地保育区,形成较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外围缓冲区:规划湿地保育区外围50-100米范围划为生态缓冲区,以绿化为主,形成湿地的绿色屏障;区内可以进行适量的高度12米以内的功能性建筑,如仿古街(汉城)、民俗博物馆等建筑物。
  第一部分:西湖景区 西湖湿地景区位于北海子景区用地的西南部,南临西湖路,西至五里沙沟,东至公园路,北至武当山麓,面积约116.57公顷;西湖高原草甸、涌泉湿地是北海子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园路南端是游客进入武当山景区的主入口。西湖景区分仿古商业街(汉城)、奇石园(汉苑)、西湖湿地体验区、西湖湿地保育区、生态果园、杏园、入口服务区、防护林八部分组成(见附图6)。
  西湖湿地(湿地体验区、保育区)中央草甸湿地以保护为主,梳理局部水系,周边以树木进行隔离,同时起到保护湿地的作用;湿地内布置有高原花田、湿地栈道、观鸟亭、园亭、贝壳亭、观景平台、休息平台等。该区域有金川河贯穿而过,水草丰茂,沙泉眼数十处,有很高的科普和观赏价值。规划仅在观赏区域进行木栈道、观泉平台、观鸟小屋等基本建设,选取木或仿木生态材料,尽可能保护好场地的原始和完好。规划在游憩区域北部恢复原有水系,继承“田”的机理,并将之转化为芦苇丛生、花开似海的植物景观,设置了可行船的芦苇荡和一定面积的花田;花田不仅可以为西湖湿地增色,还可兼具苗圃作用,为永昌的城市美化提供植株。
  奇石园(汉苑)位于西湖路北侧,占地3公顷(见附图7);由“高原奇石、森林奇石、草原奇石、沙漠奇石”组成,是一个典型的以观赏石为主体的园中园;其中建筑森林木屋、茶室、草原毡房等,采用当地民居的形式,体现出一种与石相协调的“拙朴”的氛围。
  仿古街坊(汉城)位于公园路西侧北海子景区主入口处,占地面积约3.2公顷;包括问讯指南、科普科教、旅游纪念品购买、公园管理、餐饮服务等项目,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其中建筑均为一至二层仿古建筑,采用清代古建风格,与北海子公园现存的古建筑群融为一体。
  生态果园位于武当山门西南部,杏园位于武当山门东南部,规划保留现状的杏树,将农舍进行改造,成为游客餐饮服务设施,局部农田改造为绿色菜园,即可供游客食用,又可增添景观。
  第二部分:东湖景区东 湖景区位于北海子景区的东南部,用地面积约81.31公顷(见附图9);由沙枣林康体健身区、儿童乐园区、东湖游览区三部分组成;规划中考虑沙枣林保护不受破坏以及北海子游乐园的外迁,将沙枣林规划为健身公园,在林中空隙布置散步道,供附近居民康体健身之用;内部主要规划有:林中栈道、林中舞台、休息平台、香草浒、马踏泉等内容。结合体育馆的位置,将沙枣林的东侧空地规划为儿童乐园,儿童乐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兴趣爱好和活动特点,可分为:幼儿活动区、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运用“儿童成长”的时间区轴来定位场所的设计,形成场地各自的特色;园中植物设计强调多彩多姿,突出招鸟引蝶植物,强调欢快活泼的氛围。在这两个区域中,考虑恢复东大河水系,规划设计一条小溪从东干渠引流注入北海子。东湖游览区主要由异域风情的城关风情广场、休闲现代的水晶宫花园、独特地域自然景观和丝路文化展示的红柳林野趣园、湿地景观和水面结合的东湖湿地公园、市民健身活动的运动公园、农业景观的果林园、体现地方居民特征的水云村社和水上活动为主的水云河景区八个景区组成。
  第三部分:北湖景区 北湖景区位于北海子景区用地的中北部,占地面积约94.09公顷(见附图10),由民俗博物馆、北海子古典园林、西路红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北湖四部分组成;其中北海子古典园林、西路红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是景区文化的核心;根据北海子历史名胜资料,规划强调恢复北海子湖泊湿地,保护、利用并发展北海子古典园林的历史和格局,在金川寺用地内规划民俗博物馆;完善西路红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北海子古典园林内布置有五佛寺、永昌亭、水榭、文化长廊、一宇观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内部植物景观突出传统古典的配置手法,入口列植,庭院散植,周边森林围绕,突出了古色古香的氛围,是景区的一大亮点。西路红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内布置有入口广场、主题雕塑、接待管理室、纪念亭、碑、堂、馆等,区域内植物设计采用规则式对称种植手法,以常绿植物为主,配以花灌木和观赏地被,突出表现纪念馆肃穆庄严的氛围。在北湖景区内布置有高原草甸、游船码头、湖泊、生态岛屿、滨水步道、观鸟亭、静观水榭等;北湖的规划建设,一方面增加湿地的类型,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恢复“北海子”历史胜景,保留现有杨树林,在湖泊中央保留原有地形围砌成生态岛屿,给鸟类一个活动栖息地。
  第四部分:水云山景区 水云山景区位于北海子景区的东北部,面积约97.06公顷(见附图11);本区地貌为山地丘陵,现状绿化较好,规划为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特色的绿色休闲公园,布置有:主入口山门、停车场、绿道(自行车道)、水云阁、天鹅湖、观景亭、观景阁管理房、接待中心等主要内容。
