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圣容寺》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82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14
页码:
108-121
内容
《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碑文
此碑仅存下半段,正面真书文字25行,1000余字。
碑文如下:
〔1〕(缺)延元年丹阳僧刘萨诃天生神异动莫能测将往天竺观佛遗迹行至于此北面顶礼弟子怪而问□□□□□
〔2〕(缺)□少即是丧乱之象言迄而过至后魏正光元年相去八十有六年猎师李师仁趂鹿于此山忽见一寺俨然化□□□□□
〔3〕(缺)□师仁稽首作礼举头不见其僧窃念常游于兹■未曾有如是遂垒石为记将拟验之行未越界忽□雷震
〔4〕(缺)□属魏末■乱生人塗炭萨诃之言至是验焉师仁于是怀果走诣所部言终出奈奈化为石于是□□叹此希有之
〔5〕(缺)□之东七里涧夜有神光照烛见像首众疑必是御山灵像捧戴于肩相去数尺飞而暗合无复差殊于是四众悲欣千里
〔6〕(缺)周保定元年敕使宇文俭检覆灵验不虚便敕凉甘肃三州力役三千人造寺至三年功毕■僧七十人置屯三
〔7〕(缺)■削逾明至今犹然至周建德三年废三教敕使将欲毁像像乃放光溢庭使人惶怖具状闻奏唯兹一所
〔8〕(缺)□凉州行至寺放火焚烧应时大雪翳空而下祥风缭绕扑灭其焰□梁毁栋今亦见存又于南岸见一僧
〔9〕(缺)■番禾官人为我于僧隐处造一龛功德今石龛功德见在又至开皇九年凉州总管燕国公诣寺礼拜忽
〔10〕(缺)□樊俭等至寺供养师等见青衣童子八九人堂内洒扫就视不见具状闻奏驾还幸之改为感通寺又至
〔11〕(缺)远之则见朝看石上依希有处至大唐贞观十年有凤□五色双鹤导前百鸟蔽日栖于象山所部以
〔12〕(缺)天乃稣活贞观十年三藏法师从五天竺国来云□□□下有像一双彼国老宿云一像忽然不知去处玄
〔13〕(缺)知此土众生有缘神龙兵部尚书郭元振往任安西都护曾诣寺礼谒因画其像后奉使入强虏乌折勒宣
〔14〕(缺)仰视是日大雪深尺余元振岳□移晷不动虏狂□失神暴卒于夕虏五男娑葛之徒凶悍尤甚劈面枕戈将
〔15〕(缺)遂便闻奏□□□□中宗令御史霍嗣光持幡花□□绣袈裟各一幅皆长卌余尺阔十三幅诣寺申敬礼其时当
〔16〕(缺)光现大云寺僧元明先住彼寺常闻寺有□钟响独恨未闻恒自投地礼拜供养恳撤自誓旬月无徵
〔17〕(缺)御山谷中远近无泉源山谷燋涸独於□□西北二三里泊然潜出清流堪激小轮经过茄蓝溉寺田二三十
〔18〕(缺)近寺四五十里孤游独宿晨去夕还爰□□□秋毫不犯山中石壁常有鸽群飞佛殿昼开曾不敢入开
〔19〕(缺)知运杜宾客共诣一婆罗门三藏□□不久皆有大厄不可过宜修福德运□之信宾即罄舍所有
〔20〕(缺)□至今无急事俱焉若乃乡曲贱微之人远方羁旅之士或飘□独往叩地申冤或子尔孤游瞻颜乞愿慈
〔21〕(缺)□□凉都会万里□通征税之□往来□时之所填委戎夷杂处戕害为常不有神变之奇宁革顽嚣之
〔22〕(缺)□彰无微不烛合异今台山之瑞像折天竺之慈颜福于兹方难得而称者也且虑人代超忽传说差殊有
〔23〕(缺)相传庶□劝善之词以表大慈之致时天宝元年壬午徵士天柱山逸人杨播记
〔24〕(缺)□□□□□初心此地后便以此处为白马寺至宇文灭法其地□俗居者多不安遂复为感通下寺时五凉
〔25〕(缺)□□□赤水军使京兆王公倕同赞灵迹以传海内有缘
元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虞集
皇帝若曰:“予有世臣帖睦儿普化,自其先举全国以归我太祖皇帝,实赞兴运,勋在盟府,名著属籍世,缵令德以励相我国家。至帖睦儿普化佐朕理天下,为丞相、为御史大夫,文武忠孝,厥绩懋焉。昔其父葬永昌,大夫往上冢,其伐石树碑,而命国史著文而刻焉。”
臣虞集顿首受诏,退而考诸高昌王世家,盖畏吾而之地,有和、林山。二水出焉,曰秃忽刺,曰薛灵歌。一夕,有天光降于树,在两河之间,国人即而候之。树生瘿,若人妊身,然自是光恒见者。越九月又十日,而瘿裂,得婴儿五,收养之。其最稚者曰兀单卜古可罕,既壮,遂能有其民人、土田,而为之君长,传四十余君,凡五百二十载,是为阿力秘毕立哥亦都护可罕。亦都护者,其国主号也。数与唐人相攻战,久之,乃议和亲,以息民而罢兵。于是,唐以金莲公主妻可罕之子葛励的斤,居和林别力跛力答言,其常所居山也。又有山曰天哥里干答哈言,天灵山也。南有石山,曰胡的答哈言,福山也。唐使与相地者,至其国,曰和林之强盛,有以此山,盍坏其山以弱之!乃告诸可罕,曰:“既为婚姻,将有求于可罕,其与之乎?福山之石与土,上国无所用之,唐则罕见。”遂与之。石大不能动,唐人使烈而焚之,沃以醇酢,碎石而辇去。
