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950
颗粒名称: 物华天宝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37
页码: 215-249
摘要: 本文通过民间艺术、地方特产、美味美食三方面着重介绍了永昌县的特色。
关键词: 永昌县 史料 地方志

内容

民间艺术
  永昌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多少年来,它以丰富多采的形式流行于城乡,反映着永昌的民俗风情,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
  戏剧
  永昌县在清、民国时,就有民间戏剧的演出。以陕西传来的秦腔和眉户为主要剧种。解放后,县上成立了秦腔剧团,主要演传统历史戏,农村一些乡镇村每逢节日自发组织排演秦腔、小歌剧、户剧,活跃文化生活1958年,大部分公社成业余剧团1970年前后,公社、大队、机关、学校大多组织业余文艺宣传队,演“样板戏”、歌舞剧、民间曲艺、大合唱、表演唱等。“文革”后,县上成立文化工作队,主要排演歌剧、舞蹈、曲艺等。1980年县剧团成立,主要排演秦腔历史剧和现代戏。农村乡、镇在秋后农间开物资交流会时,常请县剧团演出,1990年县剧团撤销后,多请金昌市剧团演出传统戏剧。在城市,每逢重大活动和“五·一”、“十·一”,由学校、机关排演一些歌曲、舞蹈、大合唱、器乐演奏等节目,公开演出,很少有戏剧演出。
  音乐舞蹈
  永昌民间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音乐一般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如戏剧音乐、曲艺音乐、社火音乐、宗教音乐、民间器乐和民间歌曲歌舞等不同形式。戏剧音乐有秦腔、眉户、歌舞剧等。用来伴奏的有弦乐、管乐和打击乐等。曲艺音乐有与贤孝、说唱、念卷、快板等相伴的二胡、撞铃、竹板等宗教音乐是僧道诵经的曲调,伴有木鱼、鼓、铙钹、磬等。除此之外,民间乐还包括民歌小调和民俗歌曲及各种演唱常用的器乐、管乐器有:笛、箫、唢呐、笙;弦乐器有:板胡、二胡、高胡、中胡、京胡;弹拨器乐有弦、琵琶、扬琴等打击乐种类较多,有腰鼓、盘鼓、钹、锣、磬、梆、木鱼、牙子、撞铃以及社火中的霸王鞭等。
  县内民间流行的舞蹈形式较多,但一般简单粗犷。如社火中的狮子舞,由3人或5人化妆为狮子,一人引逗,狮子作出跑跳跌扑、翻滚抖毛、直立腾转、上山下山等动作,灵活多变,引人入胜;又如社火中的龙灯舞,纸扎龙头,鳞纹布套作龙身,龙体内置灯,一人持绣球引前,十余人或数十人各持龙身一节举要、盘旋曲屈,做出“龙抱九蛋”等多种动作,栩栩如生还有如社火中的鼓子队(清河地区)、太平鼓队、腰鼓队,以集体形式,边打着多种鼓谱,一边做出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动作,红火热闹,气势磅礴。还有姑娘们的扇子舞,十几人或几十人一边唱着各种曲子,一边舞动着彩扇彩绸,作出多种舞蹈动作,轻盈细腻,潇洒优美。现代以来,县内的学校、机关、部队、工厂,凡遇盛大活动都要排练文艺节,排练出了很多现代舞蹈、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够固定,保留下来的不多。
  社火秧歌
  社火秧歌在永昌县流传已很久远,是民间文娱活动的主要形式之。每逢新春佳节,群众自发组织社火,走村串户进行表演表演形式融戏剧、舞蹈、音乐、杂技、演唱为一体表演的内容主要有扭秧歌、踩高跷、坐旱船、舞龙灯、耍狮子、骑竹马、鼓子、节子等甚至民歌小戏、武术都可插入全县各地区的表演各具特色社火中装扮的人物形象因历史阶段的不同略有变化,如解放初期以扮工农商学兵和《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戏剧人物为主;1966年至1980年以扮《红灯记》《沙家滨》等戏剧人物为主;1980年以来,又把《西游记》《八仙过海》等历史戏剧人物引入社火。这种盛大的社火秧歌表演和演唱,反映了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元宵灯会
  永昌的元宵灯会由来已久。清末和民国时,每逢丰收年景,正月十三日县城要举办元宵花灯会。各乡村也有各式灯会,其中以毛卜拉的“卐”字灯会最有名据说“卐”字灯会谱是由毛卜拉李发仁祖先于明朝时从北京绘来。其实这种灯会谱在河西各县都有流行。解放初,毛卜拉灯会年年举办,后停止。1987年和1990年举办过两次。闹灯时选一宽阔场地,按灯谱横竖栽杆各19排,每排19杆,共361杆成方形,灯场中竖一高7米~8米粗杆,高挂大型花灯盏,其余杆上共挂360盏小花灯,各杆按图谱有绳子联结,构成通路回转盘旋的迷宫。彩门对面竖彩灯6盏为屏障,前方置由365盏灯组成的鳌山,并排出几句祝福吉祥字样。夜晚点燃花灯,社火秧歌和观灯群众顺道盘舞、观灯,热闹非常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城每年正月十五开始,在城内或北海子公园,举办元宵灯会十天左右,数百个形状各异的纸制花灯挂遍公园。县城内的钟鼓楼各层楼体上和各单位办公楼体上以及四大街道的树木上也都挂满了彩灯和霓虹灯,火树银花,一片灿烂辉煌观灯者人山人海,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曲艺
  永昌县的曲艺有说书、唱贤孝、念卷、讲故事、猜谜语等。
  说书 永昌乡村中有说书人,只是业余的说书一般是在农闲季节进行,或坐在树阴下,或围于热坑上,一人说,大家听。说书人将历史小说或戏剧和现代小说或戏剧以故事形式有声有色讲给大家听,一般多以历史题材为多,如《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樊梨花征西》等等。
  唱贤孝 也叫唱曲儿,是永昌县城乡群众爱听的一种连唱带说的传统曲艺。也叫盲人说唱。早在清、民国时,就已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文艺形式之一。盲人,也称“瞎仙”,他们演唱时,一般一个人自拉自唱自白,有的偕小丫,有的也有二三人按其扮唱的角色,对唱对,间奏中由伴奏者帮腔,有唱有白,不作表演,伴奏乐器一般只有三弦或二胡,或四胡,竹瓦、磬碗子。他们走乡串户或在城镇老年人聚集的地方演唱。唱的曲调多为眉户或民间俗调。演唱的内容多以劝人为善、孝敬公婆、尊老和睦、为国立功等小故事为主。如“十里亭”、“绣荷包”、“小放牛”、“小姑贤”、“卖布”、“观灯”等几十种。有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填充的不同内容的唱词。
