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95
颗粒名称: 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
其他题名: (2009年6月2日县政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分类号: D630.1
页数: 5
页码: 5-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加快推进北海子、武当山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案。包括景区绿化建设及管护的基本情况、景区绿化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等。
关键词: 北海子 景区 建设 议案

内容

北海子、武当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是我县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景区建设,启动实施了武当山二期绿化工程,人文景观的二期复建也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促进景区绿化和建设,切实把这件全县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城乡居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办好,经主席会议研究部署,5月15日,由县政协主席索玉珊同志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乡镇领导及县政协部分退休老干部,对景区绿化和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反复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建议案。
  一、景区绿化建设及管护的基本情况
  (一)景区历史演变概况。北海子亦称北湖,唐代始建金川寺(亦称前大寺),后经历代新建复建,逐步形成了楼阁参差、庙塔相映、亭台池榭、绿潭荡波、夹道白杨参天、塘畔绿柳低垂的优美盛景。据《县志》记载,金川寺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和1915年先后重建,1936年又毁于战火,仅存两座古塔遥遥相望。1942年重建了部分建筑,至民国末,北海子建筑有金川寺塔、“抗日阵亡将土纪念塔”、五佛寺、忠烈祠、湖心亭、药王洞、油神宫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在1966年“文革”中被毁。
  武当山寺始建于清乾隆以前,到清光绪年间才逐步完善,形成佛、道两教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经考证,1936年前,武当山建筑群共有庙宇、亭台、楼阁等20余座,1936年全部毁于战火。1941年至1948年,信教群众集资捐款,重修了部分建筑,“文革”中又全部被毁。
  (二)景区人文景观复建情况。改革开放后,历届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景区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人文景观的复建工作。相继对北海子濒临倒塌的湖心亭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建了“马踏泉亭”、“显美亭”、“骊靬亭”、“绿漪亭”及革命烈士陵园,整修硬化了县城通往景区的两条道路。随着1981年金川寺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政府于1990年筹资对该塔进行了基础加固。特别是1993年至1994年的两年间,县委、县政府力促有关部门对景区人文景观进行了大规模复建。1993年以原金川寺塔、湖心亭、五佛寺、马踏泉、显美亭等景点为中心,建成五个景观小区,即:雷台“一宇观”古建筑群、曲径长廊景观小区、游乐场活动区、人工湖游览娱乐区、花木繁育观赏区,还修建了公园管理所。1994年,由政府投资160多万元,在武当山建成了大觉寺、观音堂、看河楼、鲁班阁、大成殿等15座建筑,建筑面积达793平方米。同时,还修建了从山门盘旋至孔庙的砖石步道台阶千余级。1995年,对所有庙宇进行了彩绘,后来陆续在大雄宝殿、观音堂、大成殿、大悲殿供奉了塑像。特别是于2007年随着县城改造,由政府投资398万元,新修了武当路。
  (三)景区及校场山绿化情况。武当山绿化,始于1998年,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由城关镇政府负责规划,并会同县林业局组织实施,总规划面积600多亩。1999—2001年实施了一期工程,在金川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提灌工程,并新打机井1眼,完成了山门前坡、鲁班阁、七真祠周围和百子洞前区及石梯台阶两侧区域绿化,共计造林300亩,通过多年精心管护抚育,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郁郁葱葱。今年县委、县政府又启动了武当山绿化二期工程,发动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义务植树的形式投资、投劳,完成了砚洼沟两侧、百子洞以上及大成殿下端区域绿化100亩,栽植苗木9400株,建设围栏500亩,共计投资80.5万元(提灌22万元,动力电架设4.5万元,苗木费及机关干部职工投劳投资54万元)。
  北海子于1999年开发了游览区3500平方米的草坪,栽植各类苗木400余株,2002年对金川寺塔东西两侧进行了绿化,2003年对西湖湿地进行了绿化,栽植苗木900株,2008年又对游览区2000平方米的草坪进行了绿化。目前,北海子景区绿化总面积近2000亩,成为县城居民晨练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校场山绿化,始于1992年,由县林业局组织实施,先后投资300多万元,组织开展了8次义务植树活动,架设提灌污水泵2组,清水泵1组,地面提灌主管道2100米,分支管道2440米,新建管护站1处,建设围栏4公里,栽植各类苗木50多万株,累计完成造林2500亩。目前,林木成活率达85%以上。
  (四)北海子公园鹿苑运行情况。北海子公园鹿苑(古香草浒)占地总面积360亩,以1956年营造的沙枣林为主,1992年又建成了“金昌野生动物驯化场”,从山丹马场等地购进马鹿数只进行放养。目前,已生长了50多年的沙枣树90%左右的已经死亡,基本丧失了应有的生态功能,马莲花、芨芨草等原生植物生长良好。今年探讨启动了死亡沙枣林改造工程,目前,新打灌溉林木机井1眼,在原有的人行道路两侧栽植刺槐、香花槐、云杉等苗木370株。
  (五)县城绿化及林木管护情况。近年来,城关镇政府在县城绿化工作中,以四大街绿化方案为骨架,以“两纵两横”(云川路、解放路、文昌路、相府路)绿化为突破口,以居民小区绿化为重点,坚持“种、浇、防、护”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强县城绿化工作。截止目前,绿化面积累计达到66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9.1%,居民人均占有绿地面积15.6平方米。
  二、景区绿化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长效推动机制。自上世纪90年代对景区人文景观及基础设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和绿化后,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原有建筑日趋陈旧,基础设施明显落后,绿化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和县城居民游园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景区建设缺乏常抓不懈的领导机制、各方协调的工作机制和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
