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永昌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发展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农牧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909
颗粒名称:
永昌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发展回顾
分类号:
F320.3
页数:
3
页码:
276-27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永昌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发展
永昌县
内容
一、应运而生,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要求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和生产秩序,并以此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产业安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2008年10月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和2009年12月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2010年3月,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永昌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成立。
新成立的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与县种子管理站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大队办理了《甘肃省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证》,依法行使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全体执法人员通过综合法律知识考试,取得了执法类别为农业综合和种子管理的甘肃省行政执法资格证,为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践行职责,依法强化常态管理
从2010年起,大队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红盾护农专项行动、农资打假春季专项整治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等一系列平台,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电视、广播、媒体制作、流动宣传车等宣传方式,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培训,营造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农民群众和农资经营户的法制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运用农业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认识。
2012年,大队承担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改善了执法设备设施,完善了现代信息化办公系统,培训了执法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执法工作的要求,对受理的广大农民诉求,能快速反应,查办农资案件。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的各项制度,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程序;二是依法管理全县种子、农药、化肥的生产、经营,负责全县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和农资经营户的培训及经营许可证的审核上报;三是负责依法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扩大受诉范围,及时处理农民群众反映的农资纠纷,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三、依法行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成立五年来,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累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38份,查处存在无证经营农资等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35个(人),接待群众投诉、举报106起,调处率100%,计协调农资纠纷106起,查办农业违法案件31起,其中,向公安部门移交案件5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100多万元。
典型案例1 2011年5月30日,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接到六坝乡玉宝村唐某、赵某、何某等农户反映,称他们种植的啤酒大麦在头轮苗水浇过后喷施农药,叶片发生枯黄现象,面积比较大,接到反映,大队立即联合县农技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在六坝乡农技中心的配合下,深入事发地,经多村实地查看、现场询问、专业技术人员论证,确认该乡6个村25户农户的592亩地的啤酒大麦禾苗枯黄现象属农药药害所致,经销商经营的农药质量没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民购买的除草剂“穗悦1+1”使用不当而引发叶片发黄。执法大队立即展开调查,结果证明,农药销售商蔡某在销售农药的过程中,没有详细将农药的使用方法给农民介绍清楚,农民在使用该除草剂的过程中,也存在和24-D丁酯混用喷施的现象。
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执法大队立即通知销售商杨某、蔡某到达现场,对其二 人从农业法律法规的角度进行说服教育,并对农民从农药使用技术方面再次进行讲解,使双方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达成了协商解决的意见,同时,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建议受害农户采用叶面喷施营养液等方法缓解农药受害情况,销售商也同意为受害农户无偿提供营养液喷施,以减轻受害损失,随后销售商与农民达成处理协议。
典型案例2 2011年4月10日,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收到东寨镇上四坝村村民毛某等七人举报,称他们七人于2010年11月在蔡某处花了59200元购买的20吨马铃薯种子质量不合格,现有120多亩地无法下种。接到举报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多方调查、取证、现场勘验,并及时与当事人蔡某取得联系,积极协调处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蔡某退还种子款59200元,使农民能及时重新购买马铃薯种子,不误农时,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目前,全县农资生产经营市场秩序总体良好,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各项工作已逐步步入稳定、规范化发展阶段,机构、队伍、工作条件基本得到落实和改善,逐步实现了“五有”标准,即有专职执法人员,有与执法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办公场所,有必要的执法手段和设备,有较完善的执法规范和制度,有专门的监督制度。
(作者侯作鹏系永昌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高级农艺师)
知识出处
《永昌县农牧文史》
本书介绍了永昌县农牧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其中包括农村土地改革、农业生产纪实、畜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发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侯作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