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史料》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995
颗粒名称: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事记
其他题名: 1951年9月——1955年12月
分类号: F321.2
页数: 13
页码: 204-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1年9月——1955年12月永昌县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事记的详细内容。
关键词: 焦家庄 合作社 事记

内容

1951年
  9月 武威地委书记王俊专门派干部至焦家庄一带进行调查研究,并向当地农民初步宣传农业生产合作问题。
  10月1日 永昌县土改试办工作在一区开始进行。焦家庄一带(属一区四、六乡辖区)是日起开始了土改工作。
  11月初 报经省委批准,地委抽派房俊峰(永昌县委宣传部长)、于竹山等一批干部进驻正在进行土改的焦家庄,开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宣传、组织和筹建工作。
  11月5日—10日 群众对合作生产有了初步认识,刚刚分得土地的173户农民自觉自愿地首批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1月20——25日 原来思想动摇的51户农民经工作组做思想工作,解除了顾虑,第二批报名参加农业社。
  11月底 气候突变,中坝渠冻结,焦家庄尚有3000多亩待灌冬水的土地,为了不影响来年生产,办社干部立即动员刚入社的群众,组织400多人,沿渠分段破冰放水,经过半天奋战,20华里长的被冰封的渠沟打开了,使尚未灌水的土地完全灌上了冬水,保证了来年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12月初 破冰放水的事实显示了合作起来的优越性,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第三批共43户农民参加了农业社。
  12月9日 县政府决定将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辖区内的原一区四乡(三坝乡)两个自然村和六乡1个自然村划为县直属乡,称永昌县焦家庄直属乡。
  12月 办社干部组织入社农民进行冬季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借以克服人缺口粮、畜缺饲料、地缺籽种的困难。
  1952年
  1月5日 又有61户农民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至此,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共328户,1774人,入社土地共8720多亩。
  2月5日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328户入社农民兴高烈地庆祝合作社诞生。甘肃省委秘书长何承华、武威地委书记王俊、专署副专员孟浩及永昌县委、县政府领导出席了庆祝大会。大会通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章程》(草案),并由一社员提议,给毛主席拟发致敬电。合作社根据耕种方便、浇水方便、有利团结三个原则,将全社分为3个生产大队、15个生产小组,并决定以生产小组为基本生产和分红单位。
  3月3日 《甘肃日报》发表了省委秘书长何承华写的《永昌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一文。文章比较祥尽地叙述了焦家庄农业社的筹建过程和建社后如何确定规章制度,如何备耕、如何组织副业生产,渡过眼前困难等情况。
  3月10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邓宝珊和省委秘书长何承华、省农协会主任安振等,在武威地委书记王俊、永昌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到焦家庄农业社视察。邓主席深入社员群众家中问寒问暖、了解民情。之后,又在社员大会上讲了话,高度赞扬了翻身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精神,并勉励了全体建社干部。
  是年春 合作社试种小麦良种“774”“96”“玉皮”等品种,并对所有麦种进行药剂(赛力散)拌种。春播时还试验条播(人工溜种)603亩。
  4月6日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热烈向李顺达、韩恩等应战,并向全省互助组及农民挑战,保证使全社生产水平比永昌其他地区生产水平提高10%
  4月12日 西北局向甘肃省委发出《关于永昌农业生产合作的意见》的电报,电报对焦家庄农业社的有关问题作了指示,并强调“这个生产合作社已办起来,只许办好,不许办垮”。
  7月1日 焦家庄办社干部党员成立了党支部(称干部支部)由房俊峰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着手在社员群众和社干部里面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到1954年春,在社员里面先后4次共发展党员17名。
  年底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召开全体社员、驻社干部参加的生产总结大会,社主任房俊峰做合作社一年来工作总结报告,永昌县县长杨兴盛出席并讲了话,会上表彰奖励了一批涌现出来的男女劳动模范,并安排部署了1953年合作社的工作任务。
  1953年
  4月 焦家庄合作社贷化肥1000斤,分给各组试用麦田追肥。
  6月11日 经省委报西北局批准,房俊峰任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
  8月8日 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向全省各地、县转发了焦家庄农业社主任房俊峰关于永昌县焦家庄农业社“五三年生产计划指标及夏季生产”、“副业经营情况”、“18户社员收入减少问题的改进”、“整顿干部思想作风问题”等4个问题的报告,要求各地、县委及试办农业社的干部参考。
