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98
颗粒名称: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分类号: D630.1
页数: 9
页码: 16-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永昌县委永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报告。
关键词: 永昌县 旅游业 实施意见

内容

县委发〔2011〕018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市委发〔2011〕5号),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1、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对于拉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宜居宜业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切实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取得初步成效。但整体规模偏小,层次偏低,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央和省市提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政策环境。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力,不断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2、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县位于欧亚大陆桥战略通道和丝绸之路黄金要道,旅游业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自汉至今,历经鸾鸟、番禾、骊靬、显美、焉支、嘉麟、天宝、永昌等县,留下了圣容寺唐塔、明代钟鼓楼、金川寺塔、北山岩画、汉明长城等众多的文化遗迹和丰富的人文景观,骊靬遗址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深厚,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旅游资源景观丰富多样,宗教旅游资源数量众多,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文化需求,
  具备良好的旅游业发展基础。
  二、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3、发展思路
  按照“打造三个规模景区、建好四个核心景点、开发五条精品线路”
  的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立足县域实际,重点打造“骊靬文化创意园区、北海子景区、御山峡圣容寺景区”三个辐射带动功能强的规模景区;建好“骊靬古城、北海子、圣容寺、云庄寺”四个核心景点;开发“县城历史文化遗迹、东线农业观光、南线古城探秘、西线生态文化、北线宗教文化游览”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努力使骊靬文化创意园区成为全国唯一的以中西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古罗马文化中国化为主题的旅游区;北海子景区成为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红色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富集地;圣容寺成为佛教旅游、古迹观光、民俗体验、假日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把永昌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中西文化交汇地、佛教文化游览区、红色文化传播地和西部生态示范城、休闲度假旅游区。
  4、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市场监管、政策激励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调控、行业自律、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坚持重点突破与区域协调相结合。突出重点旅游精品线路和重点景区开发建设,积极融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
  ——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依托骊靬文化的国际效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坚持发展旅游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立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立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县和生态文明大县,立足于以人为本、增收富民和构建和谐社会,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坚持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发展绿色消费、低碳旅游,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永续利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奋斗目标
  “十二五”末,重点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开发,旅游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体系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综合配套,适应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的城乡休闲体系和完备的服务接待体系,全县旅游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增长,旅游人数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旅游就业人数年均增长15%,年游客接待量达到7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使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永昌建设成全省旅游强县。
  三、主要任务
  6、立足旅游资源特色,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重新审视新形势下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状况,精心搞好创意策划,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发展”的要求,坚持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相结合,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地系统、环境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加快制定《永昌县旅游发展战略布局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区域、重点景区(点)旅游规划和专项旅游发展规划,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策划、创意设计一批特色鲜明、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打好基础。
  7、实施项目支撑战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按照大项目支撑、大产业构建、跨区域谋划的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开发旅游项目,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大骊靬文化创意园区,做细北海子风景区,做深御山峡圣容寺景区,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做火生态旅游和现代观光农业,努力打造亮点景区。
  ——做大骊靬文化创意园区。以骊靬古城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骊靬文化的国际性、神秘性和独特性特点,把骊靬文化创意园区建成以骊靬古城、骊靬罗马商业街为核心,北连县城骊靬羊肉美食城,南接祁连山河沟森林生态景区的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全国唯一的以中西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古罗马文化中国化为主题的经典品牌景区。
  ——做细北海子风景区。以人文景观、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充分挖掘北海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邃的文化底蕴,把北海子风景区建设成以“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泉眼湿地自然观光旅游、公园园林休憩旅游、溢香园避暑健身旅游、水云山森林风景旅游”为主体的五大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避暑、食宿为一体的“AAAA”级景区。
