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信仰民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824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二章 信仰民俗
分类号: K892.464
页数: 8
页码: 269-276
摘要: 本章分四节,分述永昌民俗信仰对象、信仰媒介、信仰表现方式、民间谢土习俗的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 信仰

内容

第一节 信仰对象
  境内民俗信仰对象十分复杂,种类繁多,大略有以下几种:
  灵魂 永昌民间向来崇拜灵魂,认为人做梦、生病、夜游、受到惊吓等,灵魂都会暂时离开肉体。人死了,肉体腐烂了,但灵魂却能变成鬼或鬼魂,且灵魂有远近亲疏之分。民间认为,善始善终为正常死亡,属于善魂,被奉为祖灵,并进行祖先祟拜。三冥节(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日为祭祀祖先的节日。未成年人、未婚者、难产以及非命而亡者的灵魂则被视为冤魂野鬼,对婴幼夭亡者进行弃葬,对非命死者不入墓地等等,目的是让死者迷途难返,不来作祟于活人。
  自然神 自然神是最老的民俗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
  天体 包括天神,日神,月神,星神。尤以天神地位最尊,为诸神之首。天神就是玉皇,俗称天爷,1949年前,县城内有玉皇庙。
  自然现象 包括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火神等。境内祀自然诸神的庙观比较多,人们重视祭享活动。
  无生物 包括山神,土地神,水神,石神,泉神等。其中土地神,又称社神,是民间普遍祀奉的神祇。
  生物 包括动物神和植物神两种。
  境内民俗认为蛇是家神,如果蛇在家宅中出现,绝不能伤害,要“送”出去,家中才会平安。有些地方敬奉谷神、花神。还有敬奉树神的。
  自然神拟人化,如水神、河神,本指自然状态的水,后来演变为二郎、龙王等神。境内对龙王神祇的信仰最为普遍。山神由自然的山的形象发展为人格化的“岳神”,境内有的地方建有山神庙
  祖先神 本地把祖先称为“先人”,把供奉的祖先神位称为先人牌位或神主牌。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主要体现在丧葬活动中。另外,在清明等三冥节专门祭祀祖先,在岁时节日中也有体现。祭祀祖先神的场所在家中或在墓地。
  生育神 境内供奉的生育女神较多,如西王母、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等。妇女尤其崇拜生育女神,祈子活动在民间一直盛行。
  行业神 境内各行业都有信奉的行业祖师和保护神。如工匠鲁班、酒神杜康、匠作神太上老君、财神关公、药神药王爷等,这些神都是各行业的开山祖师,广泛受到从业人员的供奉。
  第二节 信仰媒介
  巫觋 巫与觋在永昌是有区别的。通常称巫为“巫婆子”,由女性充当。称觋为“觋公子”,也称“神汉”,由男性充当。1949年后,被严禁取缔。巫、觋从事的世俗宗教活动有占卜、预知、驱鬼、治病等。
  祭司 祭司是由巫觋发展而来的,由男性担任。旧时,乡社间一些被称作“香老”的人,相当于祭司,在乡间大型的丧仪及祭奠活动中担任主角。
  术士 术士是专门的巫师,永昌主要有山、医、命、卜四类。
  山指地理先生、阴阳先生、风水先生、勘舆师、看山先生,一般通称阴阳先生。阴阳先生以阴阳五行为指导,为民间选择阴宅、阳宅,参与指导各种婚、丧活动,主持各类祭祀道场。
  医指巫医,将巫术与医药疗法结合起来,为人治病。乡间巫觋,大多会此术,实际是兼职身份。通常人们称其为“先生”。
  命指相命师,又称算命先生。解放后一度销声匿迹。相命师根据人的面相、手纹和生辰八字、名姓气色给人测算命运,推算人生前程及遇合。
