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金昌概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007
颗粒名称:
金昌概览
分类号:
K297.42
页数:
10
页码:
1-10
摘要:
本文概括了金昌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多姿多彩的地理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金昌之名的由来、金川漫话等。
关键词:
金昌市
概览
内容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民勤县,东南界凉州区,南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南依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连山丹县、民乐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东西最长为144.8公里,南北最宽为130公里,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
金昌市现辖1县1区,即永昌县和金川区,共12个乡镇。其中,永昌县现辖新城子镇、红山窑乡、焦家庄乡、城关镇、东寨镇、六坝乡、南坝乡、水源镇、朱王堡镇、河西堡镇共4乡6镇,总人口为25.21万人。县城在金山之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区是金昌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心,现辖宁远堡、双湾2镇,总人口为20.82万人。金昌市共有人口4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5万人,非农业人口21.68万人。全市共有30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超过千人的有回族和满族。(祝巍山)
多姿多彩的地理地貌
金昌市的地理地貌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峦起伏,河系纵横,平川、山峦相间,戈壁、绿洲相连。雄伟的祁连山横卧于市域南部,龙首山脉断续渐没于市域中部。大黄山(古焉支山)异峰突起,位于市域西部。西南部祁连山冷龙岭主峰海拔4442米,为域内最高峰;北部荒漠区张家坑海拔1327米,为域内最低处。地形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渐趋倾斜,形成西南部山地,中部低山丘陵、走廊绿洲平原和北部荒漠草原为主的地理面貌。
西南部山地 包括大黄山一部分(另一部分在山丹境内)、祁连山冷龙岭、火松林、盖掌大坂等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这里沟谷纵横,峰峦叠嶂,阴坡被成片的天然乔木林和灌木林所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原,植被覆盖率达75%以上。在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植被稀疏,是高山寒漠。金昌市的东大河和西大河均发源于冷龙岭北麓。几千年来,祁连山一直是金昌市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优良的牧业区。大黄山南麓的大马营滩、大河坝滩等大部分优良草原,解放后由永昌县按西北军政委员会关于“山丹军牧场与门源、永昌、山丹、民乐等县牧民放牧协议书”,划给山丹军牧场养殖军马代管使用,现由山丹军马场四场和一场使用。
中部低山丘陵 包括龙首山脉中的枸子山、武当山、风门山、龙口山等平行山脉和山间盆地。龙首山进入金昌市境后,从西向东延伸,逐渐低矮,海拔1600米~2500米,最高峰成山掌,海拔3050米。这一区域的花草滩、大青羊口滩、小青羊口滩、露泉滩都是龙首山脉的山间盆地,植被比较茂盛,属半荒漠类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其余多为低山丘陵,植被稀疏,属山地荒漠类草场。
走廊绿洲平原 分布在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的狭长平川地带。主要是西大河流域的祁连山以北地区和大黄山以南、以东地区及今新城子、红山窑西河片绿洲平原,焦家庄、城关镇城郊片绿洲平原,东大河流域的东寨、六坝、南坝至九坝团庄东河片绿洲平原,水源、朱王堡清河片绿洲平原,金川河流域的三堡绿洲平原和双湾、宁远堡绿洲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热充足,灌溉条件较好,是境内优良的农业种植区域和人工林网培育区域,海拔1400米~2500米。
