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参加过西路军斗争的共和国老一代将帅》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58
颗粒名称: 将军篇
分类号: K825.2
页数: 146
页码: 15-160
摘要: 本篇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将军等情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将军篇 传略

内容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后编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2路军任分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军团长,红4军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31军军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30军、9军、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副总指挥(后兼9军军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任红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率700多人的游击支队转战东返。转战中,由于敌人的“围剿”,支队分散突围,与杜义德、李国新等10余人在祁连山辗转两个多月,后于宁夏同心县境内只身归队。先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后改称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和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八至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1月在北京逝世。
  李聚奎(1904—1995)湖南安化人。1926年9月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分别在红5军、红6军、红3军历任排长、纵队长、团长、1师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7月后历任红四方面军
  31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在部队南下期间,对张国焘分裂红军活动进行了坚决抵制。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因病就医随红四方面军总部直属队渡过黄河。在部队驻守永昌期间被任命为红9军参谋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先随王树声支队沿祁连山打游击,与部队失散后,只身千里,昼伏夜出,历经两月,靠行乞回到镇原,找到援西军归队,后任31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参谋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副司令员、决1旅旅长兼太岳军区1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满军区参谋长、北平军调处执行处副处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50年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第一政委、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后历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文革”中受到迫害。1977年后任后勤学院政委、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中共七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1981年任中央军委顾问,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
  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6月在北京逝世。
  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历任红4军军部秘书,连、支队党代表,第3纵队7支队政委,红3军第9师政委,红15军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31军政治部主任,后因反对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作法调任红四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历任红30军教导团团长兼政委、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先随王树声支队沿祁连山游击东返,被俘脱逃后只身一人,化装潜行,风餐露宿,经过36天乞讨行走,到达镇原找到援西军,后被任命为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兰州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秘书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华北军政大学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华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委等职。中共八大代表,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2月在北京逝世。
  郭天民(1905—1970)原名郭基逵,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任黄埔军校警卫营班长,12月参加广州起义。先后在工农革命军、红军、中国工农红军部队历任排长、副连长,纵队副官主任、军教导大队大队长、军部副官长、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32军参谋长。后因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被调任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教育科科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先后任总指挥部1局局长、作战局局长和红30军参谋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于1937年11月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历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第2分区司令员、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作战部1局局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学员兼系主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陆军训练部部长兼院校部部长等职。中共八大代表,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5月在广州逝世。
  方强(1912—2012)原名方鳌轩,湖南平江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平江起义并加入工农革命军。后在红军和中国工农红军部队中历任红5军、红3军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营、中革军委警卫团、红1军团第3师第7团、独立第22师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9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王树声支队沿祁连山游击东返,不幸被俘,关押在凉州监狱。后在兰州关押期间,与战友卜胜光、徐太先等成立党支部,组织狱中将士对敌开展斗争。1937年6月,驻兰州的国民党97师奉命将押在兰州“感化院”的1400多名红西路军将士送往南京,途径平凉四十里铺时脱险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党务委员会副主席,陕甘宁留守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合江军区司令员、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3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员,解放军第47军、44军军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1955年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学院院长、政委,后从事国防事业。中共七大、十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2年2月在北京逝世。
  毕占云(1903—1977)原名毕瑞祥,四川广安人。1927年在湘军任营长。1928年率全营在井冈山附近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国民党军整连、整营成建制加入红军的先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4军特务营营长,闽西红军5纵队司令员,红12军第102团团长、军参谋长、代军长,红7军第9师参谋长,红22军第66师师长、军参谋长,红1军团第1师参谋长、补充师师长,红8军、红9军参谋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总部任2科科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5军参谋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任干部支队队长,后支队在肃南白泉门一带被敌人打散,昼伏夜行,在沿途百姓的帮助下只身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第1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参谋处长、八路军前方总部2科科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兼太岳纵队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豫皖苏、河南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2月在郑州逝世。
  杜义德(1912—2009)湖北黄陂人。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参加农民赤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第1师第3团班长、排长、连长、连指挥员,红4军第10师30团营政委,29团政委,红30军第89师政委,红31军第91师政委,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兼4局局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先后任红西路军总指挥部第4局局长、骑兵师师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王树声支队在祁连山转战两个多月,后在老乡帮助下渡过黄河,于宁夏同心县境内找到红军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随营学校副校长,新编第4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10军军长、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司令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政委,海军副政委、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9年9月在北京逝世。
  李天焕(1912—1986)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后历任红四方面军红4军第12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1师政治部秘书长,红30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30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抗日战争时期,于1937年11月到达延安并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公安局局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冀察军区、冀中军区及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20兵团副政委、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副政委、总参谋部警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后兼任公安部第二政委、第二炮兵政委。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5月在北京逝世。
  吴先恩(1907—1987)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农民自卫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湖北黄安独立团第1营政委,独立团、独立师经理处处长,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总兵站部和红9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梨园口阻击战中,红9军被打散,在祁连山艰难转战,在沿途百姓的帮助下,历时三个多月才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第2分校供给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供给处处长,军区供给部部长、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委、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一副司令,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顾问等职,政协第五届全
  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11月在北京逝世。
  欧阳毅(1910—2005)湖南宜章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加入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办公厅秘书,第28团政委,军部无线电台政委,第1纵队党委秘书长,10师教导大队政委、师党委秘书长,红5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5军政治保卫局局长,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秘书长、作战局长,红四方面军总部1局局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干部支队在祁连山游击东返,在肃南白泉门一
  带被打散后,靠讨饭、打短工、卖字为生,历经四个多月,只身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秘书处处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公安军政治部主任,炮兵副政委。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6月在北京逝世。
  郑维山(1915—2000)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少先队,192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春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炮兵连、通信队政治指导员,红9军第27师81团政委、师政委,红30军第89师、88师政委。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在掩护主力向康隆寺撤退后与部队失散。后率20多名将士游击东返,被搜山敌人冲散。后与副师长熊德臣在民乐境内分手,乞讨向东,历经三个多月,最终只身归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主任教员,教导团政委、团长,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张家口卫戍区司令员,冀察军区、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纵队司令员,解放军第63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和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共八大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5月在北京逝世。
  饶子健(1909—2000)原名饶国汉,湖南浏阳人。1925年参加本地农民协会和缝业工会。1927年参加工农自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5军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任红5军第39团参谋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5军37团团长。高台血战后,红5军余部编入红30军作战,任红30军第88师参谋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队长。1940年2月返回延安后,历任新四军第6支队团长,八路军第4纵队第6旅代旅长,新四军第4师第12旅代旅长,淮北军区第2、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4师第12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副司令员、江淮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4军副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9兵团第30军军长、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陆军第60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9月在南京逝世。
  晏福生(1904—1984)原名晏国金,湖南醴陵人。1923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曾任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醴陵农民暴动,同年参加红军。历任游击队交通员、班长,湘东独立师3团连司务长、团部副官,红8军49团特派员、团政委,红6军团18师、16师政委。1936年10月,在甘肃天水罗家堡战斗中负重伤后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疗伤,并随红四方面军渡过黄河,被编入红西路军,随军转战,在山丹县由于右臂伤口恶化,苏井观为他作了截肢手术。1937年2月底,任总部教导团政委。1937年3月12日,在肃南梨园口阻击战中,部队被打散,与部队失去联系,只身一人装哑巴,乞讨东返,历经艰辛于3月底到达镇原,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7团政委,陕甘宁留守兵团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副政委,第359旅、八路军南下第2支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1师、第28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7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湘西军区司令员兼行署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厅长,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军区党委监委书记、顾问。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和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4月在广州逝世。
