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金川峡水库创奇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944
颗粒名称:
金川峡水库创奇迹
分类号:
TV62
页数:
4
页码:
116-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金川峡水库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金川峡水库
水利工程
内容
在今永昌县城东北10公里的金川峡入口处,有一座中型水库,它是永昌县有史以来人民群众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群众运动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中创造出来的一个奇迹。
金川峡水库,是一个以供给永昌县河西堡地区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供给金昌市及金川区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为主,并结合进行防洪、水产养殖、发电、旅游等多功能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它的水源除拦蓄金川河的泉水和西大河部分洪水外,主要是从东大河调水补充。
金川峡水库是分两期建成的。全部工程总工程量为129.55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205.64万个,用水泥7077吨,钢材470.8吨,木材2605方,总投资1228.2万元。修筑成高29米,长260米,底宽200米,顶宽8米的拦洪大坝一座。大坝为土石混合坝型,按二级水工建筑物设计施工,地震设防裂度9级,前后坝坡全以干砌块石砌护,坝顶以上设防浪墙一道,总库容为6500万立方米。大坝两侧各设输水隧洞一条,大坝右侧隧洞全长218.3米,隧洞直径2米,最大泄水每秒为40.5立方米;左侧隧洞全长166米,洞直径4米,最大泄水每秒127.5立方米;大坝左侧设置非常溢洪道一道,全长135米,宽14米,最大泄洪每秒330立方米。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987平方公里。
金川峡水库的建成和使用,凝聚着老一辈党政领导、水利开拓者和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他们艰苦奋斗、无畏、无私的精神。他们踏出的足迹,像金子一样,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为后人所敬仰。
金川峡水库的第一期工程,于1958年3月20日破土动工,至1959年6月竣工。由张掖专署水利局与永昌县联合组成工程委员会负责施工管理。永昌县委副书记梁满财任主任,副县长周明学任副主任,韩文博任技术指导。来自全县17个乡、镇和国营八一农场等单位的水库建设者共6785人,分期分批,自带口粮,自带行李、灶具和劳动工具,风尘仆仆来到工地,安营扎寨。他们住帐篷,修临时工棚,但绝大多数是住在自己挖好的地窝子里。上盖草席,下铺麦草的地窝子,是他们最好的宿舍。在水库工地上,还有一支特殊的由95人组成的施工队伍,他们就是是担任输水隧洞开凿任务的解放军7299部队工兵连。
四月,水库工程全铺开,近7000人的建设大军,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17个施工中队,各中队按照工程委员会安排的施工任务和施工地点,奋战在各自的工地上。一个改造大自然的生动画面在这里展开,沉睡的峡谷沸腾了!
仅仅用了九天时间,一条总长22公里、宽4米的永昌县城至水库,又至河西堡的简易公路修成了,保证了建设物资的运输。
水库大坝的基础开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保证开挖工程顺利进行,承担这项任务的双湾乡中队,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开挖了一条长210米,宽3米,深1米的排水沟,为大坝清基创造了条件大坝基础的清理工程正处于春季,地下水位有所上升,随着施工的进展,大坝基槽越来越深,基槽里的积水越来越多,刚刚立春后的季节,气候还是比较寒冷的,再加脚下溢出的泥水,伴随着刺肤的寒风,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进度,怎么办?是等天气暖和了再挖吗?要知道,1958年的时候,修建这样一座水库的全部工程都是凭着一双手和两个肩膀挖出来、扛出来的,哪来的机械作业?于是,工程委员会经过研究,提出了几个问题交给大家讨论。通过讨论,在民工队伍中爆发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锐气,他们说:当年红西路军征战永昌的时候,不正是冰雪严寒的隆冬季节吗?他们穿着单衣,赤脚草鞋,吃不上一顿饱饭,每天还要同强大的敌人浴血战斗。我们今天如果让这点困难吓倒,还能对得起谁呢?于是一份份决心书、请战书送到了工程指挥部。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指挥部的领导同志们深入群众,听取大家的主意。