  第五部分:武当山景区 武当山景区位于北海子景区的西北部,面积约151.36公顷(见附图12)。武当山是深受永昌本地居民欢迎的登山游憩目的地,规划依托武当山现有的景观资源,恢复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亭台楼阁,同时加强武当山山体绿化,使其成为永昌的绿色背景靠山,主要规划有:山门前广场、电瓶车站、管理房、山门殿、大雄殿、大悲殿、祖师殿、鲁班阁、王母殿、三清宫、大成殿、玉皇殿、三宝塔等内容。
  在武当山、水云山上通过自然式大量种植常绿、落叶针阔叶乔灌木,营造郁郁葱葱、生长茂盛的混交密林植物景观,创造安静、深远、较为密闭的空间序列。春季枝头嫩绿、夏季浓荫匝地、秋季彩叶绚烂、冬季白雪挂枝,多角度放映森林大气包容的性格。游人可在林中漫步、健身,享受森林大氧吧的清新与宁静,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与包容,使身心得到在繁忙都市中难以获得的放松闲适。同时也为鸟类等小动物创造一处适宜的栖息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营造。
  审查批准情况
  2012年3月6日,金昌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在金昌市文化中心召开了第三次会议,审查并通过了“永昌县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3年11月14日,永昌县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了“永昌县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意按规划实施建设。
  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十二五”建设详细规划执行策划
  刘鹏
  北海子景区包括武当山、湿地、公园、溢香园、水云山等区域。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历届班子的关心和支持下,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园内建有各类景点20余处;湿地封护围栏3000多米;武当山完成绿化面积1145亩;水云山累计完成造林2000亩,“森林公园”已现雏形;景区路网初见成效,为今后景区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县上成立了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景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对此,景区办组织人力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北海子景区情况及今后工作思路进行了调研和探讨,并就期间执行“详细规划”作出具体策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旅游发展为主题,严格按照“科学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结合宗教、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努力打造“既突出生态文明,又体现永昌特色;既遵循历史传承,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旅游景点。以西湖泉水为纽带,将武当山、湿地、北海子、水云山、溢香园五大区联在一起,并因地制宜,在景区内置入湖、小溪、河流、瀑布等水的不同姿态,形成永昌“天一生水,百水不同”的胜景。通过景区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力争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有机统一。
  二、工作思路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以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邃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人文景观、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力争在“十二五”末将北海子景区建设成集休闲、娱乐、健身、避暑、食宿为一体的“AAA”级景区,形成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北海公园休憩区、溢香园避暑游乐区、水云山森林风景区等五大功能区。
  (一)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
  1、挖掘历史文化,恢复亭台庙宇,新建武当山山门,绿化武当山山体,亮化武当路。
  2、修复现有登山台阶,新建西边登山步道,硬化砚洼沟车道,配套建设停车场。
  3、规划建设服务网点、公厕、垃圾箱。通过建设,把武当山打造成集登山娱乐、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文化和避暑纳凉为一体的休憩区。