北部荒漠戈壁 分布在龙首山以北,阿拉善台地南缘。海拔1700米以下,地势平坦,戈壁茫茫。接近绿洲北部有较平缓的剥蚀丘陵,麻岗植被覆盖度在15%左右。只散生着一些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红沙少柴、骆驼蓬草等植物。(祝巍山)
丰富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有土地总面积1334.3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48.65万亩,园地面积3.7万亩。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77.5万亩,有林地(乔木)17.52万亩,其中天然林6.03万亩,灌木林54.18万亩,疏林地1.3万亩。全市有草地总面积257.83万亩,其中,天然草地246.8万亩,改良草地6.43万亩,人工草地4.6万亩。
水资源 金昌市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08个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总5.374亿立方米。境内主要有东大河、西大河两大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属石羊河水系。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5亿立方米,其中,东、西两大河占地表水总量的95%以上。近20年来,东、西大河的来水量有所减少,因而永昌县西大河流域的3个乡镇有相当一部分上地因无水灌溉只得轮歇。为了保证金昌市和金川公司用水,近几年来,金昌市修建了“引硫济金”工程,使金昌市用水紧张的局面稍有缓解。金昌市的地下水,系地表水渗漏转化,属重复利用的水资源。东大河渗漏、溢出地表的泉水,形成清河地区乌牛坝和清河坝两条河流,20世纪70年代末期,泉水全部干涸,两条河流废弃。这一区域的水源、朱王堡两镇,20多年来,完全靠打深井提取地下水灌溉。西大河渗漏溢出地表的泉水形成的金川河,1950年径流量为1.5亿立方米,到1985年减至1亿立方米。近20年来,部分泉地不溢水,年径流量大为减少。位于金川河下游的河西堡、宁远堡和双湾三镇中的双湾镇和宁远镇的部分村社及农垦系统的几个农场,完全靠打深井提取地下水灌溉。市境内修建的3座中型水库,即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的皇城水库、总库容6800万立方米的西大河水库和总库容6500万立方米的金川峡水库,起到了常年蓄水、拦截洪水和调节用水的作用,保证了全市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
植物资源 金昌市境内植物品种繁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啤酒大麦、玉米、洋芋、蚕豆、黄豆、豌豆、扁豆、青稞、谷子、糜子、莜麦、荞麦、黑豆、白豆、脑核豆等10多种。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籽、百合、葵花、麻子、甜菜、黑瓜子等。瓜菜作物有西瓜、甜瓜、番瓜、南瓜、黄瓜、白菜、芹菜、葱、胡萝卜、西红柿、大蒜、菠菜、甘蓝、茄子、辣椒、芥菜、萝卜、莲花、笋子、豆角、菜花、蒜苗、韭菜、芫荽等40多种。果类有苹果、杏、梨、桃、葡萄、红枣、李子、软儿梨等20多种。饲草绿肥作物有紫花苜蓿、箭舌豌豆、草木栖、燕麦、沙达旺等七八种。树木有杨、柳、沙枣、榆、槐、桑、椿、松、柏、胡桃、青海云杉、梭梭、花棒、沙拐枣、拧条、红柳等,人工栽培和天然生长的24科,约70多种。观赏植物有芍药、牡丹、菊花类、玫瑰、月季等56种。药用植物有大黄、百合、甘草、秦艽、羌活、麻黄、茵陈、桔梗、黄芪、何首乌、牛蒡子等155种。
动物资源 金昌市境内动物种类很多。家畜、家禽主要有马、牛、驴、骡、骆驼、绵羊、山羊、猪、兔、狗、猫、鸡、鸭、鹅、鸽。野生动物有2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禽类115种,还有鱼类等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二、三类野生珍贵动物有雪豹、淡腹雪鸡、蓝马鸡、马鹿、麝、猞猁、石貂、鹅喉羚、水獭、大天鹅等。鱼类有金鳟鱼、虹鳟鱼、鲤鱼、鲢鱼、鲫鱼、鳇鱼等。