国中鸟兽悲号。后七日,可罕薨。自是,国多灾异,民弗安居。传位者数亡,乃迁诸交州东别失入理居焉,统交州。交州,今高昌国也,北至阿木河,南接酒泉,东通兀敦石哈儿,西临西番,凡居是者百七十余载。而我太祖皇帝龙飞于朔漠,当是时,阿尔的亦都护在位,知天命之有归,举国入朝。上嘉之,妻以公主,曰也立安敦,待以子道,列诸第五,与者必那演征罕勉力锁潭回回等国,将部曲万人,以告启行,纪律严明,所向克捷。又从太祖征你卜儿征河西,皆有大功。薨,次子玉古伦赤的斤嗣为亦都护。玉古伦赤的斤亦都护薨,弟马木刺的斤嗣为亦都护,将探马万人从宪宗皇帝围宋合州,攻钓鱼山,有功,还军火州,司马薨。至元三年(1343年),世祖皇帝用其子火赤哈儿的斤嗣为亦都护,海都帖木迭儿之乱,畏吾而之民遭难解散。于是,有旨命亦都护收而抚之。其民人在宗王近戚之境者,悉遣还其部,始克安辑。
十二年,都哇卜思邑等率兵十二万围火州,扬言曰:“阿吉奥鲁诸王以三十万之众犹不能抗我而自溃,尔敢以孤城撄吾锋乎?”亦都护曰:“吾闻忠臣不事二主。且吾生以此城为家,死以此城为墓,终不能尔从。”城受围六月不解,都哇系矢以书射城中,曰:“我亦太祖皇帝诸孙,何以不我归?且尔祖尝尚主矣,尔能以女归我,我则休兵,不然则亟攻尔。”其民相与言曰:“城中食且尽,力已困,都哇攻不止,则沦胥而亡。”亦都护曰:“吾岂惜一女而不以救民命乎?然吾终不能与之相面也。”以其女也亦迷失别厚载,以茵引绳坠诸城下而与之。都哇解去。其后入朝,上嘉其功,赐以重赏,妻以公主曰巴巴哈儿,定宗皇帝之女也。又赐宝钞十二万锭,以赈其民。还镇火州,屯于州南哈密力之地。兵力尚寡,北方军猝至,大战尽力,遂死之。子纽林的斤方幼,诣厥请兵北征,以复父仇。上壮其志,赐金币巨万,妻以公主,曰不鲁罕,太宗皇帝之孙女也。主薨,又尚其妹,曰八卜义公主。有旨师出河西,俟与北征,大军齐发,遂留永昌焉。
会吐蕃脱思麻作乱,昭以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吐蕃宣慰使,领奉部探马等军,镇吐蕃。威德信明,贼因敛迹,其民亦安。武宗皇帝召还,嗣为亦都护,踢之金印,后署其部押西护司之官。仁宗皇帝始稽故实,封为高昌王,别以金印踢之,设王传之官,王印行诸内郡,亦都护之印则行诸畏吾而之境。
八卜义公主薨,尚公主,曰兀刺真阿难答,安西王之女也。领兵火州,复立畏吾而城池。延祐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薨,子二人,长曰帖睦儿普化,次曰签吉,皆八卜义公主所出也,次曰太平奴,兀刺真公主所出也。帖睦儿普化,大德中尚公主,曰朵儿只思蛮,阔端太子孙女也。至大中,从父入观备宿卫,又侍皇太后于东朝,拜中奉大夫大都护,升资善大夫,又以资善出为巩昌等处都总帅。达鲁花赤奔父丧于永昌,请以王爵让其叔父钦察台,不允,嗣为亦都护高昌王。至治中,与喃答失王同领甘肃诸军,且治其部。泰定中召还,与宽彻不花威顺王、买奴宣靖王、阔步花靖安王分镇襄阳,寻拜开府,仪同三司、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上皇帝归正大统,召之至汴,以左丞相留镇,旋趋至京师,戮力削平大难。镇湖广时,左辖相娟而害政,人所弗堪,至是有旨,执而戮之。乃更为申救于上,曰:“是诚有罪,然不至死。”再三言之,得释。其不念旧恶,以德量赞,襄类如此。天历元年十月,拜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明年正月,以旧官勋拜中书左丞相;三月,加太子詹事;十月,拜御史大夫。大夫之拜,左丞相也,让其弟签吉,嗣为亦都护高昌王。签吉尚公主,曰班进,阔端太子孙女也。主薨,又尚其妹,曰补颜忽礼。笺吉薨,弟太平奴嗣为亦都护高昌王。
臣惟高昌祖之所自出,事甚神异,其子孙相传数十代,至于今,克治其土,岂偶然哉!火赤哈儿亦都护百战以从王事,捐骨肉以救其民,后猝死之,其节义卓然如此。至其子与孙再世三王,盛德之报也。大夫世胄贵王,清慎自持,户庭之间,动中礼法,平易以近民,正己以肃物,仁义之功沛如也。及其临大政,决大议,忧深思远,而声容凝重,若太山。然用能弥纶大经,以佐成雍熙之盛,可谓社稷之臣也哉!