  念卷 也称“宣卷”,是永昌县乡村中由来已久的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据记载,念卷是由佛教的讲唱“变文”演化而来,念卷时,一人念卷文,一人吟唱佛号接音。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永昌县流行的卷文本子很多,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佛教宝卷,内容有劝世经文,也有佛教故事,如《目莲僧宝卷》等;另一种非佛教宝卷,内容有神道故事、民间故事,如《白蛇宝卷》《孟姜女宝卷》等。“文革”中,宝卷被列为反动文艺、迷信读物,大多被收查焚毁,遗流下来的很少曲调更少,一般有“阿弥陀佛”、“淋淋落”等。
  说快板 永昌城乡流行说快板,快板台词有的从书刊上抄来熟背,有的自编自说。村庄田间打着竹板,随时可说,也可在集体演出时表演。
  讲故事 讲故事是县内比较普遍的一种文艺形式民间故事很多,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故事等。有的是传下来的,有的是小学课本上、刊物上的,有的是根据民间轶事传说加工而成的。讲故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讲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永昌流行的故事和传说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范围也广,有讲报效祖国的、有讲清廉从政的、有讲惩治邪恶的、有讲嘲讽鞭笞恶人丑事的、有讲帮贫济苦的、有讲苦读求知的、有讲孝敬父母的、有讲宗教信仰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间新编的故事很多。
  猜谜语 又叫猜窍话。城乡居民在劳动、闲暇时,坐在一块你说他猜,随时都能进行。在冬季农闲时节,青老年围火取暖,一起猜谜语,讲故事,启迪智慧,开心逗乐。小学生的课本上也常有很多谜语。县内流传的谜语非常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想象力。解放以来,县城和一些乡镇文化站,不定期地举办灯谜晚会,猜中一定数量的谜语,还要发给奖品。
  皮影木偶
  永昌县的皮影是清乾隆年间由长安传入,首先流行于清河地区永宁堡一带。其人物形象、布景、道具等均由加工好的半透明生牛皮、生羊皮镂刻而成人物身高约25厘米左右,分头、胸、腹、四肢四部分,按戏剧的生、净、丑、旦等各种形象刻制。演出多在夜间或黑厅进行。随着锣鼓音乐节奏,影子匠按剧情放置布景,然后牵动竹杆,操纵人物上场,灯光将人物形象映于纱幕上,出现“影子”,供观众欣赏。同时,影子匠按剧本台词该唱则唱,该白则白,随着音乐伴奏,说、唱、笑、哭、动、打,声形俱全皮影戏在白天利用日光演出的叫“日影子”。木偶,俗称“肘猴子”。其人物为木偶人。木偶头比人拳头稍大,刻制并镶眼珠下颔。按戏剧生、净、丑、旦的脸谱彩画,并按各类人物,制作出衣着冠戴。演出时,艺人一手执支杆一手执牵绳,按剧情作出整冠、甩袖、跪拜、舞枪弄棒、瞪眼、张口等各种动作,或唱或白,出出进进如同唱大戏。
  民歌
  永昌县流行的民歌比较丰富,内容广泛,曲调豁犷悠扬。曲调比较固定,有的曲子带有青海、陕北民歌的特色,有的是传流下来的,如《十里亭》《割韭菜》《五哥放羊》《送情郎》等有的经过融合,形成永昌地区的独有特点。由于曲调固定,群众可以随时填唱新词。民歌的题材很广泛,有歌甜蜜爱情的;有歌劳动生活的;有歌历史人物的;有歌祝福祝愿的;有歌风土人情的;还有歌传说故事以及讥喻褒扬的等等。民歌的演唱形式,有一人唱的,有互相对唱的。永昌县沿祁连山地区的乡、社,还流行山歌、少年,群众叫花儿少年,内容也广,但多以歌唱爱情为主,如《牡丹花开在河沿上》《牵连走不开》等,歌词如“哥哥是天上一条龙,妹妹是地上花一盆,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浇花花不红”等改革开放以来,歌词更趋夸张和热烈。
  美术书法
  县内书画名家,代不乏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中青年作者,他们开拓创新,不仅继承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而且开拓出木刻、根雕、摄影、油画、水彩画、雕刻、雕塑等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二十多年来,城乡学校、厂矿、机关的学生、教师、工人、干部和农村中农民艺术爱好者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部分作品参加了县、市、省和国内外展出。
  永昌县内,还有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永昌县民间艺术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丰富,县上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艺术展览,各乡镇文化站也开展各式各样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了保存民间艺术,永昌县文化部门自1983年以来,对全县10乡镇流行的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民间器乐曲、民间故事、歌谣等进行了普查、搜集,整理成各种集子加以保存。
  地方特色产品
  特纯羊毛手工仿古地毯
  地毯是我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传统工艺织品,早在隋唐盛世,甘肃已有地毯生产,现存的敦煌壁中对地毯的描绘甚多。永昌县的地毯,民国时期就有了少量生产,如马褥子、椅褥子等因其生产工艺繁杂、价格较高,不被寻常百姓所接受,后来就停止了生产。1974年,县手管局筹建了出口仿古地毯生产车间1976年建永县地毯厂,现为永昌亚美地毯有限责任公司30年来,该公司已培养出了一大批自己的地毯生产技术队伍,染线、绘图设计、编制、平毯、剪花、修整、洗毯、造旧等工序均独立进行,设备先进。永昌县100道手工纯羊毛仿古地毯,由于设计华丽,织工精细,色彩古朴典雅,毯面平整,手感好,光泽美,弹性好,在海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年生产能力已达到6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地毯、艺术挂毯、沙发垫、椅垫、床毯等。永昌地毯由于质优价廉,被评为甘肃省轻工行业的名牌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永昌县出口创汇的一大产品。
  德赛羊业和优质羊肉
