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雄狮驮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圣容寺》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75
颗粒名称:
雄狮驮鼎
分类号:
B947.242.4
页数:
2
页码:
015-0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据传说,在历史上,圣容寺不仅铸就了一口神奇无比的大钟,还铸成了一座绝无仅有的“雄狮驮鼎”。
关键词:
永昌县
圣容寺
雄狮驮鼎
内容
据传说,在历史上,圣容寺不仅铸就了一口神奇无比的大钟,还铸成了一座绝无仅有的“雄狮驮鼎”。
狮子作为万兽之王,是古代印度君权和护佑的象征。在古印度佛教中,莲花代表净土,狮子代表法力。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印度阿育王石柱顶部,就刻有3头狮子,象征佛的威慑力。狮子威武雄壮、勇猛精进,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早在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年),安息国王献狮子给中国,国人称之为“殊方异兽”。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东传,狮子的形象广泛融入民间生活,常于门前、坟茔置石狮,辟邪护法,以求平安。
圣容寺“雄狮驮鼎”造型别致,风格独特。“雄狮”呈蹲坐式,前肢撑地,后肢弯曲,臀部坐地。形胜体健,骨相凸显,造型简练,动感强烈,憨态有趣,是艺术化了的“雄狮”,体现了工匠们高超的创造技艺,堪称精美的铸造艺术品。“雄狮”背上端坐一长方古鼎,开口阔大,铸纹清晰。
“雄狮驮鼎”置于圣容寺主殿前甬道,以利四方香客敬香。数以千万计的香客前来敬香,喜欢把憨态可掬的“铁狮子”摩挲一遍。久而久之,“铁狮子”表面乌亮光滑,很是好看。
可惜的是原有的“雄狮驮鼎”早已毁失。1953年,在拆毁圣容寺时,其大殿前仍有一只生铁铸成的“雄狮驮鼎”,想必是后来哪个朝代依原样的复制品。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圣容寺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传说故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