  12月13日 焦家庄全体社员上书毛主席,报告了向国家卖余粮的计划。信中表述了自建社后两年连续增产、社员生活及公共积累都有所提高的现实。为了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决定把28万斤粮食和13万斤胡麻卖给国家。信中还表示,全体社员要进一步努力办好合作社,逐渐向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过渡。18日《甘肃日报》全文刊发了焦家庄全体社员给毛主席的这封信。
  12月19日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张德生致函嘉勉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爱国售粮41万斤(后来实售44万斤),并希望焦家庄社员继续努力,把合作社办得更好,增产更多的粮食。20日,《甘肃日报》刊发了张德生的嘉勉信。
  年底 焦家庄合作社大张旗鼓地普遍深入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宣传、学习,社员们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坚定了互助合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954年
  2月28日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向酒泉西峰乡农业社、武威截河坝农业社、武山文家寺农业社、广通回族自治区潘家乡农业社、皋兰庄子坪农业社、礼县周有才农业社、平凉郭天顺园艺生产合作社、陇西赵家沟农业社、宁县店头赵家村农业社等本省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出挑战书,同时欢迎全省其他社和新建社踊跃应战。挑战的目的是为掀起一个爱国增产运动,完成当年增产10.3%的任务。挑战书发出后,先后收到上述9社和其他兄弟社的应战书20多份。
  是年春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初次使用15行马拉播种机试播小麦300多亩。播种期间,周围农民和县城机关干部、学生络绎不绝前往参观,试播结果证明了机播速度快、深浅适度、出苗率高等优点,这对多年沿袭的人工大扬种(撒播)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4月 焦家庄直属乡党支部成立,由张国昌任支部书记。支部下设三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9名。
  是月 合作社副主任于竹山调往武威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5月,甘肃省委组织部工作组对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支部(即乡支部)工作做了调查。调查工作从基本情况入手,对支部领导农业生产、做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作了细致研究,于6月写出调查报告,肯定了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5月底—6月初 焦家庄农业社在全社范围内先后展开大规模的整地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机耕创造条件。这项工作计划在夏收前的75天时间内,投入10000多个劳动日,整好2000余亩土地,其中1000亩当年可达到机耕水平。
  6月28 出席永昌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焦家庄人民代表李慧英(女)被选为出席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届时将代表永昌县人民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
  7月2日 全省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在焦庄正式成立,站长沈槐昌,由省农林厅委派。该站业务工作有省农林厅直接领导,行政上及政治思想方面由永昌县委领导,全站职工21人,计划配给苏制克德—35型拖拉机2台及所有配套机具。
  7月10 甘肃省永昌焦家庄拖拉机站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和两部拖拉机到站。喜讯传出,人群从四面八方奔向焦家庄观看,群众惊诧地抚摸着拖拉机和各种农机具,久久不忍离去。下午4时,举行了欢迎拖拉机到站的群众大会,有500余名社员和周围农民参加。永昌县委副书记梁满财代表县委到会祝贺,焦家庄乡党支部书记张国昌致欢迎词,拖拉机站工人代表郭振都致答词。会后,拖拉机站的机手们就地进行了耕地示范表演。拖拉机吼叫着带动钢铧,第一次划破了焦家庄农民祖祖辈辈用二牛抬扛耕种的土地,围观者密密匝匝、惊叹不已。
  大会上,还进行了省人民政府对焦家庄农业社第三生产小组1953年春小麦大面积丰产的受奖仪式。县委副书记梁满财赞扬了焦家庄社第三生产小组于1953年创造了157.8亩春小麦平均亩产370.4斤的丰产记录,县武装部长陈彦龙代表县政府向第三生产小组授奖。
  7月14日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干部姚明凤在全县第十三次三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巩固现有农业社的讲话》,为全县农业合作化的进展提供了经验。会后,县委向全县印发了这个讲话。
  8月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房俊峰奉命调省上工作,合作社工作由姚明凤负责。
  10月9日 永昌县委通知焦家庄乡党支部,根据省委、地委指示,县委决定将原来由地委直接领导的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归本县一区领导,在行政上属一区的一个乡。
  10月20日 焦家庄社党支部书记张国昌去北京参加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并向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汇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
