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信仰表现方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82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信仰表现方式
分类号: K892.464
页数: 3
页码: 271-27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信仰表现方式:预知、祭祀、巫术、驱鬼巫术、避邪巫术、请坛扶乩等乡俗的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 信仰表现

内容

预知 一种是对预兆的信仰。境内乡俗多认为发生月蚀、地震、流星、黄沙天气为不祥预兆,表明有大事发生;认为喜鹊临门、左眼跳、早上出门见到野鸡、晨出遇丧、禾生双穗都是吉兆;而母鸡啼鸣、狗在夜间凄叫、猫头鹰叫、乌鸦降宅、右眼跳、打喷嚏、作恶梦等是凶兆。
  一种是预言。是巫觋和相面师常用的一种方式,根据当事人的表述、体态、神情,预知其人其事的发展趋势和成败,如对婚姻、官运的预测,对丢失财物或走失人口后寻找方向与能否寻得的预测,都属此类。
  一种是占卜。境内占卜的方式极多,民间依然存在,如扶乩、求签、拆字、钱卜等。
  祭祀 祭祀是民众向民间神祇乞求福祉或驱避灾祸的一种行为惯制,世代相传,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各种神灵都是祭祀的对象。境内民间四季的祭天、祭祖、祭灶、祭土地神、祭财神等祭祀活动,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个别人主持,但也有大型的祭祀是集体进行的,有一系列的程序,庄严肃穆。也有一些民间祭祀,如家宅不利,超度亡人,由巫师、香老主持,有请神、降临、诵经、忏悔、祈求、送神、谢神一系列的程序。祭祀时,视家族经济情况,或三牲俱全,或仅有一牲,或一“牺”(鸡)献之,或仅以茶酒、果点献之,奉献不限于衣着、食品,还有歌舞。
  巫术 巫术的形式较多,多属陋习,境内已不常见。
  招魂巫术 招魂巫术形式较多。一种是人刚死时,要进行“喊魂”目的是把刚刚走失的灵魂叫回来,使其复活。一种是小孩或,成年人受外因生病,认为是灵魂暂时脱窍,丢了魂,必须把祖先亡灵接回来享祭,祭毕再将其送走,举行送纸仪式。
  驱鬼巫术 是一种驱赶恶鬼、瘟疫、灾难的巫术。境内在生产、建房、修墓、迁葬、生病中广泛使用。农村中的安宅禳解,跳神打醮、超度亡灵等,多是此类活动。
  祇手 也叫“察冲祇”。旧时缺医少药,一般人得病认为是邪气作祟,就请祇手匠“察送”。祇手掐诀念咒,手执箩儿、擀杖、菜刀、雷碗、麻鞭等,呵神喊将,或以符帖于门首,或焚化纸符让病人口服,或让病人佩带纸符,骗钱误事。此俗现已绝迹。
  请坛扶乩 请坛是按期设坛,请神仙降临,用扶乩的方法给人指点迷津或治病。其法是神案前设一大沙盘,内盛细沙,一个扶乩生站在沙盘的左面扶乩,双手扶住一个箩圈,圈上扎一支木笔,箩圈转动时,木笔在沙盘内划字,另一个人站在沙盘右边认字,认出后出声唱念,另一人照写下来,即是神的预言。
  避邪巫术 避邪巫术是用一定物件防止鬼神来犯。如门上悬帖门神(秦琼、敬德)、钟馗、吞口、照妖镜,房山墙拐角处立“泰山石敢当”,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和鬼神对峙,抵御鬼神,保佑家宅。还有一种是人体避邪巫术,如端阳节门首插柳枝,小儿戴香袋,二月二小儿戴春牛等。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