  卜指占卜师,是较专业的算卦师,占卜师运用各种占卜工具和方法,占卜吉凶祸福。算卦师的摊子上多摆铜钱、筹子与卦图。
  第三节 信仰表现方式
  预知 一种是对预兆的信仰。境内乡俗多认为发生月蚀、地震、流星、黄沙天气为不祥预兆,表明有大事发生;认为喜鹊临门、左眼跳、早上出门见到野鸡、晨出遇丧、禾生双穗都是吉兆;而母鸡啼鸣、狗在夜间凄叫、猫头鹰叫、乌鸦降宅、右眼跳、打喷嚏、作恶梦等是凶兆。
  一种是预言。是巫觋和相面师常用的一种方式,根据当事人的表述、体态、神情,预知其人其事的发展趋势和成败,如对婚姻、官运的预测,对丢失财物或走失人口后寻找方向与能否寻得的预测,都属此类。
  一种是占卜。境内占卜的方式极多,民间依然存在,如扶乩、求签、拆字、钱卜等。
  祭祀 祭祀是民众向民间神祇乞求福祉或驱避灾祸的一种行为惯制,世代相传,具有相应的仪式制度,各种神灵都是祭祀的对象。境内民间四季的祭天、祭祖、祭灶、祭土地神、祭财神等祭祀活动,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个别人主持,但也有大型的祭祀是集体进行的,有一系列的程序,庄严肃穆。也有一些民间祭祀,如家宅不利,超度亡人,由巫师、香老主持,有请神、降临、诵经、忏悔、祈求、送神、谢神一系列的程序。祭祀时,视家族经济情况,或三牲俱全,或仅有一牲,或一“牺”(鸡)献之,或仅以茶酒、果点献之,奉献不限于衣着、食品,还有歌舞。
  巫术 巫术的形式较多,多属陋习,境内已不常见。
  招魂巫术 招魂巫术形式较多。一种是人刚死时,要进行“喊魂”目的是把刚刚走失的灵魂叫回来,使其复活。一种是小孩或,成年人受外因生病,认为是灵魂暂时脱窍,丢了魂,必须把祖先亡灵接回来享祭,祭毕再将其送走,举行送纸仪式。
  驱鬼巫术 是一种驱赶恶鬼、瘟疫、灾难的巫术。境内在生产、建房、修墓、迁葬、生病中广泛使用。农村中的安宅禳解,跳神打醮、超度亡灵等,多是此类活动。
  祇手 也叫“察冲祇”。旧时缺医少药,一般人得病认为是邪气作祟,就请祇手匠“察送”。祇手掐诀念咒,手执箩儿、擀杖、菜刀、雷碗、麻鞭等,呵神喊将,或以符帖于门首,或焚化纸符让病人口服,或让病人佩带纸符,骗钱误事。此俗现已绝迹。
  请坛扶乩 请坛是按期设坛,请神仙降临,用扶乩的方法给人指点迷津或治病。其法是神案前设一大沙盘,内盛细沙,一个扶乩生站在沙盘的左面扶乩,双手扶住一个箩圈,圈上扎一支木笔,箩圈转动时,木笔在沙盘内划字,另一个人站在沙盘右边认字,认出后出声唱念,另一人照写下来,即是神的预言。
  避邪巫术 避邪巫术是用一定物件防止鬼神来犯。如门上悬帖门神(秦琼、敬德)、钟馗、吞口、照妖镜,房山墙拐角处立“泰山石敢当”,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和鬼神对峙,抵御鬼神,保佑家宅。还有一种是人体避邪巫术,如端阳节门首插柳枝,小儿戴香袋,二月二小儿戴春牛等。
  第四节 民间谢土习俗
  谢土,自古有之,是古时房屋盖成后酬谢土神的一种祭祀形式。古时在当地城乡都流传这一活动,但随着时光的推移,这种民俗活动已经逐渐消失了。不过在农村个别地方还遗存着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然而,这一传统的民俗活动也将会越来越少了,其主要原因是年青一代已经不相信神仙甚至不知道有土神这一说法。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谢土这一民间活动将越来越没有了市场。这一传承了数千年的民俗活动必将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谢土,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民间相信所有的土地都是由七十二位土神掌管着、要动土,必先得到土神的认可,如果没有事先得到土神的认可,事后一定要谢土,感谢土神并希望土神能赐福于主人。