  12月19—23日 焦家庄驻社工作组全体干部共14人集中学习了中央第四次、省委第二次互助合作会议精神,并检查了工作情况。学习讨论中就如何对焦家庄农业社进行提高工作做了研究,明确了今后发展互助合作的政策、方针与步骤,明确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最后,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检查了工作中的缺点。
  12月28日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举办了干部冬训班,参加培训的有管委会委员、党、团支部委员、各生产组骨干和积极分子56人,同时还邀请了邻近曹家洼、四磨村等社干部参加。冬训内容主要为传达中央第四次和省委第二次互助合作会议精神,同时还结合社内具体情况,重点讨论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阶级政策以及制定生产计划、合并分红单位、耕畜折价归社、减少自留地数量等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加速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改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
  12月下旬 焦家庄乡党支部提出在1955年提高社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设立监察委员会,对社员大会和社员代表大会负责,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监督财务,杜绝贪污浪费,监督干部工作作风、社员劳动纪律及计划执行情况,监察委员会主任可由支部书记兼任。二是将原来的生产大队改变为分社,组织各分社管理委员会,选举正副主任各1人,分社设1—3人监察小组,其职权同总社监委会。
  是年冬 省委书记张仲良来河西地区视察工作,曾到焦家庄农业社了解有关情况。
  是年 甘肃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作者丁杰(姚凯)编写的《高楼平地起》一书。该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建立到巩固、发展的过程,为全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了借鉴。
  1955年
  1月初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了并社工作,将原来的生产大队改为分社,各分社和总社一样,也相应成立分社管理委员会。除一分社因条件尚未成熟,仍实行小队(原小组)分红外,二、三分社都将以社为单位分红。
  1月21日 以焦家庄社为中心成立了“中大坝六社联合委员会”,由焦家庄社主任黄兴舜任主任委员。“六社联合委员会”决定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现场观摩,相互交流经验,提高和改进耕作技术。六社联合委员会的成立也为全县农业合作化的进程起了促进作用。
  3月3日 焦家庄农业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并组建了并社后的总社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15人组成,第一主任黄兴舜;监察委员会由5人组成,主任由张国昌担任。
  3月24—4月6日 为了保障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依据县公安局“关于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保卫工作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经党支部和管委会研究,在全社进行了一次普遍的敌情教育和建立保卫组织宣传。在此基础上,总社成立了由9名委员组成的治安保卫委员会,各分社也建立了治安小组。
  6月10日 在党支部领导下,集中驻社干部,社乡干部及其他部门驻焦家庄社的工作人员共31人,开始进行整社工作。到7月20日,三个分社的整社先后全面结束。这次整社从搞好生产出发,通过学习社章向社员进行了一次政策教育。从而树立了以农为主的经营方针,批判了“重副轻农”和盲目抓现成的思想;树立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生产方针,纠正了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加强了季节包工,克服了劳动组织混乱的现象;树立了勤俭办社方针,杜绝了贪污浪费现象,减少了非生产性开支;树立了热爱集体的观念,进行了爱社爱集体的教育;贯彻了阶级路线,加强了内部团结。
  7月15日 武威地委通知永昌县委,根据省委指示,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应于1956年春耕前转为高级社。
  11月16日 由党支部研究提名,拟定了高级社管理委员会委员、正副社长、监察委员会委员、正副主任人选名单,报县委审查。
  12月23日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转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全县初级农业社向高级农业社转化做了榜样。

知识出处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史料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史料》

本书记载和介绍的建国初期在党的领导下,永昌县焦家庄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把广大翻身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政策;把富余劳动力动员起来,因地制宜开展工副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的做法;以及按劳分配、共同致富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焦家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