  永昌县养羊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县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后,以养羊、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经过20年的稳步发展,羊只总数由1982年的20.9万只,肉用羊1.78万只,产羊肉34万斤,到2003年发展到,羊只总数44万只,肉用羊18.7万只,产羊肉700万斤。1999年,永昌县承担了国家农业部“948”项目,从世界著名的羔羊产地新西兰坎特伯利平原引进了波德代和无角陶赛特两个优质肉羊品种,其中的波德代为我国首次引进。这种肉羊全身雪白,躯体长而宽平,后躯丰满,肉用体型良好,20个月龄的公羊剪毛后体重一般为85公斤~95公斤,母羊65至70公斤。尤其是波德代肉羊适应性强,耐旱、耐粗饲,母羊早熟,产羔率达180%,泌乳量高,羔羊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胴体长,经过育肥的4月龄羔,胴体公羊一般重22公斤,母羊一般重20公斤。优良品种引进后,永昌的养羊业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以舍饲新西兰肉用羔羊为主体的养羊热潮。全县已在10个乡镇设立了公羊站20多个,农牧科技示范点30个,肉羊改良站25个。开展了优良品种杂交改良工作,杂交改良地方羊种10多万只。全县建立养羊专业村50个,专业社280个,扶持舍饲规模养殖户19000户,形成了以“德赛”羊业为龙头企业的“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兴养羊产业链条。
  近年来,永昌县向市场提供的大量羊肉产品,就是引进新西兰波德代和陶赛特杂交肉羊的羊肉,而且以羔羊肉为主。这种肉肉质细嫩,不腻不膻,滋味香鲜,营养丰富,能做成几十种佳肴,如清蒸羊肉、红烧羊肉、清汤羊肉、手抓羊肉、羊肉颠卷子、胡辣羊肉、涮羊肉(即羊肉火锅)、烤羊肉等。还可与蔬菜配合,炒出美味炒菜,如辣子羊肉、葱爆羊肉等。近两年,永昌县为方便广大消费者,建立了羊肉加工企业,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采取体肉、内脏等单独整理,分割加工,真空包装,还按照少数民族风俗屠宰和加工,创出了清真品牌。
  永昌羊肉质量优良,谨守信誉,在省内外市场上博得了良好声誉。
  永昌牛肉
  永昌县养牛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牛主要作为役畜使用。80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到2000年前后,全县农村春种、秋收、打碾、犁地、灌溉、运输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环节完全被机械代替,因此,大牲畜失去了使役作用。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民就把养牛的重点转移到了肉用牛方面来,在县畜牧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用国外西蒙达尔牛与本地蒙古黄牛杂交。又用国外专用肉牛皮埃蒙特、夏洛来、利木辛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专用肉牛、奶牛不断增加。到2003年,全县养牛44000头,专门养牛场3个,规模养牛户317户,年产优质牛肉300万斤。永昌县野生草场宽阔,人工种植专门用作饲养业的紫花苜蓿饲草量大,再加精细饲料给喂数量较多,所以,牛肉肉质鲜美,色、香、味、形俱佳,现已成为肉食市场上的抢手货。
  祁脉牌天然矿泉水
  永昌县城北二里许的北海子公园水云山脚下,有一个晶莹玉洁的清泉,名马踏泉。泉水一年四季汩汩流淌,沁凉甘醇、碧如琼液。多少年来,永昌县城居民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到,用马踏泉水熬煎中药,效果极佳。一些贫苦农民、城市居民没钱治病,遇有小疾,喝几次马踏泉的水就好了。因此,人们把此泉视为神泉。关于此泉,有这样一个传说:北宋时,朝廷派杨满棠征西,大军行至古番和县(今永昌县)北二里驻扎,兵士因水土不服,又感风寒,浑身发烧难忍。杨满棠骑着战马巡察地形,战马狂嘶,突然,在马蹄起落处,涌出了股股清泉,杨满棠和将士们都觉得神奇,猜想一定是神赐医疾神水,就舀来一试,果真灵验,全体将士的疾患全都好了。从此,人们就把马踏泉视为神泉。传说不足为信,因为杨家将在历史上就从未到过河西。改革开放后,经过科研单位化验证实,彻底解开了这个千年之谜,马踏泉的泉水有理想的含锶量和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每升含锶0.6毫克~0.8毫克、含偏硅酸7.2毫克~11毫克、含重碳酸根48毫克~68毫克、含钙26毫克~48毫克、含镁12.78毫克~15.6毫克、含溶解性总固体258毫克~480毫克、含PH值7.16毫克~7.32毫克,水质非常优良。近年来,永昌县利用马踏泉泉水资源的优势,建立了甘肃兴荣科工贸有限公司,开发了“祁脉牌矿泉水”。该产品上市以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信赖。
  虹鳟鱼 金鳟鱼
  永昌县养鱼历史已有20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建成了金川峡等三个中型水库,河流水域面积达3.2万亩,为发展渔业创造了条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真正见到成效的,还是1984年引进并推广开来的虹鳟鱼人工养殖。虹鳟鱼系冷水养殖,永昌县有祁连山雪水经地下潜流后溢出地表形成的泉水河流——金川河。在金川河流域的河滩、南泉、北泉、水磨关、北海子诸村社到金川峡约30公里的沿河泉水地带,都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条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有国营、集体虹鳟鱼场5个,个体户鱼场166个,年总产量达到500吨左右,已成为全省高档鱼类集约化流水池塘养殖基地,年产虹鳟鱼占全省产量的一半以上。
  虹鳟鱼 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鱼类,因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肉厚刺少,高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胆固醇含量几乎等于零,所以被人们誉为“水中之鸡”。科学数据显示,它含有高于其他鱼类数倍的多种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五碳五烯酸、二十六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脑黄金”,对提高人的智商大有益处。其中二十碳五烯酸又能加速病人伤口愈合,对孕妇、老年人、幼童及手术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极大好处。这些优点已成为全世界大力发展这种鱼的原因之一。永昌县北海子虹鳟鱼养殖场已成为具有年培养亲鱼5000至10000万尾、年产虹鳟鱼发眼卵5百万至1千万粒、培育大规格鱼种50万尾生产能力的养殖示范鱼场。发眼卵销往黑龙江省、河北保定市,鱼苗销往酒泉、张掖、临夏、永登、青海等地。
