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81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书院
分类号:
G527.442
页数:
2
页码:
247-2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丽泽书院、云川书院两个书院的简介。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
教育
书院
内容
永昌最早的书院叫“丽泽书院”。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李炳文倡建,位于县城西北隅“明伦堂”东侧。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并入“云川书院”,历时15年。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县郭昌泰捐银三百两,倡建“云川书院”。在他感召之下,一月内,全县的绅士、大户共捐银两千多两,在县城西北隅建成“云川书院”此书院房舍近30间,规模壮观,落成时黄时(副贡)撰写了,《创建“云川书院”记。“云川书院”历时144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永昌县立高等小学堂”。
书院宣扬“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研究学习,启迪民智,培养通经博文的科考之士和致用人才,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教学内容,也读诸子百家的著作。教学方式是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老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管理学生用体罚的方式。书院主讲(教师)均由进士、举人、贡生担任,其中的黄时(副贡)在书院任教长达40年之久。或置学田收租、房租和公共募捐是书院的经费来源。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郭昌泰
相关人物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