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唐玄奘讲经感通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23
颗粒名称:
唐玄奘讲经感通寺
分类号:
K297.42
页数:
3
页码:
37-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玄奘讲经感通寺的记事。
关键词:
唐玄奘
讲经
感通寺
内容
据1979年武威出土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的一块石碑和有关佛教文献记载: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玄奘西天取经东归途经河西时,曾讲经于番和县感通寺。我们不妨对当时的情形作一番想象:
凉州府和番和县在接到三藏法师要在感通寺讲经的消息后,就开始作迎接玄奘的准备工作。凉州总管府组织河西各郡县抽调了大批人力,准备了大量物资,一定要办好玄奘大师的讲经大会。
玄奘西天取经归来的壮举,已传遍了凉州大地和邻近郡县。八月末的一天,当玄奘来到了御山峡西口时,看到这里人山人海,旌旗招展。感通寺住持慧敏大师带着一百多名高僧和数百名僧徒,高举宝幢,打着七色旗帜,拿着香和花,前来迎引。玄奘到达感通寺时,约有两千僧众和几千信教群众,早已站在寺院内外、河道两旁,手执鲜花彩带,敲锣打鼓,高奏佛乐,热烈欢迎这位从五天竺取经归来的大唐圣僧。
按照大会的安排,当天请玄奘歇息,第二天参拜瑞像,第三天开始讲经。玄奘在听慧敏大师讲述了感通寺圣容瑞像的由来后,若有所思,他对众高僧讲述了他在西天听到的一个传说:贫僧在天竺谒寺拜佛时,那里的高僧讲,他们听他们的法师讲过,大约在120年前,那座寺里原有一双佛像。一天,彩云弥天,雷电交加,人们正在惊疑中,忽然,从寺院里飞出一尊佛像,升入高空彩云间,向东飞走了。人们不知所措,待到去寺院里看时,一双佛像只剩一尊了。这件事流传了下来,成为天竺佛教界一大奇事。直至今日,谁也不知道那另一尊佛像飞到哪里去了。今日听大师说得这么具体生动,从时间上来看,印度那座佛像飞走是120年前,你讲的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石佛出现,今天算起来基本相合啊。这座瑞像,一定是印度那座佛像,应验了圣僧刘萨诃的预言。这是佛祖早有安排的。
众僧侣听了,无不咋舌惊叹。
第三天,讲经大会正式开始,玄奘法师首先用半天时间,重点讲述了十多年来在五天竺拜师、学经、搜集经典以及参加五天竺“无遮会”等佛教盛会的情况。有的僧侣要求三藏法师把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讲一讲,玄奘笑着说:九死一生,乃佛祖的保佑,还是讲经吧。我就先说说贫僧在西天学过的经典,再与众高僧谈谈我们大唐现时的所有佛教经典互相矛盾、争论不休的问题。
头几天他主要宣讲了在北天竺迦湿尼罗国的阇耶因陀罗寺中与各国留学僧人共同学习时,由那里的最高法师僧称法师为他讲授过的《俱舍法》《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婆沙论》《杂心》等。有些经典,中国早就有了,但是,玄奘在僧称法师那里学习的和他原先学过的有很大差别。他就把这些新颖的内容讲给大家听。玄奘在五天竺的十多年中,学会了梵文,博览群经,学会了几种语言和文字。他的讲述生动新颖,论理透彻,又掺入自己独到的精辟见解,听者无不折服。
后几天,玄奘法师重点讲述了他在印度佛教中心——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院学习了5年的重点经典《瑜伽论》等。那烂陀寺是五天竺的佛教中心,规模宏大,建寺已经700多年。僧徒万人,大德数百,留学和朝觐的外域僧人常有千余。玄奘到该寺后,受到了这个寺院的大学者、被佛界誉为“一代宗匠”的106岁戒贤法师的器重,收他为徒,还选派了20名大德高僧担任他的导师,并帮他学习梵文。戒贤法师为玄奘讲解了《瑜伽论》。这《瑜伽论》本是弥勒修成后讲说的经典,精辟而宏远,论理至深至大,是佛教经典中深奥的经典之一,能够讲解透彻的人不多。戒贤法师每次给玄奘讲解时,都有一千多人来听。戒贤法师还给玄奘讲解了《顺正》《显扬》《对法》《集量》《中二百论》《因明》《声明》等经典。玄奘学习了5年,成为戒贤法师最得意的弟子。这个寺能通50部经论的只有10人,玄奘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该寺院多次组织的讲学会上,把佛学理论和中国传统的儒、道相结合,用来分析问题,阐明事理,寓意深远,语妙意明,连一些大德高僧都自叹不如,在天竺声名远扬。