  徐立清(1910—1983)原名徐映清,安徽金寨人。1927年参加工农革命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
  委。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西路军卫生部政委。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游击东返时不幸被俘。在兰州拱星墩监狱关押期间,组织秘密党支部开展狱中斗争。后经党中央营救回到镇原,任援西军政治部宣教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组织股股长、东进纵队代理政委、中央党校二部组教科科长、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4旅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6纵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1兵团政委兼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委,成都军区第二、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届中顾委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由于他强烈要求不授上将军衔,成为唯一授中将军衔的正兵团级干部。1983年1月在北京逝世。
  陶勇(1912—1967)原名张道庸,安徽霍丘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月参加商南起义,同年参加红军。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1936年秋任红9军第27师81团团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关押在凉州、兰州、西安。1937年下半年,被党中央营救出狱,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参谋长,苏皖支队司令员,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第1师第3旅旅长。1942年入华中局党校学习兼学员大队大队长。1945年1月任苏浙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3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9兵团代司令员兼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和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后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八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文革”初期受到诬陷迫害,含冤去世。1975年党中央为陶勇平反昭雪。
  彭嘉庆(1909—1993)曾用名彭家庆,江西庐陵(今吉安)人。1928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和红5军团卫生部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5军供给部政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5军供给部政委。在高台血战中,右额被子弹击中被俘。在右眼失明、左眼感染的情况下,不论在看守所还是监狱里都坚持成立临时党小组开展秘密活动。1937年6月,经过党中央营救,获释后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卫生部、鲁东支队、苏鲁支队政委,鲁南军区政治部、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5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区第2纵队、民主联军第4纵队政委,辽北军区副政委、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江西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济南军区副政委,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后勤学院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顾问。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8月在北京逝世。
  程世才(1912—1990)湖北大悟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11团连指导员、第11师党委书记、第33团政委、红30军第88师师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任红30军副军长、代理军长、军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率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任西路军工委会委员,与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同年秋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抗大第2分校校长、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第3纵队司令员,南满军区、安东军区、辽西军区司令员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1月在北京逝世。
  温玉成(1915—1989)江西兴国人。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3军第7师20团宣传员,兴国县警卫营干事,独立12团、红8军团62团、红5军团骑兵团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功会师后,红5军团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5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5军骑兵团政委。高台血战后,因腿部受伤被俘,被关押在兰州。后伺机逃出,拖着伤腿乞讨月余,在平凉境内找到部队。1937年5月起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干事。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6师18旅旅长兼政委、苏中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松江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兼34师师长、解放军第41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历任志愿军第40军军长、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在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71年11月在“批林整风”中被撤销职务,1983年,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大军区副职待遇。中共七大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10月在南京逝世。
  丁世方(1913—1965)原名丁诗煌,安徽金寨人。1929年投身鄂豫皖地区农民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红军,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后方医院主任、总医院中医部主任,军委卫生部3科科长,红四方面军医院院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卫生部和医院工作人员、伤病员等1000多人在祁连山游击。一次战斗中因腿部受伤与部队失散,在甘州百姓救护下养好伤后,在当地化名“王先生”行医四个多月。1937年8月,被在高金成医院以护士为名寻找救护红军的王定国找到并带他到张掖福音堂医院。在院长高金城的斡旋下,丁世方被送到兰州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后办事处将他送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委卫生部第3、第2后方医院院长。194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辽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安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兼中国医科大学第3分校校长。参加了解放东北、辽沈战役中的医疗救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6月在北京逝世。
  王大华(1916—1976)河南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9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第31军93师政治部宣传队政治指导员、青年团常委、民运干事、四川省少共模范团政治处
  组织股股长,红9军第27师73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
  保卫干事。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先任红9军营教导员,后来由于部队减员缩编,改任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古浪战斗后不久,调任红西路军政治部青年股股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冒死突围,后几经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东进纵队第3团政治处副主任,冀南军区第7旅19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冀南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0纵队29旅政治部副主任、桐柏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58军173师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海军第一舰队政委,西营基地副政委,海军炮兵学校政委、训练基地政委。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76年10月在葫芦岛病逝。
  王定烈(1918—)原名王大培,四川宣汉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33军99师295团战士、营部传令兵,红5军15师43团文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高台血战后,红5军余部编入红30军,王定烈成为88师268团战士。1937年3月14日,石窝山战斗中负伤
  掉队后不幸被俘,在张掖得到福音堂医院医生的救治后被马步青编入永登“补充团”修筑兰新公路。1937年8月,红西路军战俘被押往武汉途中,被西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营救送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骑兵连政治指导员,第5团营政治教导员,教导第3旅7团营长,冀鲁豫军区昆张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第8军分区8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2旅4团团长、江汉军区独立第1旅副旅长、湖北军区独立第2师师长、恩施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航空兵第23、18师师长,广州军区空军指挥所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15航校(现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校长,广州、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明坤(1911—1988)四川巴中人。1932年参加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连文书、营文书、红9军司令部股长。1935年到红军大学参谋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到红9军第75团任测绘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永昌城附近战斗中左腿被炸伤。1937年3月12日,在梨园口突围后与部队失散被俘,与红西路军600多人被关押在国民党凉州第二监狱。后在送往西安的路上逃脱,回到援西军,任援西军司令部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侦察参谋、股长,游击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团参谋长,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旅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6旅参谋长、冀南军区第8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29旅参谋长、桐柏军区汉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军区襄樊军分区司令员,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并留院任研究员。1955年后任志愿军参谋学校校长、第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等职。回国后,历任21军副军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去世。
  王世仁(1907—1983)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7月参加红军。历任红25军教导团第3营7连班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8团3营8连排长、政治指导员等职。1935年5月进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后历任红军大学政治部总支书记、红5军第43团政治处主任。1936年10月,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高台血战后,红5军余部编入30军继续战斗。后任红西路军指挥部骑兵师团政治处主任。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先在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集训,后历任第3大队政委和第1大队队长,学习文化知识和汽车、装甲车技术。1940年初回到延安,调新四军任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军区第9军分区7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特务团团长、炮兵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部队战车团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装甲兵战车师副政委、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3年12月逝世。
  王文模(1911—1995)四川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达县2区游击大队中队长,红30军第88师265团营管理员、团经理处股长、副处长、处长等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3日,第265团为掩护总部向祁连山撤退,在梨园口阻击敌人。与敌肉搏中,被敌兵刺刀扎进腰部,幸亏他把全团仅剩的银元捆在腰上,敌人的刺刀扎在钱袋上,仅受轻伤。后在分散突围中被俘,被关押在国民党凉州第二监狱。1937年10月,红西路军战俘被押往武汉途经西安时,被西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营救送到延安,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大队管理主任、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前方供给处处长,冀鲁边军区前方供给处处长、后勤部政委,渤海军区后勤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军区后勤部政委、渤海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委、渤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卫生部副政委、政委,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安徽省军区第三政委、第二政委,南京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0月在南京逝世。
  方震(1911—)曾用名方强火,江西弋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10军第82团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7军团兵站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红31军红93师司令部参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西路军总指挥部第1局参谋。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被编入毕占云、曾日三率领的干部支队转战祁连山。后在肃南白泉门被打散,带领一支小分队游击东返,途中遇见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四方面军总后勤部经理处处长、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熊国炳,方震命5名战士留下搀扶腿脚受伤的熊国炳追赶部队,自己则历经艰险,只身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兵站分站站长、前方指挥部兵站部巡视主任兼太古兵站办事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绥军区总兵站副站长和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总后勤部运输部检查室主任、检查局副局长、重庆办事处副主任,第一物资部上海办事处主任,华东物资供应局政委,第二军医大学顾问、副政委。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方子翼(1917—)原名方泰兴,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团部书记,政治处青年干事,师政治部白军工作股股长,第89师政治部青年股股长,红30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进入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学炮兵,后入新疆督办公署航空学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在新疆盛世才的航空部队继续巩固、提高。后因盛世才背叛革命,将航空队学员投入第二监狱。1946年6月,经党中央营救,在张治中先生帮助下获释回到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训练处股长、科长、飞行大队政委、飞行主任教员、教育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第5航空学校校
