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转高级社工作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史料》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982
颗粒名称: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转高级社工作报告
分类号: F306.4
页数: 11
页码: 150-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转高级社工作报告的详细内容,包含了思想教育,处理土地,处理公共财产等。
关键词: 焦家庄 合作社 报告 高级社

内容

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转社工作从10月初开始至目前,经过两个半月的时间已基本结束,整个工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思想教育。这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全部过程以毛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指示为主(毛主席指示已在全体社员中逐字逐句的学习了两遍,社干学习三遍),并重点进行了以下教育。
  甲、前途教育。首先是总结了合作四年来的优越性。四年来农业总产量比合作前的51年增长302%;社员生活由建社前80%的户现找现吃,现在全社已完全中农化了。其中90%户成为余粮户,社内公有财产已积累242833元,等于社员私有财产47745元的4.63倍。生产资料也不断加,全社耕畜、非耕畜由建社初的113头增加到574头,羊群由300多只发展到3200多只,其他农具由旧的换成了新的,现在已完全够用。经营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干部学会了办社方法,社员集体劳动已经成为习惯。通过这些事实,具体地向社员进行了一次合作生产优越性教育,使社员从自己切身经验出发,认识到合作起来是大家富裕的道路。张天福说:“过去给地主干活没明没黑,夏天穿的破皮袄,冬天穿的破单衫,全家五口人没一个被子。合作起来,光景越来越好,有了余粮,缝了四条花被子,买了两个花单子,毛主席指出的这条道路完全走对了”。
  合作生产优越性大,但是社会主义比半社会主义更优越。社会主义是一切生产资料归公,一切劳动果实完全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机械化和高度技术基础上,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量不断增加,是彻底走向富裕的境地,在这方面社员的体验也很深。54年拖拉机开始犁地,55年脱谷机开始脱谷,节省大量劳动力,农作物获得显著增产。一部拖拉机一昼夜犁地158亩,最多达到200亩,顶126头牛63人或160头牛80个人一天做的活,犁得深,犁得匀,没有草,根据今年生产结果,小麦每亩一般增产40斤(有的因为墒干,春天浇水受了影响,否则产量会更高)最多的增产80斤,伙禾一般每亩增产50斤,胡麻每亩增产40斤。一部脱谷机一天可脱谷20000斤左右顶33人33匹马一天做的活。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
  乙、劳动创造财富的重要意义。通过社几年来的增产事实,必须使社员在思想上明确,只有劳动才能达到社会上每一个人经济地位平等,只有劳动才能彻底摆脱贫困。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必须按劳分配,一切生产资料(主要生产资料),必须为集体所有。
  丙、党的领导。着重是回忆对比合作前后的生活,同时加强学习农业合作化政策理论,回顾互助合作运动发展的历程。使社员在思想上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不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行,必须永远跟着共产党,按党的政策办事,坚持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丁、各项具体问题处理原则,交社员充分展开讨论,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方法上不仅在思想教育方面,而且在各项具体问题处理过程中始终是坚持了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层层发动,逐户逐人进行教育协商的办法。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再加强教育。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和思想发动工作,一般做的比较充分,所以各项问题一般都得到顺利解决。
  第二、处理土地。支部提出处理原则是“土地由社统一使用,取消土地报酬,社员无权出租出典、买卖。社员土地证和契约愿交社保存者交社保存,愿自己保留者自已保留。社员退社时可以带走原有的土地或同等质量、数量的土地”。土地所有权究竟为谁所有,未做明确规定,这样的好处,使社员不因社的提高而感觉突然。这一原则,经过社员讨论,一般都同意,土地归公,土地证交社保存。
