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邓小平视察金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29
颗粒名称:
邓小平视察金川
分类号:
D630.1
页数:
4
页码:
57-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8年至1978年邓小平视察金川的记事。
关键词:
邓小平
视察
金川
内容
1958年10月,共和国的地质“功勋单位”——甘肃省祁连山地质队(后更名为甘肃地质六队)发现了金川镍矿,随后立即调集人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地质勘探。
1959年9月,初步完成了一矿区勘探,向国庆1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在以后的日子里,依次发现了三矿区、四矿区、二矿区。勘探表明,整个金川矿区长6.5公里,宽500米,埋藏着价值数千亿元的宝藏。金川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之一,还是一个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多金属共生矿床。矿石中除镍、铜之外,还伴生有钴、铂、钯、金、银、锇、铱、钌、铑、硒、碲、铁、硫、铬、镓、铟、铊、镉等21种有价元素。已探明的储量是:镍545万吨、铜343万吨、钴16万吨、铂120吨、钯61吨、金73吨、银1270吨、硫2000万吨。在同类矿床中,镍储量仅次于俄罗斯的诺里尔斯克矿和加拿大的萨德伯里矿,占国内已探明储量的70%以上。在国内,铜储量仅次于江西德兴,钴储量仅次于四川攀枝花,均居国内第二位,铂族金属储量则居全国之冠。矿床之大,矿体之集中,可供利用金属之多,经济价值之高,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开发金川,不仅开发了一个特大型镍矿,同时也连带开发了一个大型铜矿、一个大型钴矿和一个大型贵金属矿。
金川镍矿的发现,在共和国镍钴工业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甩掉了贫镍的帽子。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极为重视,当时作出了战略性决策,责成冶金工业部组织精干力量,立即开发建设金川镍矿。
1959年,金川公司成立。1960年,大规模的建设开始。1963年10月,金川镍矿一矿区正式出矿。1964年9月,金川公司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电解镍22吨。1965年,成功地提炼出了第一批铂族金属8.5公斤。一家消息灵通的外国报纸报道:“在中国的西北方,出现了一座提炼铂族金属的简陋工棚。”
1966年3月27日,是金川公司发展史上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上午,由金川公司运输部机车牵引的专列,徐徐驶进从未行驶过客车的由河西堡到金川的厂内专用线。10时35分,在公司第二选矿厂旁的铁道上停车。车门开处,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眼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来了!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邓小平首先踏了金川的土地。接着,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及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全国妇联主席蔡畅等,在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汪锋的陪同下陆续下了火车。同车前来的还有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办的负责人余秋里、谷牧、赵尔陆、刘澜波、吕东、安子文、杨一木等15人,司局长30名。
3月上旬,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关于三线建设的工作会议,邓小平总书记一行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视察了陕西的航空工业、兵器工业基地,一路风尘仆仆来到甘肃省。他此行的任务,是视察甘肃三线建设的部署,贯彻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的指示。关于备战的想法,是毛主席于1964年4月提出的。同年5月10日,毛主席在听说酒钢下马的消息后进一步说:“酒钢、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接着,毛主席又在一份报告上给李富春作了如下批示:“攀枝花、酒钢建设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成昆铁路修不通,我将来只好骑小毛驴去。”6月6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他还风趣地说:“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毛主席的话,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共鸣。从此,西南三线和西北三线的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底,西南、西北三线新建、扩建、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多项。甘肃是西北三线航天工业、航空工业、常规兵器、电子和光学仪器的重要基地,自然就成了邓小平一行视察的必到之地。邓小平一行是于3月25日和26日两天刚刚视察完西北导弹试验基地之后来金川的。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与前来迎接的同志一一握手后,顾不得休息,又来到露天矿作业现场视察。到了1700沟,围着桌子观看开采出来的富、贫矿,氧化矿,硫化矿等矿石标本。他们对这么多种类的矿石很感兴趣。邓小平兴致很高,问起矿山储量、矿体状况、矿石产量,又关切地问起技术上过关没有。当中央领导同志了解到剥离运输采用火车、汽车、翻斗无轨电车三种形式后,他们对翻斗无轨电车产生了很大兴趣。李富春副总理说:“别处没有,独此一家,你们要好好搞,搞出名堂来。”在露天矿现场,小平挥手向工人、干部致意:“你们辛苦了!”蔡畅同志问道:“这是‘大跃进’时‘跃’出来的吗?”露天矿代矿长于世伟答道:“是1964年开始干的。”蔡畅赞扬道:“干得多快啊!”
