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民间游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8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间游艺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4
页码:
277-2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抓石子、折纸、捉迷藏、赶老牛、滚铁环、老鹰抓小鸡民间游艺的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文化遗产
游艺
内容
抓石子(俗名吃朵儿) 二人或者三至五人都可以玩。游戏时一人一副石子,十个石子为一副。石子一般为直径1.2公分左右的没有棱角的形状较圆的一色或花色的,开始从第一级抓起。抓石子是将石子双手捧起往空中小心抛撒,然后用一只手背接住多个石子(最少一个),再抛向空中,反手接住空中落下来的一个石子攒在手中,第三次再抛向空中,迅速抓起地上的一个石子,再反手接住空中落下来的石子,抓到的石子放在一边,手中的一个石子继续抛向空中抓第二个、第三个..全部抓完算完成一级(俗名叫吃一)。
玩二级游戏时从一开始抛在空中的全部石子中用手背必须接住二个,再抛向空中,反手接住一个,其余一个或几个落在地上,将正手接住的再抛向空中,迅速从地上抓起二个石子。每抓一次留下一个石子,其余二个重复着前面的抛法至到抓完为止。
玩三级以上游戏时,方法同上,只是手背上接的石子数量和地上抓的石子数量与级别数相对应。
游戏的规则是:每次抓选中的石子时,都不能碰到剩余的石子,否则犯规,轮到对方抓。每抓一次抛一次石子,然后接住,若没接到就是犯规,轮到对方抓。若玩2级以上游戏时,手背没有接住规定相应数量的石子,也是犯规,轮到对方抓。谁先完成一个级别后,可再玩下一个级别。任何一方在没有完成一个级别后,不得进行下一个级别。级别最高的算赢家。
折纸 折纸是一种十分普及随处可见的儿童娱乐形式。可用各种纸折成各种动物、器具的形状,如马、鸟、鹤、车、船、房、桌、偶人、衣裤、风车、花儿等。折纸可以开启儿童智力,增添人们的生活乐趣。
捉迷藏(俗名“藏蒙蒙”) 在农村非常普及的一种娱乐游戏,玩者多为儿童。玩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蒙上眼睛站在事先约定的地方,一部分则藏在约定范围的区域内。藏者被找着后,对方再藏,交替轮换着玩。规则是蒙眼睛的人不能偷看,否则,再罚蒙一次。
骑树马 儿童用树条置于胯下作马,手拖树条来回奔跑,故称骑树马。这种游戏在农村曾十分普遍。
赶老牛(即赶砣磥) 此游戏在农村较为流行,这种游戏可两人参加,也可多人参加。赛前各自制作老牛(砣磥)。用硬木削成或用砖头打磨制成大约3---6厘米直径的圆锥形老牛(磥),比赛时,参与者将老牛放在冰滩上,撵转老牛(砣磥),用鞭子顺着老牛旋转的方向赶打,比谁的老牛转得时间长。
滚铁环 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铁环有扁铁和圆形钢筋两种,俗称“桶箍”。用一铁丝弯成铁钩,推动铁环往前滚,发出“哗啷、哗啷”声。孩子们自行组织,比速度、比技术。
老鹰抓小鸡(俗叫“掉鸡溜娃”) 多人参加。由一人扮母鸡,一人扮老鹰,其余皆为小鸡。小鸡拉住老母鸡后衣襟,且一个拉一个。老鹰左追右突瞅准机会扑进鸡群抓小鸡,母鸡张开双臂左遮右挡阻止老鹰捉小鸡。小鸡依次紧随其后,若抓不着依旧充任老鹰,若抓着一只小鸡,则被抓着者改充任老鹰,原充任老鹰的改扮小鸡,游戏重新开始。有的规则是直至老鹰抓着一定数量的(可以预先订立)小鸡便赢得这个游戏。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