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全县之力推进北海子景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96
颗粒名称: 关于举全县之力推进北海子景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1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共永昌县委永昌县人民政府关于举全县之力推进北海子景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情况。其中包括重要意义、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北海子 景区建设

内容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就加快推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北海子湿地风景区是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包括“三山两园一湿地”(即武当山、狮伏山、水云山,北海子公园、溢香园和湿地)。景区内湿地古树自然纯朴、泉眼小溪纵横交错、山峦河流交相映辉、唐寺明塔相得益彰、陵园古松庄严肃穆,形成了既有大西北雄宏阳刚之美,又有江南水乡温婉秀气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是历史和大自然赐予我县乃至全市人民的一份宝贵财富,是永昌人民传承文明、陶冶情操、休闲健身之佳境,是提升永昌形象、扩大永昌知名度的名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县上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建成各类景点20余处,铺设道路8公里,封护湿地围栏3000多米,绿化造林4350亩,恢复已毁的古建筑14处,为进一步加快湿地风景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整体上来说,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深度不够,景区建设规模偏小、层次偏低,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开发和包装。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北海子景区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强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点项目之一,力争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打造集休闲娱乐、湿地体验、度假避暑于一体,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标准生态旅游风景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扩大永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抢抓国务院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难得机遇,利用3—5年的时间,举全县之力,融全民之智,多渠道筹资3亿元左右,以西湖泉水为纽带,建设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北海子公园休憩区、溢香园避暑游乐区、水云山森林风景区等五大功能区,形成永昌“天一生水,百水不同”的胜景,努力把北海子湿地风景区打造成东西长5公里、面积约544公顷的绿色屏障和省级文明景区、4A级景区,力争到“十二五”末,把北海子景区建成精致独特、内涵丰富、省内一流的湿地公园、天然氧吧、文化长廊、避暑胜地。
  三、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推进湿地风景区绿化建设。按照狮伏山绿化方案,完成1200亩的绿化任务。按照景观需要,做好武当山观景台、栖霞门、停车场和砚洼沟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按照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原则,做好北海子公园、溢香园及景区重要地段的绿化、美化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以《甘肃永昌县湿地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年度重点完成以下建设任务。
  ——切实抓好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建设。在2011年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各单体古建筑工程彩绘、装饰装修等后续工程,做好步道台阶改扩建工程及武当山、武当路亮化工程,配套建设观景台、旅游公厕、休憩椅等基础设施。
  ——切实抓好北海子公园休憩区建设。改造现有湖面水系,形成河流、小溪、瀑布、湖面等各种水态,恢复“北海荡舟”景观;新建曲径通幽的游览小路,修缮风格别致的亭台长廊,恢复独具匠心的公园新貌,形成纵横交错、各具特色的游乐美景。
  ——切实抓好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建设。沿“百泉”架设纵横交错、形状各异的栈道,沿泉域两岸种植芦苇等植物,形成摇曳多姿的芦苇景观;在湿地东侧建设截水坝体形成湖面,在南侧恢复农田形态种植园林植物,形成田园风光。
  ——切实抓好水云山森林风景区建设。改造利用原污水积蓄库,建设天鹅湖、水云阁和观景台、停车场等配备服务设施,建设不同造型的曲径通道,形成森林风景区的独特景观。
  三是加快推进景区文化包装工作。积极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北海子湿地风景区独特的文化元素,广泛收集永昌历史文化资料,邀请省内外文化界名士题词命名、树碑立传,不断为景区建设赋予新的内涵,扩大影响力,打造景区品牌形象。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项目制,充分发挥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研究出台推进湿地风景区建设的具体措施,着力加强景区管理、工程建设、文化包装、星级创建等工作;切实做好湿地风景区建设范围内农户搬迁安置工作,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充分发挥景区建设办公室职能作用,强化日常维护监管,切实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湿地风景区建设有序加快推进。
  二是强化宣传保障。着力加大景区建设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景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内容,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参与景区建设管理;大力宣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县内外乃至省内外更多的游客了解北海子湿地风景区,走进北海子湿地风景区,推进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社会募捐力度,动员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及永昌籍在外人士为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建设奉献爱心、捐助资金;充分利用北海子景区丰厚的宗教文化资源,动员号召县内外宗教人士集资建设景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发改、农牧、水务、林业、国土、住建、文广、交通、环保、旅游等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争取景区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将北海子景区建设工程列入市级旅游项目,并每年争取市级财政关于景区建设的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每年从“生态功能县”项目资金中列支1000万元,为景区建设管理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合作力度,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引导企业开发建设景区,实现“双赢”;同时,积极加强与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联系,争取合作项目。加大城投融资力度,充分利用景区土地等存量资产,贷款建设景区基础设施。
  2012年4月6日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