  长,空军第四混成旅团长、旅长,空四师首任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解放军空军第2军副军长兼安东地区防空指挥所副司长、军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后兼训练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顾问。中共八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龙道权(1913—2000)原名段士俊。江西永新合头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4军第12师35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1师1团营政治教导员,红5军团第34师102
  团特派员,第13师特派员,红5军团保卫局第二科副科
  长,大金省保卫局代理局长。参加了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高台战斗中腿部受伤被俘,被敌人押解青海途中逃脱,东返途中在祁连山再次被俘,被押往兰州服苦役。后被国民党军押解到西安,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营救回党的怀抱,到达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保卫部第二科副科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第3团政委,第一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4旅政委。华北军区3纵队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19兵团63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63军政委。1951年任志愿军第63军政委,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起任防空军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委,广州军区空军政委。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2月17日在广州逝世。
  卢燕秋(1912—1964)曾用名卢福三,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75团参谋、排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2日,红9军在梨园口阻击战中被打散,随余部在祁连山转战中被马步芳部俘虏。后经党中央营救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冀鲁边区德平支队连长、乐陵支队参谋长,鲁南军区鲁南支队第7团营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13团副团长、代理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警卫团团长,第12师34团团长、副师长,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1军154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41军参谋长。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副军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同年10月在武汉逝世。
  冯仁恩(1912—2005)湖北麻城人。1928年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9军第26师76团副连长、连长、指导员,红四方面军兵站部供给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与战友分散突围,辗转东返,回到革命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河南省委竹沟留守处警卫大队副大队长、游击支队副支队长兼大队长、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新四军第5师7团团长、第2纵队司令员、第13旅38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第三部部务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公安军第15师师长,山东省军区昌潍军分区司令员、胶州军分区司令员、青岛守备区司令员、烟台军分区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1月在北京逝世。
  吕仁礼(1916—2011)安徽六安人。1930年6月参加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3军第99师297团连政治指导员、营长。1936年4月,南下部队因损失严重进行整编时,红33军并入红5军,任红5军骑兵团团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高台血战后,因头部负伤被俘,在被国民党马步芳部押送青海途中成功逃脱,开始了归队的艰苦历程。在青海汉族老妈妈、藏族喇嘛、土族老人和甘肃永登四泉村百姓的帮助下,以乞讨、打短工为生,历时一年多,于1938年四五月间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1大队10队区队长,山西决死第4纵队35团副团长、代团长,抗日军政大
  学第3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第5军分区3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5旅15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3军9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2兵团9师副师长、炮兵师师长。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1年4月在西安逝世。
  吕黎平(1917—)原名吕继熙,曾用名吕济熙、吕维先,江西兴国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红军。历任兴国县少年先锋队总队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青年干事、机要秘书,红军总部第1局参谋。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7月,调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科副科长。9月,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1局作战科副科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情报科科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进入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干部队党支部书记。后在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习航空技术。学习结束后,继续在新疆盛世才航空部队巩固、提高。后因盛世才背叛革命,将航空队学员投入第二监狱。1946年6月,经党中央营救,在张治中先生帮助下获释到达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教员队队长、训练处处长,南京航空器材接收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校长,空军高级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1军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朱火华(1916—1968)湖北麻城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30军8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68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进入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排长,并在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习飞行技术。学习结束后,在新疆盛世才航空部队继续巩固、提高。后因盛世才背叛革命,将航空队学员投入第二监狱。1946年6月,经党中央营救,在张治中先生帮助下获释后到达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机务处主任、大队政委、机务处政委,军委航空局航空工程处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空军混成旅机务处主任、华东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8年在南京病逝。
  伍国仲(1916—1999)原名邬国仲,四川苍溪人。1933年6月参加革命,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苍溪县苏维埃政府交通队通信员,红30军88师265团战士、通信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265团为掩护总部向祁连山撤退,在石窝山阻击敌人。终因弹尽粮绝,被敌人打散。沿祁连山游击东返,昼伏夜行,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班长、支部书记、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34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3纵队8旅23团团长、教导团团长,皖西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第2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四川川东军区酉阳军分区司令员、江津军分区司令员,云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
  昆明军区保山边防军分区司令员、思茅边防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2月在北京逝世。
  刘义(1909—1996)原名刘龙榜,江西永新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代理部长、赣南战地特别法庭主席、红5军团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高台血战后,编入红30军第89师,任政治部组织干事。1937年3月14日,红89师在肃南石窝山阻击战斗中,部队被打散,随部分将士沿祁连山游击东返。历尽艰险,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营长、358旅团政治处主任,第129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第10纵队供给部部长,湖北军区供给部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海军造船部部长,海军后勤部政委、第3研究院副政委、海军航空兵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月在北京逝世。
  刘丰(1915—1993)原名刘有锋(又名刘有丰),河南渑池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并加入红军,被编入红5军团第13军39师,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第4局4科粮秣股股长、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管理科副科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教导团供给处处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与余部艰辛游击东返,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挺进支队第2区队连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太岳区游击大队队长,山西决死队第1纵队42团副团长、团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决死队第1纵队25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岳军区第24旅(独立旅)71团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后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旅副旅长、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14军40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大理军分区司令员,空军第8师师长,空军第2航空学校临时党委书记、校长,第9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3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政委,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中央军委委员。1971年11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2年经中央军委批准退出现役,政治、生活、医疗享受师级干部待遇。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
  誉章。1993年2月在武汉逝世。
  刘何(1911—1969)原名刘登佩,湖北礼山(今大悟)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6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时,12师被编入红9军,历任红9军第25师74团政治处主任、75团政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2月倪家营子战斗中,在团长牺牲、副团长负伤的情况下,组织兵力,指挥战斗。后负伤掉队,历经艰辛,辗转到达延安。任延安红军炮兵团教导队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军区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炮兵纵队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副主任、师政委,东北军区炮兵副政委、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炮兵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沈阳军区炮兵政委,解放军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在北京逝世。
  刘自双(1915—)四川省巴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7师80团排长、副连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2日,在临泽梨园口阻击战中,27师被打散。后历经艰辛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10旅13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山西平定县县大队副大队长,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3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9纵队25旅副旅长、许昌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警备第2旅副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高射炮兵第1师副师长,华南军区防空司令部参谋长,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第二参谋长,南昌防空指挥所副主任、防空军师长,北京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善福(1915—1973)安徽六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12师排长、副连长、连长,红30军司令部通信连连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余部在祁连山游击东返中不幸被俘,伺机逃出后历经艰辛,只身一人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连长、营长、副团长,山东军区第1师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3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1军122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四野战军41军122师师长、47军副军长。1970年后历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省委常委。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73年10月病逝。
  刘鹤孔(1914—2009)江西永新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并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团技术书记、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3师7团总支书记,红9军团政治部干事、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红四方面军,历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30军第267团政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
  西征,任红西路军总部干部队政委。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进入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干部队政委兼支部书记,主要学习政治、文化和军事技术。1938年3月至1939年,被中央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做党的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情报处科长,华东野战军7纵队20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后勤部副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军副政委,第一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纪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9年4月在北京病逝。
  安志敏(1916—1967)原名安天江,四川阆中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30军第89师267团政治处秘书、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见习参谋。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进入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先在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学习文化、政治等,后化名张天江进入新疆督办公署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学习结束后,在新疆盛世才航空部队继续巩固、提高。后因盛世才背叛革命,将航空队学员投入第二监狱。1946年6月,经党中央营救,在张治中先生帮助下获释到达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队队长、飞行大队副大队长,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空军部主任,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航空局航行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第6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5军、第3军副军长、第5军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文革”期间,因所谓“新疆监狱叛徒集团案”,于1967年7月被迫害致死。1979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和空军党委为“新疆监狱叛徒集团案”彻底平反,安志敏得以平反昭雪。
