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丰富的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958
颗粒名称:
丰富的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66
页数:
5
页码:
256-2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具体情况,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劳力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
关键词:
永昌县
资源分布
自然资源
内容
永昌县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工农业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土地资源
1952年土地改革时统计,全县共有耕地64.3万亩,农业人口107612人,人均有地5.98亩。1956年,由于区域变更,人均耕地4.9亩;1963年给国营农场划拨土地后,人均有地4.02亩;1981年,将永昌县的宁远堡、双湾两个公社划给金川区,划出耕地10.03万亩,县域内省、地机关农场占用耕地2.72万亩,永昌县经营的耕地为55.3万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有地3.25亩;1985年全县有耕地56.37万亩,人均占有土地与1981年基本相等。至1990年全县有耕地57.23万亩,按农业人口平均人均有地3.03亩2003年,全县耕地面积58万亩。永昌县是一个以河水灌溉为主,井水灌溉为辅的农业县。有效灌溉面积58万亩,总耕地面积中,有果林面积1.8万亩。
全县有林地(乔木)15.95万亩,其中,天然林6.03万亩,人工林9.92万亩;灌木林42.12万亩;疏林地2.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49万亩;苗圃地2300亩。在总林业用地中,县经营27.4万亩,山丹军马场和农垦位经营35.99万亩。
全县有草场总面积695.8万亩,可利用面积518万亩,除军马场使用部分外,永昌实际利用342万亩。
劳力资源
永昌县2003年底共有劳动力资源总数11.75万人。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广大农民生产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再加十多年来,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农村劳动力出现了过剩。这些年来,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吸纳了一小部分农村劳力,县委、县政府号召和组织输出了部分劳力,但是,永昌县的农民由于观念上的差距,大多不愿出外搞商务工,劳力资源仍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水资源
永昌县属石羊河流域,地表水全部由祁连山山区降水和冰雪融化补给,境内主要有东大河、西大河两大河流和18条小沟小河。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5亿立方米,其中,东、西两大河为4.7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总的95%。近20年来,东、西大河的来水量有所减少,因而永昌县西大河流域的三个乡镇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只得轮歇。为了保证金昌市和金川公司工业用水,金昌市于近几年来,修建了“引硫济金”工程,使金昌市用水稍有缓解。永昌县的地下水,系地表水渗漏转化,属重复利用的资源。东大河渗漏,溢出地表的泉水,形成的清河乌牛坝和清河坝两条河流,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末期泉水全部干涸。这一区域的水源、朱王堡两镇,20多年来,完全靠打深井提取地下水灌溉。西大河渗漏溢出地表的泉水形成的金川河,1950年径流量为1.5亿方米,到1985年为1亿立方米,近20年来,部分泉地不溢水,年径流量大为减少。县境内修建三座中型水库,即皇城水库,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西大河水库总库容6800万立方米,金川峡水库,总库容6500万立方米。在水库上下游建有小型水电站6座,装机容量13650千瓦,年发电5400万千瓦时以上。
气候资源
永昌县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高山环绕,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201.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067.9毫米。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日夜温差较大。不利因素是干旱、高温、干热风,霜冻有时发生。永昌县境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气候分三个区域,即川区、浅山区和山区。川区:为温和极干旱及温凉干旱气候区,包括六坝乡东部、水源镇、朱王堡镇和河西堡镇东南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1300米~1700米。年平均气温6.5℃~9.2℃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19.2~24℃,气温大于等于0℃积温平均值为3200℃~3500℃。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平均值为2600℃~3000℃。