  (二)建设规划有待完善。2000年初,县建设局虽然通过竞标,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了《甘肃省永昌骊靬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明确了景区的定位,并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对景区建设进行了总体安排,但还不够完善,部分区域尚未编制出修建性详细规划,景区建设缺乏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依据。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尽管县上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对景区道路、电力、提灌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续建完善,但与景区加快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一是武当路尚未架设路灯,给居民早晚散步健身造成不便。二是武当山下没有停车场,山脚下尚有400多米道路没有硬化。三是武当山仅有的一条登山步道不但不能满足需要,且常年失修、破损严重,特别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八”庙会等重要民间节庆活动期间,大量游客集中沿步道登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四是景区卫生、排污、防洪等设施简陋不全。五是校场山景区灌溉因县城污水处理厂迁移新建,面临“无水源可灌”的问题。
  (四)管护措施不够到位。近年来,景区管护工作虽然逐年得到加强,但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景区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经费不够到位。二是湿地禁牧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三是景区及周边城乡结合部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难以根治。四是景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依然存在。五是鹿苑湿地因鹿的放养造成了破坏,且鹿的饲养费用负担也很重。
  (五)城区绿化尚需加强。一是县城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八十年代中期栽植的杨树林带相当一部分已经死亡,需要尽快更新改造。二是城区林木防虫经费、管护措施不够到位,部分树木病虫害比较严重,树木修枝培育、灌水及防护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个别居民小区(如二号小区)绿化管护工作存在扯皮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三、加快景区绿化和建设的建议
  加快景区绿化和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保护开发并重、建设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领导、各方协调,多元投入、稳步推进。
  (一)切实加强领导。着力构建推进景区绿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建议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统战、发改、财政、建设、水利、林业、人事、劳动、公安、民政、经济、文化、交通、环保、电力、城关镇等为成员单位的景区绿化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县建设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的推动机制。二是对景区道路、提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议通过县财政预算安排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予以保证,使景区建设形成有效的政府投入机制。三是组织有关专家,对《甘肃省永昌骊靬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完善,抓紧编制完成《北海子鹿苑改造建设详细规划》。四是积极做好申报工作,争取使北海子、武当山景区在三年内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强化工作合力,推进绿化工程。建议尽快编制完善景区绿化规划,概算绿化工程投资,采取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的形式,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景区绿化工程。一是分步实施景区绿化工程。今年10月底以前完成“大成殿”周围区域绿化提灌工程建设,组织完成150亩绿化造林的挖坑、换土、灌水任务,为来年打好基础;2010年10月底前实施武当山百子洞以西区域绿化提灌工程,2011年春季完成150亩的造林任务。同时,要尽快实施武当路尚未绿化区段的绿化工程。二是鼓励和支持各界群众按照景区绿化规划,栽植有纪念意义的树木(如
  “成才树”、“状元树”、“孝敬树”、“幸福树”等),赋予景区绿化新的人文内涵。三是及早解决好校场山景区灌水问题。四是结合道路改造工程,尽快改造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杨树林带,更新栽植的景观树木。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城区绿化林木的防虫、修剪、灌溉和防止牲畜啃食等经常性管护之间的扯皮问题。
  (三)促进多元投入,加快设施建设。按照“宗教文化与人文景观、生态文明相融合”的建设理念,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景区人文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动员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省市驻永各大企业积极为景区续建改造工程捐资捐物。二是动员信教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对景区损毁建筑进行复建。三是动员县属规模以上企业捐资捐物,在武当路修建一座仿古牌坊楼和其它配套的人文景观。四是动员永昌各房地产开发公司捐资捐物,以现有登山步道为中心,再建东、西两条登山步道。五是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武当山脚下山门广场及东至砚洼沟、西至平滩沟约400米道路建设工程。六是通过向上争取城网、农网改造项目,尽快实施武当路路灯架设工程。
  (四)突出生态文明,实施鹿苑改造。北海子鹿苑是一块目前尚未开发、原生植物比较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亟需改造建设。更坚持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的原则,组织规划、园艺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反复分析论证,抓紧编制体现“突出生态文明,体现永昌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理念的改造建设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稳步实施死亡沙枣林的改造工程,尽快把鹿苑改造建设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观植被独特的开放式园林。
  (五)坚持建管并重,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将北海子公园、武当山、校场山、东山头全部纳入骊靬风景区,组建新的景区管理机构,强化景区统一管理。二是尽快落实景区湿地禁牧措施。三是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严格规划执法,坚决制止景区及周边区域违规建设行为。四是结合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对景区内和部分周边农户逐年搬迁,从根本上治理景区及周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五是加大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有效解决景区脏、乱、差的问题。

知识出处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

美丽的北海子》这本全景式反映北海子湿地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邃的文化底蕴和辉煌发展历程的书。本书集文学性、艺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历史性、资料性为一体,汇诗赋、书画、摄影、记述、文献等文化要素于一体,着力挖掘县城北环路以北,北海子湿地风景区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名人轶事,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生命色彩,可品、可赏、可鉴、可赠、可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