矿产资源 金昌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藏储量大,品种多。至今已发现和探明的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地90多处,其中黑色金属矿产地14处,有色金属矿产地20处,非金属矿产地49处,能源矿产地11处。矿种有镍、铜、铀、金、银、锰、铬、钨、铁、钴、铝、铅、锌、锑、铂、钯、锇、铱、钌、铑、硒、碲、硫、玛瑙、水晶、煤、萤石、粘土、石膏、膨润土、硫磺、石灰石、石英石、白云石、大理石、石棉、硅石、石油、磷矿石等45种。据已探明的储量,有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23处。其中,镍矿储量非常丰富,仅次于加拿大萨德伯里矿,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铜、钴等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镍、铂、钯、钴等20多种,与之伴生的还有锇、铱、钌、铑、硒、碲、铬、硫等10多种矿物质,其中铂族金属储量为全国之冠。
旅游资源 金昌市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古文化遗址两百多处,其中有新石器时期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沙井文化遗址,有众多的汉墓群遗址和汉明长城遗址,有汉代古城遗址,有唐代圣容寺佛塔、明代金川大寺塔和钟鼓楼,有明、清以来的北海子公园和武当山古建筑群,以及风景秀丽的北海子公园;有草原、雪山、松林、水波相互辉映的西大河水库风光、皇城水库风光和人文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金川峡水库风光等。金昌的主要旅游区域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是人们度假、休闲、避暑的好去处。(祝巍山)
金昌之名的由来
金昌之名由何而来,人们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根据国务院(81)国函字14号文《国务院关于甘肃省设立金昌市的批复》,“将永昌县金川镇所属的金川地区和宁远堡、双湾两个公社划为金昌市的行政区域,将武威地区的永昌县划归金昌市领导”。据此,金昌市因辖金川和永昌县,各取一字合而得名。此其一。
金昌市处永昌县地。翻阅永昌县历史资料,“金昌”这个地名其实早已有之。据《金昌文史》第二辑,可知早在1700多年前,永昌县境内就有过“金昌”这一城名。不但清乾隆《永昌县志》卷二《建置志》中载有“金昌城”,而且《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江西版)中也有关于永昌境内“金昌城,确址待考”的注释。据《太平寰宇记》载:“金吕城,名金昌城。晋时,马隆依金吕山筑之。”又载,在金吕山有一种鸟,形似雀,名金昌鸟,见人即以喙自图其形,因以名城;亦说,因盛产金,故名。“金吕山”在何方?从清乾隆《永昌县志·建置志》“古迹”条所载内容看,“金吕山城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晋武帝咸宁六年(280年),树机能陷凉州,马隆讨平之,依金吕山筑城以守,即今毛卜喇”。清乾隆《府厅州县志》又载:“金昌城在永昌县北。”乾隆《永昌县志·建置志》还说:“金昌城其址无存……晋传云,孝武太元元年(376年),苻坚遣其将苟苌、梁熙、毛苌等来寇,张天锡率万人顿金昌城。”由此可见,金吕城即金昌城,其城址在永昌县西北金吕山下,即今永昌县红山窑乡毛卜喇村。这里系历代控扼甘凉通道的军事要地。时过境迁,早在1700多年前建筑的古老的毛卜喇金昌城早已不复存在了,然而,新兴的金昌市又在祖国镍基地崛起。参考历史资料为祖国镍都命名,当然也是很有意义的。此其二。
金昌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镍、铜、钴、铀、金、银、硫磺等45种。尤以硫化镍为主的多金属特大型共生矿著称于世,其储量之多、品位之高,居世界同类矿床第二。与铜镍伴生的铂、钯、锇、铱、钌、铑等铂族稀贵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之首。市内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年产电解镍6万多吨,是我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和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被列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邓小平同志称金川矿山资源是国家的一个“金娃娃”。中顾委委员、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朱穆之于1988年6月考察金昌时,即兴挥毫,题写了“有金则昌”四个大字,这当是对金昌市名内涵的高度概括。(王多民)
金川漫话
金昌市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南与永昌县接壤,东北与民勤县毗邻,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连,总面积3856平方公里,总人口20.82万人。
