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硫济金”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38
颗粒名称: “引硫济金”工程
分类号: F426
页数: 4
页码: 102-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昌市是全国103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是制约金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了金昌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省、市领导带领金昌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多次进京向国家计委、水利部和有色总公司汇报磋商从外流域调水的问题,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姚依林、宋平等都作出批示,同意开发建设新的水源工程。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有关方面的一致意见,决定建设引硫济金工程。
关键词: 金昌市 引硫济金 工程

内容

金昌市是全国103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是制约金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了金昌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省、市领导带领金昌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多次进京向国家计委、水利部和有色总公司汇报磋商从外流域调水的问题,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姚依林、宋平等都作出批示,同意开发建设新的水源工程。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有关方面的一致意见,决定建设引硫济金工程。
  金昌市引硫济金工程是解决本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缓解农业用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即从青海省门源县境内的硫磺沟引水,穿越祁连山冷龙岭入永昌县西大河水库上游的小平羌沟,再经西大河水库通过西金输水渠道入金川峡水库。
  引硫济金工程是“引大济西”工程的一期工程。1985年,水利部兰州勘测设计院经过勘测和技术论证后提出《引大济西可行性研究初步规划报告概要》,初步规划年调水量为2.5亿立方米。根据这个报告,为近期缓解金昌市严重缺水局面,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先搞“引大济西工程”一期工程——引硫济金工程。引硫济金工程根据甘、青两省联合开发硫磺沟水资源办议,每年按硫磺沟年来水量的88%给金昌输水,平均每年调水量为4000万立方米。
  引硫济金工程地处高寒缺氧山区,海拔在3400米~3500米之间,气候恶劣,交通极为不便,引水枢纽管理区距青海省门源县城约70里,距金昌市区约260里。
  引硫济金工程横跨青、甘两省,为一低坝自流引水工程。工程级别为三等工程。工程总体布置主要由引水枢纽和引水隧洞两部分组成,引水隧洞是控制整个工期的关键工程,引水隧洞全长8867.2米,采用半圆拱直墙(部分地段为马蹄型)无压明流洞,断面尺寸为2.9米×3.4米(宽×高),进口洞底高程为3436.5米,出口洞底高程为3421.5米,坡降为1/600,设计引水流量7.5立方米/秒,最大限制流量19.5立方米/秒。
  国家计委于1996年4月19日以计农经(1996)756号文批准了引硫济金工程项目建议书;1997年3月24日,国家计委以计农经(1997)410号文批准了引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6月12日,受国家计委委托,甘肃省建委与水利部协办商后以甘建设(1997)181号文批准了引硫济金工程初步设计;1997年7月8日,甘肃省建委以甘建重(1997)198号文批准了引硫济金工程开工报告。
  1994年7月,金昌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引硫济金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工程的建设工作。自1994年7月以后至工程建成的9年多时间,先后由3位市级领导兼任引硫济金指挥部指挥:第一任是市人大副主任李秉亮,第二任是原市政府副市长曹长庚(现任市政协主席),第三任是市政府副市长刘永堂。
  引硫济金工程是金昌市水利建设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规定,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建立、完善建设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选择国内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工程自1995年开工建设,引水隧洞横穿祁连山山脊冷龙岭,是目前国内海拔最高、独头掘进最长、第一条穿越祁连山分水岭的引水隧洞。由于气候严寒、缺氧、交通不便、地质复杂,给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冷龙岭隧洞工程分进口段和出口段两个标段施工,分别由施工力量雄厚的中铁十八局、十五局和一局承担施工任务。为解决隧洞出口段施工中的上述困难,引硫指挥部与铁十八局一处进行了“高原严寒地区小断面长隧洞施工技术”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独头掘进施工达到6818.8米。该科研项目被授予1999年度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科技成果二等奖。隧洞进口段在2000多米的施工中攻克了9次大规模的塌方,其中一次是全国罕见的煤屑流突涌。经过各参建单位和工程建设者八年多的艰苦努力,克服了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施工中的种种艰难险阻,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隧洞工程建设任务。
  引水枢纽工程由金昌市水电工程局承担施工任务,采用两期围堰导流的方式施工,于2000年9月完工验收。
  引硫济金工程共完成各类土石方开挖量90多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6万立方米,消耗水泥3万吨,木材3400立方米,钢材4000多吨,燃油8900吨,炸药200吨。工程概算总投资经国家计委于1997年3月审查通过的引硫济金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为19850万4元,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隧洞地质与原勘察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施工难度增大,工期也延长3年多。2002年6月,省水利厅和省计委将工程总投资调整为24982.74万元。其中资本金7500万元(金昌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金川公司安排1500万元,甘肃省以基建建设投资安排1000万元),资本金以外的12300万元安排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基建贷款,其余部分由金昌市自筹解决。工程竣工初验后,实际完成总投资为26490.72万元。
  该工程于2003年5月9日正式建成通水。由于西大河水库防洪需要,2003年只引水运行67天,调水1295万立方米,实际引水天数占设计引水天数的33.8%,实际引水量为设计引水量的32.4%。2004年只引水运行97天,调水2690万立方米,实际引水天数占设计引水天数的49%,实际引水量为设计引水量的67.25%。按两年的运行情况分析,引硫济金工程完全可以达到设计平均年引水4000万立方米的标准。引硫济金工程在建设中获得了甘肃省优秀重点建设项目奖,在通过2003年11月9日市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对工程进行的初步验收后,又相继获得了金昌市建设工程“镍都奖”和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
  引硫济金工程建成通水,有效地缓解了金昌市工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为金昌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引硫济金工程作为引大济西工程的一期工程,为进一步解决金昌市的缺水问题和引大济西工程的开工建设做好了必要的前期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引硫济金工程对金昌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金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金昌概览、千年沧桑、人杰地灵、天地钟秀、物华天宝、辉煌成就等栏目,介绍了金昌市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德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