  金鳟鱼 1992年4月,在永昌北海子虹鳟鱼繁殖孵化中,发现了几条体色金黄呈半透明状的鱼苗,经精心培育,1993年人工孵化成活38尾,这批鱼性成熟后,又培育出鱼苗3000多尾。1995年焦家庄乡河滩村在虹鳟鱼孵化过程中,获金鳟鱼鱼苗500多尾,培育亲鱼200多尾,人工孵化获得成功。到2001年,除北京市柔县顺通虹鳟鱼繁殖中心从日本引进金鳟鱼外,永昌县金鳟鱼繁殖成功在全国尚属首例。日本金鳟鱼头、眼呈灰色或黑色,而永昌金鳟鱼通体金黄、色泽鲜艳、观赏性强,它继承了其亲本美国道纳尔逊氏虹鳟鱼生长快的特点,生长速度快于日本虹鳟鱼。为此,2000年4月,甘肃省副省长贠小苏前来永昌考察,5月,省电视台向全国介绍,6月,成立了永昌金鳟鱼培育繁育中心,7月,经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测定,永昌金鳟鱼鱼肉中铁、锌、钙、维生素总量、胡萝卜素分别比其他地方在同等条件下饲养的虹鳟鱼高70%、50%、14%、12.93%、18.31%。11月底,省科技厅在永昌召开产品鉴定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组一致认为,“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属国内首创”。并定为“永昌金鳟鱼一号”。至2003年底,永昌金鳟鱼培育繁育中心已繁育金鳟鱼种鱼270尾,一年生鱼苗4万尾,二年生鱼苗25万尾。现鱼苗每尾价6元,成鱼每公斤售价60元~80元。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高原无公害蔬菜
  永昌县有条泉水河叫金川河,它从县城西焦家庄乡的南泉、北泉、河滩发源,经水磨关、红庙墩、大小坝、北海子等湖沼湿地的泉水补充,经金川东流入金川峡水库。就在这条泉水河沿河一带的南泉等村社和北海子、大小坝、金川东诸村社,农民们依仗独特的高海拔地理条件,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和温凉的气候优势及优质的泉水资源等,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聘请农科单位专家指导,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施化肥、农药,发展胡萝卜、西芹、花椰菜、甘兰、西红柿、西瓜、荷兰豆、七彩椒等蔬菜生产,现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原绿色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4.63万亩,总产19533万公斤。2001年被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2002年5月,永昌县生产的胡萝卜、西芹、花椰菜三个产品取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
  胡萝卜
  待装箱运输的绿色蔬菜——胡萝卜永昌县的胡萝卜种植历史悠久,遍及全县。永昌胡萝卜引进日本“黑田五寸人参”新品种,皮红、肉红、芯红,表皮光滑,晶莹剔透,歧根少,肉质细嫩,质密脆甜,汁浓清香。据科学分析,直根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蔗糖、葡萄糖等可溶性有机物质,及锌、钙、铁等多种矿物质,是防癌、抗癌的营养性保健食品。可熟吃、生食、腌制、干制;可制胡萝卜汁、胡萝卜酱和饮料;还可用于提取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被誉为“小人参”。近年来,年产量达5万吨,每年八、九月份,国内的十多个省份的客商争先恐后,前来收购。永昌城关镇于2003年建成一个蔬菜脱水加工厂,年生产蔬菜成品600吨。
  西芹 永昌西芹,株型紧凑粗大,叶柄扁阔肥厚,分枝挺直,叶梗光滑脆嫩,色淡绿,有光泽,纤维少,无黄萎,具有芳香气味。单株重千克以上,每百克含水份94克、碳水化合物2克、蛋白质2克、脂肪0.22克、钙0.72克。同时,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多种矿物质。种植面积1万亩,总产5000万公斤。
  花椰菜 花椰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据测定,仅维生素C含量每百克鲜菜中含61毫克,是番茄的3.2倍。永昌生产的花椰菜由于受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花枝肥大,色淡绿,花球紧实,球色白美,呈颗粒状,品质极佳,质地细嫩,口感好,深受客商、市民欢迎。此菜全县种植1.55万亩,总产4000万公斤。
  啤酒大麦及啤酒麦芽
  永昌县种植大麦的历史已很悠久,品质好、产量高,但过去的大麦主要是用作牲畜饲料。该县的啤酒大麦引种于1986年,通过1987年至1988年全省区域性试验,出产的啤酒大麦表现出了品质优良、产量高的发展优势。经过十多年的种植筛选,主要品种有甘农科院引进的匈牙利法瓦维特、又名匈84,甘啤2号,甘啤3号,哈材顿、哈瑞特等。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极好,千粒重40克以上,发芽率97%,蛋白质含9.65%,粉质率达100%,最终发酵速度78.14%,各项指标均达到大麦国际优级和一级指标要求。产品深受省内外啤酒麦芽生产厂家青睐。永昌县的啤酒大麦品质为什么这么优良?据专家说,主要是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且适合啤酒大麦生长所需等缘由;其次是种子优良,具备抗旱、早熟和丰产等优点,因此,质量产量均达最优水平。2003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0万亩,产品总量达到12万吨。