  杜海林(1917—1986)四川旺苍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连长、红9军第25师75团副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2日,在临泽梨园口阻击战中,红9军被打散。后随余部游击东返,只身归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6支队连长、副营长、营长,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第16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随营学校副校长、第1旅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6军随营学校副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5兵团副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历任志愿军第16军第46师长、副军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军区后勤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6年12月在沈阳逝世。
  李泛山(1910—1992)原名李汛山,四川蓬溪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中共四川阆(中)南(部)联合县委宣传部长,红四方面军经理部军需科科长、供给部军械修造处处长等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军实科科长。在临泽突围中不幸被俘,后趁黑夜逃脱,因迷失方向向西奔走9天,在酒泉第二次被俘,被马步芳部押送去西安途中再次逃跑被抓回并遭毒打。但他在西安终于成功逃出,回到红军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粮秣员、合作社主任、供给处处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1旅供给部副部长、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辽军区供给部政委,热辽军区副参谋长、供给部部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兵站部部长,冀热察军区参谋长,皖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供给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长,解放军军事学院学员兼后勤教授会主任。1952年在朝鲜战场见习半年,任志愿军第46军后勤部部长、政委,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总后勤部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后勤学院教育长。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4月在北京逝世。
  李宏茂(1913—1984)重庆开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第12师36团班长、排长、连长,红四方面军总部卫生部4所所长。1936年7月,第12师被编入红9军,任第25师参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一次战斗中部队被打散,收容了失散红军50余人在祁连山里游击伺机东返。后游击队又被打散,不幸被国民党马步芳部俘获,逃出后二次被抓,押送兰州修机场。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马步芳部将红军战俘解送南京路过陕西时,在党中央营救下,与其他被俘红军集体逃跑,到达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任区队长、队长。后历任胶东军区第13团营长、第15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警卫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2旅34团团长、第12师参谋长、第41军123师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2师副师长、123师师长,41军副军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4年10月在长沙逝世。
  李家益(1918—1974)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第11师32团政治处宣传员、团委书记,第12师司令部参谋,川陕省指挥部参谋。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7月,第12师被编入红9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西路军总指挥部第4局队列科代科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与干部支队成员组成突围小组游击东返,失散后沿途乞讨,辗转跋涉一年多,两次翻越冰封的祁连山,只身到达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训练部政治指导员、参训队队长,军委第1局1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第1科科长,八路军129师385旅警备5团参谋长、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南军区第10师、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7师、9师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24军参谋长、副军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装甲兵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1月在北京逝世。
  杨大易(1919—1997)四川苍溪人,原名杨达意。
  1933年3月参加红军,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30军89师通信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直属队青年股股长、总支书记。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翻越祁连山的一次战斗中负伤掉队,后历尽艰辛,辗转东返,历经一年多只身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总校2大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2大队区队长、分校营教导员、大队政委,山东军区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兼总支书记,滨海军区独立第5团政委兼赣榆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第2师4团团长,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2师4团政委,5团政委、团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1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8军112师副师长、师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获志愿军总部授予的三等功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解放军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桂林步兵学校校长,湖南省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委书记和省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5月在广州去世。
  杨以山(1915—1995)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第10师政治部青年干事,彭(湃)杨(殷)学校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部担架队队长、总部供给处军需股股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干部支队沿祁连山游击东返,历经艰辛只身归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八路军总部直属供给处处长、太行军区第8军分区供给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第9纵队供给部副部长、郑州办事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卫生部供给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西藏军区、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顾问。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4月在成都逝世。
  吴彪(1910—1997)原名吴德彪、吴敏攻,湖南长沙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5军团第13师38团战士、团政治处宣传队中队长,军团政治部组织处统计干事、剧社社长、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在石窝山阻击战中,89师被打散。余部分散突围,与部分将士沿祁连山转战东返,历经艰辛,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上干科政治协理员、大队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辽军区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教科科长、乌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3师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8军144师副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武官,军委情报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二部副部长、顾问。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3月在北京逝世。
  何柱成(1911—1974)安徽六安人。1929年参加六(安)霍(山)起义,并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第12师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委,中共川陕省委党校校长,中共大金省委组织部部长、书记,金川军区独立第1师政委。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南下部队因损失严重而整编,调任红9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与秦基伟等率一支20多人的游击队转战祁连山,后游击队被打散,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政委,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1旅政治部主任、副旅长,太行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7旅政委、皖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皖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安徽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9月在济南逝世。
  余品轩(1906—1981)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11师32团政委,红9军第27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历经艰辛,辗转到达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营长、独立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政委、东进纵队第2团政委、新编第7旅20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豫西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2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河南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兵役局局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9月在郑州逝世。
  余嗣贵(1913—2000)安徽金寨人。1929年5月参加商南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3团战士、班长、师教导队排长,红30军88师264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附属医院政治教导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医院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卫生部和医院工作人员、伤病员等1000多人在祁连山游击,伺机东返。为减小目标,多保存有生力量,卫生部决定分散突围。后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卫生处和直属警卫营政治教导员,冀中军区警备旅第2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新四军第5师15旅43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豫西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河南军区潢川军分区、河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南省军区、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等职。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0月在武汉逝世。
  况玉纯(1913—1989)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30团营部书记、团政治处秘书长,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战斗中,升任第89师264团营政治教导员,后因手部负伤与总医院一起行动。1937年3月12日,医院被打散后,他和几位战友乘黑夜走出梨园口分散突围。在游击东返途中不幸被俘,被国民党马步青部押往兰州“感化院”修公路和飞机场。1937年6月,国民党驻兰州的第97师奉命将“感化院”1400多名西路军被俘人员押往南京途中,在平凉境内成功脱险,找到红31军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第2兵站站长,骑兵团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21旅旅长、第3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1旅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贵州省独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副部长、后方工程建筑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政委、营房部部长,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4月在北京逝世。
  宋烈(1909—1976)原名宋耀光,四川阆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27师81团特务营政委、师政治部地方干事长、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在游击东返中不幸被国民党马步芳部俘获,押往青海途中伺机成功逃脱。在沿途百姓的帮助下,历经两个多月艰难跋涉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军法处承审员、政治部保卫部科长、太岳区公安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岳区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南下干部大队大队长,豫陕鄂边区组织部部长、社会部部长,中共豫西区地委委员兼中共宝丰县县委书记,豫西区委社会部副部长兼公安局局长,中共河南省省委委员兼社会部副部长、公安厅副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社会部副部长、公安厅厅长,武汉市公安局局长兼检察署署长,公安部第16、第4局局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公安部副政委。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1976年7月在北京逝世。
  宋承志(1917—2010)安徽金寨人。1929年任金寨县乡少先队中队长,1931年参加红军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30军军部通信队长、连指导员、营政委、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战斗中,因负伤躲在山洞中,被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发现后带他艰辛转战进入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四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学习炮兵技术。1940年2月回到延安。后历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副大队长、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炮兵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炮兵师师长。回国后,历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兼第五炮兵学校校长、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0年8月在北京逝世。
