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万象皆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842
颗粒名称: 世态万象皆故事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嬉笑怒骂,皆成故事。何谓故事,顾名思义,就是过去的老事儿。因为是过去的老事儿,口口相传,搞不好会被遗忘,所以,原始人类从结绳记事开始,就有了故事传承。自从有了文字,会写字的先贤们把故事记录在石头上、树皮上、木简上,后来才记录在纸上,为的就是代代相传,不被遗忘。
  中国国务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十类,其中第一大类是民间文学,第一子类是民间故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赵兴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永昌县人,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昌民间故事传说传承人。他于1951年参军,虚年18岁,先在部队扫盲班学文化,后在部队当报务员。1955年,他所在部队赴东北边境集结,随时准备入朝轮战。后因朝鲜战场停战,再无变局,他最终没进入朝鲜。1957年,他复员回乡劳动。1959年1月,他到河西堡铁厂当工人。1963年,他在东寨公社任武装部副部长,先后调任公社革委会主任、县保卫部副部长、公社党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县统计局局长和县农办办公室主任,1995年退休。
  赵老先生一生没进过一天学堂,却以83岁的高龄,搜集、整理、编著了这本近40万字的《永昌民间故事》,即将付梓,可喜可贺。他有着健康的体魄,务实的精神,平和的心态。他平素好学,博闻强记。为了编著好这本故事书,他常常自掏腰包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跑乡镇,入农户,访查故事讲述人。为了求得一个好故事,他曾经三顾茅 庐,不耻下问,虚心讨要,锲而不舍。他活到老学到老的顽强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严谨好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民间故事是文学创作的广袤土壤,与民间故事相对应的是文人故事。民间故事原汁原味,朴素传神,文人故事稍事修饰,精致隽永。二者各有倚重,别有千秋。事实上,民间故事以其纯乎天然的特质,长期以来孕育、滋养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功不可没。
  赵老先生有着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他编著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真实感强,许多故事是他所亲历。本书中,他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其中不乏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好故事。如讲述感人亲情的《十五年寻亲》、《五女当家》,讲述艰难求生的《遭难行程》,讲述解放初大规模剿匪的《甘南剿匪》和《祁连山剿匪》等,大都是故事讲述人的亲身经历,史料性强,可读性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赵老先生的故事结构单纯,语言朴实,一气呵成。方言运用频率较高,信手拈来,传神灵动。然而,民间故事中方言偏多,又出现了另一个新问题,给新生代读者和域外读者的阅读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相比之下,文人故事在方言运用方面笔墨谨慎,浓淡相宜,大多处理得恰到好处。如何高质量地调处好方言运用和普通话普及这组矛盾,是一个鱼与熊掌很难兼顾的学术命题。
  赵老先生在耄耋之年,编著出版故事新作,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极好范例,也是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的积极探索和具体实践。我衷心祝愿赵老先生身体健康,老骥伏枥,争取在有生之年编著出版第二本、第三本永昌民间故事书。
  张得智
  2017年3月

知识出处

永昌民间故事

《永昌民间故事》

本书中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共有13篇类198个。内容包罗万象,庞杂广泛。上至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下到寻常百姓身边的生产劳动、婚恋悲欢、贤孝感恩、惩恶扬善、灵异怪诞等故事,无不深刻反映了自然万物、人类命运之变迁,无不揭示了社会人生、精神世界的轨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得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