  (二)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
  1、收回西湖南部曾经转化为农田的湿地,恢复原有水系,保持农田形态,种植适宜观赏的园林植物(如紫花苜蓿、油菜花、百日草、蜀葵等),形成花田景观。
  2、在湿地内围绕泉眼架设栈道,规划设置观鸟小屋和养鱼池,供游客近距离观泉赏鸟看鱼。
  3、沿水域两岸种植芦苇、芨芨草等植株较高的水生、喜湿植物,形成芦苇荡景观。
  4、在湿地东北角建起野生动物园,引进适宜永昌生存的动物,把鹿群迁移至此。通过湿地保护性开发,使人们既能欣赏到天然湿地的美丽景色,又能在湿地绿洲中领略富有现代气息的园林风光。
  (三)北海公园休憩区
  1、依照史料增建仿古园林建筑,加固处理破旧长廊并重新彩绘,修复明塔正前方庙宇和“抗日烈士纪念塔”,规划建设“北海荡舟”景观,呈现北海子全盛时景象。
  2、拆除和搬迁影响公园景观的设施和经营摊点,修缮破旧的基础设施,建好公园排洪工程,绿化、美化、亮化公园。
  3、公园大门前公园路西侧建成民俗文化村。通过逐年建设,努力把北海子公园建成集休闲、娱乐和体验历史文化的园林休憩区。
  (四)溢香园避暑游乐区
  1、按照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对溢香园进行开放管理并合理利用,一方面改造死亡沙枣树,一方面保护成活沙枣林。
  2、利用林间空地,在自然形成的曲径小道旁适当建起一些不同造型的休闲、纳凉场所,为游客提供夏日避暑休闲服务。
  3、在林内连片的兰花旁开辟人行小道,建起休憩椅,春夏季节让游客在近距离赏花的同时,体会赏心悦目和沁人心脾的感觉。
  4、在溢香园南部建成一个通往临近体育馆的游乐场,将公园游乐场迁移此处,安装一些体育健身器材,供居民健身游乐。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溢香园改造成一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观独特、曲径通幽的开放式园林。
  (五)水云山森林风景区
  1、以绿化为主,按照水云山自然形成的“龙”形,沿东西走向种植不同景观的树木,在突出“二龙戏水”绿化格局的同时形成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叶似火、冬季雪压青松的四季美景。
  2、把污水库改造成人工湖,配备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供游人划船游乐、垂钓纳凉。
  3、通过招商引资,在人工湖适合位置规划建起水云山庄和生态园,供游客餐饮、娱乐、观景、避暑,并配套建起停车场、瞭望塔和观景台。经过几年努力,把水云山打造成永昌县名副其实的“森林公园”。
  三、实施步骤
  以绿化为先导,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和“启动一项、成功一项”的原则,以上规划分5年完成。
  2011年完成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主要任务是:配合林业局完成今年绿化任务;依托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募捐和筹资酬劳等形式,完成武当山庙宇修复、西边踏步铺设、砚洼沟道路硬化、武当山山门建设和武当路、公园内亮化任务。
  2012年完成溢香园游乐健身区建设。主要任务是:改造死亡沙枣树;在林间空地建设曲径通道、赏花台、休闲区;开辟修建游乐场。
  2013年完成北海公园休憩区建设。主要任务是:加固处理破旧长廊并重新彩绘;修复已毁建筑;修缮公园内基础设施,美化、绿化公园;规划建设“北海荡舟”景观;修建北海子景区建设办公用房。
  2014年完成湿地自然观光区。主要任务是:在湿地内修建栈道、泉眼弧形台;种植花田景观、芦苇、芨芨草等景观植物;建起野生动物园、观鸟屋和养鱼池。
  2015年完成水云山休憩区。主要任务是:建设人工湖;招商引资新建水云山庄和生态园。
  四、2011年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景区办运行的第一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住建局的具体指导下,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16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景区建设规划。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加强领导、各方协调,重点突出、稳步推进。一边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北海子景区建设规划方案》,一边认真落实建设项目,切实做到启动一
  项,落实一项,集中力量办好一项。
  (二)积极做好景区绿化工作。一是结合公园实际,继续对公园进行绿化,特别是在道路出入口和游客密集处,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合理绿化,宜草则草,宜林则林。二是积极配合绿化委员会,倡议、鼓励和支持各界群众按照景区绿化规划,栽植有纪念意义的树木(如“成才树”、“状元树”、“孝敬树”、“幸福树”等),赋予景区绿化新的人文内涵。三是完成武当山绿化任务。在3月底前完成武当山水泵改造工程,4月下旬积极配合林业局高质量完成今年植树任务,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