  ——做深御山峡圣容寺景区。以圣容寺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历史遗迹的丰富内涵,把御山峡圣容寺景区建成以“金川峡水库自然山水休暇度假、御山峡圣容寺佛教文化游历、御山峡古迹文化观光、下隘门休闲娱乐、焉支万国风情”为主体的五大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融自然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做强红色旅游产业。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建设为重点,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建成以烈士陵园、红西路军指挥部、博物馆展厅、六坝柴家老庄、东寨郭家磨庄、南沿沟红军烈士墓、宦家庄大沽政治部等革命遗迹为基础,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教育基地。
  ——做火生态旅游和现代观光农业。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生态区和村镇。在互惠互利、突出特点、错位发展的平台上,与山丹军马场、肃南皇城建立旅游区域协作机制,共同把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促进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旅游资源,鼓励引导金川峡、毛卜喇、北海子、骊靬村等地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传统劳作方式、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
  8、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优化旅游产品体系
  抢抓国家和省上打造“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品牌的机遇,发挥我县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协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叫响骊靬文化产业品牌,使其成为年接待游客过20万人次的精品景区。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以县城为核心,辐射带动四周的“一环四线”多元化旅游网络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县城历史文化遗迹(钟鼓楼——博物馆——西路军指挥部——北海子)、东线农业观光(县城——青山农场——云庄寺——清河枸杞种植基地)、南线古城探秘(县城——骊靬古城——祁连山河沟)、西线生态文化(县城——焉支万国城遗址——窟窿峡)、北线佛教游览(县城——金川峡——御山峡圣容寺——毛卜喇民俗村——车辘沟石林——花草滩灌木林区)五条特色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设,全力打造永昌休闲度假旅游圈。
  9、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食、住、行、游、购、娱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按照扩大规模、强化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的思路,积极挖掘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以市场运作方式引进合作伙伴,办好“敦煌行骊靬文化旅游节”,抓好《消失的罗马军团》影视作品摄制,扩大骊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卍”字灯场、趟子山脚简易漂浮码头、下隘门游乐场、仿古屯军野炊、胡服骑射场等游乐场所,积极策划包装节子舞、永昌宝卷、骊靬舞、贤孝等地方小戏、小曲、古典乐舞、民俗风情表演等娱乐项目,打造特色鲜明、雅俗共赏、喜闻乐见、趣味性强、游客参与度高的演艺节目,增强旅游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提高旅游商品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饮食主题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人文特质,提升旅游活动文化品位,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使旅游与文化有机融合、互为平台、相互促进。
  10、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
  坚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积极谋划争取西路红军历史文物陈列馆、丝绸之路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馆建设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强钟鼓楼、圣容寺唐塔、汉明长城、金川寺明塔、乱墩子滩汉墓群、云庄寺石窟等重要文物遗址和“卍”字灯、节子舞、永昌宝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实施北海子湿地保护性开发项目建设,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接待能力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加强旅游景区道路、供水、供电、环卫、消防、通信、停车场、餐饮娱乐、商品购物、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接待能力。
  ——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路、城市道路、城际公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旅游道路网络体系。重点抓好县城—骊靬古城—河沟、县城—金川峡—圣容寺—毛卜喇、县城—皇城—南坝—云庄寺和武当山、水云山景区环山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内外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北海子公园、湿地、金川峡水库、毛卜喇民俗村等景点的综合服务设施,完成旅游道路沿线旅游咨询、旅游标示牌、环保卫生、安全消防、购物消费等服务设施。加强景区、景点生态建设,切实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突出县城旅游接待的主体地位,以县城扩容改造和城郊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着力实施县城道路、居民健身公园、体育健身中心、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天然气利用、电网改造升级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
  ——着力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通过资本、管理、技术合作等形式,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以旅游交通、游客服务、旅游安全等为重点的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汽运公司等旅游企业发展,鼓励民营、集体、外资等其他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旅游市场主体格局。加快星级宾馆、旅行社、高档娱乐会所、大型演艺场所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旅行社5家,三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大型购物商场2家,农家乐100家,星级旅游厕所10座以上。支持单位和个人经营旅游客运业,组建1家规模化经营的旅游汽车运输公司,配备高档旅游汽车10辆。进一步提高旅游宾馆饭店、会展设施、娱乐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的档次和水平,全面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
  12、推动旅游商品开发,促进产业体系融合
  大力推动旅游商品的开发与销售,不断提高旅游商品在全县旅游业创收、创汇中的比重。积极设计研发具有地方特色、质优价廉、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旅游用品。加快开发体现骊靬古罗马文化、圣容寺佛教文化、祁连风情内涵的系列旅游特色商品。积极引进生产企业,开发以骊靬人物、圣容瑞像为主的工雕艺术品,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土特产品,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画册等旅游纪念品。鼓励民营经济从事旅游商品生产和开发销售,支持旅游商品市场、旅游商品专卖店建设。突出永昌饮食文化主题,围绕民俗特色和地区特色,以羊肉美食城项目为重点,挖掘、整理、包装现有美食资源,构造独具特色的永昌美食体系。努力提高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13、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抓好旅游产品促销