为了让一般僧众都能听得懂并理解这部《瑜伽论》的精神,玄奘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解说,讲得很透彻。所有在座的高僧、佛徒,个个凝神屏气,听得十分专注,他们感到听玄奘的讲述如饮甘露。有两位来自瓜州晋昌郡和沙州敦煌的高僧,在听完了玄奘的讲述后,流着泪对玄奘说:法师啊,我们入佛门四五十年以来,也学了很多经论,但是,我们对佛经所讲的深刻道理理解肤浅,妄为人师。今日听了法师的讲解,如雷贯耳,如梦初醒,真是惭愧啊。从今日始,要从头学起啊。
最后两天,玄奘重点讲解了他在天竺完成学业之后用梵文写出的三部论著。这三部论著是《会宗论》《制恶见论》和《三身论》。《会宗论》是玄奘针对五天竺佛教大乘学中的瑜伽派和中观派的争论而作的。他糅合了两派的观点,讲:明了事理,解决了他们的争论。《制恶见论》是给反对大乘佛学的小乘、外道的总答辩。原来,天竺小乘学者慧藏曾作《破大乘论》七百颂,小乘派拿着它攻击大乘派,闹得不可开交。玄奘为了解决两乘之间的争端,作了《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两乘并无根本分歧,解决了矛盾。天竺佛教界无不折服,并在戒日王亲自召集的五天竺18个国王参加的、6000佛教名流坐论的曲女城(今印度联合省坎诺吉城)佛学辩论大会上大获全胜。玄奘是这次大会的主讲人,他学识渊博,见解精辟。万众赞叹不已,各学派人士无不敬服。他的这几篇精论,解决了印度佛学界的关键问题。在18天的论会期间,没有一个人能驳倒他。因此,五天竺佛学界授他为“大乘天”和“解脱天”的光荣称号。《三身论》是赞扬佛德的著作。他将这三部著作在感通寺整整讲了三天两夜。他那清晰的逻辑、精妙的见解,使坐听的僧众们越听越觉醒悟,好像是沐浴在悠扬悦耳的佛乐声中,心境明朗。
感通寺住持慧敏大师,半月以来因主持讲经大会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但他为了学得西天真经,坚持听讲,向玄奘请教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昼夜不懈。他结合玄奘法师的讲授,对照自己学过的经典,认真领悟精神实质,对玄奘讲授的细枝末节和隐而不显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地探究,明白了所授诸经的含义。他从内心深处钦佩玄奘非凡的佛学造诣。他对大家说:玄奘法师智慧超群,智力过人,他辨析、判断问题,认识、理解事物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事理的能力,足称中国佛教的大师。
玄奘法师完成了在感通寺讲经的心愿,心情明澈平静。他把近几天来听经群众布施的许多金银财物转赠给了感通寺和河西其他寺院,同番和县和河西各地官员以及前来听经的佛界大师、僧众一一作别,在慧敏大师和道整大师的陪同下,与凉州府前来迎接的队伍相会,而后向东出发了。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金昌概览、千年沧桑、人杰地灵、天地钟秀、物华天宝、辉煌成就等栏目,介绍了金昌市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祝巍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唐玄奘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