  近十年来,永昌县先后建起了莫高金昌啤酒原料分公司(以下简称莫高)、金穗麦芽厂(以下简称金穗)、三洋啤酒原料面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洋)等啤酒麦芽生产企业(金穗、三洋均建于2003年)。莫高年生产优质麦芽3万吨,二期工程扩建后,麦芽年生产能力可达6万吨,辐射带动啤酒大麦种植18万亩。近三年来,企业在继续推进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进程中,实行统一优惠供种,统一规划种植区,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保价优先收购等政策,累计给农户让利600多万元。开拓了13个省市市场,获得了省、部、市、县奖励,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生产的“金域”牌麦芽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优级标准,优质率98%以上,销往20多个大中型啤酒厂家,深受啤酒厂家信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西北大麦、麦芽走向全国做出了贡献。金穗麦芽厂年生产“河西走廊牌”优质麦芽2.5万吨,二期工程正在实施,扩建后,麦芽年生产能力可达4万吨,在现有辐射带动6万亩啤酒大麦种植的基础上,扩大为12万亩。现已安置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102人。金穗麦芽厂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萨拉丁单层发芽箱和高效烘干炉生产,产品执行GB1686-93标准。金穗以最满意的产品,最周到的服务,最合理的价格取信于市场。三洋公司年收购消化区域农户种植的优质啤酒大麦1.3万吨,拉动了4万亩啤酒大麦的种植。三洋将以诚信为本、以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于客户。
  硬质小麦及优质面粉
  永昌县历来是甘肃粮油生产大县,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就被确定为甘肃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年来,筛选发展了25万亩高蛋白优质小麦。随之,县内也发展起了以天寿面粉厂、三洋啤酒原料面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几家面粉加工企业,每年加工能力达十多万吨。以天寿面粉厂为例,有国内一流的生产设备、制粉工艺,严谨的质量监控体系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ISO9000族国际先进管理标准。该厂生产的“昌雪”牌面粉,从原料到成品,原质原味,不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精度高、粉质白、天然绿色、纯净健康。2001年1月18日经省和国家粮食行业协会审查,授予全国“放心面”称号、享有甘肃省诚信单位等多种荣誉。天寿面粉厂,年生产各种专用面粉1.8万吨、高品质等级粉1.2万吨,主要产品是高筋雪花粉、饺子粉、面包粉、挂面粉、馒头粉、牛肉拉面粉、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等十余个品种,可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
  本县三洋等面业公司均按以上标准进行生产,严格执行国家新三包规定,把优质的硬质小麦加工成优质放心面粉,受到了社会普遍称赞。
  紫花首蓿种植及饲草产业
  苜蓿是牲畜的优质饲草,多少年来,永昌农民就有种植苜蓿喂养牲畜的传统习惯,不过以往都是零星种植。近几年来,永昌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工程,紫花苜蓿的种植作为该县“五大产业”之一的饲草产业形成了规模。优质饲草的大面积种植,不仅促进了永昌县舍饲羊、牛业的大力发展,而且为饲草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由甘肃省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科院北京市中农草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共同投资,在永昌县东区工业示范区组建的甘肃中农草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草产品研究、种植、推广、开发利用为一体的现代高科技企业。该公司的建立,带动发展了永昌县10万亩优质苜蓿饲草基地的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该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苜蓿加工成套设备主要产品蛋白质含量及各项指标均达到出口水平,质量居全国之首。中农草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种植户”的经营模式,与种植户签订苜蓿收购合同,统一供种,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确保了原料草购入质量和产品质量。该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经营方针,受到了用户一致好评,现已与国内十几个省市的几十家养殖场建立了供销关系,前景十分乐观。
  圣容古酒
  圣容古酒是永昌县金昌酒厂生产的优质白酒,它不像其他名酒那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它是甘肃白酒中的后起之秀它具有纯清明净,浓郁清香,绵润甘爽,温平柔顺,回味无穷等特永昌县是西汉时建立的一个古县,酿酒历史悠久。据传说,古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句诗,其中“美酒”的产地说的不光是武威,而是包括整个河西走廊。所以,现在河西生产的白酒,之所以一个个驰名全国全省,主要原因用的是祁连山千年冰川融化后流淌下来的纯净水。人们常说:“有佳酿,必有名泉”,永昌县生产的圣容古酒以及系列产品玉泉液、骊靬酒、陇河液、镍都风情、帝王春等均选用祁连山水和永昌名泉“马踏泉”水酿造而成。圣容古酒等系列白酒以本地生产的小麦、玉米为主要原料,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吸收各地的先进技术,按质摘酒、分级存放、贮藏半年、科学勾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圣容古酒系列酒,曾分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年生产50吨,供不应求。
  祁连牌、裕兴牌火柴
