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39
颗粒名称:
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分类号:
D632
页数:
2
页码:
105-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4年7月14日、1997年1月15日、2000年1月12日、2004年1月8日,金昌市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1996年底,金昌市被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双拥办、中央电视台列为全国十个重点宣传城市之一。后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解放军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来金昌采访,宣传报道了金昌市双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双拥工作
金昌市
内容
1994年7月14日、1997年1月15日、2000年1月12日、2004年1月8日,金昌市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1996年底,金昌市被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双拥办、中央电视台列为全国十个重点宣传城市之一。后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解放军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来金昌采访,宣传报道了金昌市双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拥军优属
1992年以来,市、县、区以及金川有色公司、第八冶金建设公司和所属企事业单位,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部队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为部队官兵安心军营排忧解难。建市以来,共安置军转干部219名,做到了“三满意”;调转军属126名,安置随军家属238人,仅1995年市财政一次性安排资金20万元,为驻军架设了有线电视104台,市、县、区为驻军开办了2所幼儿园,派4名幼教,经费由地方财政负担。市上帮助驻军建立“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专门选派技术人员常年指导,保证部队四季常吃新鲜蔬菜。二是为部队战备训练共出资380万元,为县、区人武部修建武器库、家属楼、训练基地、营院等;为驻金部队修建拥军路、“双拥渠”;还修建了武警支队永昌中队办公楼、金昌市武警支队食堂等。三是为培养部队人才尽心竭力,充分利用人才密集、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为部队建起综合性、多功能的12个育才基地,开设了经营管理、工业会计、微机操作机械制造、家电修理等专业课程,有4000多名干部掌握了一到两门军地通用技术,千余名干部系统地接受了高科技知识培训。每年“八一”、春节,市、县、区四大班子,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都要慰问部队。1999年以来,金昌市逐步实行优待金全社会统筹制度,全面提高各类优扶对象的优待标准,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由每年每户800元提高到2500元,城镇义务兵在待安置期每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143元,老退伍军人由原来每人每月35元提高到145元。
拥政爱民
“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这是流传在金昌市驻军广大官兵中的一句话。表现在行动上,广大官兵一是艰苦奋斗,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流血流汗。某工兵团参加金川二期扩建工程,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完成掘井巷道1741.9米,采运矿碴石32000多立方米。在施工中,官兵战胜300多次塌方,4名战士光荣牺牲,128名官兵受伤。二是奉献为本,为金昌人民营造美好家园。驻军武警部队先后参加了延安路拓宽、金川公园人造假山、人民文化广场以及西部防护林等重大工程建设,为美化金昌作出了贡献。14年来,金昌市驻军共投入百余万兵力参加了金昌的改建和公路、公园、街心公园、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80多项工程建设。三是履行职责,为抢险救灾奋勇当先。先后参加了扑灭铁路(河西堡)油罐列车的大火、消除“五·五”(1993年)特大沙尘暴袭击造成的灾害、东寨乡节水抗旱工程、南坝乡抗洪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共挽回经济损失3100多万元。此外,还参加了百里生态工程、绿色长廊工程,参加了捐助失学儿童、救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活动以及中小学军训、国防课外辅导、市容整治等活动。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金昌概览、千年沧桑、人杰地灵、天地钟秀、物华天宝、辉煌成就等栏目,介绍了金昌市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德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