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镍都创业带头人杨激中、史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42
颗粒名称:
镍都创业带头人杨激中、史源
分类号:
K828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镍都创业带头人杨激中、史源的记事。
关键词:
杨激中
史源
创业
带头人
内容
西冶总公司(八冶公司的前身)党委书记兼经理杨激中同志、副经理史源同志在人们的心目中德高望众,久负盛名。当年的老创业者至今提起他俩的名字来,仍崇敬至极;而镍都的新一代,则从他们的后辈讲不完的创业故事中,对这两位传奇人物满怀敬仰之情。
杨激中、史源都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较早加入革命队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全国解放以后,转入冶金基本建设战线这个艰苦行业,为国家的冶金工业建设、特别是金川镍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0年初春,大批创者奔赴金川戈壁时,杨激中率队亲征。在火车上,杨激中和大家谈笑风生。下车后,也没有乘坐来接他的小车,而是和工人一起爬上装满行李的大卡车,直奔金川。当时春寒袭人,坐在车上的小伙子尚且直打冷战,而他那时已年近半百,又如何受得了迎头扑面的彻骨寒风!但无论司机怎样劝、大伙怎样撵,他就是不去驾驶室,还幽默地打哈哈:“坐在上面凉快,消乏!”时至今日,当年的老创业者谈起这件事,仍为之动情。
金川工程建设刚开始时,白手起家,困难如山。杨激中、史源两位领导徒步行走或乘坐指挥部唯一的“胜利”小车,每天都要到各个工地跑好几趟,解决困难,鼓舞士气。杨激中的鼓动像火,令人心烫:“我们干的,是中央首长睡不着觉的工程,是‘上天入地’都需要的工程!就是拼命,我们也要把它拼下来!”而史源的鼓动则像铁,落地有声:“困难多,条件差,这是事实。但我们不能给自己丢脸,更不能给国家丢脸!一句话,就是要争气!”鼓动之外,更多的是做。哪个工程最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1961年,由金川峡水库至矿区的24公里管道穿越山口河川时,正值冰天雪地的寒冬,杨激中和史源立即带领机关干部去援战助威,并在刺骨的寒风中和工人一块掘沟,在冰冷的雪地里和工人一起除锈打管,使士气大振,进度大大加快。1962年,厂区临时冶炼系统挖排水沟,刚从北京开会回来的杨激中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工地,一干就是半天。当公司派人找他开会时,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在工地的一个小棚子里看到他时,只见他一身泥水,盖着半截草袋子睡着了。来人不忍心叫醒他,结果他醒来知道后,还把那位同志“训”了一顿,说是“耽误了工作”。
杨激中、史源虽然工作十分繁忙、辛苦,但心里时时刻刻装着职工群众,把解决职工群众的冷暖疾苦当做头等大事。他们常说:“再苦也不能苦了职工群众,再难也不能让职工群众为难,因为他们才是战胜各种困难、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有力保证。”金川工程上马伊始,广大职工群众均住在草棚子、地窝子里,条件很差。有一次,连着下了几天大雨,草棚子在漏雨,地窝子在进水,杨激中、史源两位领导冒雨拄着杨树棍挨家挨户走访慰问,调查了解困难,及时调来了草袋子、油毡纸、塑料布等防雨材料,帮助职工群众防雨堵漏。职工群众感动得满脸热泪,连连说:“我们有这样时刻把职工群众挂在心上的好领导,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在厂区临时冶炼系统施工中,正值寒冬,天上下着大雪,地下滴水成冰。杨激中、史源同志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带着散装白酒赶到施工现场。由于条件有限,就用大瓷碗舀酒,杨激中、史源带头,每个职工一人一口,酒虽辛辣,但温暖全身。既带去了领导对职工群众的关怀,又体现了领导与职工群众兄弟般的情义。
在严酷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杨激中、史源身为高级干部(地师级),却未搞一点“特殊化”,自始至终和创业者一样嚼糠咽菜,同甘共苦。杨激中家里没柴烧了,他和老伴、女儿借辆架子车去木材厂拣刨花。木材厂主任见老领导工作那么忙还自己来拣刨花,想派辆车去送。谁知杨激中把脸一沉:“不能用公家的车给个人拉东西,这点我在会上讲过,你是想让我犯错误呀!”而史源,据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说,他连给亲友写信都不用公家的信封。生活困难时,某食堂管理员给他提去两瓶清油,他说:“是不是每人一份?别人有,你就放下;别人没有,你就拿回去!”但对群众,杨激中、史源却一片赤诚,关怀备至。1962年春节,史源为了让勒着裤腰带拼命工作的职工吃上顿萝卜饺子,提前派车到百里路外的永昌、武威乡下收购萝卜,并命令“不惜代价,一定要买上萝卜!”拉萝卜的车出发后,他又守候在办、公室里,一连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
对工作,杨激中、史源更有过人的胆魄和严谨作风。金川工程上马伊始,由于严酷的天灾人祸的影响向,曾有个别领导人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杨激中、史源却意志坚定,信心十足。他们在职工大会上、干部会议上一再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干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争气的工程,这是我们每个干部和职工的光荣!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光荣!困难大怕什么?我们这支建筑队伍就是在与困难抗争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困难,还要我们来干什么?我们来了,不仅要站住脚,而且还要干好金川工程!在我们的厂史上再写下光辉的一页!”“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正是因为杨激中、史源这种坚定的意志和过人的胆魄,金川工程不但没有“下马”,而是顶着困难大干了。杨激中、史源的工作作风是以“严、细”著称的。他俩平日里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但对工作却毫不含糊,绝不容情。一次,二冶炼工程材料没供上,杨激中当即乘车直驱工地,找到材料处长“大发雷霆”,并命令他在第二天下午四时必须将工程所需材料全部运到现场,一分一秒都不能拖,否则,“严肃处理”!当时的材料处长杨德荣只说了一句“保证完成”。第二天下午四时前,杨激中又亲赴现场“验收”,见材料已提前运到现场,这才露出了微笑。
在“文化大革命”中,功勋卓著的杨激中、史源也未能幸免于难,被诬为“罪人”。罪名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坚持建设金川镍矿,为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卖命效力。于是,为建设金川镍矿呕心沥血的元勋,被封之为“杨史王朝”,打翻在地,“批倒批臭”。
但真正的创业者却对“杨史王朝”是有感情的。当杨激中、史源被戴上高帽游街示众时,许多干部群众眼含热泪目、心如刀割,还有人跟上去悄悄道一声“保重”;当被“车轮战”摧垮身体的杨激中在烈日下猝然昏厥,从“示众”车上摔下来时,许多人不顾“扣帽打棍”的后果,奋身上前抢救;当在“万人批判大会”上,处逆境的史源正气凛然地道出“跟我们建设金川的干部工人都是好干部、好工人”时,更使在场的创业者们为之动容,为之泣下;而当杨激中、史源从“牛棚”出来送交工人“监督劳动”时,工人们把他俩安排到食堂,干剥大葱这种最轻松的活,还派专人“看守”,给他俩倒茶续水,说宽心话,解闷消愁……
得到人民认可的“儿子”,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金川的创业者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不会忘记杨激中、史源在艰苦岁月里与群众同甘共苦、建设戈壁新城的功绩。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金昌概览、千年沧桑、人杰地灵、天地钟秀、物华天宝、辉煌成就等栏目,介绍了金昌市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爱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激中
相关人物
史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