  永昌县生产的祁连牌、裕兴牌火柴。在轻工部举办的全国火柴质量评比中名列第50位,在甘肃省轻工行业产品评比中各项指标第一。2001年改制为民企业的永昌祁连火柴厂,焕发了新的生产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的“祁连牌”火柴,畅销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今年,又通过拉萨一家百货公司成功地进入尼泊尔市场。祁连、裕兴火柴制作精细,实用率高,使用方便,遍受广大消费者的赞扬年生产20余万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该厂目前正着力开发适合出口的壁炉火柴和高档宾馆旅游火柴。
  铬铁
  永昌县东区工业示范小区有一家民营企业——金昌市陇浙炉料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建于2001年4月,已累积实现产值2252万元,实交税金86万元。该公司生产的铬铁产品有:微铬6、微铬10、微铬15、微铬25、低铬50、中铬100、中铬400、高铬600、高铬1000等10个版号系列。产品检验全部按GB35683-87执行标准进行通过两年的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已发展到北京、广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市。2003年底,公司进行了二期扩建,产、产值、利税翻番。
  水磨石建材
  永昌东区工业示范小区的金昌祥宇水磨石建材厂,是一家生产销售防滑广场砖、透气透水彩色混凝土路面砖的私营厂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人行道、广场、庭院、室外铺装,整体铺装,造型多样,颜色丰富,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观赏性,耐磨、抗压、抗折,是城市建设、庭院美化、环境景观工程的首选产品。该产品符合国家建材行业JC/T446-2000《混凝土路面砖》优等品要求。
  锦丰梨
  永昌县的清河绿洲,历史上系泉水灌区,如今为井水灌区,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是全县粮食作物、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主产区。这里两个乡镇、四个国营农场的20万亩农田中有大量的果林,其中国营喇叭泉林场共建起生态果园4个,面积3000亩,主要生产锦丰梨、早酥梨、苹果梨、红富士苹果、红黄元帅苹果这生产的锦丰梨系引进品种,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出产的锦丰梨色泽鲜亮、形状美观、皮薄肉细、甜酸适度、味香汁浓、脆松可口。在甘肃省享有殊荣。1996年在全省二届林果鉴评会上获得质量金奖,这也是金昌市果品首次获金奖。现在年产锦丰梨近300万公斤,市场上供不应求。
  黑瓜子
  黑瓜子是甘肃著名的特产。在国际市场上称“兰州黑瓜子”或“兰州大片”甘肃黑瓜子主要产区是会宁、永登、皋、靖远及河西走廊的武威、永昌、民勤县。兰州是黑瓜子的主要集散地,并非产区。
  永昌黑瓜子的主要产区在清河绿洲平原,即朱王堡镇和水源镇这里的黑瓜子、一向以片大、肉厚、板平、皮薄,清香味醇、乌黑发亮、品质优良而著称,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黑瓜子是“籽瓜”和西瓜的瓜子,永昌黑瓜子主要是“籽瓜”瓜子,西瓜瓜子少,目个片小,一般为瓜农弃而不用“籽瓜”种植较为粗放,虽也像西瓜一样起墒行种,按株距点播,但日是不整枝,不控偏秧,主蔓一般长一百五六十米,偏秧长短不一,主蔓、侧蔓都结瓜。一般每株结籽瓜三四个至五六个不等单瓜最大的一般五六斤。但是,不管瓜大瓜小,里面的子片基本一样大。籽瓜形状为圆形,浅绿色,并套有一至二公分不等的深绿色竖纹籽瓜瓜肉白,在完全熟透前,食之有甜味,也可解渴从种到成熟,生产期为一百一十天左右。秋天成熟后,瓜瓤变成了瓜水,养着瓜子。收瓜子时,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是用手工打破瓜,倒出子;90年代以来,是用打瓜机打瓜,取出子,晒西干后出售籽瓜一般产瓜籽200斤以上,产量最高的为300斤黑瓜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D等营养物质,是城乡人民群众普遍喜食的一种日常生活美食,常食有滋补强身之效,我国民间凡遇春节等各种节日,家家都要准备些瓜子以待亲朋好友现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非常喜爱中国黑瓜子,销量很人,而且中国黑瓜子尤以甘肃质优为最。
  葵花子
  葵花子,是从葵花上采的果实。葵花也叫向日葵,一年生木本植物,高1.5米~2米。顶生子盘,结子。春种秋收,管理粗放。葵花成熟后,取其葵头,晾晒取子,晒干后就可以出售。葵花子含油率高,是榨取食用油的主要原料;富含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据专家介绍,它有润肠利便、益脑补脾、美容抗衰老等功能,常食对人体有极大的好处。永昌县葵花种植主要分布于清河绿洲和东河八、九坝一带。这里不仅气温高,日照强烈,而目昼夜温差显著,极适合葵花生长。所产葵花子子粒大、饱满,色白味香,品质优良。现在这里所产葵花子,由于子大质优,多被商贩收购加工后,作为宴席上待客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如果市价较好,永昌的葵花种植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胡麻油
  胡麻油是从胡麻籽中榨取的植物油。永昌县种植胡麻历史悠久,产量较高,是广大人民群众多少年来榨取食油的主要来源。清、民国时,城乡多处没土榨油坊榨油现在全县到处都有机械榨油厂坊。永昌县胡麻种植遍布全县,尤以西河片、城郊片、东河片冷凉灌区种植最多。永昌的胡麻以粒大、饱满、品质优良、千粒重量超过平均标准、出油率高而著称干全省榨出的油品色泽鲜亮,纯清质丽,香味浓烈,遍受人们的称赞,是甘肃省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品。1982年至1990年,永昌县每年给国家出售油品近千万斤,就是说,甘肃全省的食用商品油品中,每9斤中就有永昌的1斤胡麻油,位居全省第一。永昌胡麻油给全省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蚕豆
  蚕豆,俗称大豆,在河西走廊种植面积较广,永昌县全县都适合种植,尤其是东河地区三乡镇的蚕豆,其质量为诸乡镇之永昌县精炼胡麻油、菜籽油、色拉油产品首。这里的蚕豆个头足有食指肚大小,饱满、色泽乳白、豆香醇厚,千粒重千克以上,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以“西北蚕”著称。永昌所产蚕豆和黄豆、豌豆、扁豆、黑豆、脑合豆等尤以蚕豆种植面积广、数量多、且多为“白牙”而著名。蚕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既是美味的副食品,又可作主食。可加工成酥豆、油炸豆、五香豆、糖豆等副食品,亦可制做菜肴,加工为豆粉、豆腐、罐头等食品。总之,如果坚持常食豆类食品,能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发菜