维皇太祖,建极定邦。知几先徕,伟兹高昌。
列图率赋,宝玉重器。稽首受命,以表诚至。
太祖曰嘻,天启尔衷。有附匪疏,以究尔功。
囊鞬介胃,十千维旅。以从四征,斥广疆宇。
从我王事,靡懈朝夕。邦之世臣,食其旧邑。
旧邑高敞,介乎强藩。为暴突来,虔刘以残。
保障捍城,我御我备。敌为弗顺,我死无二。
崇墉言言,寇来实繁。力殚守坚,责我师昏。
有斋季女,出女妤难。义有绝妥,皇用咨叹。
寇退民完,天子慨之。辇帛载金,悴斯溉之。
城郭室家,既还既复。庶其宁我,皇锡之福。
于庐于处,狂嚣掎之。矢尽众歼,执节死之。
维时贤嗣,泣血入告。请扬天威,以报无道。
天子壮之,俾军于西。抚尔人民,受之鼓鼙。
有嚣西羌,弗靖以挠。移节往治,旋就驯扰。
武皇缵武,眷尔衮服。节旄印绶,仍护其属。
乃稽王封,在时仁宗。旗纛舒舒,克章以庸。
乃及永昌,幕府斯临。将星宵陨,亦既即远。
宰木阴阴,阅历岁时。顾瞻排徊,邦人之思。
大夫嗣德,克敬以让。三命弥恭,世爵用享。
佩玉琼琚,靖共以局。躬行孝严,服御不渝。
肃肃雍雍,有察有容。亲亲尊尊,允德允恭。
天子还归,大义攸征。大夫在行,民性以定。
既安既宁,治久告成。大夫司宪,百度孔明。
衮裳赤舄,进见退思。儆于无虞,匪泰伊惕。
大夫申申,明哲以孚。嘘郗有怀,永昌之墟。
天子有诏,大夫省墓。勒文载碑,世勋是祚。
维王孙子,永言思之。岂惟子孙,百辟其仪之。
诗文摘录
后大寺
南济汉
一线边垣达玉关,半渠流水入萧湾。
红尘不到幽深处,绀宇常浮暮霭间。
佛后洞中仍礼佛,山前寺外更观山。
当年胜地时防虏,花木于今总是闲。
南济汉,字汇东,号斗岩,清朝永昌县人。生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庚子(1780年)恩科进士。
曾任湖南安福、衡山知县,性耿直,官声清廉,“奉廉而外,一介不取”。后授吏部观政,戴职在家。南公文笔优美,有古文风格。时永昌知县李登瀛聘其为县志主篡,修成乾隆五十年版《永昌县志》,共十卷;还主编嘉庆二十一年版《永昌县志》,共八卷。
卒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访高昌王墓
方毓伦
谒冢大夫归国后,长抛抔土傍空林。
骨寒无复舒亲愤,地隔还余翊主心。
欹侧残碑埋蔓草,苍凉逝水发哀吟。
此来不为封藩贵,吾邑当年被泽深。
方毓伦,字子叙,清朝康熙丁酉科举人,永昌县人。山西试用知县。
北山狮伏
李登瀛
小山结构另方圆,铁额铜头致宛然。
父老不须忧虎豹,神峰千载镇金川。
李登瀛,字仙洲,陕西蒲城举人。任永昌知县,才识过人,尤重文教,后升任直隶安息知州。
北山狮伏
黄时
崭然何日孕灵胎,恍是文殊坐下来。
崖侧怒蹲惊象兔,柱头冥契吼风雷。
睇峰北峙长为镇,嗤雪图妆暂已颓。
射石将军曾误虎,操弧过此莫轻猜。
黄时,清朝永昌县人,工于诗文,曾著文《创建云川书院记》,为永昌八景赋诗《天山积雪》《云庄铺翠》等八首。
访高昌王墓
王裕基
岿然古冢亦流芳,碑勒世勋姓字香。
狐枕丘陵沙漠漠,龙蟠斗谷草茫茫。
忠魂常贮金山路,寒骨空埋雪岭旁。
记得封藩邀国典,当年省墓有荣光。
王裕基,字伯余,清末庚子科举人,永昌县人。光绪辛丑补行,出仁宁州学正。曾编修民国六年版《永昌县志》。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圣容寺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