年平均无霜期135天—17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00毫米~15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80小时—29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6%适宜小麦、大麦、玉米、胡麻、蚕、豆、葵花、糜谷、洋芋、瓜果、蔬菜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及经济林果生长,一年一熟有余。近20年来,实行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达到一年二熟。沿山地区:包括新城子镇、红山窑乡、焦家庄乡、东寨镇、六坝乡西部,城关镇、河西堡镇(除青山堡、上三庄外)南坝乡的农业种植区,海拔在1700米~2500米,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2℃~6.5℃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14.3至19.2℃。气温大于等于0℃积平均值为1900℃~3200℃,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平均值为1200℃~2600℃,年平均无霜期为108天—136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8毫米~31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10小时—288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66%。是永昌县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适宜小麦、大麦、胡麻、油菜籽、蚕豆等豆类、洋芋和蔬菜、经济林果生长,为一年一熟。近20年来,广大农民大搞地膜种植,提前了播种期,城关镇、焦家庄乡大力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春节前,香甜的西瓜和各种新鲜蔬菜不断供应到城乡市场同时,永昌县的川区和沿山地区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现已形成规模,被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祁连山区:海拔2500米以上,区内年平均气温低于1.2℃,最热(7月)为13.7~14.3℃年平均无霜期少于108天,年平均降水量大于温,31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1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51%,气候高寒湿润,为优良的天然牧场。
植物资源
永昌县境内植物品种繁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啤酒大麦、玉米、洋芋,蚕豆、大豆(黄豆)、豌豆、扁豆、青棵、谷子、麻子、莜麦、荞麦、黑豆等十多种;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子、百合、葵花、麻子、甜菜,黑瓜子等,棉花产量低,已停止种植;瓜菜蔬菜有:西瓜、甜瓜、东瓜、南瓜、黄瓜、白菜、芹菜、葱、胡萝卜、西红柿、大蒜、菠菜、甘兰、茄子、辣椒、芥菜、萝卜、莲花白、笋子、豆角、菜花、蒜苗、芫荽等40多种;果类有:苹果、杏、梨、桃、葡萄、红枣、揪子、软儿梨等二十多种;饲草绿肥作物有:紫花苜蓿、箭舌豌豆、草木栖、燕麦、沙达旺等七八种;树木有:杨、柳、沙枣、榆、槐、桑、椿、松、柏、胡桃、青海云杉、梭梭、花棒、沙拐枣、拧打、红柳等人工栽培和天然生长的24科,约70多种;观赏植物有:芍药、牡丹、菊花类、玫瑰、月季等五十六种;药用植物有:大黄、百合、甘草、蓁芄、羌活、麻黄、茵陈、桔梗、黄芪、何乌、牛蒡子等155种野生植物种类很多,这里只列以上一部分。
动物资源
永昌县境内动物种类很多。家畜、家禽主要有:马、牛、驴、骡、骆驼、绵羊、山羊、猪、兔、狗、猫、鸡、鸭、鹅、鸽。野生动物有2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禽类115种及鱼类等。属于国家保护的二、三类野生珍贵动物有雪豹、淡腹雪鸡、蓝马鸡、马鹿、麝、猞猁、石貂、鹅喉羚、水獭、大天鹅等。鱼类有:金鳟鱼、虹鳟鱼、鲤鱼、鲢鱼、鲫鱼、鳇鱼等。
矿产资源
永昌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至今已发现和探明的矿点有62处,主要有铁、铜、镍、硅石、铅、锌、钨、鉍、磷、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石、莹石、石膏、膨润土、煤、粘土、水晶石、玛瑙石等。
能源
永昌县水能蕴藏量可观,主要是东大河、西大河和金川峡三大水库的水能利用。现已建起小水电站6座,未开发量仍然很大。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峡谷效应强烈,是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川区风能密度每平方米为22.2瓦,浅山区风能密度为每平方米78.6瓦,山区为121.6瓦。年平均风速川区为2.2米/秒,浅山区为3.3米/,山区为3.7米/秒。永昌县太阳能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川区为2933小时,浅山区为2884小时,山区为2211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米川区为138.41千卡,浅山区为137.1千卡,山区为114.13千卡。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通过千年沧桑、往事如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代风韵等几个方面内容的叙述,对永昌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