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圣容寺布局规模及其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圣容寺》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68
颗粒名称: 历史上圣容寺布局规模及其影响
分类号: B947.242.4
页数: 2
页码: 005-0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历史上圣容寺布局规模及其影响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圣容寺 布局规模

内容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建成瑞像寺,“僧七十人,置屯三”(见《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
  中唐时期,圣容寺香火兴盛。今圣容寺塔某处记载有 “乾元二年(759年),番僧一千五百人”字样。
  1953年,圣容寺被拆除时,遗存一座大殿,两座配殿,一座山门,中间通道有一座铁制狮鼎,两配殿侧后是僧舍。山门旁有一口巨钟,山门里面两侧陈列彩塑八大金刚,寺院东南角有一座戏台。每年旧历五月十三日,关帝显圣,下“磨刀雨”,县城四乡民众竞相骑马乘车前来看戏祈雨。
  由于敦煌壁画中圣僧刘萨诃与圣容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敦煌壁画中圣容寺石佛瑞像的出世富有宗教传奇色彩,以及隋唐以来帝王、权贵、高僧、名士的频频造访,圣容寺因此在历史上曾为河西第一名寺,享誉海内外。
  莫高窟第31窟、61窟、72窟、98窟、203窟、231窟、237窟、323窟等有刘萨诃画像及预言故事题材的壁画,宣扬刘萨诃的弘法教化之功。其中第 231窟中刘萨诃画像的左侧有行题榜为 “圣者刘萨诃”。有关刘萨诃的文书资料仍有一部分存于英、法等国博物馆。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永昌圣容寺》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圣容寺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传说故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