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钱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8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钱庄
分类号: F832.4
页数: 1
页码: 24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自明末清初至民国以来钱庄的经营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 信贷 钱庄

内容

明末清初以来,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不断发展,河西走廊商贾聚集,生产交易日渐兴盛。承袭旧制的银子与铜钱在流通使用过程中的不便之处日渐明显,由此,以兑换零钱为营生的个人或小店逐渐在民间出现,操此业者多为头脑机灵的小商人,他们沿街路边或干脆依随于某大商号门前,摆摊设点。摊桌上饰以桌围布,迎面上书“兑换金银”或“兑换银元”之类的大字,桌上摆放着一摞摞铜钱,边轻声闲聊,边张望着过往的行人、商客。他们按一定比例以整换零或以零换整,方便使用者的同时赚取小利。有时为了照顾生意,多挣些钱,兑钱摊还同时售卖些香烟、茶叶等小杂货。日久天长,有钱的摊点发展成小有设施的店铺,称之为“钱铺”或“银号”。民国时永昌较大的“银号”有“厘金社”等。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