  张力雄(1913年—)福建上杭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参加红军。历任红12军34师100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红5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政治部巡视员、随营学校政委,第45团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高台血战中,因受伤被当地老百姓救护,后在老乡帮助下离开高台东返,到达位于倪家营子的总指挥部,编入红30军继续战斗。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历经艰辛,辗转到达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和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河南军区第6支队及第6军分区主任和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3旅政委,鄂西军区第3分区政委、野战旅政委,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江淮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西南军区炮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13军副政委、政委,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和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开基(1912—1990)四川万源人。1932年12月参加红军,编入红10师29团2营5连,后调任红30军第89师267团5连排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因在长征中先后9次负伤,有“猛张飞”的绰号。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在肃南石窝山阻击战中,红89师被打散,收容失散将士沿祁连山游击东返,历经千辛万苦,在援西军救助下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南陈士榘游击大队参谋,八路军第115师游击大队参谋长,山西决死队第2纵队6团2营营长和代理团长,决死队第2纵队教导队队长、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2旅36团团长,独立第2旅副旅长、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
  军第3军7师师长,张掖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班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西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军械部部长、炮校校长。1956年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7月在西安逝世。
  张忠(1912—1982)原名张桂亭,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皖西红33师第106团战士、通讯员,鄂豫皖红4军第12师班长。1932年10月进入川陕地区后,历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排长、连长,红9军副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辗转到达延安,任中央军委通讯营长、警卫团副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山西决死总队第4纵队随营学校大队长、第35团参谋长、第19团副团长,山西工卫旅第21团团长。1942年回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任新四军第5师教导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3旅副旅长、豫鄂陕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委、豫皖苏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8军52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步兵某师师长、西南军区高干训练班班主任、西藏军区筑路部队副司令员、成都军区西藏转建委员会主任。1958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副组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后调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2年逝世。
  张行忠(1913—1998)安徽金寨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军3团排长、连长、副营长,红4军第10师28团营长、副团长,红33军294团团长。1936年4月,红33军与红5军团合编为红5军后,调任红9军营政委。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参加了干柴洼、横梁山、古浪、永昌、倪家营子等战斗。1937年3月12日,在临泽梨园口阻击战中,红9军被打散,与部分将士沿祁连山游击东
  返,历经艰辛,辗转到达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第2分校队长,抗大总校第1大队大队长,河北保满支队支队长,冀中军区第34区区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7旅20团团长、纵队随营学校副校长、校长,华北军政大学第一步校2大队大队长,第18兵团随营学校副校长、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校长,公安军师长兼政委,四川省军区茂县军分区司令员、政委。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2月在绵阳逝世。
  张志勇(1916—)原名张保奎,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陂孝北军区独立第1师班长、干事,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政治处技术书记、35团参谋、第25师74团参谋,红9军第25师司令部侦察科副科长、作战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参加了干柴洼、横梁山、古浪、永昌、倪家营子和梨园口战斗。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不幸被俘。后在敌人押解途中机智逃脱。到达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军部执法队指导员、1支队1团特派员,新四军第3师苏北盐城总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总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吉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后勤部政委、西满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嫩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整训第4师政委、辽西军区第170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空军航空工程部副政委,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工程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潮夫(1911—2005)湖北大悟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73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27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9军政治部保卫局保卫科科长,第25师73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
  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古浪战斗中,因团长负伤,张潮夫与团政委率全团血战3天。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四方面军总医院分配他带领30多个女战士游击东返。后全部分散突围。他以讨饭为生,于1937年底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营政治教导员,江南指挥部挺进纵队第1团政治处主任、第4团政委、第1师2旅6团政委,苏中军区特务2团政委,苏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8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8兵团后勤部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10兵团后勤部政委、华东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江苏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2月在南京逝世。
  陈宏(1917—2004)原名陈嘉惠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30军宣传队队长、青年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与余部转战东返,在永昌境内被俘后,被转送到马禄在陕西咸阳的骑
  兵部队当伙夫。后伺机逃脱,辗转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1旅3团政委,鲁中军区1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9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8纵9师师长、26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后历任渤海军区政委、副司令员,华东军区直属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委,解放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军委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
  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5月在北京逝世。
  陈奇(1910—1956)河南罗山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排长、连长。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9军27师80团营长。在古浪与敌血战3天,胳膊被打断,身负重伤,与主力部队失散,率余部深入祁连山游击东返,经艰苦转战只身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1938年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团长、团长,蒙南支队支队长,鲁中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军区第2团团长兼沂山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1旅旅长,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新5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第32军95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95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病逝。
  陈彬(1919—1998)原名陈大哮,四川通江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当勤务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红4军第10师29团排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5年12月,到军委通信学校学习。学习结束后,被编入红30军88师268团1连。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开始后,在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学习文化,后于1938年初到达延安,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第115师电台报务员、教员、分队长,山东军区司令部电台区队长,渤海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渤海军区第1分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分区参谋长,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大队长,浙江军区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部队列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军委军务部兵员补充处处长。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组织处处长、副部长。1970年后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2月在北京逝世。
  陈熙(1918—1990)江西兴国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少共兴国县莲塘区委组织部长。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师政治部宣传员,红5军团政治处技术书记、文化科科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30军政治部秘书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进入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学习政治、文化,后入新疆督办公署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学习结束后,在盛世才航空部队继续巩固、提高。后因盛世才背叛革命,将航空队学员投入第二监狱。他曾三次踩着战友搭的人梯翻墙出去到苏联领事馆反应被关押的实情。1946年6月,经党中央营救,在张治中先生帮助下获释到达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奉命到东北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一所航空学校,历任飞行大队政委、大队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命参与组建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并任校长,后任空军军事学校管理部第一副部长、空军军校部部长、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空军学院政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2月在北京去世。
  陈其通(1916—2001)四川巴中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第11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少共巴中县委书记、县独立团政委,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88师在担任肃南石窝山阻击任务中被打散,后随余部游击东返,历经艰辛,只身归队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补充团政治处主任、宣传股长、旅宣传队长、团参谋长,八路军留守兵团烽火剧团中队长,延安艺术学校教员、中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南军区武装部部长、军政学校政委,东北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总政治部文工团团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第二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9月在北京逝世。
  陈明义(1917—)河南商城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儿童团大队长、独立营政委、川陕保卫局侦察队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1局作战参谋。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会议后,护送陈昌浩、徐向前回延安。途中,为缩小目标、保存力量,陈昌浩、徐向前决定分散东返,陈明义与萧永银结伴向东,历经28天的艰难曲折,找到援西军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太行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先遣支队、新9旅、新4旅参谋长,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冀南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豫皖苏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8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8军进军西藏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委,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宜贵(1914—1997)又名冯少堂,安徽霍丘人。1930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第88师班长、连指导员、团部书记、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9军政治部保卫局局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与回民支队司令马良骏率一支100多人的干部队(任政委)游击东返,后被打散。随后又组织了5人小分队继续东返,不幸被俘,被编入国民党军。
  抗日战争时期,陈宜贵在淞沪战场受伤,治疗期间,买到国民党通行证,辗转回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抗大2分校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3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委、第3军分区副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4纵队第11旅政委、第19兵团64军191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历任65军政委,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6月在北京逝世。
  陈挽澜(1913—1982)四川宣汉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管理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被编入干部队游击东返。为减小目标,干部队又分散成小分队游击突围。走出祁连山后,小分队解散,只身乞讨东归,不幸在凉州境内被俘,后被押送到兰州拱星墩集中营。1937年10月,在国民党97师将被俘红军押往西安途中,在平凉境内与战友脱险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军需处副科长、科长、处长,河南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供给部部长、辽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2军后勤部部长和供给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中南军区财务部副部长、广州军区财务部副部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兼财务部部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通信兵部后勤部部长、通信兵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10月在北京去世。
