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北海子景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104
颗粒名称: 永昌县北海子景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其他题名: (刊载于《金昌发展与研究》2012年第二期)
分类号: D630.1
页数: 6
页码: 45-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北海子景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件。
关键词: 永昌县 北海子 景区 倡议书

内容

北海子景区,是历史和大自然赐予永昌乃至金昌人民的丰富遗产,景区内湿地涌泉自然天成、山峦河流交相辉映、庙宇古塔相得益彰、陵园碑刻庄严肃穆,给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境。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风雨而魅力不减,历兴衰而风韵犹存。2009年,永昌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科学决策,启动实施北海子景区二期开发建设工程,本人有幸参与了这一民心工程的组织实施,形成了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北海子景区的历史演变
  北海子景区现有北海子公园、武当山景区、水云山林区和西湖湿地四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5000亩。
  北海子亦称北湖,唐代始建金川寺(亦称前大寺),后经历代续建复建,逐步形成了楼阁参差、庙塔相映、亭台巍峨、绿潭荡波、夹道白杨参天、塘畔碧柳低垂的优美胜景,至清代已发展成为永昌“第一禅林”,永昌八景中的“柳池漾月”、“金水潺声”二景即在此处。据《县志》记载,金川寺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和1915年先后重建,1936年又毁于战火,仅存两座古塔遥遥相望。1942年重建了部分建筑,至民国末,北海子建筑有金川寺塔、“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五佛寺、忠烈祠、湖心亭、药王洞、油神宫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在1966年“文革”中被毁。
  武当山大觉寺始建于清乾隆以前,到清光绪年间才逐步完善,形成佛、道两教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经考证,1936年前,武当山建筑群共有庙宇、亭台、楼阁等20余座,1936年全部毁于战火。1941年至1948年,信教群众集资捐款,重修了部分建筑,“文革”中又全部被毁。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景区的保护与开发。特别是1993、1994年两年共投资近700万元,对景区人文景观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共建成北海子公园建筑物2235.74平方米、武当山建筑物15座、793平方米;1992年起实施水云山(校场山)绿化工程,1999-2001年在金川公司动力厂等单位的援助下,实施武当山一期绿化工程、完成武当山造林300亩,水云山造林2500亩,使景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使其成为全市重要的旅游景区和县城居民休闲健身的主要活动场所。
  二、景区二期开发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2009年初,县政府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开展了专题调研,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对景区绿化和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批转有关乡镇和部门组织实施,拉开了景区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帷幕。
  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北海子景区绿化和建设,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下设规划建设、绿化亮化、拆迁安置三个专门办公室,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县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指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景区绿化和建设工作,将景区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为全县重点项目,安排由1名县级领导挂靠联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林业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电力局和城关镇等部门、乡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多方筹资、狠抓落实,确保景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不仅积极参与景区义务植树,而且每人为景区建设捐款500元,累计捐资150多万元;离退休老干部自发参加义务植树和捐资活动,新栽植了“老干部林”,并组织了“夕阳红”护绿队,部分非公经济人士多次表达捐资捐物支持景区建设的良好愿望,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景区建设新机制,共投入资金1017.25万元,大力推进景区规划、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景区规划方面:县政府已委托有关规划设计单位正在编制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县林业局也委托有关院校,编制完成了水云山景区开发建设的详规。
  在景区绿化方面:两年来,武当山、水云山二期绿化共投入劳动工日17.87万个,开挖树坑14.72万个,换耕作土2.026万方,造林750亩,栽植各类苗木7.24万株,昔日的荒山秃岭逐步披上了绿装。其中在武当山造林250亩,栽植各类苗木3.74万株,并完成了2011年春季造林的挖坑换土工作,在明年春季将完成造林205亩,栽植各类苗木2.68万株;县林业局依据新编织的“二龙戏水”建设规划,完成水云山绿化500亩,栽植各类苗木3.5万株,并完成2011年造林的挖坑换土工作,在明年春季将完成造林800亩,栽植各类苗木4.84万株,届时“森林公园”将基本形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绿化工程的实施,景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取得了新的突破。在输水管网建设上,共架设武当山输水主管道3.7公里,分支管道15公里,架设水云山输水主管道4.15公里,分支管道30公里,扩建、新建剌丝围栏3.7公里,金属围栏0.8公里,为景区绿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电力设施配套上,县电力局为武当山、水云山更新变压器3台,新架设武当山专用电缆一条,对旧线路进行了维修改造,实现了景区供电系统的扩容升级。在道路建设上,县林业局投资修建了武当山砚洼沟至山顶大成殿砂石道路2.6公里,水云山林区砂石道路4.7公里。2010年,县交通局与林业局通过共同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完成了武当山砚洼沟至山顶大成殿道路、水云山林区道路、武当山看河楼前停车广场工程的勘测设计,并对水云山2.5公里道路、武当山看河楼前0.5公里道路及停车广场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在公园设施建设上:建成三星级旅游公厕1座,对公园大门内外及海子周围步行道进行了硬化。在亮化工程建设上:在县政府主要领导倡导下,由永昌金农农业有限公司经理王智生投资15.6万元,架通了百泉路路灯。