由340名青壮年组成的突击队,提出了“战胜地下水,挖不开坝基决不收兵”的战斗口号,他们分成排水队、挖沙队、运输队等,日夜轮流,分工协作,包干作业,硬是把一筐筐泥沙,一桶桶泥水,肩挑人抬,送出了基坑。他们的手上,脚上、腿上冻裂出了一道道血口,疼痛难忍,然而,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人。经过了100多天的艰苦努力,终于挖成了一条长100多米,宽40多米,深10多米的大坝基础槽,为大坝的修建打下了基础。大坝突击队的无私无畏,巧干硬拼的精神,鼓舞了整个水库的施工队伍,队伍里处处涌现着英雄人物、先进事迹,他们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水库输水隧洞的开凿,是由解放军7299部队工兵连和民兵凿洞队共同开凿的。这条隧洞横穿山底,全长218米,直径2米,为圆形断面,纵坡1/100在没有凿眼机和其他机械的情况下,他们用钢钎、铁锤打眼放炮,用簸箕、箩筐和手推车当运输工具。没有经验,在实践中探索。隧洞里的岩石结构纯系沙岩和砾岩混合组成,不断出现塌方事故。6月1日这一天,就先后出现了0.5米至3米的塌方12次之多,时刻威胁着掘洞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在这么恶劣的地质条件下,掘进队全体人员发扬大无畏精神,提出了“头可破,血可流,施工进度不能迟一天”和“胆大心细,科学作业,安全第一,克服困难就是胜利”的战斗口号。水库工程委员会的领导者们亲临施工现场,认真采纳群众意见和技术人员的建议,经过现场反复实验,采用三角支撑架施工技术,顺利治服了塌方,激发了建设者的劳动热情。他们开展日掘进尺度竞赛活动,创造了日掘进由3米提高到6米的纪录。由于缺乏通风设备,当隧洞掘进到80米90米以后,每爆破一次,隧洞里硝烟弥漫、粉尘飞扬、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他们发挥集体智慧,端来一盆盆河水,采用扬洒水滴压尘的办法,取得了效果。原先每爆破一次,待尘灰落下去再进洞需要40多分钟,采用此法后,20分钟就能进洞作业。就这样,他们的脸庞消瘦了、眼窝下陷了、新伤疤盖住了旧伤疤,但是,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丰硕成果谱写了军民合作的又一曲凯歌。
在水库建设的日日夜夜里,工程指挥部的领导和干部以及各中队、小队的领导和广大干部,始终与群众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没有娇气,没有官气,没有霸气,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处处事事给群众作表率,施工工地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出现问题,哪里就有干部的身影。广大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议论说:“新社会的县长挽起裤腿进水挖泥,和我们吃一样的饭,总觉得他们很亲,旧社会的县太爷,一般老百姓谁见过?”来自全县17个乡镇的领导和干部,以及县上抽出参加水库建设的所有干部,每天也同民工吃一样的伙食,干一样的活计,他们还要操劳民工的吃饭、生病、工伤以及安排督促工程的完成情况等等,可以说他们为水库建设付出了艰巨努力,立了很大功劳。但是,他们都得到了什么呢?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向组织伸手要官,张口加衔。脱产干部照旧拿着自己的工资吃饭,不脱产干部照样自带口粮。他们为了什么?他们为的就是争取早日建成金川峡水库,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丰厚的礼物,留下一个永不枯竭的乐园。后来,当这座水库发挥作用,浇灌着下游十四万亩农田、供应着河西堡地区、金昌市区工业用水和二十万人口的饮水的时候,人们依然时刻不忘当年那些水库建设者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伟大精神。今日的繁荣昌盛,是当年那些“愚蠢”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凝结而成的。
金川峡水库的二期加固工程,是1965年10月至1968年10月完成的。这次工程建设,由国家水电部建设总局基础总队承担主要任务,水利厅基建队600人参加建设,永昌县和武威县也抽调民工参加建设。这次施工处理了坝基沙卵石层及基岩渗水问题,对大坝进行混凝土灌浆;对原大坝培厚加固,坝顶加高8米;翻修了一部分质量较差的大坝粘土心墙顶部和部分碎石坝壳;改建原输水隧洞进出口的建筑物,并对洞身进行充填灌浆;新增开了直径4米、总长166米的输水隧洞一条,完成了原建临时溢洪道的改建工程。至此,金川峡水库工程全部改造完成。
45年来,永昌县金川峡水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通过千年沧桑、往事如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代风韵等几个方面内容的叙述,对永昌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