  幸元林(1914—1985)湖南醴陵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第7师19团排长、连长,红9军团第22师64团政委、团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调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率一游击队转战东返,途中不幸被俘。在狱中秘密参与组建党支部与敌人斗争,后组织干部成功越狱,转战归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指导员、政治协理员,冀中军区教导团政委,八路军南下支队第3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鄂东军分区第9团团长、新四军第5师15旅参谋长、陕西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江汉军区参谋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军区邵阳军分区司令员,空军第22师师长,后勤学院队列部部长,新疆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北疆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顾问。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5年11月在乌鲁木齐病逝。
  林乃清(1915—1995)原名林耒清,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信队排长,89师265团总支书记,军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科长,骑兵师1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政委。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王树声支队沿祁连山游击东返,后分散突围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竹沟留守处特务大队政委,第4师2团营长、11旅3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2旅96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9军87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87师师长兼福建军区永安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政治学校副校长,工程兵工程部副部长,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0月在南京逝世。
  罗仁全(1911—1993)江西吉水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方面军赣江独立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公略独立营营长,红8军团第7团营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红9军第25师73团参谋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古浪战斗中,25师血战3天,虽歼灭了大量敌人,但自身伤亡也很大。罗仁全与大部队失散后,辗转东返归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队长、干部营副营长,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湖西军政干校校长,教导第4旅10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独立旅副旅长、第6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湘南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在济南逝世。
  周纯麟(1913—1986)湖北麻城人。1928年参加赤卫队,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通信排长和红30军88师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任一大队政委。1938年1月,受党委派化名周玉龙到新疆祁县喀什第48团任少校骑兵连长。9月,由于受盛世才军阀部队之间争权夺利斗争的诬陷而被捕入狱,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任“新兵营”干部大队政委。1940年春到延安后调新四军第6支队工作,先后任抗敌总队营长、萧县独立旅2团副团长兼营长,骑兵团副团长、团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9纵队73团团长兼政委,2纵队5师副师长、62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同时兼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九大代表,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9月在上海逝世。
  周明国(1919—2005)湖北大悟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9军第27师81团营长、团部参谋、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军司令部第3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初,掉队后游击东返。先与两个战友一起走,后被敌人冲散。忍饥挨饿,历经月余,只身找到部队,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教导团参谋,先遣支队独立第三大队政委、第11旅31团副团长、第10旅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上干科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15旅参谋长、合江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师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8军142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48军142师师长、东北军区炮兵副参谋长、华东军区炮兵参谋长、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4月在合肥逝世。
  周学义(1912—1964)湖北黄梅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在红1军当战士、班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任排长。1936年4月,南下部队因损失严重整编时,任红9军第25师连长、营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古浪战斗中,红9军与敌血战3天,歼敌2000多人,但自身损失也较大。周学义所在部队撤出战斗与主力部队失散,渡河东返,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第772团连长、副营长,18团参谋长,第77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副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3军第37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37师师长兼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军参谋长、副军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在北京病逝。
  郑大林(1908—1968)曾用名郑自其,河南郑州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皖西北特区保卫局军事教员,商城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商城独立团第9连连长,红4军第12师特务营1连连长,红9军第12师34团连长、副营长,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三分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供给部军事教员。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散突围后,在东返延安途中被马步芳部俘获,押至甘州附近时伺机逃脱,辗转东返,不幸在榆中县境内被邓宝珊部抓去当兵。1937年11月,邓宝珊部途经庆阳援西军防地时归队,编入385旅,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第1分校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1营营长、3旅9团团长,渤海军区直属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6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6纵队第17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3纵队第9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第25步兵学校、军事体育学校校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8年6月逝世。
  赵俊(1915—1994)原名赵诗元,安徽六安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营部书记、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红9军第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梨园口阻击战中,红9军1000多名指战员几乎全部牺牲。赵俊在战斗中腿部和脸部两处负伤,与部队失散,只身突围。期间,他夜行昼伏,乞讨东行,历经37天,在镇原找到了援西军司令部,回到党的怀抱,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第4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第5师13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第6纵队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4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者38军副军长。回国后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2月,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毕业后历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1月在上海逝世。
  赵正洪(1913—1992)湖北黄梅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4军第10师29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红30军第88师263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师部通信队队长,第88师268团营政委、营长等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第2大队队长,学习文化和汽车驾驶、修理技术。1940年1月到达延安,后历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政委,冀中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8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9师政委,安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6军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副主任,全国体育总会主席。带领中国乒乓球队出师日本,成就了有名的“乒乓外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2月在北京逝世。
  赵承丰(1917—1994)四川苍溪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政治部文印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文印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毕占云、曾日三率领的干部支队沿祁连山转战东返。在白泉门战斗中不幸被俘,后伺机逃出,靠乞讨独自西行,历经艰辛到达星星峡接待站,被送到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学习汽车驾驶和修理技术。1940年1月回到延安后,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文书科长、机要秘书,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干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黑龙江军区警备第2旅政治部和黑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总干部部政治干事、副部长,总政治部副秘书长。1964年转业后,先后在地质部、国家出版局、第5机械工业部担任领导职务,荣获兵器工业特殊荣誉奖和兵器工业特殊荣誉奖章。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1月在北京逝世。
  姚运良(1912—1980)湖北大悟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信队队长、88师268团政治处主任、89师267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的反“围剿”和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政治处主任、总队政委。1940年2月回到延安后,调新四军工作,历任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政委、宿东游击支队支队长、第11旅副旅长兼淮北第2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1军副军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安徽省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3月在合肥逝世。
  袁彬(1916—2005)湖北麻城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卫生员、司药、医生、医务所长、副连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排长,后入新疆督办公署航空学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在新疆盛世才的航空部队继续巩固、提高。后因盛世才背叛革命,将航空队学员投入第二监狱。1946年6月,经党中央营救,在张治中先生帮助下获释到达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大队中队长、副大队长等职,参与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空3师副师长、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后历任空5军副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事训练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顾问等职。中共十二大代表。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5年1月在南京逝世。
  耿锡祥(1909—)湖北红安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后编入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色补充团第11连排长,区袭击队队长,中央军委参谋处电务通讯训练队学员、班长,根据地电话、战勤负责人等。1932年9月后,历任军委、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机务员、报务员、支部书记,四方面军总部电务处机务股长,红军总司令部、四方面军电台台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西路军总部3局电台8台台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先跟随李卓然、李先念率领的西行支队转战,后被派到毕占云、曾日三等率领的干部支队沿祁连山游击东返,任一中队队长。干部支队在肃南白泉门一带因弹尽粮绝被打散后,不幸被俘,被编入国民党马步芳部马呈祥“补充团”三营一连服劳役,修兰青、兰新公路。后调敌连部任司书期间,伺机与两个战友逃脱。1937年11月到达延安并恢复党籍。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第3局2科1科科长、干部训练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总社电务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三局通信总台台长,南京军区通信兵部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电子工业组组长兼第3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局副局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第4机械工业部监察组副组长、政治部主任,电子工业部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莫春和(1916—2002)四川阆
  中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30军第89师267团战士,红4军28团团部、军部、红33军军部通信员、警卫员,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译电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初,与总部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下到连队参加战斗,在多次恶战中部队被冲散。从梨园口附近沿祁连山山麓向东转移,昼伏夜行,乞讨度日。在古浪附近不幸被马步青部俘获,关押在国民党凉州第二监狱。在押送西安途中,与300多名被俘红军战士被西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营救后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委机要处股长、科长和中共中央机要处办公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机要处副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机要处处长兼中南军区机要处处长,总参谋部机要局副局长、局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6月在北京逝世。
  徐国夫(1914—2004)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5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途中,第12师被编入红9军后,历任红9军政治部党委书记、组织科科长、政务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红四方面军总部骑兵师第一团团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王树声支队沿祁连山游击东返。分散突围后,只身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队长、第1分校营长,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参谋长,新编第8旅22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纵队23旅副政委,第3纵队9师副师长、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119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40军119师师长、副军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8月在沈阳逝世。