  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多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增强旅游市场开拓能力。依托丝绸之路的国际品牌,实行区域联动和品牌捆绑,将骊靬旅游区、御山峡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等一批精品景区整合到“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借助国际品牌的带动优势做大做强永昌旅游业。根据我县旅游形象的分析定位,通过社会征集、专家评审的办法,做好旅游业的形象设计。围绕鲜明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丝路文化、地理文化等特色,搜集整理历史典故、人文轶事和民俗风情,策划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反映旅游资源和特色的宣传片、旅游指南、旅游画册等宣传资料,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提高对外宣传推广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用开放的理念搞活旅游市场,树立大旅游、大协作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与金川、武威、肃南、山丹、阿右旗等周边地区及兰州、敦煌、银川、西宁、西安等市的旅游协作,共同宣传促销,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线路共建、宣传互动、信息互通。有效整合宣传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建立永昌旅游网站,加快与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的合作,发挥电子商务和网络宣传促销的优势,发展网上咨询和预订服务,实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市场创新。积极举办区域性旅游交易会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拓展市场,吸引游客。拓宽促销渠道和宣传阵地,加大捆绑宣传促销力度,建立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旅行社整体宣传促销联动机制,做到宣传有空间、有阵势、广覆盖。
  14、实施人才兴旅战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过硬的旅游队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把旅游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纳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职业技能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在全县范围内选拨优秀人才、从大专院校积极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充实旅游管理队伍;有计划地选派旅游行业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深造,提升旅游队伍业务素质,形成“送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建立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严格执行导游等级制度,实行导游员薪酬与职业资格挂钩制度。全面开展岗位练兵,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满足旅游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15、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信息化服务为途径,低碳环保为目标,提升服务质量和产业素质。全力推进旅游景区升“A”、酒店增“星”、服务创“优”、导游增“量”、农家乐规模化经营等工作,努力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服务。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健全旅行社服务质量、信用等级体系,推进旅行社A级评定工作,建立导游员激励机制,强化导游员管理。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景区、旅行社、饭店、餐饮、购物以及农家乐的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旅游餐馆、旅游商店、旅游演艺场所挂牌管理。建立旅游监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落实安全教育、预防检查、事故报告、应急处置、紧急救援、善后处理及保险赔付、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加大旅游质监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成旅游景区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施旅游节能减排工程,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提高景区环境质量,发展绿色低碳旅游。
  四、保障措施
  16、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旅游业发展环境。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研究制定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指导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协调服务和督查落实工作。各部门、各乡镇把旅游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布局、宣传促销、市场监管、队伍建设等职责;发改部门要加强旅游业规划编制、实施和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财政部门要逐年增加旅游发展资金和宣传推广资金;交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道路建设专项资金,将旅游景区道路列入交通建设规划优先安排,支持组建旅游客运公司;文化广电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工作,切实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支持旅游文艺创作和演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17、科学制定规划,加强统筹协调
  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符合县情的《“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做好与国家、省、市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与国土、住建、交通、工信、农业、林业、水务、教育、文广、卫生、环保、统计、金融、税务、宗教等各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规划思路要新、起点要高,立意要远,工作要细,措施要实。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强行业指导,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的现象,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18、加大政府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的运行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投入不足问题。县财政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以贷款贴息为主,主要支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和重点旅游商品研发,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激励机制。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放宽旅游企业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加大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积极参加各种招商会、旅洽会、旅交会,组织专门的旅游招商活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19、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对重点旅游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在签约之日起6个月内,负责协调解决好项目规划用地手续及拆迁安置等问题,完成相关行政报批手续,在项目启动建设时负责完成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扶持政策;落实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用水、用电价格优惠政策;支持旅行社参与政府大型会议接待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旅游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山、荒滩、荒漠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旅游企业。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20、强化目标管理,加大绩效考核
  县政府把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生产总值、旅游发展资金、景区创“A”、酒店评星、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吸纳就业人数等指标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进行年度考核。加强对旅游企业的考核,对组织或引进域外游客来我县开展观光、考察、会务、购物、度假等活动的旅行社出台奖励政策,对新获评3星以上饭店、3A级以上景区进行奖励,对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并纳入年度考核。
  2011年5月16日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