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植物检疫工作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农牧文史》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884
颗粒名称: 永昌县植物检疫工作简述
分类号: S722.1+6
页数: 3
页码: 139-14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鲁元善、张典禄在永昌县植物检疫工作的简单记述。
关键词: 植物检疫 鉴定 永昌县

内容

根据国家农业部、省农牧厅要求,1986年,永昌县成立了植保植检组,隶属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此项工作的技术干部2名,主要职责是全县植物产地检疫和调入调出植物检疫。随着农业生产的品种多样,物流的不断发达,1991年,在永昌县河西堡镇火车站设立了县植物检疫办公室,负责全县运输植物检疫工作。
  县植保植检组自成立至1991年,每年检疫植物调出调进30多个批次,主要检疫啤酒大麦、小麦、玉米、豆类、油料、中药材、花卉、牧草等邮寄植物产品。尤其是1991年在河西堡镇单独设立植物检疫办公室后,违规检疫调运的减少了,植检工作促进、完善了,不仅方便了客户,也使植物检疫工作逐步正规化、法制化。1991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检疫调出植物、植物产品2487批次,共计122735.94吨。其中:大麦1561批次,100692.75吨;玉米17批次,1020吨;豆类26批次,1234吨;油料类72批次,6620吨;瓜类150批次,5050吨;其它类522批次,13249.19吨。调入复检植物、植物产品26批次1057.5吨。其中:小麦15批次,750吨;玉米6批次,240吨;其它类5批次,57.5吨。
  县植物检疫站工作人员在黑瓜籽产地做检疫2004年9月,根据省政府《关于开通我省农产品绿色通道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在植物检疫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通知》(甘植保〔2004〕18号)文件要求,将县植物检疫站与县农技推广中心分设,正式成立永昌县植物检疫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其中,副科级干部1名,技术干部2名,办公地点设在永昌县河西堡镇火车站旁。成立以来,县植物检疫站结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通我省农产品绿色通道意见的通知》精神,一是加强产地检疫,推行《产地检疫规程》。全程对全县农产品,特别是玉米制种、各种花卉、蔬菜、瓜类制种、各种蔬菜基地进行实地调查抽查,在作物生长季节进行实地抽检,在上市之前全程进行检查。2004年,检疫站在县喇叭泉林场三号果园内检查出苹果蠹蛾虫害,并及时配合永昌县苹果蠹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果断采取措施,对病区内有虫害的壹万多公斤苹果进行了掩埋处理,对没有发现虫害的果树进行了药剂防治,及时阻断了疫情的发展蔓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乡镇组织人员对本乡镇范围内的果园进行认真调查监测。农技中心也在永山公路、永民公路等进入永昌的主要道路设立检查站,抽调专门人员驻点检查,坚决杜绝县域外疫区的果品进入永昌。交通局也在汽车站设立检查点,凡是从疫区来的乘客携带的果品一律不准出站,一旦发现就地销毁。各乡镇也组织人员进村入社巡回检查,杜绝疫区的商贩来我县销售果品,一旦发现就地扣留,并及时通知农技中心进行处理。县工商局也配合农技部门,对我县境内的果品销售市场定期进行认真检查,凡是从疫区来的或有疫情的果品坚决不允许上市销售。由于措施得力,有效地防治了疫情在我县的传播。二是切实畅通“绿色通道”,抓实调运植物产品检疫。在永昌、河西堡分别设立了检疫签证点,把“绿色通道”植物检疫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不见货,不签证,一车一证,货证相符,保证了全县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三是严格把关,强化调运检疫。永昌县既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又是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交易运输集散地,承担着金昌及周边市县农产品调运任务,调运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品种多、数量大,病、虫草害传播机率高,植物检疫工作任务繁重。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强调运检疫工作,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与货主联系,另一方面与铁路、邮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有效把住调运检疫关,杜绝了漏检现象。2004年至2007年,每年平均检疫植物产品34类,2971批次,75781吨。其中:小麦16批次960吨,大麦482批次28820吨,玉米82批次4775吨,玉米种子44批次3329吨,瓜子124批次5074吨,马铃薯32批次9942吨,洋葱249批次10493吨,胡萝卜1105批次7746吨,娃娃菜123批次433吨,西芹99批次453吨,蘑菇9批次28吨,辣椒34批次73吨,西红柿43批次243吨,菜花10批次43吨,青笋408批次1471吨,甘兰13批次39吨,中药材7批次50.5吨,西瓜25批次141.5吨,其它72批次1667吨,有效的保护了全县农业生产安全。2007年10月,有群众反映有大量带有害虫“玉米象”的外地劣质啤酒大麦调入我县境内。接到举报后,检疫站于2007年10月24日至26日对近期调入的啤酒大麦进行了重点调查,此次调查采用排查询问和现场抽样检查的方式,调查重点为八一麦芽厂和六坝、东寨、焦家庄三乡镇的啤酒大麦商贩。调查发现,这批来源于四川绵阳等地的劣质啤酒大麦是通过两种方式进入永昌的:一种是武威商贩将劣质啤酒大麦用火车皮调运至武威,分装之后运到永昌销售;一种是我县部分商贩将胡萝卜等蔬菜运至四川,然后将劣质啤酒大麦贩运到永昌销售。原因是今年啤酒大麦价格高涨,而这批劣质啤酒大麦在四川的价格是1.4元/公斤,运至永昌就可以卖到2.0元-2.3元/公斤。一些不法商贩见有利可图,就千方百计将其运至永昌,并销售给六坝、东寨、焦家庄、红山窑、河西堡等乡镇的啤酒大麦商贩,最后,这批流入我县的5000吨劣质大麦被本地商贩掺入当地优质啤酒大麦中,销往外地和本地麦芽企业。在检查过程当中,发现劣质啤酒大麦中有疑似检疫成虫。经有关技术人员初步鉴定,确认该虫为危险性有害生物——玉米象。对此,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截断劣质啤酒大麦继续进入我县的路径;二是做好县境内有害生物“玉米象”的控制工作;三是严把调入检疫防控,坚决杜绝有害生物流入县境。
  2008年至2014年,县植物检疫站依据《农业法》及国家农业部、省农牧厅关于“产地检疫规程”的规定,一是加强县境内产地检疫。对作物种植、农药化肥的使用控制,田间管理、收获上市等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跟踪检测,做到本县内所生产植物无有害生物。二是加强调运检疫。在河西堡、永昌两个调运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一车一票制度,确保运输植物检疫工作安全高效。
  (作者鲁元善系县植物检疫站站长、农艺师,张典禄系县植物检疫站检疫员、农艺师)

知识出处

永昌县农牧文史

《永昌县农牧文史》

本书介绍了永昌县农牧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其中包括农村土地改革、农业生产纪实、畜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发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鲁元善
相关人物
张典禄
相关人物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