  徐明德(1916—2007)河南新县人。1931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分队长、反帝大同盟会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加入红军,1935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第5电台台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到达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疆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第一期、第二期无线电通讯训练班教员。1940年5月回到延安,历任中央军委第3局分队报务主任、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通信处第1科科长,吉林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5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司令部直属第3政治处主任,海军司令部通信处长、海军通信兵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1973年,担任海军司令部“两查办”主任。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7年1月在北京逝世。
  徐斌(1920—2002)原名徐志文,四川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四方面军总部保卫局勤务队(驻通江)当战士,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班长、队长。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入红军大学学习,后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1局3科工作,后调5局侦察科当科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调任红30军军部测绘训练班班长,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1月,转为中共党员。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红30军向西转战途中负伤掉队,被俘后被押送凉州,在红城子、乌鞘岭一带修建甘新、甘青公路。10月中旬,在党中央营救下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测量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参谋训练队队长、东进纵队直属支队参谋长兼1大队大队长、纵队参谋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中部司令部代参谋长、3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3支队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兵团第3师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2月,任铁道兵团司令部参谋长,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1960年7月,在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历任总参军交部副部长,总后军事运输部部长,总后勤部参谋长、副部长,铁道兵副司令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4月在北京病逝。
  殷国洪(1911—)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30军第262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1月,调任红30军第88师268团特派员,在倪家营子战斗中因弹尽粮绝后被俘,在敌人监狱受尽折磨。后被押到兰州修铁路、机场,又被押到平凉,趁敌人看管不严逃出,由一位老大爷带路,回到红军队伍。后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第3团特派员,冀南军区第9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3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政治部、冀南军区政治部和晋冀鲁豫军区第10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桐柏军区第1军分区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湖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海军炮兵学校政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郭卓辛(1912—1984)河北安次(今廊坊)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编入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5军团第13军第38师政治部秘书、第13师第37团指导员兼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红5军任政治部统计干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高台血战后,红5军余部编入红30军,任第89师267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37年3月14日,红89师在肃南石窝山担任阻击任务时被打散后,与部分将士沿祁连山游击东返。历经艰辛,找到援西军归队,后被分配在援西军工作,任文书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委,山东军区独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徐州警备区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96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炮兵副政委、政委等职。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浙江军区副政委、安徽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月因病在南京逝世。
  唐青山(1918—2000)四川蓬安人。1932年参加游击队,不久游击队改编为红27师特务营,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师卫生部政委。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2日,在临泽倪家营子和梨园口阻击战中,红9军被打散,在游击东返时不幸被俘,被关押半年多。后经党组织营救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抗大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第115师,历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6支队7团3营教导员,游击大队政委,第686团1营教导员,滨海军区独立团副政委、政委,第686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1纵1师1团团长、1师副师长,2师副师长,第38军113师副师长、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39军副军长。1961年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80年1月,任沈阳军区司令部顾问。1981年8月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10月在沈阳逝世。
  黄鹄显(1914—1986)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2军34师101团战士、班长。1932年进入彭(湃)杨(殷)红军学校学习,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局参谋并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30军参谋长等职。在临泽梨园口战役中被俘,先后被关押凉州、兰州、西安。1937年8月,经党中央营救回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特务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等职。后进入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纵队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第2旅副旅长、热河省军区代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3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4师师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指挥员、坦克师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解放军装甲兵副参谋长,装甲兵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湖南省国防工办副主任,军委装甲兵顾问、顾问组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4月在北京逝世。
  萧永银(1917—2002)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3团勤务员、班长、司号长,红30军军部交通队排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总指挥部警卫连排长等职。1937年3月14日晚上,按照石窝会议的决议,与总部作战参谋陈明义等一起护送陈昌浩、徐向前回延安。途中为缩小目标、保存力量,与首长分散行动,与陈明义一起辗转东返,找到援西军后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连长,385旅14团营长、13团副团长、14团团长,太行军区第8分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8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1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代军长、军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解放军12军军长,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成都军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中共九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4月在南京逝世。
  曹玉清(1906—1991)又名曹光铭、曹金声,湖南新晃人,侗族。1926年参加北伐。1929年参加万载县城暴动后加入红军,历任红5军第3纵队3大队9中队分队长、中队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红15军连长,并转入鄂豫皖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1931年任红4军第30团连长、营长。1932年6月,被当作“改组派”逮捕关押,是年秋获释,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无线电台担运队班长、队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总供给部兵站2大站科长。1937年3月14日,在肃南石窝山战斗中,总供给部被敌人打散后不幸被俘,后经党组织营救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随李先念到新四军工作,任第5师营长、团长、团政委,参与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副旅长,华北军区第14纵队41旅旅长、70军第209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8军第204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6月回国。1960年起历任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党委常委、副司令员,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业务组副组长,省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4月在北京病逝。
  龚兴贵(1914—2002)江西兴国人。1930年8月参加红军,1931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3军7师21团重机枪班班长、8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红5军团宣传队副队长,军委3局无线电台总队政治指导员,中华苏维埃政府电台6分队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所在电台转隶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征战期间,因患伤寒病同部队失去联系,在当地百姓帮助下,历时百余天,穿越戈壁滩九死一生,重返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电台台长、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电台区队长、八路军无线电第4中队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炮兵教导大队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炮2旅政治部副主任,炮3师政治部主任,西南军区军械部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重庆炮兵学校、锦州炮兵学校政委,西安炮兵学校副政委,解放军第二炮兵51基地政委,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顾问等职。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4月在大连逝世。
  董洪国(1910—2001)安徽金寨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军,先后任红4军第11师33团5连副班长、4连指导员等职。1933年,调任红30军工作,历任30军医院政委、政治部党委书记、8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卫生部政委等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30军第88师268团2营政治教导员。1937年3月14日,部队在石窝山阻击战中被打散,与余部沿祁连山游击东返,历尽艰辛找到了援西军,回到革命队伍。
  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八路军随营学校学习,后历任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政委、八路军总部兵站部高平县康营第6分站指导员、八路军供给部军用制造厂材料科科长、新四军第5师供给部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兼副政委,华东军区快速总队供给部部长,豫皖苏军区供给部政委,河南军区供给部党委书记、部长兼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历任河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武汉军区财务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代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离休。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6月在武汉病逝。
  喻新华(1909—1993)原名喻同金,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组织农民武装政权,任自卫队长、村苏维埃主席、赤卫军排长。1931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3团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0军第88师26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8师268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李卓然、李先念等率领的西行支队艰苦转战进入新疆休整。
  抗日战争时期,先在新疆任红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1940年2月回到延安后调新四军工作,历任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政治处主任、25团政治处主任,第4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32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三总队副政委、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在南京逝世。
  程业棠(1912—1986)安徽六安人。1928年参加红军,1929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5团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政委、团总支部书记、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6年12月中旬,在永昌战斗中腿部负重伤掉队。为躲避敌人搜捕,拄拐棍讨饭东返。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历经艰辛,只身到达延安,进入边区医院治伤。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被派往新四军任职,历任新四军教导营政治指导员,教导总队大队政治教导员、教导队总支书记,特务团副营长、代营长,第1师3旅7团政治处主任,警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特务团团长兼政委,苏浙军区第3纵队8支队支队长,浙东纵队第4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3旅9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师副师长、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0军59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13步兵学校校长,第十七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9月在上海逝世。
  傅绍甫(1908—1993)安徽金寨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排长、副连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0军第89师267团营政委等职。参加了红四方面长征。1936年10月,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阻击战中,红89师267团被打散,随余部进入祁连山一带游击作战,寻机东返。后历经艰辛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历任新四军教导大队3支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3支队5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挺进团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7师59团团长,沿江支队副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21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1师参谋长、副师长,第13纵队39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31军93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副校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1月在南京逝世。