  谢土活动一般由风水师主办,风水师会事先选一黄道吉日,然后设坛诵经,此前主人事先要做一些准备,如五方厚土,五色神石,五方之水,还有朱砂,木碳,枊条,书本,文房四宝,新砖新瓦,七色彩纸,五色彩线,五色彩布,五谷杂粮,新针七个,红布七尺,宾铁铜剑,桃弓柳箭,精药茗香,黄表香烛,鸡蛋油灯,此外还有新蒸好的面桃供品等等。当到达风水师看好的日子时,风水师会一早上门来,写符画符,设坛诵经,烧香化裱,祈告土神:“香灯已点,供奉神前,弟子全家老幼,虔诚恭敬,年值太岁,月值太岁,日值太岁,时值太岁,七十二太岁;土地老爷之神,值长通年,土公土母土子土孙,一切众神君:小小众生,当年动土修造,不选良辰吉日,不记春夏秋冬,泛指年值月时,打墙修屋,挖墙动土,泥墙垒壁,凿井穿窑恐怕冲创神灵,不记山色,动土方用,又恐猫殃狗殃一切诸色邪恶。我携老幼,祈告神灵将邪恶驱出主人宅院,赶于千里之外,感谢诸神,莫怪我等草木之人。弟子祈告一切诸神,保佑弟子全家老幼,一年四季,通通顺顺,合家欢乐,老少康宁,子女昌盛,学业有成,步步高升,金榜提名。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出入通达,车船无险。四季平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吉星高照,五福临门,身心健康,门庭兴隆,永居福地。好人相逢,恶人远离,贵人扶持。天宫赐福,神光谱照,千言万语说不完,唯请神灵勤看管。万望神灵赐福来,神灵显赫家安泰。全家老幼磕谢诸佛菩萨众神君,感恩不尽”。然后举办镇宅仪式,烧香化裱,燃放鞭炮,敲锣打鼓(旧俗无谢土则不能敲锣打鼓)。送走孤魂野鬼,再用五谷洒遍家宅,边撒边念吉语:“此是我造听我断:一要人丁千万口,二要财宝自盈丰,三要子孙螽斯盛,四要头角倍峥嵘,五要登科及第早,六要牛马自成群,七要南北山府库,八要寿命好延长,九要家资石崇富,十要贵显永无疆”。
  “一散东方甲乙木,代代子孙食皇禄;
  二散西方庚辛金,代代子孙斗量金;
  三散南方丙丁火,代代子孙早登科;
  四散北方壬癸水,代代子孙大富贵;
  五散中央戊己土,代代子孙寿比彭祖;”
  撒毕,在门前贴上灵符,仪式完毕。
  新屋落成之后,家人择吉日乔迁新居,亲友送礼祝贺,一般以烛炮为仪。以及喜嶂、家具、衣饰等等,旧俗不送钟,(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
  有的乔迁与谢土一并举行,主人备办三牲筵碗敬奉土地公、地基主和当境神,告以主人迁入新居,祈求保庇平安顺舒。更隆重的一并举行谢天仪式,在厅口摆天公坛,设天公神位挂天公灯,备办三牲果合筵席奉敬,主人拜谢天公及诸神礼毕,引诸亲友参观新居各种设施,然后宴请来客,宾主尽欢。
  安葬之后三天或七天,孝男及近亲须备牲礼至墓地祭祀,称为“收灰”亦称为“谢土”。
  谢土这一民俗活动的流传蕴藏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精神层次的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信念,是千千万万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共同给自己精心熬制的一份心灵鸡汤。虽然他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这也是中国农民在与自然夜色的抗争过程中为自己点燃的一盏心灯,引导着他们不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谢土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消退,是由现代文明强烈的挤压,外来文化的侵袭和社会生活的进步等等诸多因素引发的,他的消退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笔者没法判定。但放在民族传统文化意义上讲它的消失值得引起我们的深省。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