邓小平一行在露天矿视察之后,乘车到了公司展览室。当时的展览室相当简陋,仅有一个沙盘模型、各种图表和公司生产的几种产品的样品。在沙盘模型前面,公司党委书记田汝孚和冶金部长吕东汇报了金川硫化铜镍矿床的特点、公司的生产流程、生产状况以及生产发展的前景。小平边听边点头,充分肯定金川矿产资源是个不可多得的“金娃娃”,是我国的“聚宝盆”。从此,金川公司有了一个响亮的、可爱的称呼——“金娃娃”,并逐步享誉全世界。邓小平指出:“金川地处三线,毛主席关心,要尽快建设好,为国家生产提供冶炼合金钢的镍资源。”小平也十分关心农副业生产和绿化工作,说:“五年内金川要种好一万亩地,并大量植树。”薄一波副总理说:“种地要扎扎实实种好。”接着又说:“金川不错,但你们现在还赶不上白银。金川学大庆要与白银比,互赶互超,要埋头苦干。”中央领导同志对公司党的建设也很关注,指出要坚持干部参加劳动,每周下去几天,要发挥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争取每个生产班组都有共产党员。
从展览室出来,他们来到选冶厂镍电解车间视察。早已在门口等候的选冶厂厂长王培生赶上前去和首长握手,小平握着王培生的手亲切地问:“多大年龄啦?”王培生答:“三十八。”小平高兴地说:“好,还年轻啊!”简短一语,表示出总书记对公司任用年轻干部担当重任的支持和称赞。中央领导同志在车间边走边看,小平对镍的生产流程、总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问得非常具体。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赞许公司刚刚着手的综合回收铂、钯、钴、硫等副产品的技术开发项目,并指出,要组织力量专门研究回收率,要找敢革命的人去干。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结束时,在新的厂区接见了金川公司和第八冶金建设公司的干部及先进生产者代表,并与近千人一起合影留念。邓小平一行于当日下午5时许离开金川。在离别之前,他鼓励广大干部和工人说:“在国际上敌对势力卡我们的脖子,国内经济处于最困难的关键时刻,你们在祁连山下的戈壁滩上生产出国家急需的产品——镍,真是为祖国争了光呀!你们要吃苦耐劳,向大庆人学习,争取多出镍、出好镍,为支援国防、加强战备贡献力量。”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金川,如春风吹暖了每个创业者的心田,给了创业者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创业者们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和干劲掀起了金川建设的新高潮,金川建设如开足马力的巨轮飞驶前进。不幸的是,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此后,在整个“文革”期间,一直未达到一期工程一万吨的设计能力。
1978年3月,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金川被列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从此,金川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委托,亲自主抓金川镍基地大规模的科技联合玫关,金川公司的生产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视察金川时,公司只生产电解镍115吨,许多副产品还无法生产。2003年,公司生产镍产品6万吨,实现利税总额14.1亿元,其中利润为6.3亿元。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贵金属的回收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公司的镍和铂族金属产量都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被誉为中国的“镍都”。公司自投产至2003年,共产镍77万吨、铜51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达43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0亿元。为国家合金钢、特种钢以及国防、机械、化工、轻工、电子等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共和国镍钴工业的真正崛起,是与“金川”这个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金川公司的奋进之路,代表了中国镍钴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金昌概览、千年沧桑、人杰地灵、天地钟秀、物华天宝、辉煌成就等栏目,介绍了金昌市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逢国
责任者
马虎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邓小平
相关人物
金川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