  社员土地愿意归集体所有是因为:(1)旧社会苛捐杂税,土地重重负担,加之地广人稀,社员过去对土地私有观念相当淡薄。(2)土地利益不大,一般户地租刚够农业税负担,有个别户地租不够负担农业税,加上土地负担一部分股份基金,大部分社员觉着土地没利。(3)拖拉机耕地事实教育了农民,小块土地不能实行机耕。以上并非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社员相信共产党,相信毛主席,合作四年来,社员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社员对共产党、毛主席的好处体会很深,觉得“按照共产党的政策办没错”。
  根据上述情况最后确定“土地取消报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社员无权出租、出典、买卖,土地证和契约交社保存。社员退社,不能带走合作社以内的土地,呈请上级人民委员会批准可以带走合作社以外的土地”。
  关于自留地。过去每人一分至一分五厘。转社中社员都认为标准太高,影响集体生产。最后确定每人五厘,人口多劳力少的户不得超过七厘。十口人以上不得超过五分。
  土地已经处理结束,已经宣布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土地证都已自动交社保存,其中有2户因土地证遗失未交。
  土地公有是解决农民私有制的最后一环,是尖锐复杂的思想斗争。农民私有心理和社会主义的矛盾,表现在各个方面。根据讨论情况,开始家庭个别成员有顾虑者有7户,其思想类型大致可分:
  一部分是鳏寡孤独,老弱残废,缺乏劳力的社员。过去土地报酬交过公粮有些剩余,同时对社会主义不摸底,怕土地取消报酬归集体所有饿肚子。如社员赵生顺(瞎子)曾提出抽八亩自己种。有一户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因为老婆没生下男孩子,也顾虑土地归公后,将来没办法。
  个别社员对土地归集体所有没意见,但因为过去和社员发生纠纷或劳力调配方面有时不当,在讨论土地问题时和社员干部赌气,不赞成土地归公。
  少部分人心疼自己的土地,有的(老中农)过去为买土地花了许多钱,或为土地纠纷在旧社会坐过“班房子”,不愿土地白白归公,提出按土改时分地标准,长余部分,折价归社。有的家庭父亲不愿土地归社,儿子、媳妇积极赞成,家庭中展开了思想斗争。有的在讨论土地问题时首先考虑走哪一条道路。有一户曾提出退社(老中农曾当过三年伪甲长、地痞,1952年退社搞垮了。1954年又回社。回社后,个别社员有时说些讽刺话)。
  有部分社员政策界限不明确,怕房屋、宅基、私人家畜、零星树木一齐归公,打算出卖家畜;有的老年人怕机器耕地,挖他的坟园,有的因儿子或弟弟参军怕复员后没地种。这些人在讨论土地问题时一般都不表示态度。
  针对上述思想做出明确规定:坟园、零星树太、家畜房屋、宅基,仍归私有;军人复员后,可直接参加社内劳动;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缺乏劳力户,今后在劳力调配公益金项下适当照顾,合作社保证这些人增加收入。
  第三、处理公共财产。焦家庄合作社原来分十五个生产分配单位(等于十五个联社),今春合并成为三个分社。各个单位经济基础不相同,生产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公有财物、公共积累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耕畜折价归公时间有先有后,有的己将畜价还完,有的还了一半,有的未还。因此各单位公有财产积累不平衡。原一分社每劳平均积累139.6元,二分社为176.9元,三分社为177元。转高级社后,公有财产(耕畜、农具、籽种、饲料)都转全社所有,如何妥当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贯彻各单位经济互利,二、三分社不动,一分社每劳相差37.2元,以土改时社员分得果实油坊一座顶交公有财产转归全社所有。
  社员股份基金(归还归公牲口价款)一分社原来每劳摊集26.1元,每亩土地摊集4.55元;二分社每劳43元,每亩土地23.13元;三分社每劳18.192元,土地10.13元。因耕畜已经为全社所有,收入归全社劳力分配,耕畜价款有的单位负担的多,有的单位负担的少,不够互利。经过社员讨论,因土地已取消报酬,归全社集体所有,原来各单位负担的数量不再变动,劳力负担部份,按全社劳力平均,每劳为29.1元,以此标准农业全社统一分配,副业、畜牧业单独分配。
  现在新的领导机构已经成立,耕作队已经划分(原来的三个分社为三个耕作队,合并进来的社并入三耕作队)。每个耕作队之下设三至四个生产小组。各队正进行搭配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全社平均每劳负担耕地面积17.5亩,每马负担102亩,每牛负担70.2亩,每驴负担96亩,一辆车负担249亩。以此标准第一耕作队(原一分社)劳力长余104.4个,马多12匹,牛多4头,驴多9.4头,大车多5辆。第二耕作队(原二分社)劳力少33.5个,马够用,牛多2头,驴够用,大车够用;第三耕作队劳力少69个,马少11.6匹,牛少4.6头,驴少10头,大车少5辆。
