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凉州会谈 ”与圣容寺藏传佛教传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圣容寺》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71
颗粒名称:
“凉州会谈 ”与圣容寺藏传佛教传入
分类号:
B947.242.4
页数:
4
页码:
008-0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凉州会谈 ”与圣容寺藏传佛教传入的历史经过。
关键词:
永昌县
圣容寺
凉州会谈
内容
“凉州会谈”是历史上元朝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政治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凉州会谈的代表分别是元朝永昌王阔端和西藏学者萨班。永昌王阔瑞是蒙古王窝阔台的太子。清代《永昌县志》记载:永昌王阔端自封王以来,就在今永昌县城建有官邸,并在永昌府设有行宫。永昌府在今武威市西 35里处。今永昌县城西南40公里处的皇城水库南岸有斡尔朵城遗址,有大小两处,一为阔端王避暑宫,一为牧马城。城址附近山中留有王妃墓,俗称娘娘坟。对此,清代《五凉志》《永昌县志》都有明确记载。
公元1227年,蒙古政权灭西夏。1239年,蒙古大将多达那波率军进入西藏,与西藏喇嘛教领袖萨班取得联系,通过萨班向西藏统治者发出和平统一的信息。同年,阔端从四川移师河西,在永昌及河西一带设立军民屯,随军家属定居凉州、永昌一带。
公元1242年,永昌王阔端按照窝阔台的部署,向西藏萨班写信,邀请萨班来河西传播喇嘛教。萨班从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共处的高度积极响应,欣然同意,前来传教。萨班来时,还特意带上了他八岁的侄子八思巴,期望八思巴游学成才。
公元1246年,萨班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阔端王府,受到了阔端的隆重欢迎。阔端向萨班谈了请他来河西的主要目的。正式会谈前,阔端陪同萨班游历了凉州白马寺、海藏寺和鸠摩罗什塔等佛教重地,还陪他畅游河西第一名寺——圣容寺。
在圣容寺,萨班拜谒了圣容瑞像,恭听寺内方丈讲述圣容瑞像出世的不平凡来历,以及刘萨诃和尚的预言。
萨班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同意促成和谈。萨班向西藏各界僧俗头领写了一封公开信,就是有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信中召唤西藏各界早日归顺蒙元,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萨班的这封长信在西藏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最后促成达赖喇嘛同意和平解决西藏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凉州会谈”。
阔端王本来信奉萨蛮教,敬奉天神,自从喇嘛教传入后,他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拜萨班为师,诚心学习喇嘛教。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凉州永昌城乡僧俗纷纷信仰喇嘛教。萨班完成了和谈、传教两大任务后,继续留在凉州继续弘教。在阔端的大力支持下,凉州和河西各地广建喇嘛寺庙。
截至1949年,圣容寺仍有喇嘛从事佛事活动。萨班死后,其骨殖瘗藏在今武威白塔寺塔基之中。相传是阔端为纪念萨班的历史功绩,专为萨班建造了白塔寺。萨班的侄子八思巴成人后,继续在河西地区弘扬喇嘛教。
公元 1253年,忽必烈召见八思巴,因其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为自己讲解佛法。
公元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封八思巴为国师。在这段时间,八思巴创立了新的文字 ——八思巴文,与汉、蒙、藏、回鹘、西夏等文字一起用于译经。八思巴文也用于摩崖刻石,主要是摹刻藏传佛教六字真言。今圣容寺对面崖面上就有汉、蒙、藏、回鹘、西夏和八思巴文刻写的佛教六字真言: “唵嘛你钵弥吽。 ”
公元 1264年,忽必烈命八思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行政事务。由于元朝政府的重视,喇嘛教在全国得到了繁荣发展。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圣容寺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传说故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