  (三)努力完成武当山建设任务。一是在争取和依托项目资金的同时,倡议、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捐款捐物,恢复武当山已毁亭台庙宇。二是维修旧踏步,铺设西边开辟的新踏步,硬化砚洼沟车道。三是在山体人行道旁设置一些工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垃圾箱、休闲椅和警示牌。四是通过向上争取城网、农网改造项目资金,完成武当路亮化工程。
  (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固处理景区内已破损的亭台楼榭。二是争取立项做好公园排洪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北海子核心景区的防洪排洪能力,保持清泉海子的自然特色。三是争取资金在公园内增设休憩椅和垃圾箱;四是结合武当路亮化工程,完成公园内亮化任务。
  (五)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一是积极借鉴邻近县区在景区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创新工作理念,健全工作制度,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湿地保护。修补破损围栏,搜集编印相关法律法规手册发放于景区农户,以县政府名义发布《关于保护北海子景区的公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整治。。三是协调配合城建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制止景区内乱搭乱建行为。四是做好景区林木防火、防虫工作,落实武当山24小时值班制度和防护责任,配套必要的防火、防虫设施,及时巡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林木安全。五是建议文广、住建、林业、规划、旅游等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份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通过深入实地勘察、走访群众、查阅历史资料,将景区内所有景点及出处,并进行命名、标识、包装,力争做出一本成型的集子,为开发永昌旅游景点、包装永昌旅游产品、介绍推荐永昌名片奠定良好的史料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景区建设强大合力。为加强景区建设组织领导,县上已经成立了北海子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建议安排一名县级领导挂靠景区建设项目,确保景区建设顺利实施。景区办将严格按照景区建设规划方案,积极协调整合各方面力量,认真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努力做到任务到头,责任到人;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确保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景区建设。
  (二)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景区建设资金。景区建设任务概算总投资需5000-8000万元左右,建议采取以下方式融资。一是依托政府投资。二是抢抓国家、省、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机遇,申报项目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三是通过招商引资争取资金。四是通过社会力量(包括县属各单位,驻金、驻河、驻永企业,)募捐。
  (三)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层层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严格实行问责制和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二是定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深入现场,对景区建设进行监督检查,有力推动景区建设。三是设立景区建设意见箱、开通监督热线电话、公开建设项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扩大对外宣传,提高永昌知名度。在注重景区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结合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挖掘、开发,积极宣传永昌景区建设及人文景观,提高永昌知名度,吸引县内外游客光顾永昌。
  2011年2月24日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