  关于劳力搭配,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拨土地,一个是移户。但因一耕作队劳力过分集中,如果拨地依次顺推各队土地都成远地,二、三队社员意见很多,最后决定了移户办法。而一耕作队社员顾虑很大,“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移户”或“寸土难移,房屋虽不好是老先人和毛主席给的”。有些劳动忠实的社员因为看到原二分社今春移户工作安置的很好,在大家帮助下都修了新房,表示态度:“反正全社统一分红,走到那里也是一样”,赞成移户。现在已由一队向二、二队移25户,劳力51.4个。因一分社劳力较弱,妇女半劳力很多,计划再移五户。12个劳力即可。
  关于耕畜农具搭配,按各队耕畜强弱,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搭配,从一耕作队抽马5匹,调到三耕作队3匹,送牧场2匹,抽驴2头调至三耕作队抽车3调至三耕作队;二耕作队耕畜农具未动,又从三耕作队抽母马2匹送牧场。调配中一般都很慷慨,新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进一步树立。
  耕畜、农具搭配以后,为建立生产责任制度,按各队占有情况,根据强弱、新旧折价评定使用年限。各队向社订立使用合同,凡使用年度期满者报社注销,由社重新添置;凡使用爱护超过年限者将实物奖给原单位;凡因使用不爱护,造成损失者除去使用期内折旧后其余由原单位赔偿;凡发生意外,经积极挽救而造成损失者,经研究视其情节社负担一部分、大部分以至全部;凡母畜生产幼驹,社适当帮助饲料,并给原单位社员以适当劳动报酬。一年以后幼驹都送牧场为集体所有。上述办法基本上是适当的,不仅建立了责任制度,有利于生产,而且使社今后生产资料添置更有计划。
  第四、七年生产规划,划出社会主义远景。七年内把焦家庄基本上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样子。
  七年内每亩产量由1955年239斤增长到647.5斤。农业总收量由1955年1956772.5斤增长到5160000斤,每人平均收入由1955年126元增长到448元,加上林业、畜牧林收入为498.8元。
  七年内60%耕地面积实现机械化,1956年社区修公路一条,汽车机器行走无阻。
  七年内现有耕地、地边、地角全部整修整齐,彻底消灭荒滩(整修后可能扩大耕地面积2500亩左右)。
  七年内将现有86条支渠合并为10—15条支渠(用卵石、洋石灰)并修好现有毛渠。
  七年内绿化焦家庄,栽防风林带八条,附林带三条。1962年开始绿化者来坝山(祁连山余脉)并修可灌5000—6000亩水库一个。
  七年内家家有电灯(1956年即修水电站)。各耕作队有电话,有扩音器。七年内买汽车3至5辆,社长要有小吉普,队长要有小电车。七年内社员住宅都成新房(石灰墙、玻璃窗),并修起电影院、澡塘、饭馆、裁缝铺。
  七年内畜牧业发展羊群(公有羊群)由1955年2060只发展到10000只,牛群(繁殖幼畜)由27头发展到600头,马群(繁殖幼畜)由40头发展到400头(匹)。
  三年内扫除文盲,七年内50%社员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经过学习毛主席指示,社的提高和全面规划以后,社员方向更加明确,道路更加具体,社员生产、学习劲头很大。为了完成1956年72万多斤增产任务,现在社内已掀起了一个生产热潮,组织全部毛驴到八十里以外地寻找羊粪,男社员烧窑挖墙土、拾大粪,妇女挖炕、扫野柴。开始了群众性积肥运动,冬闲变成了冬忙,家家户户无闲人。学习方面除了定期学习外60%社员参加了认字班,因家务托累不能上学的社员也都找了一个先生包教包学,每个社员每天任务是生产学习。
  第五、在转社过程中存在缺点:
  (1)工作方面的右倾保守思想十分严重。在土地问题处理方面,一开始社员就愿意土地归公,但领导思想仍一味迁就农民心理,不便明确规定。在生产规划指标方面以小农经济观点规划社会主义生产。对社会主义劳动和机械化优越性估计不足,增产指标经过三次修改最后定案。
  (2)在思想教育方面,会议形式多,个别教育和及时研究、分析社员思想和存在问题再加强教育仍做的不够,以致个别社员对转社和处理各项问题,抱着随大流的态度。
  (3)在处理公有财产方面的互利工作,有些斤斤计较以致使经济基础较差的社员加重负担(准备纠正)。
  (4)向上级党委请示汇报工作做得不够。

知识出处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史料

《焦家庄农业合作社史料》

本书记载和介绍的建国初期在党的领导下,永昌县焦家庄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把广大翻身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政策;把富余劳动力动员起来,因地制宜开展工副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的做法;以及按劳分配、共同致富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焦家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