金川区原为永昌县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末,探明境内龙首山东部硫化镍多金属共生矿床之后,逐步开发建设为河西走廊的新兴工业区。为适应建设需要,1963年设置金川镇,属永昌县。1981年金昌市成立,金川镇划归金昌市直辖。1984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金昌市金川区,辖区包括金川镇和原永昌县宁远堡、双湾两公社(乡)。金川区为“镍都”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金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金川区境,地处河西走廊北部龙首山东延部分及阿拉善之间,宁远、双湾绿洲像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戈壁荒漠上。双湾乡“三角城”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活动,为西戎地;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末汉初,先后为月氏和匈奴牧地。汉武帝经略河西,骠骑将军霍去病追击匈奴,逾焉支山,在峡口山上挥笔写下了“锁捆金川”四个大字。两汉以及以后均在这里驻兵设防,明清时期更从内地移民来此落户,垦荒实边。
金川区因金川河流经境内而得名。金川河又称“金水”、“金河”。清乾隆《永昌县志》载:“金川河,(永昌)县北二里,危峦夹峙,碧浪中流,村树麦陇,与之曲折,其一幅佳山水图也。”金川河是由永昌县焦家庄乡诸泉水和北海子乡诸泉水汇集而成。清嘉庆《永昌县志》载:“东水泉之水流入峡口”,“城北海子上下诸泉滥觞而出,齐赴河滩,分东西两口”流入金川峡,“是为金川坝”。清永昌知县李登瀛《金水潺声》诗曰:“双流合抱下金川,烟树朦胧欲暮天。石上忽闻声沥沥,半疑箫管半琴弦。”金川河蜿蜒流过金川峡,出武当山,经河西堡,向宁远、双湾流去,在戈壁荒漠中哺育出美丽富绕的片片绿洲。1958年,在金川峡修建了储水量6000余万立方米的金川峡水库,不仅解决了金川工业区的部分用水,更使河水下游成为瓜菜之乡。
金川河为什么以“金川”为名呢?原来金川河又是以山得名的,乃由“金山”而来。永昌县所处之走廊北山,总称龙首山。龙首山东南部靠近县城的一支,称作武当山。据乾隆《永昌县志》记载,武当山产金,古称“金山”。嘉庆《永昌县志》载:“地称金山,金水名焉。”不仅如此,古人还将武当山前、金川河畔、北海子旁的古寺名为“金川寺”,古塔称作“金川塔”。俟金川区成立时,自然要以“金川”作为区名了。亘古以来,金山(武当山)横卧永昌县城北,“结体酷似伏狮踞道左”。李登瀛亦有诗《北山狮伏》赞曰:“小山结构另方圆,铁额铜头致宛然。父老无须忧虎豹,神峰千载镇金川。”从地壳发展史来看,在千百万年前,这里就是一片大海。到了晚古生代,大约在石炭纪和二迭纪,在“天山运动”强大地应力的挤压下,北山海相地层褶皱隆起,岩层断裂挤压,褶皱变位,伴随着极其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今龙首山北缘断裂带,挤压现象特别强烈,断裂带中有早古生代超基性岩侵入体,形成了岩浆熔离型硫化镍铜矿带,并伴生着金、银和铂族贵、稀金属。我们的先人早已发现走廊北山产岩金,并在多处留有采金活动的遗迹。
1958年春夏之交,甘肃省煤炭工业局145煤田地质队在龙首山东麓白家嘴地区发现了超基性岩体和含铜矿化带。接着,甘肃省祁连山地质队同145队在龙首山发现了一个特大型多金属共生硫化铜镍矿床,在全世界同类矿床中,仅次于加拿大萨德伯里矿而名列第二,它蕴藏着大量的镍、铜、钴、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19种有价元素——沉睡了千万年的龙首山终于苏醒了!
1960年5月,在龙首山东麓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成立了第一个工作机构——807矿,这就是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前身。“807矿”一名,是根据当时矿山在银行的开户账号“807”而命名的。经过四十余年的开发建设,金川已经成为新中国的“镍都”——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元素提炼中心。
(张克复)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金昌概览、千年沧桑、人杰地灵、天地钟秀、物华天宝、辉煌成就等栏目,介绍了金昌市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金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