  在景区管护方面:以县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景区管理机构,增加了人员编制。同时,更新配套了部分管护设施,切实搞好景区林木灌水、防虫等工作。城关镇也切实加大了景区周边局域环境整治力度,景区及周边区域环境卫生状况相比过去的“脏乱差”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景区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定位不高。景区内旅游资源要素种类多,既有自然地山水和湿地,又有宗教的庙塔和楼阁,还有人文的陵园和亭榭。同时,景区紧靠县城,区位优势明显,夏秋两季气温较低,空气湿润,是金昌区域内难得的避暑胜地。因此,景区旅游开发的禀赋非常优越,是金昌乃至河西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开发宝地。但景区开发由于受到县财政困难的制约,使其在全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定位不高,投入不足。
  二是规划滞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县上先后编制过“百泉百景”、“骊靬风景区”等单项的规划,但总体规划编制一直没有启动。虽然总体规划目前正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编制,但编制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评审、报批,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景区四个独立区域仅完成了水云山的建设性详细规划,武当山、北海子公园和西湖湿地、鹿苑均需依据总体规划编制详规。由于缺乏规划依据,景区人文景观建设、鹿苑死亡沙枣林改造及景区农宅搬迁改造等项目尚未启动实施。
  三是融资困难。景区开发建设是一项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分年度、分项目、分步骤的加以推进。但是,由于永昌县财政困难,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景区开发,只能通过整合有关部门项目资金,进行绿化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比较狭窄,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开发建设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
  四、对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景区建设定位。北海子景区具有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避暑休闲旅游、红色旅游、节会旅游的优越条件,又有紧靠县城的区位优势,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要把北海子景区作为金昌旅游的中心节点来进行定位,作为全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来重点投入,作为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列入市、县“十二五”规划来重点推进,力争用3—5年时间
  将北海子景区建设成“AAA”级景区。
  (二)加快编制建设规划。当前,景区建设的“瓶颈”在规划,启动景区建设关键也在规划。要狠抓景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力争尽快编制完成较高水平的景区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逐步编制景区四个区域的修建性详规,为景区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三)大力拓宽融资渠道。要建立“政府推动、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不断拓宽景区建设的融资渠道。在政府推动层面上,建议市上把北海子景区列为旅游业投入的重点,有效整合林业、水务、交通、文化旅游、电力等方面的资金,加大对景区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宅搬迁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景区开发建设。在企业支持层面上,充分发扬我市地企合作的优良传统,建立大企业支持景区建设,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在社会参与层面上,采取政府向社会各界发出募捐倡议,广泛发动各界人士对景区宗教设施,人文景观建设捐资捐物,办好政府不能办和办不了的事。
  (四)推进景区开发建设。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大对甘肃支持力度的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机遇,按照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开发的模式,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着力整合各部门的项目资金,加快景区水、电、路、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景区农宅搬迁改造,着力解决景区长远发展的“瓶颈”。按照“开发和保护并重,以开发促保护”的理念,有效开发利用西湖湿地资源,改造北海子公园养鹿场,着力打造“生态园林”。尽快启动景区已毁的人文景观的复建和新的景观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景区绿化、亮化、美化,对山、水、林、园进行全面的文化包装,为湿地传神、为金河立传,为两山铸魂、为永昌增色,努力打造河西一流景区。
  (五)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旅游产业体系,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兴办旅游公司,对景区实行商业化开发。推动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相关企业加快发展和相互联合,有效整合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业资源,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大力扶持旅行社与国内、省内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外地旅客来永昌旅游。
  我坚信,在市、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到“十二五”末,北海子景区建设的美好前景一定会变成现实,其在全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也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兴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