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廊”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40
颗粒名称: “绿色长廊”工程
分类号: S732
页数: 2
页码: 106-1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昌市区北部防护林绿色长廊是金昌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一项重点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自2000年12月9日开工建设以来,采取“统一规划,分片承包,整体推进,集中管护”的原则,得到了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经过5年建设,已在市区北部城市规划区西宁路以北380米外为主体,形成东、北、西三面环城,东起河雅路北京路口,西连西坡林带,总长25公里、面积11060亩的大型生态安全工程。
关键词: 绿色长廊 工程 金昌市

内容

市区北部防护林绿色长廊是金昌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一项重点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自2000年12月9日开工建设以来,采取“统一规划,分片承包,整体推进,集中管护”的原则,得到了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经过5年建设,已在市区北部城市规划区西宁路以北380米外为主体,形成东、北、西三面环城,东起河雅路北京路口,西连西坡林带,总长25公里、面积11060亩的大型生态安全工程。
  工程由市财政投资,市区各单位、部门、企业投工、投劳开展义务植树,以造林绿化为主,分片承包,多种经营,一包到底,长期不变。由于政策灵活,作为生态公益性事业,市区127个单位、部门参加了建设,机关干部、企业职员、驻金解放军武警官兵、学校学生和市民群众共24万人次参加了植树和义务劳动,按照多树种、宽林带、高标准、大网格的建设模式,采取主副林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模式,共栽植各类苗木120万株,76个树种,160余个品种。实行全面封育措施,林间内以红砂、锦鸡儿、珍珠为主的旱生、超旱生植被呈现进展演替,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人工栽植的树木成活率平均达89%,保存率90%以上。各类树木生长良好,已经初具生态安全防护效益,有效改善了市区的环境质量,也成为节假日城区居民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一个集生态防护林、城郊公园、环城森林景观带为一体的多功能、多效益、规模经营、综合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已在市区外围凸现。
  市区北部防护林绿色长廊工程,是2001年8月省计委批复立项实施的重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项目。工程总投资2641万元,其中中央国债投资610万元,市级财政投资278万元,各单位团体投资88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合867万元。针对工程建设区域土地条件极差的实际,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提高绿化效益,增强绿化效果,在砾石戈壁上采取挖沟客土造林的方法进行造林整地,共开挖宽深1米的植树沟420公里,客换壤土42万方,架设输电线路8公里,打配套机井13眼,修建管护用房6处,开挖简易土渠16公里,新修“U”型水泥渠道8.6公里,修筑简易道路6.3公里,配套完成了工程碑、过路涵管、警示教育牌等多项设施。工程采用城市生活污水浇灌树木为主,夏秋高温季节辅以河水、井水补灌的措施进行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探索出了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在资源型缺水条件下生态林业建设的新路子,工程建设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金昌奠定了良好基础,成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示范工程,受到了中央和省上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姫兴洲)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金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金昌概览、千年沧桑、人杰地灵、天地钟秀、物华天宝、辉煌成就等栏目,介绍了金昌市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金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