  在祁连山北坡和龙首山坡地及丘陵乱岗之上生长着一种如头发丝的黑色植物,这就是河西走廊的特产——发菜,其历史已很悠久。
  发菜是一种藻类植物,每遇下雨,就靠着地面的水分和营养生长起来,不几天就长到一寸多长,接连几场雨后,便可长到五六寸长。
  发菜不论包饺子、卷蛋卷,或蒸或炒或凉拌味道都很鲜美,历来被人们视为山珍佳味。据一些老中医讲,发菜对防高血压有一定功能。更有趣的是,发菜跟“发财”同音,很多经商的人把它当成一种吉祥的菜,觉得吃了会发财、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正因发菜好吃,寓意又十分有趣,所以它深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这些年来,发菜的价格每市斤百元上下,成了河西人民致富的“宝贝”,如果能够人工培育,更是发展经济的一条捷径。
  甜菜
  甜菜,也叫糖萝卜,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石河子。甜菜是一种以收获根块榨取糖份为主的经济作物。其含糖量高低,取决于甜菜生长期的气候日照等条件,它需要充足的日照、适宜的温度、较大的昼夜温差、干旱少雨的气候。根据这些条件,河西走廊的气候条件接近新疆北疆优于内蒙和东北,也优于世界主要产甜菜的西德、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国家。据测定,西德甜菜平均含糖量为15.8%,法为15.6%,意大利为14.2%,英国为13.45%,河西走廊为16.75%因此,河西走廊的甜菜不仅称誉全国,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
  永昌县甜菜种植历史悠久,大面积种植始于1970年武威黄羊糖厂投产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永昌甜菜块大,含糖量高于平均水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价格偏低,农民不愿意种植。
  中药材
  永昌县南有祁连山,北有龙首山,气候干燥,雨量少,适应一些野生中药材生长。永昌县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品种较多,是县内主要土特产品之一。主要有甘草、羌胡、麻黄、大黄、秦艽、柴胡、车前子、薄荷、贬酱草、荆芥、蒲公英、石膏、五灵脂、苍耳子、白蒺藜、扁豆、紫苏、麝香、香附子等一百多种还有鹿茸、麝香等。近年来,人工种植黄芪、红芪、赤芍、白芍、党参、党归、板兰根、甘草、百合等几十种。
  甘草——永昌县出产的甘草,在清、民国时就享有盛名,解放后国家曾组织大量收购。近二十多年来,野生甘草数量减少,但就在大量生长过甘草的地区,人工种植的甘草,仍然质量优良。外皮色泽赤红,内心金黄,根茎粗壮且长。甘草以根茎入药、性平、味甘,功能缓中补虚、泻火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据现代医学研究,甘草的功能较多,除中西药用外,还应用于糖果、饮料、卷烟和医药工业,用途极广泛。
  麻黄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如线状。有结节,节上有对生赤褐色鳞状叶,夏季开花,雌雄异株医学上以茎枝入药,性温,味辛微苦,含有麻黄碱,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主治外感风寒,怕冷,发热,无汗,咳嗽,气喘、水肿等症永昌县北部龙首山地和荒漠戈壁草原上有大量的野生麻黄,质量优良,每年有大量的产品销往国内外。
  风味美食
  永昌县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当地的许多传统风味小吃,都蕴寓着多民族的特点,又体现了当地独特的风味比如,这里出产上好的北山羊肉,就有羊羔肉垫卷子、手抓羊肉、黄焖羊肉等美食。这里出产黑色发菜,就做出了发菜蛋卷等高营养菜;这里出产驰名的山蘑菇,就做出了大补元气的蘑菇炖鸡、炖羊肉等佳肴;这里出甜如密糖的西瓜、甜瓜等,就有了西瓜泡馍还有杂面搓鱼子、酿皮子、凉粉皮子、牛羊杂碎、素煮鸡、糖油花、千层月饼、手工蓬灰长面等百十种特色小吃这些风味小吃,给来永昌和河西走廊观光的旅游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美好印象。
  羊羔肉颠卷子
  羊羔肉颠卷子,是永昌县几百年来就风行的种风味名吃,比手抓羊肉更具魅力羊羔肉,质地细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营养丰富,补气养血,堪称河西走廊的塞上佳肴。
  我国做食羊羔肉的历史已很久远,据史料记载,在唐代,河西走廊和靖远等地的羊羔肉就是贡品,永昌的羊羔肉颠卷子始于何时不太清楚,据民间传说,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滴贬新疆路过永昌住了宿,永昌县令涂文光就做了顿羊羔肉颠卷子招待林大人,受到了林大人的高度赞许。
  养羔肉颠卷子的做法是:用优质粉擀成皮,抹上植物食油,将葱花撒于面皮上,把皮卷成卷,切成长约5厘米、宽厘米的小块待用将羊羔肉洗净,剁成长约六七厘米、宽三四厘米的小块,以铁锅用胡麻油爆炒一会,加入生姜、花椒、食盐、少许酱油(要讲究味、不用大香),待羊羔肉的水份快要炒干时,加入适量的冷水,煮至七八成熟,然后再将做好的面卷放到羊羔肉上面,盖上锅盖,用中火焖煮,待面卷熟透,即可一同上桌食用羊羔肉颠卷子色正、味纯,香气四溢、鲜嫩可口,令人食而不忘。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永昌乃至河西走廊的风味名吃,据说它衍生于藏族人民之手,这与河西同青海相连有关。永昌的手抓羊肉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吃法独特,余香无穷。它遍及城乡各地,每逢佳节、喜庆或贵客来临,好客的永昌人民都要宰羊取酒款待宾客。羊肉吃法很多,如“清汤羊肉”、“羊肉泡馍”、“羊肉涮锅”、“胡辣羊肉”、“清炖羊肉”等,但手抓羊肉更具地方特色。
  手抓羊肉的做法是:选用带骨鲜肉若干斤,剁成长条或小块,在清水中浸泡三十分钟,刮洗干净,捞出投入锅中,加上适量冷水,然后将浸泡过羊肉的血水沉淀澄清,投入锅中,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投入生姜、花椒、小茴香、干姜、芘拨等,滴入料酒少许,改小火煨至肉熟烂捞出,控净汤汁,随食盐、蒜泥、香菜末上桌食这样的吃法,肉质嫩而酥烂,香味喷鼻,别具风韵。