  焦玉山(1915—1990)安徽阜阳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3团排长,第89师267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部便衣队队长、警卫营副营长、骑兵连连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余部游击东返,被地方民团俘获押往青海途中逃脱,历经艰辛找到援西军后归队,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警卫连连长、独立支队营长、师教导大队副队长,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教育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1师31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1军123师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处长、处长,广东省公安总队副政委,广东佛山军分区司令员,守备第10师师长。1962年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陆军第47军副军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在广州去世。
  曾庆良(1917—1996)江西于都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任红1军电台报务员。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员,后历任电台台长,军委电台报务员、队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与电台工作人员结伴游击东返,不幸被俘后被押往青海西宁,被强迫在马步芳军电台工作。期间,成功扣押了马步芳调兵追击西行支队电文,后被转送兰州集中营关押。1937年6月,千余名西路军被俘将士被国民党97师押往西安途中,在党中央营救下,于平凉四十里铺脱险归队。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第3局无线电科副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通信科科长兼无线电中队中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野战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通信处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通信处处长、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1月在北京逝世。
  谢良(1916—1991)江西兴国人。1930年6月参加江西地方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2月编入红军第1军团8师24团,历任排长、连指导员,红7军团19师59团指导员,红5军团13师37团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历任13师政委、5军政治部主任,在山丹战斗中左脚负伤。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因伤行动不便不幸被俘。
  抗日战争时期,被送到兰州省立医院治病,由于伤口发炎很厉害,锯掉了左脚。1937年8月出院后,经兰州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护送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结束后,调任八路军第115师留守处(驻陕西云阳)主任。1942年,到苏联治病,途经新疆时被盛世才逮捕入狱。1946年6月,经党中央营救,在张治中先生帮助下获释回到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平原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高级步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校政委、炮兵学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1月在北京逝世。
  谢明(1915—1985)江西于都人。1929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共青团于都县桥头区儿童局书记、共青团于都县古龙冈区委书记、少共国际师第45团政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在长征途中负伤后,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疗养。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渡过黄河,被编入红5军第15师,参加了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在祁连山不幸被俘,在被国民党部队押到西安时,经西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营救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2支队6大队政治处主任、5大队政委、4团政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热西军分区政委兼中共热西地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独立师政委,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2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5军133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45军副政委、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军政大学副政委,政治学院副政委。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九次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5年4月在北京逝世。
  蔡长元(1917—1995)四川宣汉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红9军第27师79团通信员、班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兼共青团总支书记、军政治部新剧团政治协理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3日梨园口阻击战中,红9军被打散,随吴先恩突围。在祁连山历经三个月后才出山,昼伏夜行,沿途乞讨,在凉州附近与吴先恩失散。后被迫到邓宝珊部当兵,几经辗转带枪找到八路军358旅,回到革命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担任教员。后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青年科科长、青年支队政委,中共应县县委书记兼应县支队政委,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组教科科长、第5军分区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11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3纵队9旅政委,第19兵团63军189师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63军189师政委、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第24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第66军、63军政委,陕西省军区政委。中共十二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2月在北京逝世。
  廖政国(1913—1972)河南息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黄安独立团副连长、连长,红四方面军警卫营连长、副营长,红4军第12师36团营政治教导员,军委补充团营长、副团长、代团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7月,第12师被编入红9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2月底,保卫局长曾传六派廖政国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五名干部到武威开展地方工作,接应援西军。西路军失败后,与战友分散东返。昼伏夜行,历时近两个月只身找到援西军。后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营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2路2支队支队长,挺进纵队第1团参谋长,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4团团长,新四军第1师1团团长、教导旅旅长,新四军苏浙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0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20军副军长、代军长。回国后历任第20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舟嵊要塞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骁勇善战,先后8次负伤,有“独臂将军”之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4月在南京含冤去世。1979年4月,恢复名誉。
  黎锡福(1909—1976)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4军第1师1团排长,第12师34团连指导员、副营长等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7月,第12师被编入红9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9军渡过黄河
  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高台战斗失败后,剩余将士编入红30军,任红30军第88师264团营长。1937年3月14日,在肃南石窝山阻击战中,红88师被打散,与余部沿祁连山游击东返,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57团团长,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反“扫荡”、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13旅副旅长、南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3军第39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云南宁洱边防区司令员、13军副军长,昆明军区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6年5月在上海逝世。
  潘峰(1915—1994)安徽六安人。1929年11月参加皖西六霍起义,1930年11月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25军第73师政治部民运干事,红4军第10师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0军第89师、90师营长、政治教导员、团总支书记。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30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在肃南石窝山战斗中,部队被打散,组织小分队沿祁连山游击东返。后为缩小目标,小分队再次分散突围,在黄河边不幸被俘,被关押国民党凉州监狱,后又被押往兰州补充进国民党军79师,在送往抗日前线途经彬县时,与几个战友伺机逃脱,辗转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政治处主任、挺进军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冀东军区分区司令员、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东军区18军分区、15军分区司令员,冀东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防空军干部部部长。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月在北京逝世。
  戴克林(1913—1990)原名戴道驹,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少先队大队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战士、班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7月,第12师被编入红9
  军,历任红9军27师81团宣传队队长,第27师卫生队队长,第81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副营长等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9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在永昌保卫战中左脚负伤掉队,后沿长城东躲西藏,靠乞讨、打短工东返,于1937年5月1日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3支队连长、司令部侦察参谋,挺进纵队第1支队支队长、第1师1旅4科科长,江都独立团参谋长,第1旅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5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师6团团长、师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0军59师副师长、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20军59师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58师师长、27军副军长,安徽省军区参谋长、工程纵队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中共九大代表。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月在杭州逝世。
  魏传统(1908—1996)四川达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负责组建红33军政治部,后任红33军政治部秘书长、宣传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月,红33军与红5军团合编后,任红5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红5军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任红西路军政治部敌工科科长。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组织余部在甘州南部祁连山打游击,不幸被俘,被国民党马步芳部先后关押在甘州和西宁,后经党中央营救于1937年9月到达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同年12月到达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干部教育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副政委、院长,总政治部宣传顾问,中朝友好协会会长。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8月在北京病逝。
  瞿道文(1919—)四川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川陕少年先锋师秘书、中共川陕省委党校秘书、红31军政治部干事。参加了长征。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途中,中央批准组成西北局,任西北局保卫局干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随部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计划取消后,渡河部队改编为红西路军西征。1937年3月14日,红西路军在肃南石窝山分兵后,随余部转战途中不幸被俘,在押往青海途中逃脱,辗转找到兰州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由八办送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卫生部直属政治处青年干事,新四军第5支队司令部政治指导员,江北指挥部司令部军法处科长,新四军第2师6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9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处长兼保卫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第二主任、空军4军副政委、空军政治学院副政委。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知识出处

参加过西路军斗争的共和国老一代将帅

《参加过西路军斗争的共和国老一代将帅》

《参加过西路军斗争的共和国老一代将帅》一书。希望通过编辑此书,重温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与优良传统,激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红西路军征战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阅读

相关地名

王树声
相关人物
李聚奎
相关人物
朱良才
相关人物
郭天民
相关人物
方强
相关人物
毕占云
相关人物
杜义德
相关人物
李天焕
相关人物
吴先恩
相关人物
欧阳毅
相关人物
郑维山
相关人物
饶子健
相关人物
晏福生
相关人物
徐立清
相关人物
陶勇
相关人物
彭嘉庆
相关人物
程世才
相关人物
温玉成
相关人物
丁世方
相关人物
王大华
相关人物
王定烈
相关人物
王明坤
相关人物
王世仁
相关人物
王文模
相关人物
方震
相关人物
方子翼
相关人物
龙道权
相关人物
卢燕秋
相关人物
冯仁恩
相关人物
吕仁礼
相关人物
吕黎平
相关人物
朱火华
相关人物
伍国仲
相关人物
刘义
相关人物
刘丰
相关人物
刘何
相关人物
刘自双
相关人物
刘善福
相关人物
刘鹤孔
相关人物
安志敏
相关人物
杜海林
相关人物
李泛山
相关人物
李宏茂
相关人物
李家益
相关人物
杨大易
相关人物
杨以山
相关人物
吴彪
相关人物
何柱成
相关人物
余品轩
相关人物
余嗣贵
相关人物
况玉纯
相关人物
宋烈
相关人物
宋承志
相关人物
张力雄
相关人物
张开基
相关人物
张忠
相关人物
张行忠
相关人物
张志勇
相关人物
张潮夫
相关人物
陈宏
相关人物
陈奇
相关人物
陈彬
相关人物
陈熙
相关人物
陈其通
相关人物
陈明义
相关人物
陈宜贵
相关人物
陈挽澜
相关人物
幸元林
相关人物
林乃清
相关人物
罗仁全
相关人物
周纯麟
相关人物
周明国
相关人物
周学义
相关人物
郑大林
相关人物
赵俊
相关人物
赵正洪
相关人物
赵承丰
相关人物
姚运良
相关人物
袁彬
相关人物
耿锡祥
相关人物
莫春和
相关人物
徐国夫
相关人物
徐明德
相关人物
徐斌
相关人物
殷国洪
相关人物
郭卓辛
相关人物
唐青山
相关人物
黄鹄显
相关人物
萧永银
相关人物
曹玉清
相关人物
龚兴贵
相关人物
董洪国
相关人物
喻新华
相关人物
程业棠
相关人物
傅绍甫
相关人物
焦玉山
相关人物
曾庆良
相关人物
谢良
相关人物
谢明
相关人物
蔡长元
相关人物
廖政国
相关人物
黎锡福
相关人物
潘峰
相关人物
戴克林
相关人物
魏传统
相关人物
瞿道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