  长寿面
  长寿面,又称蓬灰面、灰面,是永昌县著名的传统小吃、它以面条细长、粗细均匀、筋韧柔绵,光滑爽口,臊子鲜香,汤味酸辣而取胜。
  永昌的蓬灰面历史已久,是怎么演化来的,已说不清楚,从以酸辣见长的特点来看,这怕是整个西北的特色。永昌长寿面的做法是:选用上好的面粉,在和面的水里掺入适当的蓬灰水和食盐,将面和好后,反复揉压,再放置盆内饧上半小时,之后,擀成薄均匀的面皮,叠成长条,用刀切成细面条,上撒干面粉,用手反复捏成细而长的面丝,上撒干面置盘待用。面做好后,要做臊子,臊子的一般原料为猪肉、木耳、黄花、豆腐、胡萝卜、鸡蛋、蒜苗、小葱和各种调料。吃的时候,将煮好的面捞入碗底,再舀臊子。面要少,臊子要多,即汤多面少。长寿面香味扑鼻,酸辣鲜香。凡逢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必吃此面,取长面长寿之意,还有一种吃法是,不用肉臊子,做上葱花素醋浇饭汤,拌上油泼辣子,凉吃,别具风味。
  糖油花
  永昌县城乡居民用面粉做成的油炸食品很多,如油果子、油糕、油花子、油条等诸多油炸风味食品中,惟糖油花最为独特。据了解,河西地区唯独永昌县有。糖油花制做工序较繁,形状美观,食之脆酥,香甜可口,是本县著名小吃。糖油花的做法复杂,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首先选用精细面粉,在头两天用酵子发好发面,切忌发酸,待用。做油花时,用2碗白沙糖和一碗水的比例,在勺内熬化,然后用黑面(越粗越好)徐徐撒入勺内,迅速像搅浆糊那样,现撒现搅,搅到用筷子能提起糖面为宜,取出的糖面置于瓷盆中,放在热处待用,千万不要置凉处,以防糖面变硬。这时,将发面擀成厚约5毫米的方形或长形的两块面皮,再拿糖面一团,也擀成如发面一样大小,比发面皮稍薄的面皮,夹在两片发面面皮的中间,用刀侧碰打侧面,使其齐整,然后切成宽约6厘米,长约10厘米的模剂,再用专用切具,在模剂的中间,竖切四至五道口子(两头约留一厘米),用手翻成各式花样,置热处让其饧发,饧好后,可人植物油锅缓炸,呈淡黄色熟透后捞出即。这道食品,制做技巧虽难掌握,但它十分好吃,是宴请宾客,看望亲朋的上等礼品。
  千层月饼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永昌人民的传统风俗。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以面食做成各色各样的大月饼,在十五日晚上,将月饼和西瓜果品献于庭院中,意敬嫦娥。相传月饼的制做,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北宋诗人苏东坡“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赞美诗句,诗里指的是小月饼,虽样式各异,但意义相同。永昌县民间月饼的做法很多,花样也多,久为永昌人民所喜食。近几十年来,南方来河西工作、旅游、务工、经商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对永昌千层月饼精细的做法和香甜可口的美味赞不绝口永昌千层月饼的原料为优质面粉、胡麻油、白糖、玫瑰、香豆、登笺花、姜黄、红曲、胡麻子、薄荷、紫苏叶、豆沙等等、做法是:用酵子发,经过两三天精心调接、饧揉,使发面达到饧好发好的程度做时,邀上几位手巧的妇女,一团一团将发面揉上十多遍,待发好后,擀成约3毫米~5毫米的园形面饼,大小随意。然后,方层面皮,抹上一层植物油,撒上一样香料;再放一层面皮,再抹一层植物油,再撒上另一种香料,这样,共可放五六层到七八层月饼大小、薄厚,要视蒸笼的高低大小而定。月饼剂子做好后,用工具夹上花纹,再在最上面擀一薄面饼盖上。置温热处,饧发,饧好后,上木笼中,大火蒸约两至三小时即可蒸出的月饼放凉一天,切成十多厘米大小的方块,即可慢慢品尝或馈送亲友。另一种做法是:在每层面饼边缘,镶上另做好的如花瓣样如小指大小长短的面瓣,一层压一层,共做五六层至七八层,最上层放手做的花样的小面盖。这样蒸出的月饼,犹如一个宝塔,十分引人眼馋。有的将做成的月饼面剂拧成曲形,切成小剂子,挤码在一起,形成一整块,这样的月饼,蒸出放凉切块后,块块犹如盛开的月季,十分惹眼。如要做甜月饼,可层层放糖即可总之,永昌的面食月饼选料优良,做工精细,层次分明,香酥甜润,是一道很有名气的风味食品。
  清炖虹鳟鱼
  1984年,永昌县引进朝鲜名贵鱼种,分金鳟和虹鳟两种,这种鱼属高蛋白鱼类,肉厚、刺少,质肥嫩,味道鲜美清炖、清蒸、红烧俱可,甜、酸、辣和凉吃热吃都行,是宴席上的高档美味虹鳟鱼不论采用什么做法,都必须注意发挥其本身的原滋原味,比如清炖时,需放冷水中文火炖煮,只加入生姜、葱和少许大蒜,不可用其他调料,以防破坏原味。近些年来,本地民众买食此鱼补养调理身体者大增,特别是孕妇、病人,用此鱼调养数日后,倍觉神清气爽,精力充盈远方慕名而来购鱼食鱼者也越来越多。
  清河水煮鸡
  清河水煮鸡,是永昌县清河地区的一道风味名吃,很富有特点制做方法是,选用上好的母鸡,宰杀时慢慢放净血水,投入100度开水中摆烫,去净羽毛、内脏,用清水冲洗干净投入已浇沸的滚水锅中,稍浸几分钟,捞出然后再投入冷水锅里用大火煮沸,去血沫,放入较多生姜,适城食盐和少许花椒、胡椒(有时,也可再放少许肉桂、小茴香、丁香、良姜),用文火慢慢烧煮,不时翻动,直至肉烂,捞盘中,备盐沫、大蒜上桌食用这里的清河水煮鸡,味道纯正,越嚼越香,不舍下咽,回味无穷有些外来人说,在别的乡村如法炮制的清河水煮鸡,怎么也不如清河两乡镇的好,有人总结说,这大概是与水质有关。
  杂面搓鱼子和利杂面
  杂面,是指小麦和黑豆子或白豆子混合磨成的面粉,杂面搓鱼子就是用这种面粉做成的盛行于永昌县西河地区的种风味名吃。做的方法是:先将杂面用加盐的水和好,反复揉和后放入盆内少饧,然后坐在案前,一手揪出面粒,另一手不断搓动,将面粒搓成五毫米粗细、两头尖、中间粗,长约3厘米到五厘米的鱼儿”,置案上待下锅杂面搓鱼子的吃法,有浇臊子吃的,有拌炒菜吃的,还有只拌上鲜红的油泼辣子、芥麦汁、蒜泥、香菜、葱花加调料勾成的酸醋汁吃的不论怎么吃法,杂面搓鱼子豆味浓郁,质地柔筋,滑顺清爽,风味独特,现已成为一样深受人们喜爱的市井风味小吃。
  利杂面,吃法同于杂面搓鱼子,不同的是面的做法因为杂面一般擀不成大张的面皮,为了把杂面擀成大张的面皮,在和面时,除在和面水里加适量食盐外,要加入两三个鸡蛋和黄茅菜籽沫,这样才能把杂面擀成大张,然后多凉一会儿,用锋利的刀,将面皮一刀一刀划成像长寿面一样的长面,下锅煮好捞出,再按杂面搓鱼子的吃法吃,可以充分体会其风味特色。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永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通过千年沧桑、往事如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代风韵等几个方面内容的叙述,对永昌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